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奧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九十五章:龍廟雨臺,民國詭聞實錄,漆奧嶠,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眾人商量無果只得按下心思,專心等待譚雁邱通知,大概三日後芙蕖大戲院這才打來電話,叫他們去龍王廟。
這兩天,嶽觀潮早已知道龍王廟是個看事兒的地方,索性也找了些古籍方誌來看,龍王廟的歷史,最早還要追溯到洪武年間。
大概在朱明洪武時期,漢江水由屯口改到龍王廟,江水奪道,本就狹窄的河面也出現了更多湍急渦流,驚濤拍岸不亞於海浪,河面行船經常傾覆側翻,船毀貨沒不計其數,沿江的百姓受其災害,苦不堪言。
有道士直言,此地是漢水入江之地,河岸狹窄河面湍急,極易容易招致江蛟江豚興風作浪,它們喜好以此伏擊船隻,引得人落船下大快朵頤,為了此地行船安全,必須要在江口灘塗上修建龍王廟,以水族之長來鎮壓惡蛟惡豚。
道士提議後,洪武帝命當時的官府,在此地修建龍王廟!
說來也是奇怪,自從龍王廟建起之日,河面依舊湍急驚濤,卻不見有船隻再側翻傾覆,行船入江儘管危險,卻沒了船毀人亡的性命之危,江口也從危浪險灘變為漕運碼頭,貨運亨通至今。
有些百姓就傳言說,這是龍王的威力鎮住了惡蛟,周邊百姓感念廟宇靈驗,紛紛來上香祈福,就此香火不絕。
到了前朝,曾經拆毀過龍王廟前的石碑和牌坊,其後幾年都不得安生,江水洶湧漫上河灘,前朝官府見龍王廟如此靈驗,只好原樣恢復修繕如新。
經此一事,周圍百姓對龍王廟的神奇更加篤定,甚至,每年春季都要在龍王廟舉行舞龍儺戲,來向龍王爺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至於到了民國,漢口劃定的洋埠界,距離龍王廟並不遠,商業的繁榮似的龍王廟周圍形成華界的水旱碼頭和市井廟會,再加上龍王廟十分靈驗,每日都見行人熱鬧,從不見有清冷的時候。
他們說話時,已經跨過裡份巷子,坐著黃包車來到漢口江灘。
前面說道,江漢有著很濃郁的
水旱碼頭文化,碼頭港埠遍佈河灘,各處行船舟楫擁塞河川,忙碌貨運,這裡的漕運腳伕也都來自大江南北,南來北往的人自然口味不同,各地的江湖九流,塑造出江灘南北雜味的百樣店鋪。
在江灘的集市附近,你可以吃到廣東的蟹粉燒麥、豬肚湯、燒鵝、涼飲,也可以吃到海城的濃油赤醬、西洋海味,更有西南的涼粉涼麵、熱辣兔頭、海椒折耳,西北的烤饢、烙餅、油潑面,還有江南的清蒸魚、海帶湯、糖醋里脊、牡蠣湯,甚至,還有北方的火燒醬肉、牛羊鍋子。
南北風味雜燴一地,十家鄰居九家味,吃什麼的都有!
江灘盡頭的龍王廟前,巨大牌坊矗立碼埠盡頭,前後書寫“龍王廟”三個字,再往前一些的江水淺灘,石碑破水而出,可見“龍王扣水碼頭”字樣,廟門前有龍池、背靠青山,更遠處江面遼闊波光粼粼,倒影對岸的黃鶴樓,隱沒霧氣,時隱時現。
漢口,漢口,漢水由此入江河,也正是漢口的由來!
這次,譚雁邱也來了龍王廟,二人站在牌坊前,朝幾人示意招呼。
臨近二人,譚雁邱說道:“崔道士不拘小節,也不喜歡熱鬧,這幾天他本來出外化緣去了,今日才算回來。”
“化緣?這樣的大能人,龍王廟還不管飯?”嶽觀潮好奇問道。
譚雁邱擺擺手:“這都哪兒跟哪兒啊,龍王廟想管飯人家還不願意呢,這崔道士說自己是逍遙道,不坐廟不坐觀,不能讓人供養他只能吃百家飯,這樣來去自由,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不沾染坐廟因果。”
“這樣的人,既然不想坐廟,四處雲遊不就行了,聽你的話說,崔道友停在這裡好幾年了!”
徐俠客和崔道士同為雲遊道人,對這一點很是好奇。
譚雁邱帶他們走上臺階:“小道長,崔道人怪得很,吃百家飯,還穿百家衣,身上的百納雲遊服,可是真正用百家布縫補起來的,也沒人知道是什麼時候來的,
只知道在這裡大概有十來年了,幾年前觀落陰的名聲就已經夠響亮,誰也不知道既然都待了十年,為什麼不坐廟修行。”
“去了你們就知道了。”
行走到階梯盡頭,龍王廟格局清晰入眼,整座廟宇建立在高地之上,從他們走過的牌坊開始,依次分佈廟門、祈雨臺、正殿、配殿,空間規整、四處繞樹,黃瓦紅牆,與遠處的魚神廟交相輝映,分外神奇。
進入廟門後,迎面而來的是神龍騰雲的影壁,繞過去之後,龍王廟重簷疊瓦、翹角追雲,很是靈動,左右分置偏殿闕樓,中有遊廊貫通,由此可達到後院。
前院廣場中,一座很是氣派的祈雨臺,出現在眼前!
龍王能行雲施雨、消災解厄,這座祈雨臺正是每年求雨之地,臺形為方,四面開雕欄,有階梯朝下延伸,面積大概三四個屋頂大小,雕欄之外有一道半腰高的圓形紅牆。
牆頭並無瓦片,牆上四開拱門連線階梯,只見青白神龍以圓形繞行牆面,正好呼應天圓地方的格局!
“老崔,你今兒要給人落神,還喝成這樣,我看你怎麼辦事兒。”
走動觀察時,從遊廊裡走出來一個羊鬍子老道,身邊明顯有個醉醺醺的酒鬼,身上百納道服縫了又縫,露出百色線頭,個子就是南方的正常個頭,身形如鶴,清瘦卻不瘦弱,黝黑面板粗糙有斑,手指也因為化緣打雜,出了不少厚重繭子。
“你別管我,道爺我什麼時候因為喝酒錯辦過事兒。”
二人推推搡搡來到人前,譚雁邱恭敬遞上燒雞和燒酒:“老道,知道您不要錢,這是按慣例給的禮,還望您收下。”
崔道士想是個酒肉道人葷素不忌,直接讓一旁的守廟人收下,這才抬起微醺醉眼,看了下譚雁邱,嘟囔道:“好說好說,你們且跟著我去祈雨臺,等我準備好了東西,就帶你們落神。”
他們來的目的正是為此,被崔道士引著鑽入拱門走上階梯,來到祈雨臺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