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嶺頭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四章種麻得麻,種豆得豆,枕刀黃粱記,山下嶺頭人,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冬日的風雪刺骨的疼,二夫人蹣跚的走在路上,搖搖晃晃,漸行漸遠。
此刻身處茅屋的張巡雖然凍得偶爾哆嗦,卻還在咬牙堅持著,他不恥下問,繼續向墨升請教安祿山叛軍之後的戰況。當然更是不知道會有人冒著嚴寒冷風,來給自己送禦寒衣物。
“墨先生,我有一問,那河北諸郡被叛軍攻破後,史思明為何不立刻率軍回到洛陽,安祿山難道不想早日攻下潼關麼,先生前面不是說過,安祿山已經決定親自率軍去往潼關,只是被顏杲卿羈絆住了手腳,這才不得不班師回到洛陽,按說常山之患已解,第一要務還是攻克潼關城啊?為何要隔六個多月才重新攻打潼關。我雖也不善用兵,可也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安祿山那般人物,豈能不如我?”
墨升也不著急,他知道張巡一直堅守雍丘,訊息不便,很多戰事情報都是發生了幾個月後才能知道,只好慢慢的給張巡解釋起來。
“非是不想,而是不能。安祿山那賊子做夢都想立刻拿下潼關,緊跟著好進擊長安,他也知道夜長夢多的道理,只是他雖然令史思明等人暫時解了常山之亂,但卻沒想到半路冒出了個饒陽城。”
“饒陽?那是座小城啊,據我所知,比起常山郡還不如,怎麼可能會牽引住史思明幾萬叛軍?”
“饒陽確實是座小城,論城池大小是比不上常山的,可是饒陽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饒陽的太守盧全誠此人很會用兵,多年來同樣是未雨綢繆,小小一座饒陽城因此竟然猶如一根釘子,被史思明數萬人圍攻了二十九天還不能破,牢牢地紮在河北大地上!其實話說回來,不是顏杲卿不高明,更多的是盧全誠比顏杲卿幸運得太多,雖然面對的同樣都是史思明大軍,可盧全誠先有河間司法李奐領兵七千來援,後有景城長史李瑋遣其子李祀率兵八千也來相幫,雖然都被史思明戰敗了,但這無疑提升著饒陽守城軍士的勢氣和決心,也牽制住了史思明部分軍力,使其不能如攻常山一般全力以赴,還得時刻提防著後背有人狠捅一槍。除了這幾個郡縣的出兵相助,之後更是有朝廷精銳大軍回應,顏常山若果有如此助力,勝敗就當另言了,可嘆可嘆!”
張巡依然在虛心請教,時不時的詢問幾句,當他聽到饒陽軍民頑強抗拒叛軍之時,大唐朝廷也下定決心要與安祿山在洛陽決戰,玄宗皇帝認為收復東都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戰局上都意義重大,更關鍵的是自己的天家顏面快掛不住了。為儘快收復東京洛陽,他下令圍攻雲中郡的郭子儀撤軍,回到朔方老家,重新整合更多的人馬,率領朔方軍向河北發起全力進攻,爭取早日吃掉史思明的人馬。之後又在郭子儀的舉薦下,皇帝將一位聲名不顯的將領任命為河東節度使,由其率領蕃漢兵步騎一萬多人、太原弓箭手三千多人,出兵井陘關,平定河北,然後進取洛陽。不曾想此人領命趕到變做煉獄的常山時,竟能不戰而復得常山郡,那時還在圍攻饒陽的史思明聞訊之後,也是大吃一驚,他迅速從饒陽郡退兵,對常山郡重新發動了進攻。
“朝廷派出的這位將領乃是何人?竟能讓不可一世的史思明吃了如此大虧!”
“此人姓李,名光弼!”
“李光弼?李光弼?國姓,莫非是哪個親王,或者皇家後裔?”
