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嘯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8章 科舉的新變化(一),明末逐鹿天下,風嘯木,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帝蘇河坐汽車,前往乾清宮途中。

他聽著玄武衛指揮使蘇長勝彙報那七位新翰林授課的情況。

“學識還不差,這些人也不敢派個蠢貨糊弄朕。

七位翰林都已經調查清楚了嗎?”

這些翰林作為皇子們的老師,他們的背景必須要進行詳細調查。

確保這些人,不是敵國的奸細。

現在大華帝國威壓四方,奸細的可能不大,但這項制度必須完善,以防萬一。

玄武衛還會調查,這些人的思想傾向。

例如負面思想是否過多,負面思想過多,不利於皇子們的引導。

皇子們正是三觀成型期,父母和老師的作用至關重要。

皇帝蘇河可不想把皇子培養成,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那樣。

愛慕突厥文化,身穿夷狄衣服,學習夷狄禮儀,還好男風。

皇帝蘇河真有這樣的皇子,一定會給他貶為庶人,流放到海外。

蘇長勝恭敬的說道:“陛下,臣已經調查清楚,大部分翰林都是官吏出身,從小接受儒家教育,又不是思想古板之人。

馬明遠與卡戚風這兩人沒有進入官場,但也是舉人出身。

他們的三觀都沒有問題,就是卡戚風出生於巴布維亞的漢族家庭。

他們家族是最早出海的商人,在海上亦商亦盜。

他們家族很快轉型,在巴達維亞紮根,是南洋最先支援帝國的一批人。”

皇帝蘇河笑著說道:“這些翰林沒有問題就好,卡戚風的出身不是問題。

玄武衛要派專人盯著這些翰林,有問題及時向朕彙報。”

蘇長勝點頭應下,這些教授皇子學問的老師,他必然會派人長期盯著。

一旦這些人準備對皇子不利,那就是天大的事情。

皇帝蘇河很快來到乾清宮,已經有部分官員在乾清宮外等待。

今日的御前會議,禮部列席的人員稍多一些。

大華帝國即將舉行科舉,今日御前會議的主要內容就是商討科舉。

皇帝蘇河走進乾清宮,官員們按照地位高低,陸續走進乾清宮。

君臣一切準備就緒,御前會議正式開始。

禮部尚書韓翠柏最先站起身。

“啟稟陛下,前段時間陛下讓禮部重新調整科舉相關內容。

臣帶領禮部眾多官員與各省的舉人問話,諮詢各個衙門的意見。

臣同時考慮,每年科舉之後,考生留下的建議。

現在臣帶領禮部,改革帝國的科舉,臣請陛下審閱。”

禮部尚書韓翠柏說出改革科舉這麼大的事情。

御前會議的眾多官員,卻絲毫不驚訝。

因為他們早已經得到這個訊息。

禮部必須要與內閣和各個衙門充分溝通,才能定下科舉改革這件大事。

科舉關乎著所有人的利益,必須要與大多數勢力達成共識,才能得以推進。

周方志公公走到禮部尚書韓翠柏身前,他拿著韓翠柏遞過來的奏疏,交給皇帝蘇河御覽。

皇帝蘇河看著禮部經過數次磋商,最終定下的科舉改革方案。

最大的變化,就是科舉考的內容發生了變化。

不再分進士科與副科,科舉統一考文、策、數三科。

文就是華夏的歷史與先賢的思想。

它與之前的進士卷,考點類同,不會對考生造成影響。

策就是策論,主要考察考生對於皇帝的詔書、內閣與六部施行政策的認知。

還會考國之大事,治國理政等問題。

數就是數學,這是對大部分考生最難的一科。

至於法科等其他學科,全部取消。

進士錄取不再分榜進行,而是統一的大榜,按照三科總成績依次排名錄取。

科舉考試變化不大,變化最多的內容是科舉之後的進士培養。

皇帝蘇河認真看完禮部尚書韓翠柏呈上來的奏疏。

他詢問道:“韓愛卿,朕已經看完科舉改革的內容,你詳細介紹一下,禮部為什麼這麼改。”

