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2章 宮裡宮外(卌九)王家屏的目的,大明元輔,雲無風,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淮鹽政的問題可遠不止淮安有,三地一個都跑不了……不過,我本是打算遲一些再上奏的。”
高務實這個回答不是推搪,他的確知道兩淮鹽政很有問題,或者應該說他知道整個大明的鹽政都有很大的問題。
他的確有一些針對鹽政改革的思考,但他本來是打算在政治上全面壓倒心學派之後再處理這件事的——否則大機率辦不成。
現在讓他不理解的是,王家屏為什麼突然把話題扯到鹽政這兒來了,今天的主題難道不應該是皇上龍體如何、皇嫡子何時受封太子之類的嗎?這兩件事和鹽政八竿子也打不著啊!
然而此時王家屏似乎並未發覺高務實隱隱有種不想現在談論鹽政問題的意思,反而饒有興致地問道:“日新善理財,更善改制。國朝鹽政積弊已久,多年來久為天下詬病,亦常常影響國之大計,其改制已是當務之急,日新既有卓見,何不與我等分說一二,也好撥雲見日則個。”
他這麼一追問,高務實就更奇怪了。鹽政的確是大事,但正如王家屏自己所言,大明鹽政屬實是積弊已久——反正問題拖得已經夠久了,也不差這一天兩天啊!你現在這般窮追不捨到底是圖啥呢?圖160嗎?
高務實直覺這裡頭有問題,聯絡到王家屏剛才突然提及吳崇禮彈劾趙志皋之子趙鳳威貪蠹一事,這就似乎有一種王家屏有意借我鹽政改革的構想激化實學派與心學派之間的矛盾之意。
可是問題在於這根本就沒必要啊!實學派和心學派眼下的矛盾已經夠激烈了,哪裡還用得著再添一把火?
如果不是針對派系,那就應該是針對個人。難道王家屏希望我和趙志皋鬥一番?可是我這麼做有什麼意義呢?
趙志皋在心學派中資歷雖然夠老,名義上的地位也算夠高,可他的身體情況很糟糕,為官也不算張揚,雖然是如今心學中排在首位的在朝大老,但相比之下他的存在感反而還不如排名在他之後的沉一貫。
沉一貫不僅為人陰鷙,深諳權謀,而且從其歷史表現來看,沒準可以定義為將明末黨爭一手推向高c的最大黑手。
因此,即便我高務實要對心學派來一次具有針對性的定向打壓,那也應該是針對沉一貫才對呀,至於趙志皋的問題則完全可以先放一放。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反正趙志皋在黨爭這種事裡最多隻能打打順風仗,乾點錦上添花的事,指望他自己成為中流砥柱,或者去給心學派搞點雪中送炭的業務,那估摸著是沒幾分可能的。
簡單來說就是這個人威脅不大,別說當不了主t,也沒本事做主c,只能打打輔助,甚至還是那種隨時可能掉線的輔助。說實話,這種對手除非是殘血跳到自己眼前,只要順手一刀就能收拾,否則高務實根本不會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
然而現在的疑點在於,趙志皋的情況不止高務實瞭解,王家屏自然也是瞭解的,那為什麼王家屏突然有一種要引導高務實的火力朝趙志皋輸出的意思呢?王家屏和趙志皋雖然不是一個派系的人,但好歹當初也是翰林院裡多年的同僚,沒必要這麼做啊。
何況王家屏還很快就要退休致仕,這種時候更加沒必要得罪一位看起來暫時還不會鞠躬下臺的閣僚才對。
這個問題一時之間還看不出答桉,高務實只好先敷衍著道:“隆萬以來,尤其是萬曆以來,總有人說國朝新政連連,是妄易祖宗之制。務實對此早有所論,此乃‘尊祖宗之本意,而未必行祖宗之舊制’。
天地無時不變,國事民情亦然。故為政者當順勢應時,隨時調整大政方針,以期順應時局,引領萬民,以向安康。
祖宗於開國之初所定製度,自是符合當時時局,但二百年後之時局已與當時大相徑庭,原本極好的制度到了現在也未必依舊適用。且制度用之甚久,其中積弊在所難免,若要扭轉不利,譬如刮骨療毒,難免一時之痛。
然治國首重謹慎,這一陣痛究竟影響多大,痛楚多深,秉政者萬需仔細,不可操切。皮日休有詩言:‘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我意此詩有可改之句。
‘至今千里賴通波’自是‘共禹論功不較多’的,然則隋亡真的是因為‘水殿龍舟事’麼?恐怕未必。隋亡之因不止一處,其與運河相關的,乃在於挖得太快。倘若這運河按照原先的計劃慢慢挖,怎會導致百萬人死傷,以至於動搖國之根基、民之所望?
