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9章 平倭(廿一)提議換帥,大明元輔,雲無風,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容討論”在政治上是很難辦的,不是你說不容討論大家就真的不討論了,畢竟你高務實又不是皇帝陛下,能夠言出法隨讓人閉嘴。不容討論的前提只能是你掌握著絕對的優勢,對方迫於無奈才不得不閉嘴。

因此,高務實一邊堅持郭樸的諡號必須是“文貞”,一邊極力反對此前內閣定策的對日和談,表示此時談和對大明弊大於利,反而給了日本豐臣秀吉政權以喘息之機。

不要以為這兩件事毫無干係,事實上政治作為一門妥協的藝術,當自己手裡籌碼不夠的時候,就要另外去找一些籌碼過來。

郭樸作為一位承上啟下的首輔,與高拱的關係大抵是蕭規曹隨中的“曹”。高拱既然獲得了至高無上、鳳毛麟角的“文正”,那麼郭樸若不能獲得僅次於文正的“文貞”,則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實學派做得不夠好,是否定實學派那段時間工作的意思。

而如果在高拱這位開創者之後的繼任首輔郭樸秉政期間實學派就已經做得不夠好了,則之後的張四維時代自然也不太可能獲得較高評價,那麼萬一更往後的申時行時代將來被定義為一個優秀的執政期間,實學派的功勞便會被張冠李戴到申時行或者說心學派頭上。

這可不奇怪,畢竟高務實後來的這些大功名義上也是在申時行秉政期間取得的,如果不能在更高層面將實學派這個“本我”和心學派這個“非我”區分開來,若干年後實學派的功勞說不定就真成了心學派的功勞。

這種情況在世界歷史上有過許多例子,比如後世很多人就認為反***的大功九成在米國,而紅色巨熊反而成了打醬油的存在,更遑論中國。這其實就是戰後宣傳力的差距所導致,而當前高務實要爭郭樸的諡號,歸根結底也可以認為是爭奪話語權、爭奪定義權。

雖然乍一看,文貞固然好,文忠也不差,甚至文簡也還行,但既然高務實非要在幾個都算美諡的諡號中拿到最好的那個,就少不得有所交換。要交換就要有籌碼,高務實此時提出反對議和,其實就是拿議和問題當籌碼用了。

由於高務實在軍事議題上的巨大影響力,即便申時行再如何強調決議已經形成,聖旨都已經發出去了一段時間,大明在朝鮮方面肯定已經開始執行這一計劃,故此時反對已經失去意義,然而最終皇帝還是決定再開一次御前會議,重新就這一問題進行商議。

在文華召對上,王錫爵首先開炮,說議和這事首先是兵部同意了的,即兵部也認為前線戰況堪憂,並非內閣毫無理由的要議和。

他認為兵部的看法是有理有據的,首先糧食問題同時困擾了明軍和朝鮮兩方,讓雙方都覺得吃緊、為難。

對於朝鮮而言,他們一邊要供給軍隊,一邊要擔心民間饑荒,甚至理論上還要支援明軍用度,因此糧食壓力可謂巨大,需要有至少一兩年的時間作為緩衝期。

而對於明軍而言,先前南北兩軍之間因為功賞問題鬧出的矛盾直到現在也未能調和,南北兩軍目前在宋應昌的統管之下,名義上維持著和諧,但其實大家都知道那是雙方都在看高務實的面子。

不僅內閣輔臣們,其實包括皇帝本人在內,都知道宋應昌其實壓不住雙方心裡的邪火,只要將來再出點什麼事,矛盾在任何時候激化都不奇怪,可謂是坐在火藥桶上放煙花。

再有就是李如松的嫡系損失嚴重,讓他後續的用兵明顯變得慎重多了——這其實是個刻意往褒義上形容的說法,真正的情況無非是進取心明顯下降,輕易不願意再猛衝猛打。

李如松這個態度並不能全怪他自私,大明朝的軍制擺在這裡,他嫡系損失越大,戰場上可能出現的指揮不靈機率就越高,謹慎一點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皇帝也好,輔臣也罷,都知道這樣的實際情況,故而只能反過來給李如松恢復的時間。

總而言之,王錫爵的態度很明確:不是內閣不想打,是前線的情況讓人擔憂,穩妥起見需要一段時間來積蓄力量,之後才好視情況而定——日本如果老實下來,和平也可以;日本如果不老實,要再打也有把握。

