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個冬天的童話
七年之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個冬天的童話,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七年之期,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海因裡希·海涅,著名的德意志詩人與文學家,然而一向以辛辣諷刺著稱的他對於自己祖國的印象非常差,不管是漢堡政府還是那個有名無實的德意志邦聯。
因為在十九世紀,反猶騷亂屬於家常便飯,尤其是對於海涅這種商人家族出身的人來說體會更為真切。
“燒死那些猶太吸血鬼!”
一群人喊著口號衝進猶太人的商店,砸碎玻璃,撬開大門,瘋狂地搶奪其中的財物,甚至會去燒燬猶太人的教堂。
而那些本該維護秩序的警察、憲兵們則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除非店主交夠了錢,他們才會象徵性地將人群驅趕開來。
實際上“暴民們”並不會光顧有警察守衛的商店,他們的目標更多是那些將從事露天貨物交易的小商販。
反猶暴動總是這樣秩序井然地進行著,政府也懶得插手,畢竟每一次都能“和平”收場。
歷史上本該在1843年10月返回漢堡的海涅,由於這期間歐洲發生了太多各種大事,導致他的行程延誤了。
當已經流亡法國十二年的德意志詩人回到漢堡的時候,他發現一切都已經物是人非,唯有貪婪和腐敗這兩點毫無變化,而且大有越演越烈之勢。
放眼過去,盡是腐敗墮落的官員與貴族,人們貪婪愚蠢而又做作。當他透過普魯士人設的海關時,那些工作人員一遍又一遍地在他的隨身行李中翻找。
哪怕一無所獲也樂此不疲,直到海涅的朋友遞過去了一把碎銅幣(格羅申),那位海關關員才笑著敬禮放行。
海因裡希·海涅剛下火車便收到了他伯父的“禮物”,一封灑滿頂級香水的豪華信箋,上面寫著:
“致該男子,他發現,我身上最好的東西乃是姓他的姓。”
海涅曾經在他伯父的銀行裡當過學徒,而他的伯父是何許人也呢?
所羅門·海涅,雖然是一名猶太人,但在漢堡卻有著如宮廷一般的別墅莊園,很多大人物都對其邀請趨之若鶩。
甚至像是曾經的普魯士陸軍元帥布呂歇爾和財政大臣海因裡希·弗里德里希·卡爾這種人,也會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赴約。
年輕時的海涅有著天生的銳氣,曾經在盛怒之下斥責他的伯父,“你身上最好的東西,是你姓我的姓。”
如今他已經成為了著名詩人,而他的伯父所羅門也從一位坐擁幾百萬塔勒的富人,變成了如今擁有上千萬塔勒的超級大富豪。
雖說和羅斯柴爾德家族還有差距,但是在整個德意志邦聯中也可以算得上有頭有臉的大富翁了。
不過這位富翁還是沒忘記自己對那個沒錢的侄子進行一番嘲弄。
實際上所羅門·海涅對他的侄子非常寬容。後者的生活和旅行費用絕大多數都是由前者贊助的。
其實這也是這位富豪和侄子間最後的玩笑,因為此刻的所羅門·海涅已經病入膏肓不久就離開了人世。
但是海因裡希·海涅卻並不知道這些。他依舊只是醉心於自己的創作,很快那首長詩《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便發表了。
這一切本來和奧地利沒什麼關係,但是由於歷史發生了改變,奧地利加入了德意志關稅同盟,並且佔據了主導地位。
於是乎海涅的主要攻擊物件就從普魯士變成了奧地利,畢竟無論是政府的權力,還是教會的影響力,後者都要強於前者。
要批判自然要批判最大的那個,所以奧地利自然就躺槍了。
不過雖說他批判的是奧國,但其核心內容依然涉及到普魯士的問題。比如“騎兵的新裝我就覺得不錯,我必須加以稱讚,特別是那劍指蒼天的頭盔”
這明顯是在影射普軍的新式騎兵盔,因為奧軍的M42鍋盔,由於太像飯鍋,而且經常有士兵用其做飯,所以又被戲稱為鍋盔。
實際上奧地利戰爭部根據此特點再經過數次改良,終於將做飯這項技能和頭盔聯絡在了一起。
但不管怎麼說,海因裡希·海涅這位大詩人可謂是一槍倆眼,既批評了奧地利,又嘲弄了普魯士。
可由於他長期旅居巴黎,在不經意間染上了一些不好的習氣。
當時的高盧雄雞目高於頂,認為整個歐洲只配在其腳下匍匐,所以難免有些以天下之美盡在己的錯覺。
而且海涅也沒有去奧地利實際考察過,更不知道此時的那個南方兄弟發展得如何,便輕信了巴黎報紙上的宣傳,愚蠢的野蠻人襲擊勇敢的法國邊防軍的故事。
關於盧森堡危機之中,德意志邦聯和法軍的“摩擦”,《巴黎日報》是這樣報道的:
年輕的讓·杜爾德將軍遭到了越過法國邊境的德意志邦聯軍隊偷襲!
英勇無畏的法蘭西邊軍大破德意志野蠻人聯軍!從佛蘭德平原,到阿登高地,十戰十勝,一日一夜突入敵境130公里!
將星隕落,那慕爾之戰,讓·杜爾德未能再續神話。
這種報道看多了自然免不了在一定程度上會有失偏頗,這本來也不會有什麼事,但是好巧不巧的是他趕上了德意志民族主義的大潮。
於是乎一石激起千層浪,海涅的詩立刻引起了全德意志邦聯範圍內的大討論。
不過並沒有像這位德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詩人想象的那樣民眾起來幹倒國王和資本家,而是貴族和資本家的御用文人們在報紙上對其口誅筆伐。
實際上海因裡希·海涅的打擊面有些寬,雖然從歷史的角度上看他是正確,但是當時的資本家和貴族官僚還處於如日中天的狀態,而且實際上奧地利的皇室企業與其描述得並不相符。
尤其是奧地利皇室海外開發公司,簡直乃此時整個歐洲最大的福利機構。
而且在幾次危機和關稅同盟中,民眾得到了切實的好處,他們並不覺得這是對他們的掠奪,反而覺得是國民應盡的義務.
而不斷的勝利很容易沖垮人的理性,尤其是在人變成人群的時候更容易受情緒感染,而非冷靜思考。
於是乎,便有大量的知名人士向海因裡希·海涅發出了決鬥,後者是位理想主義者並不畏懼死亡,所以便在報紙上將決鬥全部接下了。
然後一個註定載入史冊的畫面便出現了,來自德意志各個邦國的決鬥者在海涅家的別墅前排起了長龍。
好在海涅突然“癲癇”,決鬥只能推遲,然後弗蘭茨派的人便連夜將其送出了德意志邦聯。這是此時後者唯一能做的,畢竟活著才有希望。
當海因裡希·海涅在巴黎旅館被一陣冷風吹醒後,只覺得自己做了一個夢,夢裡德意志人不在分裂,而是團結一心,為了同一件事同一個目標而努力.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