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黃河不死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5章 王承恩出手鬥聖人(三更),大明武帝崇禎,不到黃河不死心,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這幾句話,茅山二聖的鼻子差點被氣歪。

大明武帝竟然如此狂妄?竟然沒聽說過他們茅山二聖。

堂堂的茅山二聖,當然覺得自己威名赫赫,可是在這位大明武帝面前,竟然成了無名之輩。

難怪兩位聖人要生氣了。

他們弟兄兩個恨不得一起對崇禎出手。但是人家不知道他們倆,他們倆就非要人家知道,這也怪沒意思的。

這時崇禎又道:「既然道長自命不凡,有膽量挑戰朕,當著這麼多人的面也卻之不恭。這樣吧,朕的王大伴受過名師指點,武功卓絕,是煉體境三層的高手,讓他代朕出手陪你走兩趟如何?」

王公公的大白臉一下子僵住,暗道爺怎麼個茬兒?

吹捧老奴兩下也就算了,老奴這兩個下子哪敢跟臭道士伸手?

老奴生死是小,關鍵還代表皇上?

辱沒了皇家的威嚴,老奴萬死難恕……

唐萬才,李么娘,呂小鳳,顧順義和李默然也有些啼笑皆非,皇上剛才那幾句過癮,可把這倆臭道士損透了,但是怎麼能拿王公公開如此玩笑?

但是在皇上面前不敢失態,強忍著他們的表情和心態,誰也不敢多言。

崇禎不管其他人的反應,繼續道:「只要你能贏了朕的王大伴,就算贏了朕,如何!?」

崇禎此言既出,左夢庚夢的兵將差點笑噴了。

大明皇帝陛下是來搞笑的吧!

這位王公公心寬體胖,看這一身膘,估計得有300斤吧。受過名師指點,才是煉體境三層,這能稱得上武功卓絕?

讓這位王公公代替大明武帝出手,真的假的,這不是找死嗎?

王承恩一看,爺這是真的要他代為出手,好像被點中了穴道一般,瞬間驚得嘴張多大,說不出話來。

但此時反應最強烈的就是歐陽志了。

這位茅山二聖的第2位,彷彿受了奇恥大辱一般,那張臉由紅變白,由白又變紅。

他看到剛才那個顧順義可是真氣境高手,他都不屑動手,怕失了身份,現在崇禎竟然讓一個煉體境三層的太監跟他動手,也太小瞧他這位茅山派的聖人了吧!

區區煉體境3層的太監,估計在這千軍萬馬當中隨便拉出一個武將,都不止是煉體境三層吧,可竟然被昏君說成高手,實在令人可發一笑。

更為荒唐的是,竟然要代替昏君跟自己比武?

實在是氣煞人也!

不過氣歸氣,貧道可是撿了個大便宜,看貧道一招就讓這個死太監炸開,煙消雲散,到時候看你這昏君的臉往哪兒擱!

歐陽志想到這裡,臉上的肉蹦了幾下,二目兇光閃動,又恢復平靜,「無量天尊,陛下金口玉言,想必不是開玩笑吧!」

「君無戲言,眾目睽睽豈能兒戲?」崇禎煞有介事道。

歐陽志深深吸了一口氣,又平復了一下自己的心情。

「好。就請在場的軍將和各位武林同道給做個見證,貧道就與大明皇上的御前太監比試高低,如果貧道贏了這位王公公,大明皇上就認輸,王公公請吧!」

此時的王承恩差點癱到地上,我的爺,這次你可要了老奴的命!

王承恩的嘴咧的像吃了苦瓜一般,兩隻眼不停的瞄向崇禎。

崇禎向他鄭重點了點頭,並用目光告訴他,相信朕,相信你自己!

朕自有主張。

在皇上身邊混跡多年,王承恩當然讀懂了,遂把心一橫,牙一咬,只要爺心中有數,爺說母豬會上樹,就得讓母豬上樹!

今天咋家豁出去了!

崇禎身邊的

錦衣衛,當然不敢多言,但是崇禎身邊的這些武林人士,少林和尚,武當老道,五嶽劍派的弟子,還有白蓮教的,二三百人覺得今天皇上有些出格。

皇上不想出手也成,少林方丈武當掌門,白蓮教的教主,這麼多高手怎麼能讓一個煉體境三層的太監出手,這不是自我打臉嗎?

我們在場的這麼多人,隨便拉出哪一個不比這位王公公武功高?

但是事情到了這個節骨眼上,誰也不敢貿然請纓,皇上金口玉言定下來的事,這個時候主動請纓,等於打皇上和王公公的臉。

因此很多人不敢言。

但是彼此都心照不宣,暗中搖了搖頭。

歐陽志如此厲害,這一場王公公肯定輸定了,可他是代表這是皇上!

就連後面的李巖這些明軍將士,心中也有幾分失落,暗道皇上今天沒事吧?何故要趕鴨子上架?

這些人暗中又盯緊了崇禎,仔細辨別了一下,確定還是那個崇禎,是真皇上啊?

……

眾人心態各異。

這時兩邊的兵將和武林高手都為歐陽志和王承恩亮開了場子。

王承恩硬著頭皮,決定先發制人,反正自己就這兩下子,都是爺教的,再多的也不會,一股腦用到這個臭道士身上算了!

因此王承恩上前就使出了通天八卦掌。

兩臂齊搖,呼呼掛風,大巴掌掄起來接連朝歐陽志拍來,掌掛風聲,呼嘯而至。

他這兩下子在歐陽志的眼中,跟不會武術的大狗熊差不多。

歐陽志一臉的冷笑,滿臉的蔑視,不躲也不閃,緊盯著王承恩落下來的雙掌,突然一甩拂塵,高喊了一聲:「元靈散開!」

大明武帝崇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大明當反骨逆子

我欲龍行

趨吉避凶,從黃金家族開始

綠毛蟲的夢

我在異界擺攤成神

第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