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奧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卷:關渭祀神-祖脈魂宮 第三百七十三章:觀陰山,民國詭聞實錄,漆奧嶠,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蹄噠噠、踏雪馳騁。
百十里的路,在有冰雪的情況下,走得並不算快。
幸好這幾匹馬都是腳程快的好種,從上午走到太陽落山前,總算是趕到了鐵剎山觀陰河。
“籲~”
嶽觀潮勒緊韁繩,宋思媛見他停下馬車,掀開轎簾走下雪地,拿起輿圖說道:
“玉瓶鎮到了!”
在二人眼前,即是坐落在河畔山腳的玉瓶古鎮!
仔細觀察,觀陰河早已結冰成凌,多數河道都被厚重冰層封閉,在夕陽餘暉下,可見冰面盪漾金黃光芒,河道好似在山間休憩的蜿蜒蛟龍,鑲嵌在白山黑地間,偶然有露出霧凇的松柏,如零星綠珠點綴河畔山巔。
那金黃龍尾剛好探入無數野山,河東為觀陰山,河西為鐵剎山,沿著河流繁衍出幾個小村落。
玉瓶古鎮就位於龍尾河東岸,乃觀陰山附近村落面積最大之地,古鎮輪廓整體看起來如同楓葉桃花,多數民居好似棋盤沿著山路河畔分佈,可見古樓如雲、行人熙攘。
眾人的目光轉向古鎮盡頭的觀陰山!
這座觀陰山與鐵剎群峰不同,鐵剎山有多峰聚合之像,狀如盛放蓮花。
觀陰山的幾座山峰幾乎呈直線分佈,高低起伏、大小相間、山體綿延,一端靠近觀陰河,一端融入其他野山,看起來就好像書生文房裡擱置毛筆的“山”字筆山。
在最高峰中,可見巨大橫縫斜裂山體,有古樓廟觀依山起勢,修建進山壁裂縫,這些古式樓閣好似懸浮在山間,唯有幾條山道蜿蜒進山體,大概是攀登進山的路。
孫大喬見停下馬車,也從車廂出來,望著綿延到山坡河道上的鎮子說道:
“鐵剎山下、觀陰河畔,玉瓶古鎮,十多年過去了,還是又回來了。”
孫大喬的話,叫嶽觀潮一通挖苦:“你還有心事懷古呢,趕緊找地兒住吧,我看著玉瓶鎮不像是貿易鎮,估計沒有松江鎮那樣的會館客棧,老百姓都得貓冬,不知道願不願意收留我們。”
貓冬,是北方老百姓應對極寒天氣的無奈之舉。
東北的冬季,從十月份持續到來年三四月,更遠一點的興安盟,更是隻有寥寥數月暖陽天,接近半年的時間都處在極寒天氣裡,舊社會的老百姓壓根做不了工、種不了地,如果再大雪封山颳起白毛風,那更是連打獵都不能夠,多會在冬季來臨前準備夠過冬吃的糧食葷腥兒。
等大雪來臨後,成天躲在家裡燒暖熱炕不出門!
尋常老百姓不比地主家,糧食肉類塞得滿坑滿谷,能準備的無非是自家幾口的吃食,想接濟外人幾乎很難,尤其是像他們這樣的好幾口人,幾天的口糧那都不是好準備的,要真有人看見他們這些人來借住,不轟出去就不錯了。
“彆著急啊,大侄子,我當年來鐵剎山的時候穿得破破爛爛,就是求人去收留也沒人敢留,我是到那山上寺廟裡過了一夜,這才第二天啟程去的鐵剎山,不知道那和尚還在不在,要在的話,說不定還能去過夜呢。”
“行,反正現在日頭也快落山了,我們八成能趕過去。”
冬日夜寒,他們也不敢再耽擱,沿著鎮外山路,來到觀陰山腳下。
那山路雖崎嶇難平,馬車七拐八拐,倒也能勉強把他們送到橫縫古樓前,他們停車下馬,沿著石板走向山門,隨著眾人走進山縫中,所見到東西也越來越多。
橫縫並不狹窄,這裡不但能容下整座廟觀,甚至還能在廟觀和石壁上見到大片灌木,這裡沒有被積雪吞噬,反而還保留著長青植被。
再仔細看,可以見到灰瓦紅漆的廟觀殿房在石牆中溜出半形鴟吻,那山門的牌坊年久失修,屋簷多有破損,可見瓦片下露出樑架枋木,好似永不結痂的傷口,陰森破敗。
“嘭嘭嘭~”
嶽觀潮敲響山門,片刻後門內窸窣響動,隨著掉漆木門開啟,一個老僧從門後探出半個身體。
“你們找誰?”
嶽觀潮看向老僧,老和尚的個子不算高,只到他的肩膀上下,身體不幹不瘦不肥也不胖,古銅膚色皺紋深重,可見頭頂結疤,他內穿深灰棉衣,外套百家布縫製的雜色袈裟,手中檀香珠串已經包漿浸潤,滿是油光。
再仔細看向老僧五官,濃眉單眼、肉錘佛耳,眉毛斑白,厚唇有福,那國字臉已經見肌肉鬆弛,堆在鼻子兩邊形成兩道淚溝,看著就是個常伴青燈古佛的苦行僧。
“古明禪師,不知你還記不記得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