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7章 援朝抗倭(六)議入朝,大明元輔,雲無風,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翊鈞注意到,高務實提到用兵不是說宋良佐用兵之機,而是劉綎用兵之機,不免心中一動,試探著問:“播州平亂由劉綎負責?”
這句話看似直白,其實也有一點隱晦之處。那就是按照傳統而言,宋良佐作為“巡撫四川等處地方兼提督軍務”乃是名副其實的“撫軍”,在平定播州出兵出力的諸省之中又以四川為首,那麼宋良佐應該是名副其實的統帥,何以高務實的說法卻不以他為首,反而以劉綎為首?
劉綎與高務實的關係,朱翊鈞是清楚的,這其中包括劉馨作為京華秘書處秘書長,長期住在尚書高府——哦,今日之後應該改叫南寧候府了。
朱翊鈞倒不是很關心高務實與劉馨之間是否有男女關係,哪怕他的胞妹永寧長公主與高務實……也有關係,但他作為皇帝是不會在意這種事的。作為皇帝,他在意的實際上是“實學派黨魁”與“南軍重要將門”之間的內在利益聯絡。
劉綎乃至於其父劉顯,多年來一直躋身於實學派門下,或者更準確的說就是“高家門下”,可以看做是高務實在南軍之中的頭號大將,故而高務實願意重用劉綎這件事本身並不奇怪。皇帝不解的地方在於,難道劉綎在高務實心目中的地位甚至高於同為實學派要員的宋良佐?
高務實當然能聽出皇帝的疑問,但他的回答來得非常快:“軍事攻略由劉綎負責,宋守忠(宋良佐,字守忠)負責政治、經濟攻略,也就是方才臣與皇上所議,包括宣傳滲透、經濟封鎖等方面——皇上,這些事極其重要,只能讓宋守忠去辦,劉綎那廝只會打仗,可幹不來這些。”
“那廝”通常是一種不太客氣的說法,但高務實用在於皇帝的對話中則是另一種意思,意在不否認他與劉綎的親密關係,無論是他故作坦蕩還是真個坦蕩,那就看皇帝如何理解了。
朱翊鈞的反應果然在高務實的預料之中,他立刻表示了理解,道:“原來如此。你說得對,這些政略上的事劉綎從未涉足,而且也不在其職權之內,自然是要巡撫親力親為才是。”
皇帝說完,沉吟了一下,又補充問道:“現在他們手裡的實力夠用麼?實不相瞞,此前兩次進剿失利,讓我都有點懷疑南軍的能力了。”
呃,南軍嘛,整體實力肯定是不如北軍的,畢竟北軍絕大部分都是邊軍,此前兩百年幾乎長期處於戰爭中或者戰爭邊緣,得到的鍛鍊遠勝於南軍。
南軍前一次高光時刻,亦或者說是得到了相對比較充分的時刻,大抵還是倭寇侵擾最嚴重的那段時間。俞大猷、戚繼光、劉顯等名將都是在這段時間裡打出聲威來的,同時也練就了幾支精兵。
不過南軍的這幾支精兵雖然能戰,但因為其家丁軍屬性,所以規模都不大。比如戚繼光的戚家軍當年就長期維持在三千到四千左右,直到北調薊鎮才略有增長;
俞家軍兵力波動略大,主要原因是其成分不像戚家軍那麼明確,並非專精陸戰,而是一支水陸兼備的部隊,但一般認為最多時也不過數千;
劉家軍的人數反而最多,僅大名鼎鼎的降倭夷丁,在劉顯辭任之前的最後一段時間就有三千餘,全軍大概有七八千。
然而也正是因為劉家軍總兵力較多,劉顯又是個純粹靠打仗才起家的將領,得不到南京高官、勳貴的支援,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劉家軍都被指控軍紀糟糕。當時的劉家軍幾乎每戰必搶,還常常隱瞞繳獲,直到投身高拱、高務實麾下才逐漸改善。