自聖上登基以來,涉及財政的相關新政的確推出不少,但這些新政都有著明確的步驟,逐項推出、逐項落實,總是爭取在改革之後儘快讓朝廷、民間均能有所受益,以此降低改革陣痛帶來的不適。
那麼按照這樣的想法,具體到鹽政問題,我等輔臣便要在行事之前先自問一二:
鹽政一旦改革,哪些人的利益會被觸動?這些利益是否為合理合法的利益?如果是合理合法的利益,在被改革觸動之後,朝廷如何補償?朝廷又是否有能力進行補償?
如果並非合理合法的利益,那朝廷自然不必補償,但長久以來的大量非法利益聚集在一起,一定會形成利益集團,假如這些利益集團透過各種手段反對改革,甚至膽敢做出一些惡性事件,那麼朝廷又該如何應對?
除此之外,我等自然還要先詳細計算,瞭解這些改革措施推行下去將會帶來哪些好處。例如,朝廷是否便可以因此解決邊疆地區的軍糧供應?國庫是否能夠因此提高歲入?相關衙門中一些不法者是否還能借機欺壓良善?當地百姓甚至天下萬民是否能因此不再為食鹽發愁?
總之,‘德惟善政,政在養民’。為政者千種手段、萬般舉措,須不能忘其初心:養民。正如我在《取用疏》中所言:其為稅者,既非朝廷所有,亦非陛下所有,此財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
高務實洋洋灑灑說了這麼多,但其實中心思想很不明確,即便諸位輔臣都是老狐狸,大抵也只聽出一些不敢肯定的名堂。
去掉一些他們認為的官話套話,高務實的潛臺詞大概是說:他構想中的鹽政改革可能會牽涉到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而這次改革肯定會挖他們肉、放他們的血,所以需要先想好如何應對這些人的反撲,因此還不能立刻推出、立刻執行。
不同的人聽了這番話當然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沉一貫就很警惕,趙志皋就很緊張,梁夢龍就很澹定,周詠就很無所謂,而王家屏就……嗯,他好像很感興趣。
沉一貫很警惕,因為他覺得高務實可能要透過這個鹽政改革打擊異己,這就可能牽連到他沉閣老的門生故吏;
趙志皋很緊張,因為他覺得高務實可能已經盯住了他老趙家,畢竟剛才王家屏就說過他兒子趙鳳威被彈劾。高務實剛才也說淮安、泰州、通州‘三地一個都跑不了’,那就意味著高務實也知道其中有問題;
梁夢龍很澹定,因為他家和鹽業毫無干係且自己即將退休,這事兒再大也不是他的事了。這是高務實的事,而他對高務實一直都很有信心;
周詠很無所謂,因為他家也沒有鹽務相關的產業和買賣,他一直主管軍務,被外界視為高務實的應聲蟲。而從年紀來看,他周閣老看起來以後也不會插手財務。
只有王家屏的表現不太合理:他也是馬上就要退休的人,以往也沒有顯得特別關注財政,今天忽然跳出來從趙鳳威說到鹽政,究竟意欲何為?
這會兒連高務實都不得不懷疑,王家屏總不會臨老才開始反思大明朝的財政政策有問題了吧?啊這……您老早幾十年幹嘛去了?