“都不是,此人是個番將。據說出身營州柳城李氏,契丹族。其父是契丹王李楷洛,武周時自契丹來降,累官至朔方節度副使,封薊國公,李楷洛以驍勇善戰出名,當時號稱契丹第一高手,後來在反擊突厥的戰爭中暴卒,獲贈營州都督,諡號“忠烈”。李光弼是這位左羽林大將軍的第四子。此子自幼便為人沉穩嚴毅,擅長騎射,喜讀《漢書》,雖然家世深厚卻並沒有紈絝窮奢之氣,更不願虛度年華。後來他依靠祖蔭,少年之歲即入軍旅,上面讓他擔任左衛親府左郎將,本來只是個安撫的清閒差事,卻不想他雖然家風好武,可治軍極嚴,兼有謀略。天寶五載,當時還是如日中天的朔方節度使軍神王忠嗣調任河西、隴右節度使,他慧眼如炬,對手下這個年輕幹練有勇有謀的將門之後很是喜歡,不因為他的番邦出身而輕視之,教授了其很多兵法韜略,之後更是力排眾議提升李光弼為兵馬使,並充任赤水軍使。王忠嗣非常器重他,即使是宿將子侄所受的禮遇,也不能與之相比。王忠嗣曾說過,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不久後,李光弼襲封父爵薊郡公。後因擊敗吐蕃、吐谷渾的功勞,進號雲麾將軍。之後的天寶八載,經當時的朔方節度使安思順上表,就是現在造反的安祿山非血緣的堂兄弟,唐玄宗任命李光弼為朔方節度副使,知留後事,也就是實際上的朔方節度使。安思順此人眼光毒辣,他中意李光弼的才幹,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李光弼聞訊後,也不知是嫌棄還是被嚇到,竟然託病辭官跑了。當時任隴右節度使的哥舒翰聽聞此事後,一來覺得可惜瞭如此年輕才俊,二來也是有心揭安思順的短,於是哥舒翰便奏請玄宗皇帝,將李光弼召回京師長安。之後在為父守喪時,李光弼嚴遵禮法,皇帝也喜其德行,讓其出任左清道率兼安北都護。直到現今,安祿山造反,李光弼才由郭子儀推薦,重新做起了領兵打仗的真將軍。想來,一代軍神王忠嗣看中的接班人,定是人中龍鳳,這不,剛一出場,就如你所言,確實讓威名赫赫的史思明吃了個大虧!”
“原來是軍神王忠嗣將軍看中的後輩,想來定是勝過我等千百倍,剛一出師,就大獲全勝,果然不愧是名門之後,很有大將之風!”
墨升微微一笑,頗有點不置可否的意思,繼續說道:
“其實李光弼能取常山,跟他自己沒多大關係!”
“哦?這是何故?”
張巡被這句話引得莫名其妙,剛才還說此人如何了得,這又峰迴路轉,說他對重奪常山無關緊要,豈不是前後矛盾。墨升也沒有讓張巡疑惑多久,頓了一下繼續講述道:
“其實當時李光弼領兵出井陘關,至常山郡,距離常山第一次城破顏杲卿被俘也不過二十餘日。二月三日,李光弼大軍剛到常山,常山郡內有三千多團練兵,聞說朝廷大軍要來,骨子裡的不屈讓他們殺掉留守叛軍,綁了首將史思義出城降了唐軍。就這樣,李光弼得以兵不血刃奪回常山。想來一是民心還是向唐,顏杲卿忠義尚存,二來也是懷恨叛軍的暴行,太宗昔日曾有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被逼到絕境的常山吏民,想必也是血脈賁張,憑心而為。顏杲卿用自己的血和命,給常山人心裡種下了一顆復仇和堅毅的種子,日子不長,那種子就發芽了。顏杲卿在天有靈,多少能有些安慰。”
墨升的解釋讓張巡瞭然,他黯然神傷了一會顏杲卿的慘烈,之後,墨升繼續講述下去。
當時史思明拿下常山後,燒殺搶掠一番,將一片狼藉的常山郡交給了堂弟史思義,認為常山人應該被殺怕了,他囑咐史思義細心看守城池,不可再出紕漏。不想史思明前腳剛走,李光弼後腳就殺到了,可憐了史思義短短時光,屁股還沒暖熱就被手下人給綁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只能做了敗軍之將,任人宰割。
趕到常山城門口的李光弼騎在馬上,看著跪伏在地的史思義說道:
“你罪本當死,但你久經戰陣,也是身不由己,你看我這些軍馬,能否擊敗那史思明。現在我憐惜你的才能,請你為我謀劃一番,如果你的計謀可取,當不殺你。何如?”
