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精吃俺一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30.非燕王殿下莫屬!,不宋,妖精吃俺一棒,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政殿,正在召開緊急朝會。
福建路的情況,打了朝廷一個措手不及,前腳才說一縣之亂,後腳卻烽火連天燒遍全路。
這種速度絕對是前所未有的,詭異到令人恐懼。
照這樣下去,說不定明天就要燒到兩浙路,燒到臨安來了。
趙官家讓群臣儘快拿出對策,文官們立刻七嘴八舌眾說紛紜起來,鬧哄哄一片。
武將們卻站在一旁當雕塑,因為他們沒有參與討論決策的資格,只有聽命行事的份。
御座上的趙官家,緊緊捏著額頭,一副精疲力倦的憔悴模樣,心中不由有些警醒。
哎,果然色字頭上一把刀,最近實在是太有失節制,這身體都快吃不消了,得收斂著些。
然而想到那火熱婀娜的嬌軀,又心頭一熱,戀戀不捨起來。
唐娘子真是個妙人啊。
善解人意不輸閻娘子,還比閻娘子多了幾分溫婉嬌柔,而且床笫之上的千姿百態和狂野魅惑,更是以前從未感受過的風情,讓自己彷彿年輕了幾十歲。
況且她還有著絕世才情,琴棋書畫、歌舞曲樂無一不讓人賞心悅目,又總有層出不窮的消遣玩樂之戲,不分雅俗,都是那麼有趣。
她每個眼神都是那麼動人心魄,每句話語都是那麼體貼入微。
有她伴在身旁,每時每刻都充滿著歡樂,讓人忍不住就想這樣天荒地老下去……
已經有一個時辰沒看到她了,真是有些煎熬啊。
殿中的喧鬧越來越嘈雜,吵得趙官家腦仁陣陣發疼,精神也開始恍惚。
吵吵吵,就知道吵,真是一群廢物。
三十來年了,真是無趣啊!
為社稷勞碌了這麼久,也算對得起列祖列宗了,或許是時候放手了。
反正四郎那麼能幹,不如早點把大位交給他,讓他自己來操持這煩人的國事得了。
唐娘子說得沒錯,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咱也該好好享享清福了。
四郎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也不用擔心咱退位後人走茶涼,李淵那樣的日子其實也不錯……
只是,這四郎有自己的打算,多半是不願意這麼早接位的,性子還倔,牽著不走打著倒退,該怎麼說服他呢?
真是煩人啊!
趙官家心中煩躁,越發覺得大臣們的爭論聲聒噪難忍,拿起雕成臥龍形狀的「龍膽」,狠狠一拍御案。
「嘭!」
一聲巨響在大殿內迴盪,群臣立馬住嘴,全都詫異地望向趙官家。
他們只當趙官家因為大家遲遲拿不出對策而震怒,卻想不到趙官家此時滿心都是撂挑子的念頭。
趙官家用疲憊的眼神掃視了群臣一番,沉聲道,「議論了這麼久,趕緊拿出點有用的!」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了好一會,見趙官家臉上愈發不耐,才有人出班奏對。
左諫議大夫朱熠朗聲道,「福建路突發叛亂,事前卻毫無徵兆,臣認為地方帥臣有不可推卸之責任,尤其是謝方叔,朝廷將福建路交託給他,賦予絕大權柄,然而其治下卻糜爛如此,論罪當誅!而燕王作為他的推薦人,亦難脫識人不明、濫授公器之嫌,當嚴厲責罰!」
話音一落,大殿陷入沉靜中,滿朝大臣都驚詫地看向朱熠。
這他孃的什麼情況?
