軍師中郎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六章 孫權親征,季漢當興,軍師中郎將,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江夏郡隸屬於荊州,處於荊州、揚州、豫州的交匯處,位置險要,戰略突出。自董卓造逆以來,群雄曾為爭奪江夏不知發生過多少戰事。
此地處於長江和漢江的交匯地帶,境內水網密佈,又是平原地形,故而農業發達、物產豐富,乃是荊州最主要的三個郡之一。
昔日東吳曾數次與劉表爭奪江夏,可劉表麾下大將黃祖頗有勇略,十數年間力保江夏不失,直到孫權繼領江東之後才在建安十三年斬殺黃祖,攻佔了江夏大部分地盤。
可是同年曹操舉大兵南下兵不血刃地收取荊州,阻擋了東吳逆流而上的勢頭,赤壁大戰之後,江夏被曹操、劉備、孫權三家分佔。
後來劉備為取得南郡,就將手中的江夏地盤換於孫權,自此以後江夏郡被曹、孫兩家分割,兩家為全據江夏不斷在南北兩岸拉鋸,大小戰事不斷。
直到今年,曹魏和孫吳兩家仍是以漢水為界,北岸曹魏江夏郡領有石陽、平春、西陵等六縣,以石陽為郡治,而東吳江夏郡則領有沙羨、竟陵、雲杜等九縣。
此時已是建興四年八月,經過兩個月的準備,孫權終於準備對曹魏動手了。
孫權兵分兩路,一路以左將軍諸葛瑾為主將領兵攻打襄陽,而他自己則親自統兵五萬進攻江夏。
現下曹魏的江夏太守依然是鎮守此間十數年的文聘,此人原是劉表麾下大將,劉琮降曹之後他也就跟著投降了曹操。
曹操見文聘才幹出眾,於是任命他為江夏太守,從此之後他駐守江夏十多年,威恩並施,名震敵國,使東吳不敢輕易進犯。
可是如今孫權統五萬之眾前來,聲勢嚇人,情形危急,文聘麾下只有數千軍士,不敢主動出戰,只得堅守郡治石陽城,並遣使者往洛陽告急。
新帝曹叡得知孫權兵分兩路進犯的訊息之後,趕緊大聚朝臣商議如何破敵。
雖然軍情緊急,但是曹叡面容仍然十分鎮靜,說話語氣也非常平和,見皇帝如此平靜不少慌亂的朝臣也漸漸放下心來。
皇帝雖然年少,但是面對強敵來犯卻如此鎮定自若,這等優異的表現群臣現在已漸漸變得不再震驚了。經過兩月的相處,曹魏群臣已慢慢相信自家這位皇帝確實是有明君之象的,全然不是新帝繼位之處那般懷疑。
曹叡作為曹丕在死前的最後一天才立下的太子,之前出現在曹魏眾臣面前的時間很少,雖說眾臣皆知他素有聰明睿智的美名,但是當皇帝是否合格卻還在兩說之間。
因此群臣提議讓侍中劉曄入宮去覲見曹叡,以便探一探這位新君的底。劉曄出來之後評價曹叡為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將曹叡與秦始皇漢武帝相提並論,僅僅在才具上比那兩位明君稍有不及罷了。
雖與秦始皇漢武帝兩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相比稍有不及,但是這已經是很高的評價了。劉曄素以看人甚準而聞名於世,眾臣聽他如此說,也就對新君的風采氣度慢慢放下心來。
不過臨戰表現才是檢驗一國之君成色如何的最佳考驗,在繼位兩月之後曹叡終於迎來了第一次大考,他也明白能否進一步樹立威信就看自己如何應對東吳的進犯了。
「眾卿家,吳賊大舉進犯,軍情緊急,諸位以為我大魏該如何應對?」曹叡沉聲問道。
中軍大將軍曹真出班奏道:「陛下,孫權親統大軍而來聲勢不可謂不大,察其兵分兩路,一路取襄陽,一路攻江夏,臣以為吳賊攻打襄陽只是以為呼應,江夏才是他們勢在必得的地方。
故臣以為可命一上將領三萬精銳中軍往救江夏,再遣一重臣前往宛城坐鎮,憑藉襄樊兵力足可抵擋諸葛瑾。如此一來,吳賊此次入侵當可無慮也。」
曹真這一番話可謂說得是頭
頭是道,再加上他久歷兵事,又是曹魏執掌兵權的數人之一,說出來的話分量極重,頓時引來不少人的附和。
「陛下,子丹此論甚是有理。」輔政大臣、宗室重將曹休也出班奏道:「孫權這是欺陛下登基日短前來趁火打劫的,臣以為不僅要派出援軍救援江夏,而且我大魏還要主動出擊給吳賊一個教訓。」
「哦?不知愛卿打算如何給孫權一個教訓?」
曹休回道:「陛下,此次吳賊近十萬大軍雲集荊州,其揚州之地必然空虛。臣以為可出兵揚州,一來可讓吳人知道上國天威不是好侵犯的,二來也是圍魏救趙之計,吸引孫權回援。」
曹叡聽完點了點頭,看向一直未發一言的司馬懿問道:「司馬卿家可有別的高見?」
司馬懿拱手回道:「陛下,兩位大將軍皆是軍中宿將,所獻破敵之策也十分周全,臣贊同兩位大將軍的策略。且陛下英明神武、睿識絕人,心中怕是早有應對良策,臣等只需待陛下聖裁即可。」
「哈哈,愛卿高看朕了,朕初登大寶,尚是年輕識淺,這等軍中大事還得靠眾卿家合力參詳,朕可不敢乾綱獨斷。」曹叡笑著說道:「不過朕倒是真有一點想法,想讓眾位愛卿一起參詳參詳。」
群臣見皇帝如此謙虛,哪敢託大,趕緊躬身拜道:「臣等恭聆聖意。」
「襄陽之敵可依中軍大將軍之計派一重臣坐鎮宛城即可,至於進兵揚州以圍魏救趙亦可為之,獨江夏之敵朕有些別的看法。」
聽到這兒,先前進言的曹真和曹休司馬懿等重臣微微抬頭看了看自家皇帝,準備好生聽聽皇帝有什麼高見。
只聽曹叡接著說道:「東吳之兵一直以來都是擅長水戰、不擅陸戰,此次孫權之所以敢於放棄水戰之利上岸攻城,不過是趁江夏防守不嚴而突然襲擊罷了。
文聘傳來的軍報雖是告急救援但其已經憑藉城池堅守住了,吳賊不擅攻堅,依孫權往年戰法一月之內打不下石陽必會退去。
故朕以為倒先不用向江夏派出援軍,畢竟中軍不可輕動,若冒然出動恐會引起都畿騷動、百姓惶然。就算文聘堅守不住被孫權攻破石陽,到那時中軍再前去破敵也來得及,況且朕相信以文聘之能足以應對孫權保我江夏不失。」
曹叡一口氣說完自己的看法,頓了一頓,問道:「眾卿以為如何?」
司馬懿聽完雖覺曹叡說的暫先不救江夏有些冒險,但細細思量之後也覺曹叡說的有些道理,東吳這些年沒少打江夏的主意,最後還不是被文聘擊退。
這次雖有孫權親自領兵前來,但相信文聘堅守城池應是沒有問題的,更何況東吳是孫權親征反而更好了,此人的用兵能力不值一提,文聘反而更加無慮了。
想通這些關節,司馬懿當即開口應道:「陛下此言甚為有理,臣也以為可先不救江夏。」
其他人或是被曹叡說服、或是不敢駁了皇帝面子,也紛紛言道:「陛下聖明,臣等贊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