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嘯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2章 解決之策,明末逐鹿天下,風嘯木,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仲策看到皇帝蘇河和眾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
他胸有成竹的向眾人介紹,對於蒙古勢力,他想到的解決之策。
在說出具體方法之前,王仲策先介紹現在朝廷實施相關政策遇到的難題。
「陛下,對於我們已經掌控的河套省、察哈爾省、東北三省這些地方。
執行朝廷既往的政策,透過拆分當地遊牧部落和原住民勢力,移民大量漢人的方式,掌控這些地方。
河套省發展的早,移民人數最多,它最為穩定。
東北三省的女真部落,大部分都沒有逃過清算。
少量躲過清算的部落,也被移民到其他地區。
朝鮮地區也是同理。
東北三省原來的勢力被清掃一空,這些地方基本被漢人佔據,我們掌控力度也極強。
察哈爾省它能代表漠南蒙古。
軍方在察哈爾佔據絕對優勢,加上當地最大的部落,察哈爾部落配合朝廷的政策。
哪怕是這樣,我們對於察哈爾省的掌控,也只是控制大方向。
這裡依然有漢人牧民和蒙古人牧民爭奪草場,發生械鬥的情況。
但隨著當地蒙古部落被移民,基層官府的推進,法律的普及。
朝廷對於察哈爾省的控制力漸漸加強。」
王仲策先是向眾人介紹最基本的情況。
他看到眾人心不在焉,聽著他說這些話。
這個情況,乾清宮眾位大臣,早就瞭解的很清楚。
王仲策說明白這個情況,他主要是為了承上啟下,防止其他人從這個方向,否定他提出的政策。
王仲策剛才的語速比較快,現在說到重點問題。
他逐漸放慢語速,讓所有人都能聽清楚他在說什麼。
「外喀爾喀蒙古等勢力,距離中原地區太遠。
大部分地域都是荒漠,生存條件極為惡劣。
再加上這裡地廣人稀,佈置大規模軍隊駐守,成本太高。
佈置少量軍隊駐守,解決不了突***況。
這裡生存環境惡劣,本來就沒有移民願意來。
遇到危險的情況,軍隊沒辦法短時間支援,生存環境危險,不適合大規模移民。
還有一個重要情況,國內人口密度高的省份,經過這些年長期移民分流。
河套省、察哈爾省、東北三省等新佔領的省份,這些年一共向這些地方移民兩千多萬人。
再加上向南洋移民四百多萬人。
山東、四川、廣東這三個人口大省,人口規模已經降下來。
其他省份人口密度更低。
內陸地區人口相對密集,但人地矛盾已經不算緊張。
百姓們移民的意願急劇降低。
只憑借現在的移民條件,對百姓沒有多少吸引力。
他們會衡量風險和利益,漠北蒙古地區風險非常高,很多百姓都不願意去那裡。
提高移民條件,移民總數太大,朝廷沒法負擔這個成本。
朝廷即便現在擴軍,把漠北蒙古等地區,按照漠南蒙古那樣治理,想要完全把這個地方掌握在手中。
這些地方缺少移民填充,只是單純由軍隊駐守,這個成本實在太高,取得的效果又不好。」
蘇河聽著首相王仲策介紹相關情況。
這確實是朝廷現在遇到的難題。
明末經過戰亂,特別是北方長期戰亂的省份,例如陝甘和河南,人口急劇減少。
大華現在的情況屬於人少地多。
經過
擴張之後,人少地多的情況更加惡化。
現在主流的百姓安於現狀,這也是蘇河沒有急劇向外擴張的原因。
等到工業佔經濟比例上升,工業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商品傾銷地。
哪怕朝廷不想擴張,工業產生的強大力量,也會推動朝廷擴張。
大華王朝鼓勵百姓生育,底層百姓生存環境又比較好。
特別是福利待遇普及到鄉村。
生孩子,朝廷會給予獎勵。
養不起孩子,朝廷會幫忙撫養孩子長大。
百姓沒了後顧之憂,現在又沒有其他娛樂活動。
特別是普及到鄉的醫生,讓難產不再是絕症,百姓生育的意願很高。