張口就懟上了前首相,人家雖然不在中樞,可依然是宰相之一,這就算了,居然還直愣愣把矛頭對上了燕王,真不愧是「朱剛烈」啊。
群臣之所以驚奇,是因為朱熠這人既不是燕王黨,也不是反燕黨,而是實實在在的中立派。
說來,朱熠也是個奇人,出身書香門第,但他老爹尚文又好武,於是他也從小習武,且臂力驚人,能挽二百斤的大弓,但是也同樣愛讀書,所以稱得上文武雙全。
成年後就考進了武學,還是上舍生,在端平二年的時候,考了武舉第一,從而進入了官場。
既然是武舉出身,那按宋代的傳統,基本上只能從事武職了,可朱熠就不走尋常路。
起初確實是武職,幹得還很出色,居然被授了帶御器械,這可是皇帝親衛啊,而且還在皇城司幹過。
然而趙官家不但信任他的武藝人品,也同樣很欣賞他的文學才幹,罕見地將他轉換成文資,讓他擔任監察御史兼崇政殿說書。中文網
要知道,這兩個官職都是文華清流的專屬啊,一般都是科舉一甲二甲出身才可能觸碰,居然被一個武舉出身的人幹上了,關鍵是文臣們還沒什麼異議。
趙官家也沒看錯人,朱熠這人剛正不阿,不避權貴,不謀私利,不營私結黨,擔任御史言官以來,彈劾了許多位高權重的人,因此不少人都說他是個狂人,背地裡喊他「豬剛鬣」。
這時候還沒有西遊記,不過《禮記·曲禮下》就有「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剛鬣。」,也就是稱呼用以祭祀的豬或者豪豬。
不管是神臺上的貢品,還是渾身硬刺的豪豬,都有生人勿近之意,也就是說朱熠是個孤臣,硬要給他分個政治派別,那勉強算是「保皇黨」。
而且一直以來,朱熠也確實和燕王沒什麼交集,雖然他如今擔任的左諫議大夫也是言官,卻並不屬於御史臺,而是門下省。
以他的人品,也不可能為了私利而反對燕王,今日卻心急火燎的針對起燕王來,難道是出自官家的授意?
莫非官家有易儲之心!?
還打算在今天這節骨眼上發動?
這時機是不是有些不合適啊?
群臣不管有怎樣的立場,此時都忍不住泛起了嘀咕。
一時間,百官都保持著沉默,在沒看清楚風色之前輕舉妄動,那可是官場大忌。
可是趙官家見此情景,卻很是莫名其妙,對朱熠的話也很不認同,但朱熠一直都是自己的鐵桿,因此也不好說太重的話。
「朱卿之忠直,朕自是深知,但事有輕重緩急,現在可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當務之急是把民亂儘早平息,還請列位臣工盡心獻策,以解朕憂!」
聞言,不少大臣都鬆了一口氣。
馬天驥卻微皺著眉頭,很是複雜地看著退回班列的朱熠。
這傢伙到底是有意還是無意!?
本來制定好的計劃,被這頭豪豬一撞,倒是亂了陣腳。
隨即,馬天驥假做不經意的瞥了一眼陳大方,恰好他也看過來,於是兩人交流了一下目光,眼中都有疑惑。
陳大方定了定心神,緩緩出班,「陛下,臣以為施政如治病,當辨症下藥,如今福建的情形著實詭異,謝相公的奏報又語焉不詳,實在讓人無從著手,但不管是令福建方面稟報詳情也好,還是朝廷派人去查實也好,都會有所遷延,而現在的情勢又刻不容緩,因此臣建議朝廷擇選能臣幹吏,令其火速趕往福建,全權處置平叛事宜,如此方不至貽誤戰機。」
說完,陳大方就默默退回班列,一臉平靜。
群臣卻無法平靜。
話說得是沒錯,派個鎮得住的重要人物前去,統一所有事權,不用向朝廷請示彙報,也不用受他人掣肘,根據當地情況迅速決策,果斷處置,這當然是最高效的法子。
可是該派誰去呢?
