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奧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六十一章:千年奇技,民國詭聞實錄,漆奧嶠,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她頓了頓,繼續說道:“也是因為這裡有著眾多天然磁石,也讓朝奉夫子選中這裡,作為太妃的妃陵。”

“當然了。”她看向眾人:“目前,我們也只能猜測是這樣,如果要驗證我的猜測,只需要觀察對照物就可以。”

說罷,她看向外圍水銀渠中不斷巡航的諸多畫舫:“現在來看,這些畫舫能不斷巡行,多半也是和磁力有關,我們只要攔截下一艘畫舫,大概可以驗證我說的情況。”

事關棺槨懸空之謎,嶽觀潮他們收拾好懸空的各式用具,又回到黃泉橋上。

他和幾個護院拉起繩索,直接抓住某個正在巡航的畫舫,將繩子固定在欄杆上後,畫舫當即停在原地。

走到水渠邊,他們扒開畫舫亭臺周圍的帷幕珠簾,其中,船艙中是跪坐在方桌前後的石俑,造型跟陶俑類似,看起來就好像兩個石頭做的假人。

仔細看,石像大概半人高,跪坐形態如胖頭童子,衣服飾物十分真實,眉‎​​‎​‏‎‏​‎‏​‏‏‏眼口鼻生動細緻,全身如炭黑,好似燒焦的活人。

宋思媛拿起一個鐵鏟子,靠近石人後,果真能見鐵鏟子被吸附其上,要使很大力氣才能脫離磁力的吸附,她隨即又在對面試了下,果真也能吸附。

“這樣,我們把船調個方向,看看其他船的反應。”

嶽觀潮他們抓住船身,將船頭船尾調換來回,等與河道平行後,這艘被捕捉的船身後,一些畫舫開始被一股無形的力道互相排斥,永遠無法靠近。

宋思媛觀察著當前情況,眼前一亮:“這就對了,這些畫舫裡的石像就是磁石,分別代表正負極,當我們把船頭翻轉後,兩個船頭同性相斥,也就只能被對方互相推開。”

“當我們把船頭調轉方向後,船頭的正負極就算是恢復了正常,在葬臺和藻井的不同磁力下,正負極不斷被正負極拉扯,使得船身被磁力捕捉,繞著葬臺旋轉,看起來,就好像船飄在水銀池上。”

說到這裡,她眼前一亮:“我剛才,一直都以為這些畫舫實際上是被船身下的某些機關齒輪帶動旋轉,現在來看,居然比我想的更為精巧,不需要任何機關之力,也能讓畫舫流轉千年。”

嶽觀潮剛才還以為是她胡亂猜測,眼見磁力吸引說成真,更大的疑問隨之而來:“可這東西未免太過先進,你剛才也說了,四年前德國的工程師首次發現電磁懸浮原理,還把他們申請成了什麼專利,當年距離現在至少有八百年了,那時候難道古人就知道什麼電磁感應原理了?”

“這一點我也無法確定,但是,你們不要小瞧了古人的智慧。”

說到這一點,她眼前一亮:“古人只是知識缺乏,但是不代表不聰明,尤其是古代的王朝,有些手工匠人可能在無意之間發現什麼新的應用技術,儘管他們受限於知識,無法知道原理是什麼,至少憑藉經驗加以應用是沒問題的。”

她頓了頓,繼續解釋道:“就比如我們現在的汽車所使用的

石油,大概在漢朝時就已經有旅行者發現將其命名為石漆,意思是如石頭般漆黑的油漆。”

“從漢朝直到唐朝,古人對石漆的記載不斷加深,甚至已經開始應用於照明、制墨、治病,《大元一統志》記載,延長縣南迎河,有鑿開石油一井,其油可燃,兼治六畜疥癬,在元之前的宋朝,已經用竹筒、鑽頭、長竹竿打穿地層,開鑿石漆,形成了一套可以利用的工具。”

“但是,真正讓石油的作用,得到充分利用的卻是西洋科學家。”

“還不只這些。”宋思媛繼續解釋道:“你們知道鄭和下西洋吧。”

嶽二炮點點頭,他去看西洋景,最喜歡的就是鄭和下西洋的故事。

昔日鄭和奉永樂大帝命,開二百艘大小巨船開赴遠洋,名為尋找外邦文明,實際上卻是在尋找靖難之役中失蹤的建文小皇帝,鄭和七下西洋,一路上行走無數西洋外邦,朝貢貿易使得外邦都知道了朱明的富饒,也將明朝國威遠‎​​‎​‏‎‏​‎‏​‏‏‏揚海外。

“難道,你們就不好奇,鄭和為什麼能憑藉木船航行到如今的南非好望角附近?”

宋思媛也不想賣關子,繼續說道:“有史籍資料顯示,他的船很可能裝備了蒸汽鍋爐,是這種蒸汽鍋爐和水密艙技術的發展,才讓鄭和的數百艦隊順利航行數次,令西洋諸國視同朱明為天朝上國。”

“這種蒸汽鍋爐,其實就是第一次工業革新的蒸汽機技術,只不過,鄭和應用蒸汽做功原理時是公元1405年,而西洋的蒸汽機技術的出現,是在1776年,比朱明整整晚了近四百年。”

嶽觀潮已經琢磨出他話裡的意思,繼續問道:“既然鄭和都發現了蒸汽機技術,為什麼此後就沒影子了!”