他這麼一說,吳兌和梁夢龍就有點尷尬了,畢竟高務實是在平息了宋應昌和李如松之間的不和之後才離京去河南督導賑災的,結果前線卻搞成了這副模樣。雖然所有這些都能說是事出有因吧,但畢竟場面難看,還是有些不好交待。

周詠作為兵部尚書更是緊張不已,大明朝的規矩其實挺簡單,仗打得好了,總少不得大司馬一份功勞,可要是仗打得不好,那大司馬也很少能免於問責。如今前線打個蕞爾小國居然搞成了僵局,甚至內部還一團亂麻,他這大司馬難道能說自己無責?

申時行同意談和,明面上是在緩和心學派和實學派之間的矛盾,給了吳兌、梁夢龍和周詠面子,就彷彿大家都是在就事論事:由於當前戰況僵持,我軍內部又有些麻煩亟待解決,因此暫時談和穩住形勢,以圖後續。至於追究責任什麼的,先不要說這些,我們首要是解決問題……

然而現實哪有如此簡單!站在申時行的角度來看,這場戰事一直都是你們實學派在負責,如今這仗打成了夾生飯,責任總不會反而跑到我心學派頭上來了吧?

我這位首輔不僅沒有責任,反而還積極主動為你們善後,用區區冊封就換來調和內部矛盾、積攢再戰實力的時間,我這不是宰相氣度是什麼?

當然,這件事一旦辦下來,心學派展現出來的不僅是元輔雅量高致、為政寬和且勇於任事,而且還反過來顯得實學派此番不僅辦事不力,並且委過於人、毫無擔當。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由於高務實作為當前實學派最核心的人物卻於關鍵時刻不在京師導致的,其餘無論吳兌、梁夢龍還是周詠都不敢在戰和問題在隨便做主,由此便入了申時行的套中。不過既然高務實回來了,那麼事情就必須拉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元輔所言之困境,我已有所瞭解。”高務實平靜地回答道:“但這些困難並非無法克服,甚至早在戰前我便已經備下預案。”

他此言一出,全場錯愕,只有朱翊鈞大喜過望,連忙道:“有何預案,速速道來!”

高務實朝皇帝拱手道:“陛下,元輔方才所言糧食困境,其實分為兩個層面。其一是此前處於冬季,西路運輸部分,一些港口處於封凍或浮冰阻攔之下,而朝鮮港口建設滯後,我海路運輸因此難以達到預期效能。

其二是東路方面,由於遼東大雪封山,還要經過女真之地,因此道路難行,運力不足。總之不足以支撐全軍用度,至於還要接濟朝鮮一部分糧草,也是此前預計之外的臨時情況,由此使我軍糧草有些困難。

不過隨著天氣轉暖,這些問題其實已然解決大半,只是因為朝鮮收復兩京拉長了戰線,再加上原淪陷區糧食被日軍收走,造成大量難民,以及春耕秋收都被嚴重影響,使得我軍反倒需要向朝鮮提供更多援助,這才顯得我軍糧草依舊不足以支撐下一階段的作戰。”

他頓了一頓,繼續道:“但朝鮮缺糧問題原不該由我大明朝廷解決,故臣此前已經透過京華商社向朝鮮王李昖提出一項合作,以承包開採朝鮮幾處礦山、煤田及開設鐵廠、生產農具等條件,換取京華商社向朝鮮提供南疆大米來應對朝鮮朝廷之糧食危機……賴皇上洪福,朝鮮方面已經同意了這項交易。”

這個訊息再次讓大家目瞪口呆,心說還有這種玩法?不過轉念一想,又覺得好像的確也沒什麼不可以,本質上這就和大明的開中法一個性質,無非雙方身份有所不同。

所謂開中法,是洪武三年因山西等邊地急需軍糧,朝廷遂募商人輸糧換取鹽引,憑引領鹽運銷於指定地區,此法稱為開中。

而如今高務實搞出的這項交易,則是朝鮮朝廷拿礦山煤田當做鹽引來用,而京華商社倒是本色出演,負責運糧至指定地區。

如果非要說還有什麼不同,那就是開中法早期商人手裡的鹽是找朝廷領取的官鹽,然後拿鹽販賣而購入內地省份糧食運往邊疆,而如今京華商社運去朝鮮的糧食則來自於南疆——具體這些糧食怎麼來的高務實沒說,不過無論是皇帝還是諸位輔臣,也都不太在意,或者不便細論。