史思義本來就是個貪生怕死之人,史思明用他駐守常山,也是大有深意。史思明此人,素有野心,其野心之巨,絲毫不遜於安祿山。安祿山謀反,他作為實際上的第一統帥,掌握著叛軍大半兵權,放眼天下,他已是鮮有敵手,此刻願意依附在安祿山之下,無非是存了借雞生蛋之謀。前面有安祿山為馬首,史思明自己出些力氣,如果真的成事,他做劉邦,再讓安祿山做項羽;如果不成事,被大唐鎮壓,也可以託辭被安祿山脅迫,花些銀錢疏通疏通,興許還能保得一條命,所以比起明面上的安祿山,隱在暗處的史思明更可怕。
用一命博天下,史思明還是願意賭的。
所以前段時間安祿山聽聞顏杲卿於常山反叛,動靜搞得很大,星夜傳喚他前去鎮壓的時候,史思明其實是很高興的。常山地處河北諸郡的咽喉位置,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實際控制住了常山,就相當於控制住了後方六七個郡縣。此次平叛,無異於是天賜良機,老天爺特意要將常山這塊羔羊送到自己懷中,所以史思明打常山格外的賣力,攻下來後更是大肆屠殺,希望震懾其餘郡縣,臨走時,特意留下自己的堂弟史思義,他心裡謀劃,自家人到底還是更能靠得住些,常山這塊地盤,以後可只能姓史,不能姓安。
可人算不如天算,旗開得勝的史思明原本準備順道拿下諸郡,卻不想在饒陽被絆住了腳,一時之間抽不開身,就這麼個陰差陽錯,常山就被李光弼偷了桃子。李光弼他可是知道的,手上有硬貨,所以史思明這才火急火燎的,扔下饒陽城,帶著人馬星夜趕往常山郡,心裡祈禱著那個堂弟能堅持幾日,到時候內外夾攻,看你李光弼還有何翻天覆地之能。
如果正在噴火趕路的史思明知道自己最信任的兄弟賣了自己,一口老血不知道會不會噴出幾丈遠。
不等李光弼真的嚴刑逼供,貪生怕死的史思義就全招了:
“您的軍隊遠道而來,士馬疲憊,猝遇叛軍,恐抵擋不住。不如帥軍入城,早為備禦,先看情況,然後出兵。叛軍胡騎雖然精銳,但難以長久堅持,戰況不利之時,氣沮心離,那時再設法謀取。史思明現在饒陽,離此地不過兩百里,我昨晚已送羽書,其先鋒明天早上約摸就可到,其後必是大軍,您一定要留意。”
李光弼聽後很高興,隨即親自為史思義鬆綁,這可是大恩人吶,接著李光弼派人將史思義帶下去,先看管起來,不可傷了性命,最後率大軍入城。心急如焚的史思明果然如約而至,次日清晨,先鋒軍隊已到常山,史思明領大軍隨後跟進,共二萬餘騎兵,直抵常山城下。
反觀李光弼這邊,他們得了史思義的內信,依計而行,按軍入守以逸待勞,就是守城不出。後面李光弼命步兵五千從東門出戰,叛軍守門不退,李光弼遂命五百弩手於城上齊發射擊,萬箭齊發之下叛軍吃不住疼這才退卻。然後他又出弩手千人分為四隊,連續齊射,叛軍不能抵擋,收兵於道北。李光弼再出兵五千為槍城陣於道南,夾呼沱河而陣,叛軍用騎兵來搏戰,李光弼命兵射之,敵騎兵中箭者大半,然後退去,等待步兵繼續進攻。正巧此時有一些熱血村人來密告,說叛軍有五千之眾從饒陽來援,晝夜兼行,現已到九門南逢壁,正在休整。