除了他們這三支精兵之外,也不是說就再沒有能打的軍隊了。只是一般而言,剩下能打的軍隊要麼兵力更少,大多隻有“千餘”甚至“數百”,要麼就乾脆不是漢兵——比如廣西狼兵,貴州、湘西苗兵等。
另外,雲南土司也有精兵,但由於雲南的內外情況更復雜,所以其土司兵馬就相對較少外調使用。
這麼一算,南軍中如果不算土司兵,真正能打且有名有姓的精兵居然不超過三四萬。這就太糟糕了,要知道這同時期的北軍,那可是光李家軍嫡系就有四萬精銳,而且將門之多也遠超南軍。如果九邊諸鎮全加在一塊兒,大大小小的將門全算上,那麼北軍光是家丁精銳可能都有二十萬上下。
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加上南軍前兩次進剿全都慘敗而歸,皇帝懷疑南軍太弱就著實不算奇怪了。
高務實略微思索了一下,道:“按理說如今幾路大軍的兵力應該已經夠用了,何況這一次戰略也與前兩次不同,並不打算齊頭並進。
本次圍剿,其餘幾路的任務是堅守要道,緩慢推進,以求穩為先、控扼為主;主力只有劉綎本部一路,該部兵力雖然大概只與楊應龍播州軍相當,甚至在播州軍擴軍之後還可能居於劣勢。
但是,劉綎部大多都是百戰精兵,所部漢兵約佔半數,另外半數有兩個來源,一部分即是大名鼎鼎的降倭夷丁,另一部分則是南疆夷丁,總體而言都比較悍不畏死……”
“且慢。”朱翊鈞伸手製止了一下,打岔問道:“降倭夷丁悍不畏死我是有所瞭解的,但南疆夷丁不至於吧?我看你當年打安南也好,後來滇緬之戰時劉綎、鄧子龍以及尊夫人打緬甸、暹羅等國也罷,幾乎都是勢如破竹,可見南疆兵丁並不太能打啊。”
“兵丁是否能打,有時候也要看是誰統帶、如何統帶。”高務實笑了笑道:“以緬甸為例,莽應龍時期,金樓白象王不僅橫掃南疆,我雲南邊軍和土司兵也幾乎被他壓著打。
可是到了莽應裡時期,緬軍戰鬥力就出現了明顯下滑,不僅在我天兵精銳反擊之下被打得大敗虧輸,甚至連雲南邊軍和土司兵也打不過了。”
“你是說,這些南疆降軍到了劉綎手裡,戰鬥力就大大提升了?”朱翊鈞有些好奇,問道:“戚繼光練兵的厲害我是知道的,卻沒聽說劉綎也善練兵啊,他不是一直以悍將著稱?”
高務實啞然失笑,道:“皇上,悍將之悍只是個人性格,又不是能力限制。劉綎也好,其父劉顯也罷,要是僅僅只有勇悍,其所部也不可能有今日之盛。
不過話說回來,劉綎治軍之能與戚帥還是有不少差距的。其部得之於勇,失之於寬,若要類比,大抵與李家軍相類。”
朱翊鈞聞言恍然,想了想,頷首道:“你這麼一對比,我就瞭解了,想必劉綎與李如松在性子上也應該很相似,都是那種一門心思只想戰場決勝的傢伙,是吧?”
高務實哈哈一笑,道:“臣以為皇上這番猜測,應該是八九不離十。”
“難怪你喜歡用他,這種將領的確好用。”朱翊鈞聽得很是滿意,下了決心,道:“那這件事就這般決定了,你回頭去和大司馬交待一下。”高務實應了。
朱翊鈞又主動和高務實碰了下杯,各自小飲一口,然後再次說起朝鮮問題:“第三個問題,朝鮮。你的意思似乎是……先不著急?”
高務實道:“不是不著急,而是咱們剛打完蒙古,現在各部兵力尚未完成回撥,下一步部署更未曾到位,急也急不來,只會造成麻煩或者隱患。所以,臣以為暫時只能先穩住陣腳,等部署到位、準備妥當之後,再謀定而動。”
“可是,在你回京之前朝廷已經下令讓遼東選調兩支精兵入援朝鮮了!”朱翊鈞睜大眼睛道:“照你所言,那不是要出問題了?”
“兩支精兵?”高務實皺了皺眉,問道:“收到朝廷詔命之時,遼東似乎還空虛得很,算算時間,蕭如薰部可能都才剛剛回鎮,甚至可能還沒完全回鎮啊,這從哪找兩支精兵去入援朝鮮?還有,皇上所說的兩支精兵,究竟是多少人馬?”
