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奧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卷:關渭祀神-祖脈魂宮 第三百四十一章:丁戊奇荒,民國詭聞實錄,漆奧嶠,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嶽觀潮大馬金刀坐進高背椅,不慌不忙說道:“嗯吶,去幫你那老相識辦點事兒!”
老嶽頭聽見侄兒這樣說話,犀利眼神中閃過一絲詫異:“你都知道了~”
“這個地方不是說話的地方,我帶你去我院子,咱們得好好掰扯掰扯,正好我也得跟你打聽點事兒。”
“成~”
嶽觀潮知道外宅書房人多眼雜,只得帶著二叔回到他自己住的院子。
等屋門轟隆關上,他這才長呼一口氣,好奇問道:“二叔,您跟章夫人是舊相識?”
經此一事,嶽觀潮也覺得沒必要瞞著嶽二炮和宋思媛,並不揹著二人,眼看三對晶亮眼珠投來好奇目光,老嶽頭嘆了口氣:“嗯,豈止是老相識,她還是你二叔以前的老東家呢。”
“老東家?”
“二叔,這你可得好好掰扯掰扯,到底兒是咋回事?”
嶽觀潮早在去巫棺鎮前就知道二叔做過綹子,回來後又知道了是鎮神風故意設局,他早就想問問二叔到底和唐殿戎有著什麼恩怨,以至於糾纏到他們這些小輩兒身上。
“你們可知道丁戊奇荒?”
嶽青山心裡琢磨過好幾遍,既然故人時隔多年再次現身,想必以前的事情已經是紙包不住火,既然瞞也瞞不住了,索性捅出來說個痛快。
“雖時隔五六十年,你二叔我現在想起來還是直哆嗦,那年代的天災人禍,你們連想都不敢想。”
老嶽頭重新拾起火摺子,摩挲著黃花梨菸斗,點了菸葉看向遠處,那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把以前的經歷娓娓道來。
緒帝元年,太平國氣焰將盡,天王餘孽被徹底肅清,洋務運動正如火如荼,卓有成效,年僅四歲的緒帝初登大寶,年過六旬的左公正式奉命出徵收復遠疆……
這一年,整個帝國似乎給人一種煥然一新、蒸蒸日上的感覺,然而,表面的歲月靜好無法阻擋暗流洶湧,才不過數月,世道陡然生出變故——京師直隸爆發旱災!
人禍易躲、天災無情,百姓最怕的,就是令他們流離失所的水旱災年,一旦水火侵入家園,必定要拖家帶口朝外逃難。
前朝官府原以為旱災只區域性在京畿地區,只在京城地帶設粥棚糧攤賑災,卻沒料到,北方早已被旱災陰霾籠罩,不過數月,魯地、中原、晉地、陝甘相繼爆發出更嚴重旱情,隨後,旱災迅速摧枯拉朽,如火燒燎原迅速席捲整個北方。
至此,這場持續四年、波及整個北方的特大災難,正式拉開序幕
旱災所到之處,必定引發蝗蟲作亂,從津城以北至南各地,蝗蟲如烏雲蔽日吞吃田苗,但凡蝗蟲過境必定千里赤地、糧食斷絕,百姓斷炊之日,累累白骨堆砌如山。
有道是大災過後有大疫,蝗蟲過境後,路邊堆砌的全是發酵腐爛的無主屍身,過多的屍體無法掩埋焚燒,終於造成更嚴重的瘟源,疫病開始肆無忌憚在災民中橫行。
此間災難,暫且不提死了多少人,毀了多少生計,言歸正傳說回老嶽頭。
老嶽頭原本也不叫嶽青山,這是他入了岳家宗祠後改的宗名,他真正的名字為於德安,是前朝江寧府負責漕運官糧、疏通河道的吏夫。這幫人擔著官家差、吃著官家糧,一心只撲到漕運上,偶爾聽到北方餓殍遍地的訊息,也多不做任何議論,只是聚眾打趣時唏噓自己命好,謀了個鐵差事,以後能災年不慌、饑年不餓,也算滿足了。
在他看來,江寧距京畿天高路遠,又隔著江河,北方旱災壓根不會波及南方,然而覆巢之下無完卵,天下動盪,豈有人能獨善其身。
北方無法容納流民後,前朝官府自然要疏通災民,一紙公文下來,北方千萬萬百姓開始奉旨乞討,要麼北上出關尋找生計,要麼南下江淮就食。
江寧作為南方富庶之地,成為災民南下就食的目的地,一時間,數以萬計的災民齊齊湧向江寧府。
這些災民原本也不屬於江寧城,驟然入城必然引起本地百姓不滿,城中街頭巷尾隨處可見蓬頭垢面的災民,他們的到來,不但使得糧米價貴數倍,還擠佔了原本屬於江寧百姓的活計。
漕運海河上的力夫一天至少有十個銅板才肯做事,這些人一來,為了活命一天只要五個銅板,最後甚至只要給口飯吃,就能一個大子兒都不要。
如此一來,碼頭漕運的老闆都是掉進錢眼兒的貨色,這些人哪裡還願意僱當地百姓,恨不得災民越多越好,叫讓他們也發發國難財。
這些人肯賣力氣活命已經算走了正道,還有那不走正道的,在江寧城拿起破碗做起乞丐!
起初,這些災民還願意求人施捨錢糧,隨後膽子越練越大,只要見有人穿著富貴,那就上前去圍哄乞討。
你要不給,嘿嘿,那我們可要親自動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