李光弼知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當即遣步騎各二千,前去偷襲,到了逢壁,那五千叛軍正在休整做飯,唐軍出其不意,縱兵襲擊。可憐長途行軍一百七八十里的叛軍,剛脫了盔甲,飯還沒吃上,就從半死不活變成了死的通透,五千叛軍就這樣被全殲了。史思明聽說援兵也被殲,知道大勢已去,當即退入九門。此時常山郡九個縣中,七個又歸附唐軍,只剩下九門與藁城為叛軍所佔領。李光弼於是派遣裨將張奉璋領兵五百滅了石邑,其餘各縣派三百人守衛。
吃了敗仗的史思明大為惱火,他這一次不僅丟了常山,更是折了上萬精銳,這下子可不好向安祿山交代,更沒辦法向自己交代。李光弼與史思明,這兩個人彼此之間早有耳聞。安祿山造反前,身邊的謀士高邈就曾分析過當時大唐朝堂所有將軍文臣,而且同為王忠嗣的下屬,郭子儀李光弼二人雖然職位不高,但還是有真本事的,可當時的安祿山對這二人並不看重。那個自視甚高的大燕皇帝認為郭子儀武舉出身,而且比自己還大了六歲,混了大半輩子還是半桶水,不足為懼。李光弼呢雖然很受王忠嗣器重,可打得那些仗都是些小場面,高邈提議讓他用一個左司馬的官位來收買李光弼,就這安祿山還不肯,總感覺虧得慌,在他看來史思明就完全可以對抗李光弼啊,這位多年好友戰陣的本領可不輸當世任何一人。史思明就是他心目中的“當世第一將”。只是今時今日,常山大敗的史思明不知道會不會讓安祿山後悔,後悔沒聽高邈的勸。
之後的史思明咽不下這口氣,便跟李光弼撕咬上了,圍繞著常山,饒陽,九門幾個地方,兩方你來我往,你攻我守,不亦樂乎。兩軍就這樣相持了四十餘天,史思明斷絕了常山的糧道,城中開始缺糧草,馬無飼料不能出戰。李光弼於是派五百輛車到石邑去取草料,押車士卒盡皆披厚甲重胄,以弩手千人護衛,結成方陣龜速而行,叛軍如狼一般緊隨其後,可是苦於對方戰陣牢固,想奪而不能奪,跟著白白跑了幾十里路。
叛將蔡希德這邊率兵攻石邑,張奉璋也是有驚無險擊退之。此時的郭子儀已經從朔方增選精兵進軍代州,李光弼得了訊息,於是派出手下的一品斥候,攜著親筆書信,面見求救於郭子儀,郭子儀當即決定率兵自井陘出,相助李光弼。
四月九日,郭子儀大軍到了常山,郭李兩軍匯合之後,蕃漢步騎共計十餘萬,這可不是封常清在洛陽城拼湊起來的那些烏合之眾,這都是戰場上趟出來的老手。四月十一日,士氣大增的郭子儀李光弼率軍與叛軍大將史思明戰於九門城南,史思明如預料之中的大敗,唐軍中郎將渾瑊更是射殺了叛將李立節。史思明蔡希德被打得灰頭土臉,抱頭鼠竄,史思明帶著殘兵逃奔趙郡,蔡希德逃奔鉅鹿,史思明又覺得不安全,更從趙郡逃到了博陵。當時的博陵郡已歸順大唐朝廷,史思明打不過虎,卻能咬的死兔,走投無路的他狗急跳牆,殺了當地郡官,佔了城池苟延殘喘。
當時河北之民苦於叛軍殘暴,各自為營,屯結拒敵,多者二萬人,少者千餘人。等到郭子儀李光弼大軍趕到,紛紛起義響應。一時之間,河北全境,遍地開花,聲勢極為浩大。等到了四月十七日,郭子儀李光弼大軍攻克趙郡,唐軍殺掉安祿山所署的太守郭獻璆。李光弼進圍博陵,史思明龜縮不出,採用王八戰術,李光弼攻打了十日還是拿不下,只好先領兵回到了恆陽,史思明這才得以喘息,儲存下一條性命。
