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黃河不死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章 舊臣排座次(三更),大明武帝崇禎,不到黃河不死心,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是這些皇親國戚,一下子成了平頭百姓,只是保留了他們陪王伴駕的身份,發給他們一個基本的生活費,僅此而已。
一切都須白手起家,從頭再來!
但是歸根結底,還不是怨他們自己混成這樣?
其他人一看連皇親國戚都謝恩了,他們也只得跟著謝恩了。
保留官身陪王伴駕,一切從頭再來也比跟著大順提心吊膽強,大順軍其實就是賊,李自成是賊頭。
好的時候,他能把你當親人兄弟。
但是翻臉的時候就會要你的命,多少人死在了劉宗敏的夾棍之下。
這些大明的舊官員,現在已經有了親身的經歷和體會,別說保留官身,就是跟著崇禎當平頭百姓都願意。
崇禎傳旨,城門大開,全都把他們放進來。
兩位國丈跪倒在崇禎面前,哭哭啼啼的,「陛下,永王和定王被賊人劫走,老臣罪該萬死……」
崇禎這才想起那個朱由檢,除了太子朱慈烺之外,還有兩個兒子。
定王朱慈炯是周皇后所生,今年12歲,永王朱慈炤是田貴妃所生,今年才11歲。
宮變發生的時候,那個朱由檢有些變態,先拿自己的兒女的下手,砍殺了公主,然後把三個兒子都送出去了,太子送到了朱純臣的府上。
三太子和四太子分別送到了周國丈和田國丈的府中藏匿。
這是崇禎穿越過來得的三個便宜兒子。
前者崇禎抄了成國公府,殺了朱純臣只是把太子救出來了,當時情況緊急,也顧不上管這兩個便宜兒子了。
看到兩個國丈哭哭啼啼的,崇禎一臉的不屑,孩子在姥姥家裡都能弄丟,還有何顏面在朕的面前啼哭。
還想博得朕的同情,要求治你們的罪?
即便是殺了你們也難辭其咎,只是你們現在不是國丈,只保留了一個大明國家幹部的身份,殺了你們髒了朕的刀!
崇禎面無表情的說了一句,「朕知道了。」
「楊萬里?」
「臣在。」
「去訪查一下兩位皇子的下落。」
「臣遵命。」楊萬里帶著錦衣衛領命而去。
雖然這兩個皇子與這個崇禎沒有一點血緣關係,但畢竟是大明的皇子,他現在是大明的皇上。
而且還是十一二歲的孩子,孩子是無辜的,被賊人掠去,與他這個大明皇武帝名義有損。
兩個國丈謝恩之後走了,崇禎也懶得治他們的罪。
一下子又來了這麼多文武官員,必須得給他們安置好。
崇禎略加思索,傳下一道旨意。
文官武將按照原來的職業,內閣的,兵部的,吏部的,戶部的,翰林院的等等,各衙門編制還回各衙門安身立命。
只是上殿面君的時候,他們這些人沒有了官職的高低,全都是大明朝的幹部身份,再沒有授予新的官職之前,如何站殿參拜皇上是個問題。
不過崇禎當然有辦法來給他們排座次,那就是按照年齡,年長的劇前,年輕的劇後。
等以後有了新的功名,再按照功名利祿劃分三六九等。
到哪裡不得論資排輩兒?
這些大明的舊臣,年老的一般都資歷比較深,官都比較大,這樣對他們也算公平。
不過崇禎身邊的這些幾個文武例外,太監王承恩就不用說了,老駙馬鞏永固,兵部尚書王家彥,兵部侍郎金鉉等,他們當然在排在最前面。
畢竟崇禎穿越過來,是他們幾個跟著打天下的,論功勞也是他們幾個最大。
崇禎這樣做一是為了懲戒這些
見風使舵的舊臣。
更重要的是為了革除大明朝的舊弊端。
大明亡國主要有三個因素,第一個就是文官集團,動不動就愛跟皇上抬槓,造成政令不通。
二是關內流賊,也就是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他們直接推翻了大明朝的統治。
三是個關外的建奴,這個邊陲小邦依靠以漢制漢的策略,笑到了最後。
一個有著萬年修行的人,當然對明朝的這些弊端了如指掌。
因此以後崇禎可不會慣出文官集團這些毛病。
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不管是太監還是邊軍,不管是先前追隨的,還是後來跪城投過來的,現在對皇上只有敬畏和服從。
大明武帝必須以武力來說話。
霸王上弓,不服就幹。
當然當皇上治理朝政,革故鼎新,收拾廟堂和江湖,崇禎大明河山,這些只是崇禎的副業,為的當然是好好的修煉。
修煉升級乃是大明武帝的本職。
當晚定更天之後,崇禎把宮女太監全都答覆出去,又開始在養心殿修煉。
這裡銀子現在堆積如山,不用再讓太監來送銀子。
大明武帝崇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