“這就是我要說的重要訊息。”

宋思媛看向眾人:“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覷,他們所發現的新應用技術,比我們當今理解的要多得多,只是,大多數技術都只停留在經驗應用的階段,由於沒有科學思想和統籌學科,往往是呈單一片狀分佈,而不是成體系化……”

這就好像一艘船,古人只是知道船會漂行水上,且也知道怎麼製造更快更大的船,卻從不去深究浮力、引力、阻力、風力、水速對船的影響。

等於說,古人的所有知識都是零散且不成系統,沒有深究原理和底層邏輯,往往要靠經驗來流傳後世。

可惜的是,經驗這種東西就好像民間偏方,隨著改朝換代、戰亂遷徙、子代傳承,不斷丟失經驗,甚至是被歪曲了細節,傳到最後,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基本上屬於被廢棄的經驗。

當年,早在唐朝時,古人就研究出了鑌鐵技術,這東西就是現在的優質鋼鐵,由鑌鐵做成的唐朝長柄陌刀,但凡拿在手裡可以一敵百,刀刃所到之處人馬俱碎、鋒利無比,可以說,是中古世界第一刀。

唐朝大將王忠嗣,曾經帶著河西將士攻破某些西域小國,但凡胡人見唐軍手持陌刀,必定抖如篩糠,

開城投降。

這種厲害的鍛刀技術,到了宋朝時就已經遺失,宋人認為,鑌鐵是天神的兵器,由神獸麒麟拉的粑粑捏成,可見,若無系統學科和應用原理,經驗流傳會有極大謬誤和扭曲!

前朝入關後,為了確保滿人統治漢人,直接閉關鎖國,且沿海片板不如下海,康帝一直都和西洋人通訊,也知道地球是圓的,乾帝極善數學,還知道同時期的西洋在大搞工業革新。

前朝的上層統治者從來不介意科學知識,反而樂意學習這些,他們忌諱的,就是底層百姓掌握了科學知識,威脅他們的統治。

為了愚弄百姓統治漢人,他們貶斥一切科學技術為奇淫巧技,只讓士人鑽研古書經文,讓農工整日辛勞卻填不飽肚子,由此帶來最封建壓抑的世道。

他們對科學的阻礙之深,直到前朝末年,很多百姓第一次聽到地球是圓形的,仍然是嚇了一跳,上下五千年的智慧,幾乎全是被前朝給故意毀掉了。

宋‎​​‎​‏‎‏​‎‏​‏‏‏思媛說到這一點,深吸一口氣:“在這裡發現磁力應用,我雖然感覺詫異卻並不覺得荒謬,畢竟,隋唐趙宋時的古人是很聰明的,他們若真的察覺到了磁力加以應用,也說得過去。”

宋思媛這一番由古推今,說得眾人目瞪口呆,孫大喬嘖嘖稱讚道:“妙啊,妙啊,有些東西我們身在此山中到底還是看不清,也就唯有您這樣的學問人,才能看清真相。”

孫天器聽著她的話,免不得一陣賞識,問道:“如果這是磁力原理,那,我們怎麼上去呢,我們又不會飛,任何金屬的東西都會被捕獲,怕是很難用弓箭把抓鉤給固定在棺材上。”

“用熱!”

“用熱?”

眾人對這個說法很是好奇。

宋思媛解釋道:“我看過科學勞工報的報道,這種電磁懸浮技術,需要保持磁體的絕對寒冷,我猜測熱會破壞磁力,高熱很可能會讓磁力直接失效,古人大概也知道這一點,用的正是水銀來給墓室降溫。”

“整座墓建在水上,大概也有降溫的意味,水銀是一種惰性液體金屬,常溫下雖然會揮發,但是比起水的蒸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流動的水銀帶走熱量降低溫度,也讓墓室內始終冰涼,我們所感受到涼意,多半來自水銀降溫,這種低溫又變相支援了水銀的穩定,以此造成千年磁力不損。”

“既然高熱會破壞磁性,那我們不如先把用的東西加熱到高溫,趁著溫度還沒降低就用弓箭先固定在藻井上,這樣,或許能儘可能避免受到磁力干擾,當然了,這種原理提出不過四年,我也只是猜測。”

“你們覺得呢?”

宋思媛只會把意思說出來,還是要他們做決定,嶽觀潮朝她點頭讚許道:“你都能把千年前的事情給說明白,我們哪有這本事,肯定就是這麼回事,我們要不就把金屬爪子烤熱後,直接用弓箭給穿到藻井去,等冷卻的過程中就順著繩子爬到棺材上,先把棺材開啟再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遊戲設計,從屠龍寶刀開始

寒荷

罪惡頌

亂世封煙

秦爺,你的小傻妻驚豔全球了

月思悅

貓貓在無限流簽到吃瓜

小檸檬茶

快穿之男配大佬上線中

水鄉月雨

靈境探索者

0的相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