禮部尚書韓翠柏聽到皇帝蘇河這麼說,他就知道自己這次終於過關了。

他前幾次呈遞的奏疏,直接被皇帝蘇河指出不滿意的地方,讓禮部繼續改。

也正是黃帝蘇河對這件事的高壓態勢。

禮部才能說服大多數勢力,接受這次科舉改革方案。

韓翠柏對奏疏上的內容極為深刻,這可是他熬了數個月時間,一點點改進而來。

他不需要看資料,直接介紹道:“陛下,這次科舉只保留文、策、數三科。

這是禮部從吏部調來資料,經過研判之後發現,這三科成績高的進士,他們能做好本職工作。

科舉是為國選才,這三科能讓人才脫穎而出。

文、策兩科答案較為主觀,沒有標準答案。考生想要作弊,幾乎不可能。

數科有標準答案,但檢驗方式非常簡單。

數學這一門學問,不會就是不會,哪怕有人背下答案,他也無法偽裝成數學天才。

禮部聽取考生與各個衙門的建議,再結合都察院調查的案件。

發現主科與副科之間,考察的內容不同,特別是副科中榜,只需要一科的學問。

這存在大量的徇私舞弊現象,近些年選拔的人才,也集中在某幾個家族。”

韓翠柏說到這裡,他略微停頓了一下。

他從改革之初就知道,皇帝蘇河想要改革科舉,某些衙門門閥化,這是皇帝蘇河不能容忍的事。

例如之前科舉專門有一科,考察舉人對於官場事務的處理。

這有利於官宦子弟,他們可以輕鬆獲得,官場之中的隱秘。

這也讓其他考生,迫不得已去拜官員為師,或是給官員當師爺。

他們體驗官場的種種情況,同時提前就形成了師徒關係,開始拉幫結派。

前年科舉,法科這一門課,百分之八十的考生被六個家族壟斷。

最終引發大量考生不滿,惹得皇帝蘇河震怒,掀起了大案。

這其中的徇私舞弊方法很巧妙,科舉考察極為隱秘的法學知識。

正常的考生無法瞭解,只有四個家族提前瞭解這種知識。

要不是這些人太貪心,也不會暴露的太迅速。

科舉經過這麼多年,為國選拔了大量的人才,但其中一些弊病,也開始大量顯露出來。

韓翠柏瞬息之間,收束了自己紛亂的念頭。

“陛下,這次科舉的改革,主要是取消副科,讓科舉變得更公平。

考中的進士,他們統一前往國子監學習。

在國子監那裡,學習官場中的知識,同時參與另一場大考。

新科進士有當官的資格,彈曲什麼衙門當官,要看這些人的能力。

例如大理寺、刑部、都察院的某些職位,會考察這人的法學知識。

工部和醫部的某些職位,會考察這些人的專業知識。

科舉不再考察考生這種知識,由各個衙門專門考核。

根據不同的職位,考驗不同的內容,這也能讓人才各盡其用。

哪怕是刑部,也不需要人人都對《大華律》極為了解。

我們同時還打通了文武之間的壁壘。

與科舉改革同步進行的是武科取消。

大都督府近些年都從軍校和軍隊選拔人才,武科基本廢棄,這次將隨著科舉改革徹底取消。

考中進士的人才,他們只要符合各個衙門招錄的條件,都可以報名,其中就有大都督府。

大都督府可以直接從進士裡,招募符合要求的人才。

這能讓優秀人才,進入到大都督府,增強軍隊的實力。”

禮部尚書韓翠柏一口氣介紹完,這次科舉的主要改變。

這次最大的改變不是科舉,而是進士的分配。

文官勢力,藉著武科取消的機會,推動進士入大都督府。

軍官轉業成文官,在文官之中形成一股新勢力。

文官藉著這個機會反擊,在軍方之中也形成一股文官勢力。

大都督卻沒有激烈的反對。

他們負責考核進士,不符合要求的人,根本無法進入大都督府。

大華皇家軍隊,也不是區區幾名進士就能攪亂。

皇帝蘇河聽完韓翠柏的介紹,他向眾位大臣問道:“針對這次科舉改革,眾位愛卿有什麼意見。”

內閣大臣錢明義起身看向禮部尚書韓翠柏問道:“韓尚書剛才沒有說明科舉錄取進士,是否還是按照各省名額錄取。”