每年新出生的人口,都在三百萬以上。
這些都是小娃娃,能移民的人口,等他們長大還有一段時間。
現在能作為移民的百姓,都是經歷過明末戰亂的人。
這些人數量有限,方便移民的人,早已經移民。
除了異族和天災,移民主要靠自願。
近期的移民人數,已經在逐月減少。
社會矛盾降低,生活比較充裕,絕大部分百姓,都不想移民。
蘇熊都督聽到王仲策這麼說,他眼神有些落寞。
這些資料都由各地官府掌握,他們軍方不涉及政務。
內閣不給他們通報,大都督府事前根本不清楚這個情況。
很多類似的情況,他們都是事後才知道。
蘇熊原先的計劃,那就是軍隊和往常一樣,繼續擴軍。
為了讓皇帝蘇河放心,怕他掌握的軍隊太多,有不臣之心。
他在剛才,還學習秦朝大將王翦的手段——自汙。
透過主動進攻當朝首相的方式,徹底讓文官集團厭惡他。
他也向外擺出一副蠻橫無理的軍人形象。
蘇熊這個手段很拙劣,他相信乾清宮大部分人都能看出來。
他只是透過這種手段,表明自己的態度。
現在看來,這種手段很有效。
這件事情對他自己的名聲,也產生了極大的傷害。
他不在意自己的名聲。
蘇熊都督心中也有些瞭解,王仲策強烈反對駐軍擴大規模的原因。
事情真像他說的那樣,沒有移民作為新血補充當地。
駐軍就變成了一隻孤軍。
擴大駐軍規模,短時間能起效。
長時間必然會引發其他事端。
即便是這樣,蘇熊依然不準備服輸。
王仲策如果拿不出好政策。
軍方按照原先的計劃行動,對於長期穩定蒙古,沒有多大作用。
但對於短時間控制蒙古,還是很有效的方案。
至於今後怎麼辦,那就交給後人的智慧。
王仲策介紹完之前的情況,他看著文武官員的表現。
文官大部分人不意外,他們都瞭解這個情況,做出傾聽的模樣。
武官很多人都露出驚訝的表情,這個表情一閃而過,但王仲策看得很清楚。
大部分武官表情很快恢復,現在的表情,都是一副看笑話的樣子。
王仲策加大自己的聲音,說道:「陛下,臣觀看南洋地區新移民的情況。
南洋總督府給這些新移民,發放相應的武器,讓他們自己在雨林之中開闊出自己的家園。
南洋金礦,就是這樣發現。
臣認為這種方式很管用,朝廷拿出足夠的利益,自然會有百姓幫助
朝廷守土。」
蘇熊聽到王仲策說完,他忍不住笑了兩聲。
「我還以為是什麼驚世駭俗的政策,原來是屯田。
我們軍方是由軍人屯田,王首相卻想讓百姓屯田。
百姓屯田,紀律性和效果,那都沒有軍方強,這件事情已經得到驗證。
我們軍方擅長屯田,之前的擴軍計劃,就有極多的屯田部隊。
他們和民兵一起,共同構成軍隊的預備役。
朝廷現在困難,正規軍無法擴大規模,擴大屯田部隊的規模正合適。」
蘇熊都督聽著王仲策的話,他忍不住笑了起來。
他們軍方也不是一根筋,準備了很多備選計劃。
其中在新佔領土地大放異彩的屯田部隊。
河套、察哈爾、東北三省,屯田部隊的表現,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蘇熊作為大都督府都督,不可能忘記他們的功績。
王仲策看著被麒麟衛士兵架起來,還嘴硬的蘇熊。
他笑著說道:「我的這個政策,與屯田兵無關。
軍方的屯田制度太死板,遇到各種事情不靈活。
他們也代表著朝廷的態度,一旦和蒙古部落發生衝突,只能繼續鬧大,沒辦法收場。」
王仲策轉向皇帝蘇河方向,道:「陛下,臣認為應該像南洋那樣。
讓百姓帶著槍械,去佔領蒙古人的地盤。
為了激發百姓的積極性,臣認為表現突出的人,可以授予爵位。
最低等的勳爵,對於很多百姓來說,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爵位。」
蘇河聽著王仲策的政策,他認為王仲策提出的政策,有著分封制的影子。
這是在開歷史倒車,但這種手段確實有用。
一旦分封,這些人就是為了自己勢力的發展。
他們一定會拿出全部本領。
特別是一些野心家,看到這個政策出臺,絕對會忍不住,舉族趕往漠北地區。
老祖宗們的豐功偉績,已經給所有人展示出,分封之後乘勢而起,能獲得什麼?