這個人不止要有能力,還要有超然的地位,並且
能被朝廷和官家絕對信任,才能避免尾大不掉,反噬社稷。
如此人選,寥寥無幾,要知道福建還有個前宰相在呢,就算讓董槐程元鳳前去,也未必能壓得住,尤其是現在情況不明,不知道謝方叔在此事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總不能讓官家御駕親征吧……
那麼,好像就只剩下燕王殿下了。
群臣迅速想明白了,陳大方雖然沒有說要讓誰去,可唯一人選就是燕王。
這時候,燕王一系的大臣都隱隱覺得這裡面似乎有點不對勁,但又挑不出陳大方話裡的毛病,也想不到還有誰更合適。
隨即,朱熠又走出班列,「陛下,陳中書所言確實是良策,但其實未必需要從中樞派人,大家莫要忘記,陳相乃是福州侯官人,此時正退居在家,當年正是陳相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撲滅閩贛賊亂,賊人見其旗幟便望風而逃,眼下整個福建路就福州安然無事,恐怕也是因為陳相威名令宵小膽寒,不敢冒犯,所以只要陳相掛帥平叛,亂事指日可平!」
朱熠說的陳相就是陳韡,六年前推辭了朝廷的任命,掛了個提舉洞霄宮的宮觀官官職,在家榮養。
趙官家對陳韡還是很信任的,卻也還有疑慮,「陳子華倒是個好人選,但他已經五辭詔命,恐怕也不會接下這個差使。」
「陛下,臣願意前往福州,延請陳相,相信見到國家有難,陳相定然不會再有推辭。」朱熠懇請道。
趙官家正考慮著,馬廷鸞卻反對道,「陛下,臣以為不妥,軍國之事勞神費力,陳相如今年紀大了,哪裡還能奔波於疆場?」
接著,工部尚書兼侍讀姚希得也說道,「老臣也以為,不可以當年之勇來論今時之事,朱左諫不免有些想當然了,陳相多年不問政事,倉促間如何能掌握局勢?」
姚希得倒不是對陳韡有意見,而是朱熠曾經彈劾過他,害得他被罷免過,因此趁機打臉添堵罷了。
接著又有幾個大臣提出反對,而趙官家想了想,也只好作罷,「既然陳子華不合適,那列位臣工還有人選舉薦麼?」
秘書郎中呂中出班道,「臣以為,此番大任,非燕王殿下莫屬!燕王之才眾所周知,且對兵事也極有造詣,不管從哪方面來說,燕王殿下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順便說一下,呂中乃是泉州晉江人。
對他這番話,群臣也是忍不住腹誹不已。
這傢伙也真是睜眼說瞎話,燕王有才華,大家是承認的,但哪來的兵事造詣?
最多也就是在吳江據城而守,抵禦過叛軍而已,他本人在其中未必有什麼真正的功勞。
再怎麼說,燕王也不過十六歲的少年,軍國大事可不是兒戲。
可是很快有許多大小官員冒出來,都表示燕王是處置福建叛亂的最佳人選。
燕王一系的官員,由於大量外放,朝中剩下的人不多,王爚、錢燾、洪天錫幾個,雖然感覺到風頭不對,也提出反對燕王為帥,但聲音卻被淹沒在一片贊同之中。
趙官家只求儘快解決事情,也沒多想,便拍板,「那就讓燕王去吧……嗯,不過他畢竟年輕,就讓陳子華給他搭把手,還有,朱左諫也是個有勇有謀之人,也去幫幫他。……來人,速召燕王上朝……好了,主帥選定了,但也不能讓他空著手去,趁這工夫,大家找找,從兩淮或者京湖抽調些精兵強將來。」
這也是應有之意,福建雖然也有駐泊禁軍,可早就爛了底子,唯一能打仗的也就左翼軍了,可是其中大部分都被謝方叔派去流求了。
既然是皇儲出征,那肯定也不能馬虎,可不是三五千就能應付的,怎麼說也得調集個萬把精兵吧。
但等大家翻著兵冊和
地圖,想要找出可供調遣的兵力時,卻傻了眼。
兩淮方向,前陣子剛被蒙古的順天萬戶張柔捅了一刀,雖然最後宋朝贏了,可是損失也不小,參戰的部隊需要休整,沒參戰的也要防備蒙古人下一次入侵。
而京湖方向呢,也正被董文蔚和史權襲擾,蒙軍甚至一度繞過襄陽深入到了荊門附近,而京湖制置大使吳淵剛剛才奏請朝廷派一萬兵馬增援夔州路,以防備大理方向蒙軍實施切割四川與京湖的戰略。
朝廷原本打算讓吳淵先自己想辦法抽調五千兵去增援,然後再從沿江方面抽五千給他補缺口。
這樣的情況下,京湖怎麼可能還抽得出兵來?
就連沿江制置司,恐怕也沒有多少兵力能再往外調了。
這可怎麼搞?難不成讓燕王帶臨安的兵油子前去麼?
臨安兵力是不少,可能動的基本不能打,能打的肯定也不能隨便動啊。
至於東衛那些娃娃兵,大臣們連考慮都沒考慮。
到了這時候,燕王一系才發現不妙,都開始不安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