韓翠柏立刻回應道:“錢大人,大華帝國各省教育資源不均,考生實力差距過大。

東南地區落榜的舉人,他們的學識很可能比西北地區的進士還強。

如果不加約束,必然會出現東南地區考生霸榜的情況。

明朝洪武年間南北榜的事件,將會在帝國重新上演。

某一個地區的人,大量充斥在官場上,就會形成與地區為紐帶的龐大勢力,例如明末的東林黨。

陛下高瞻遠矚,選擇科舉進士名額,各省固定名額加上按照實力分配的浮動名額。

這種做法延續這些年,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往後的科舉,你也不會發生太大變化。”

錢明義聽完韓翠柏的介紹,他立刻坐下不再言語。

這些道理他當然懂,科舉只是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場合。

讓天下的人才,爭相去做官。

國家如果拒絕這些人才,將會引發很大的惡果。

為了維持國家的穩定,不可能讓某一個地域出生的官員太多。

某一個地域,只有寥寥幾位讀書人進入官場,他們在朝堂上發不出聲,成為國家的棄子。

內閣大臣武弘義起身建議道:“陛下,來自南洋總督府等海外地區的考生,他們也是大華人。

應該讓他們參與科舉,這樣才能穩定地方,不會讓地方與朝廷離心離德。

各地總督府,有一些舉人聚集到京城,朝廷不該讓這些人失望。”

武弘義直接面向皇帝蘇河提出這個建議。

他就知道和禮部提建議,完全沒有作用。

他之前就向禮部提過類似的建議,一點反饋都沒有。

這個建議很困難,讓南洋等地的考生參加科舉。

錄取的進士總額,是否發生改變?

如果總額不變,那就等於掠奪了其他省份的名額,反對聲必然會很強烈。

皇帝蘇河沒有直接回復武弘義。

他語氣平淡的說道:“這次科舉改革,取消了副科進士,只剩下每年一百五十名的進士。

但是……”

皇帝蘇河這句話一出口,彷彿一向重錘,砸中所有人的腦袋。

之前每年三百名進士,今年的數量直接減半,這才是真正的大事件。

很多信心勃勃的舉人,他們會直接落榜,造成的怨氣都很難處理。

這其中的很多人,就是在場官員的親友弟子。

有人剛聽到這個訊息,他們就想要勸導皇帝。

還沒等開口,聽到但是這個詞,這就意味著事情還有轉機。

皇帝蘇河沒有讓眾臣焦急的等待。

“但是朕想到,政策的突然轉變,很多人會不適應。

今年的科舉,進士名額依然是三百人,名額每年遞減,最終維持在二百人左右。

海外總督府每個總督府的進士名額是三人。

等到海外總督府設省,進士名額的分配與其他省一樣。”

大華帝國之前缺少官員,現在官員數量也有些緊缺。

特別是佔領海外,地盤擴張那麼多,也需要很多的官員治理地方。

但每年三百人的進士名額太多,現在官員緊缺,之後不會缺那麼多官員,必須控制進士名額。

皇帝蘇河趁著這次科舉改革,逐步削減進士名額,每年減少幾個名額,讓考生適應這個情況。

名額減少的不多,也不會引起考生太大的反彈。

大臣們聽到皇帝蘇河說完,這才放心下來。

進士名額逐步遞減,所有人都有思想準備。

要不是全民投降的一大批官員被換下。

海外總督府設立,又需要大量的官員。

大華帝國之前每年三百名進士,早就引起了冗官現象。

內閣大臣武弘義也獲得了理想的答案。

他對於這個方案非常支援,只要讓海外總督府的讀書人能參加科舉。

哪怕是名額少一些,這些人也會感恩戴德。

皇帝蘇河看到眾多大臣都不再提出異議。

他下達旨意道:“朕同意禮部提出的方案,內閣負責把這個方案刊行天下。

今年的科舉,就採用新的方案。

各個衙門直接公開錄取進士的條件,穩定考生的情緒。

禮部要派人安撫考生,為考生解答他們疑惑的問題。”

皇帝蘇河下達旨意,首相魏時鳴和大都督馮三秋,他們分別帶領文武大臣起身行禮。

“臣,謹遵陛下旨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衣

阿菩

聽勸後,我造反成千古一帝

不復少年時

穿越到民國成為何大清

緣來是夢

寒門書生:開局收穫美嬌娘

多肉

將隕

無暇自無塵

大宋第一侯

好一杆回馬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