齊、楚、燕、韓、趙、魏、秦。
這戰國七雄,從數百個封國,發展成七個強大的國家。
誰也無法預料,這些被分封之後的小貴族,會不會取代草原的遊牧民族,成為新的勢力,最終變成朝廷的心腹大患。
蘇河不準備用這個政策,哪怕能解燃眉之急,但這個政策後患太大。
這個思路卻值得參考。
西方的殖民歷程,給蘇河很大的參考,特別是東印度公司和西部牛仔開發美洲西部。
聽完王仲策說的政策,蘇河立刻就想到這兩件事。
他正在結合這個想法,思考有什麼政策,能治理好蒙古地區。
他就聽到一個大嗓門在大聲叫嚷。
蘇熊忍不住怒噴道:「王仲策,你這個政策完全是亂彈琴,分封出眾多的貴族。
現在宗族勢力還很強大,朝廷為了控制宗族,下了多大決心。
一個宗族的青壯,能佔領一個鄉鎮大小的地域。
宗族透過聯姻,決出幾個霸主勢力。
他們合眾連橫,發展壯大怎麼辦?
現在可是槍炮時代,他們建立屬於自己的工業,用槍炮武裝自己。
你剛剛說我們軍方在養寇自重,我看你才想養寇自重。」
蘇熊這話一出,李鳳鳴等軍方將領紛紛出聲,集中聲討王仲策這個政策。
他們都能看出來,這個政策弊大於利。
哪怕
短時間能穩定蒙古地區,這個政策實施之後,後患也是無窮無盡。
王仲策看到軍方一致反對,他臉上還露出笑容。
「眾位將軍,我可沒說這是分封制。
授予貴族這就是一個胡蘿蔔,他絕不能輕易被人得到。
這個政策關鍵點,絕不是分封。
它是成立劫掠小隊,朝廷允許劫掠小隊搶掠蒙古部落的土地和財產。
我們都知道土匪極難徹底消滅,這種無本的買賣,有很多人樂意去做。
我這是從歐洲國家官府發放掠私證,當海盜搶掠其他國家貨船,這件事情獲得的靈感。
我的主要目的,就是讓漢人學習草原部落。
用草原上的生存法則,與這些草原部落競爭。
刀劍無法競爭過槍炮,最終取得勝利的人,一定是我們的人。
為了讓這些人安心,讓這些人認識到,朝廷不會過河拆橋,反而會獎勵他們。
聽話又勇猛,準備洗白上岸的人,才會授予他們貴族爵位。
他們在外是無法管控的劫掠小隊,他們是馬匪。
成為貴族之後,這等於他們洗白上岸,必定會受到朝廷的制約。」
蘇河聽著王仲策的想法,他還在想西部牛仔。
王仲策的想法更狠,直接想到武裝百姓去劫掠蒙古部落。
這種官府武裝的匪徒,小規模蒙古部落根本無法抵擋。
蘇河思考著王仲策的政策,這確實是節約成本,又極為有效的辦法。
還能把國內難以管理的人,送到草原去讓他們立功。
這種政策成本極低,朝廷只需要拿出一些老舊的武器,收穫卻極多。
這些劫掠小隊,基本都是小股部隊,他們也沒有工業基礎。
這些人的上限,就是成為一股強大的馬匪。
不會發展成一個諸侯國,影響到國內的安全。
軍方還沒來得及反對這個政策。
內閣大臣李志升語氣激動的說道:「臣不支援這個政策,劫掠小隊這個政策,就不是泱泱大國應該實行的政策。
名不正則言不順,朝廷這個政策一出,那就再也無法收服蒙古人的心。」
王仲策打斷了正在引經據典的李志升,他大聲說道:
「陛下,只要蒙古勢力存在一天,我們就永遠也不可能收服蒙古人。
匈奴在何方?突厥在何方?鮮卑在何方?契丹在何方?女真在何方?
我們難道完全殺光這些人?不是。
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完成民族融合。
只有消滅所有蒙古勢力,我們才能真正收服蒙古人。
現在是最佳的機會,錯過這個機會,那將會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大敵。」
蘇河聽到王仲策這句話,他才下定決心。
如果能為子孫後代解決大患,朝廷增加一些罵名又如何。
蘇河選擇支援王仲策的政策,但也讓這個政策調整一些細節。
軍方不再擴大正規軍的規模。
但在蒙古地區,要留有大量的屯田兵,作為骨幹力量。
有著屯田部隊掌握當地局勢,這些發展起來的劫掠小隊,也不會成為大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