明朝的財政政策有問題,這事高務實都已經思考二三十年了。如果站在一定的高度來說,除了早就談過多次的商稅、開海、藩禁等問題,那主要還有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不重視技術手段。具體又包括專門的經濟知識和法律制度。定額稅收制度的確立使得許多技術性細節問題變得無關緊要。一個好的稅收制度和地方稅額應當是具有彈性的,但是定額制度卻使得這些都不存在了。
二是財政理論與實踐相背離。在明朝財政管理中,思想偏見,責任感僵化,行動範圍分割,官員俸給過低,對於實際情況瞭解不足,公共投入不足……所有這些原因使得國家根本無力動員帝國的全部財力,其所能控制的資源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明朝官定稅率的低下,造成了民眾稅收負擔不斷上升的同時,朝廷偏偏沒拿到錢,都被中間的官僚、豪紳奪取了。反過來由於明朝的名義稅率過低,導致公共投入非常小,朝廷除了維持一條大運河和宮殿修繕外,幾乎就沒有其他公共基礎建設了。
而且財政收入的緊張又造成官員的俸祿過低,以至於官員貪墨橫行,在稅收之外任意課徵。朱元章採取殘酷的政策懲治腐敗,卻仍然無法阻止問題的發生,不得不說明貪汙腐敗不僅是一個倫理道德問題,而且有其制度上的原因。
三是明朝財政具有明顯的消極性。朝廷主要關注的問題是它自身的穩定,因而明朝的財政從來都不是從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來考慮問題的。
唐朝和宋朝的財政制度實際上要比明朝發達,因而唐宋兩代朝廷的經濟能力都要比明朝強大許多。但是唐宋給明朝最大的啟示,就是地方勢力太大會影響中央朝廷的穩定,所以明朝從一建立就採取了消極性的財政政策,使得地方無法擁有足夠財力來對抗中央朝廷。
然而,明朝在透過地方財政的軟弱和中樞高度集權解決了地方朝廷分裂傾向問題的同時,也造成了中央朝廷自身財政動員能力的虛弱,因而一旦遭遇外族入侵,很容易就因為打不起仗而滅亡了。
正當高務實開始懷疑王家屏是不是突然有興趣研究大明財政體系的根本問題時,王家屏親自打破了他的幻想。
王元輔在一臉欣慰地誇讚了高務實“施政持重”之後,忽然話鋒一轉,道:“我就說日新善理財,果然是一針見血……你方才說‘大量非法利益聚集在一起,一定會形成利益集團’。這句話我就十分贊同,而且我還知道,此事如今已然初見端倪。”
所有人都聽得一怔,甚至包括高務實在內,大家都開始揣摩王家屏這話的意思。
不過王家屏依舊是那個有話直說的王家屏,他並沒有讓閣僚們久等,已然自顧自地說道:“方才我不是說了嗎,吳崇禮彈劾了趙鳳威……他不只是彈劾趙鳳威一人,而是以此論及兩淮鹽政徹底敗壞,江南一代勳臣、官宦世家許多都將手伸進了兩淮鹽政。
如今淮揚一代的鹽商大大小小不知凡幾,其中但凡叫得上名號的,背後幾乎都有人暗中支援或者說控制。”
哦,您說這事兒啊……眾人都一臉恍然大悟的模樣。
這的確是個大事,但問題在於這事兒大家早就知道啊!這可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您老不會今天才得知這一情況吧?
王家屏當然也早就知道,不過他今天論及此事的重點不在這件事本身。王家屏環顧眾人,輕哼一聲,道:“一個多月之前,兩淮當地許多鹽官、鹽商像是得了什麼令旨一般,紛紛行動起來,大肆操弄鹽價謀取暴利。
然後吳崇禮便發現,這些人把大量透過此次行動聚斂的錢財,透過種種方式輸送來了京師。諸位同僚,誰能告訴本閣部,如此巨量的錢財突然湧入京師……這些人要做什麼?”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援,謝謝!
感謝書友“雪碧無量”、“阿勒泰的老西”、“曹面子”、“mailman”、“雲覆月雨”、“霢霖蘇蘇”、“milan123”、“秦朝小駐”、“羅伯特基裡曼”、“逗布”、“書友20190620004303183”、“孤獨中存在寂寞”、“klauszx”、“鄰家男孩1”的月票支援,謝謝!
ps:忙暈了,甚至今天還錯過了核酸,明天又得另找地方去做。
82中文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