“哎,真是可惜,如果能在博陵郡一舉拿下史思明,無異於斬斷了安祿山最強之臂膀,我若當時在場,定要力勸李光弼將軍,一鼓作氣,將那些亂臣賊子一網打盡,杜絕後患。樹德務滋除惡務本,自然不會有後面的養虎遺患。”
張巡聽完李光弼史思明常山之戰的經過,聽聞史思明躲過一劫,很是痛心喪失瞭如此除賊良機。墨升不這麼認為,比起治理百姓,他可能不如張巡,但要論奪地守城,他可一點都不需要謙虛。墨家最了不起的本領之一就是守城,他們族內也分析過當時博陵郡的情況,綜合各方面因素,李光弼雖然撤兵有點過早,但整體策略還是正確的,圍繞常山郡的這之戰線過長,軍士已經開始有了疲態,後備糧草也開始不濟,而且安祿山隨時可能派大軍來救。攻城不比兩軍對戰,城高一尺便難一分,李光弼也是凡人,不可能很快拿下城池,他也不能犧牲那麼多的戰鬥力,現在軍隊的兵,可是一個也少不得,死一個得心疼好久,所以權衡之下,李光弼只能先回常山,彙報朝堂,從長計議。封常清的例子就在眼前,自己這些人可不能記吃不記打!
郭子儀、李光弼收兵還歸常山,史思明還不甘心,收羅散卒緊跟其後,像個狼一樣,時刻準備咬幾口。郭子儀將計就計,乘那些狼狗疲倦之時突然轉頭虎撲,一個回馬槍再大敗叛軍於沙河。
蔡希德歷盡千辛終於逃回了洛陽,安祿山大怒,他拿著鞭子抽了這位喪家犬好久,只能咬著牙再派出步騎二萬人增援史思明,覺得不妥當,又派遣部將牛廷玠從老家范陽發兵萬餘相助史思明,總共五萬餘人,而同羅與曳落河之兵就各佔五中之一,安祿山親自寫了密令,咒罵史思明,說他如再有敗績,提頭來見。
之後的日子郭子儀到恆陽,史思明也率兵到恆陽,像個跟屁蟲吊靴鬼,郭子儀於是命人挖深溝築高壘以阻擊敵兵,叛軍來攻則守,退則追擊,你打我就躲,你回家我又追你,並多次乘夜色派兵偷襲其營,使叛軍不得休息。相持數日後,郭子儀與李光弼已知叛軍身心俱疲,可以大軍出戰了。
五月二十九日這天,郭李二將親率大軍與叛軍決戰於嘉山,一戰大敗敵軍,光殺敵就有四萬餘人,俘虜千餘人。史思明更是丟盔卸甲,膽顫心驚之下墜下戰馬,露髻跣足倉皇而逃,又竄回了博陵城,李光弼再次率兵圍博陵城,大唐軍聲大振,於是河北十餘郡紛紛響應,殺叛軍守將而歸順朝廷。叛軍范陽歸路被斷,往來者皆輕騎偷偷而過,有運氣不好的就被守備的大唐官軍捕獲,這下,老家還在范陽的叛軍將領士卒都是人心動搖,剛剛還沒做幾個月皇帝的安祿山更是焦頭爛額,急火攻心,毒瘡發作,眼睛時好時壞,這更加重了安祿山的暴虐,每有不順心,他便將身邊人鞭打得死去活來,人人慄慄危懼怛然失色。
郭子儀李光弼讓洛陽的皇帝安祿山寢食難安,也讓長安的皇帝李隆基喜出望外。窮則思變的安祿山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如何扭轉局勢,居安不思危的李隆基則是無時無刻想著如何作死自己。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