“呃,這個……朝廷也知道當時局面,所以並未言明派遣多少兵力,實際上是讓蹇達、顧養謙二人看著辦。”
蹇達和顧養謙一個是薊遼總督,一個是遼東巡撫。督撫封疆對於相關邊務可以“自己看著辦”,這在大明是很常見的。別說督撫了,高務實當年做巡按御史都敢“自己看著辦”呢。
然而此刻,高務實一聽就知道壞事了。看來歷史這玩意兒可能真有什麼慣性,這波入援朝鮮搞不好又會跟原歷史一樣,剛開戰就先給對方送一波人頭。
人家日軍出兵三十萬,已經入朝的已經二十餘萬,而明軍頭一次入朝才五千人,且領兵的祖承訓認為他歷來都是和蒙古、女真交手,麾下兵丁戰鬥力遠超日軍,收拾一下倭寇就跟玩兒一樣。
再加上朝鮮官員為了儘早讓大明天兵投入戰鬥,騙他說平壤日軍兵力很少,因此他被蠱惑之後輕敵冒進,以其部五千人進攻平壤,果不其然大敗而歸。
高務實沉吟片刻,道:“蕭如薰以善守著稱,想必蹇、顧二公不太可能命其入朝,而將用以守衛我與朝鮮之交界並震懾女真諸部。如此,入朝之兵恐怕多半還是會用遼西之兵。
然而,遼西李如松部千里回鎮,總得整休一番才好再戰,於是能派出入援的兵馬必不會太多,臣料多半隻有數千。
倭兵大舉入朝,此前的訊息是漢城已失,而臣恐音書往返之間,如今平壤沒準也已經丟了。那麼,遼東軍入朝之後,朝鮮最急切需要他們幫助的,大概就是收復平壤。
平壤為朝鮮北部重鎮,地位類比我朝南京,我入援將領無論是誰,也勢必要爭一爭這偌大戰功。然而正因為平壤地位緊要,倭兵也一定會以重兵駐守。如此一來,平壤將有一大戰也。”
高務實眉頭深皺的模樣讓朱翊鈞有些緊張,心裡咯噔了一下,不太自信地問道:“你是說此戰我軍……恐有不利?”
高務實沒有立刻回答這句話,反而問道:“對了皇上,如今正值秋收前後,遼東當地必忙碌於收糧徵糧,以補充此前伐元大戰之消耗,想必很難立刻調運足夠入援朝鮮所需,那麼這‘兩支精銳’在朝鮮的補給是如何安排的?”
這件事朱翊鈞倒是清楚,笑道:“我軍入朝助其抵禦倭寇,兵甲固然自備,可這糧餉等事自然要由朝鮮負擔。李昖也算明白事理,主動表示糧餉問題由朝鮮朝廷解決,務實不必過慮。”
屁的不必過慮!我TM擔心的就是“糧餉問題由朝鮮朝廷解決”!
朝鮮朝廷啊,這朝廷你都敢信任?這朝廷的腐敗程度、無能程度根本就是沒有下限的好嗎!由他們解決的結果必然是明軍大大咧咧入朝,一看補給當場傻眼,然後餓著肚子打仗,你信不信?
朱翊鈞聽完高務實一頓抱怨和示警,也不禁有些慌了神,手足無措地道:“不會這麼糟糕吧?朝鮮承平百年,怎麼著也該有些積蓄。且若如你所言,我軍這次入援頂多也才數千人馬,這點人馬的糧餉他們都供應不上麼?”
高務實嘆道:“看似這麼回事,可朝鮮朝廷要真有本事,何至於他們與攻朝倭軍兵力相當,卻被人輕易擊潰、一瀉千里?
皇上,這絕非僅僅只是軍隊不濟,實際上一定是內政混亂所致。也正因如此,我軍出兵入援朝鮮,絕不能指望朝鮮人能幫得上什麼忙,一切的一切都只能依靠我們自己,甚至包括各種倭軍情報,都不能過於輕信朝鮮人的說辭。
臣想了想,朝鮮人勉強可能幫得上一些忙的地方,大概也就只剩下提供山川地勢之類訊息了。”
朱翊鈞愕然無語,過了一會兒才弱弱地補充道:“這個,朝鮮雖然無能,但我記得他們有個叫李什麼臣的水軍將領表現優異,已經連續戰勝倭寇水軍數次了。”
“這些訊息臣聽說了,不過……呵呵。”高務實撇了撇嘴,道:“目前與他交鋒的倭寇水師並非倭軍主力,他們的主力還在日本未曾出動。”
朱翊鈞詫異道:“不會吧,倭寇既然已經大舉入朝,水師主力不去擊敗朝鮮水軍,留在日本做什麼?”
高務實微微沉下面色,緩緩道:“因為……海貿同盟有一支分艦隊還在倭國駐泊。”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援,謝謝!
感謝書友“初次登陸”、“曹面子”、“胖帶紙”的月票支援,謝謝!
PS:南方沒有集中供暖真是要了命了,一場寒流下來,碼個字爪子都凍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