高務實在財務後勤方面的才能早已無須自證,他既然說糧食問題已經不成問題,那君臣上下也都無話可說,接下來就輪到談談朝鮮前線的南北軍矛盾,以及宋應昌和李如松之間關係微妙的事了。

其實單說後者,問題並不大,在高務實以書信分別回覆了他們二人之後,兩人的關係不說和好如初吧,至少也能維持表面團結。由於互相之間都得看高務實的面子,這個班子搭配其實也還能夠有效執行。

真正的麻煩還是在於南北軍不和,這一點是最難辦的。眼下南軍方面在朝鮮沒有誰夠資格和李如松相提並論,出兵的主力也的的確確是遼東軍,因此北軍強勢理所當然。

然而南軍人數雖少,卻偏偏是火器化程度更高的那部分,尤其是在攻城戰中可以發揮更加明顯的作用,因此他們“有脾氣”也不足為異。但這樣一來,雙方的矛盾就不好開解了。

按照高務實的看法,此時要想解決問題,要麼派一位雙方都不敢違逆的新統帥過去——那除了御駕親征之外,幾乎就只可能是他高務實自己了,連戚繼光都不行,因為李家軍可不見得會給戚帥面子。

然而高務實現在還並不想去朝鮮,他此前的計劃是除非大明要針對日本本土發動攻勢,否則就還沒到他親自去坐鎮的程度。

如此一來,就只能用另一套辦法:李家軍回鎮遼東,新派大軍取代李家軍,並與南軍密切配合,進行下一階段的作戰。

這個計劃的好處是高務實手裡有人可用,壞處是要調整九邊和察哈爾新收復地區的防務,多少有點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意思,如果萬一調動之後出了什麼亂子,提議之人肯定是要被牽連的。

直白點說就是這麼幹很需要魄力,要敢於承擔可能出現的變亂,對於大明內閣這個層級而言,求穩大抵總是大家的第一訴求,因此在這之前根本沒人從這個角度來考慮。

不過,這對於高務實而言卻談不上危險。察哈爾力量真空之後,這片地區周圍的幾股力量都曾經在他高某人旗下作戰,而他也有足夠的威望和實力震懾他們。故此,只要他高務實本人沒有離開中樞,而是繼續坐鎮於京師,就不怕這些勢力敢有什麼非分之想。

當前的問題是調誰去取代李如松。隨著江南漕軍倒戈的倒戈、請降的請降,戚繼光馬上就能回京覆命了,以他的身份地位當然是足以去取代李如松的。

只不過,戚繼光這個禁衛軍司令即將任期結束,接下來高務實對他的安排是出任軍校校長,好讓大明的軍事體系逐漸走向正規化、現代化,免得如以往歷朝歷代一樣,名將全靠“天選”。

這件事非常重要,在高務實眼裡甚至比朝鮮方面當前的戰事更要緊,所以戚繼光另有重任,不能去朝鮮耽擱。

如果從就近原則來說,蕭如薰也可以去,但蕭如薰善守未必善攻,況且他還不是總兵身份,派他去取代李如松可能會讓朝鮮覺得大明對他們的支援力度下降了,於是因為惶恐不安而搞出什麼妖蛾子,反而不美。

這樣一來,在皇帝詢問誰可以替代李如松時,高務實便幾乎不出諸位輔臣意料之外地推舉了他的老部下:麻貴。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援,謝謝!

感謝書友“Dr.徐嘉輝”、“嶽曉遙”、“巔峰舞動”、“日月不落夏威夷”、“曹面子”、“單騎照碧心”的月票支援,謝謝!

PS:感冒未愈,昨晚又是晚飯後睡著了,凌晨一點才醒,所以這章拖到了凌晨五點半,抱歉。不過這不影響今天晚上的正常更新……如果我沒再次睡著的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十倍西楚霸王戰力,開局手撕龍袍

是太一啊

穿越後大將軍非我不可

三人行ing

清末土司王

司徒南

從軟飯秀才開始稱霸天下

我將踏歌而來

隋唐:我的猛將模擬器

天府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