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7章 戰後波瀾(廿三)盛大郊迎,大明元輔,雲無風,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萬曆二十年,九月,丁巳朔。
此日乃欽天監選定的大吉之日,由欽天監報內閣,內閣轉呈皇帝,最終由皇帝聖裁,定為伐元凱旋、天子郊迎之日。
是日,蒙元經略高務實攜麾下禁衛軍司令戚繼光等一眾總兵、副總兵、參將等,又有大明金國順義王把漢那吉、左軍都督僉事伊勒都齊等一併來朝。
京師內外在這段時間裡全城動員,京兆尹及宛平、大興兩縣官吏忙了個腳不點地,將所有目之所及之處該翻新的翻新,該洗刷的洗刷,不僅各街各坊的衛生責任落實到戶,甚至連路邊的樹木都僱人整治了一番,當真是以“嶄新的面貌”來示人了。
皇宮也不輕鬆,操作得比春闈還要隆重,前前後後裡裡外外整理了個遍。說個細節,不少只是略有裂痕的琉璃瓦,這次都被直接換掉,居然用掉了三萬多斤新瓦。細節抓到這般程度,滿朝文武原本不當回事的這下也不由得或緊張或激動了起來,分明感受到自己將要見證歷史了。
最神奇的是,這些舉動很多都是來自於司禮監的直接命令,而司禮監的命令……毫無疑問那就是聖意,可見皇上對此事的重視程度不是高,是異常的高。但他們不知道的是,皇帝本來並沒有想到這些,他是接受了陳矩的勸說。
陳矩的原話是:“非如此,何以獎司徒之榮?非如此,何以彰陛下之功?”
朱翊鈞大為震動,當下便讓陳矩大操大辦起來。而且,這一次皇帝出手極其闊綽,甚至還讓外廷一句屁話都沒說——畢竟司禮監說了,這筆開支由內帑包圓,不假外廷一文。
事實上,陳矩的想法也不是他自己的想法,他是在悄悄去找已經隱居“休病”的黃孟宇密會之後,得黃孟宇指點才提出這個建議的。至於黃孟宇背後是否還有高人,那就無人得知了。總之,內帑為了展現皇帝要求的氣派,為此花費了七萬多兩銀子。
當然,朱翊鈞現在還真不缺區區七萬兩,別的且不去說,他光是去年在遼南鹽場的分紅就已經高達二十九萬餘兩,今年那是肯定要破三十萬兩的。
除了這些做派之外,軍事方面也做了不少準備——當然這裡是指儀仗方面。首先是在京的錦衣衛透過精挑細選,重新編練了一番包括大漢將軍在內的儀仗,又派人檢點了他們的衣甲、武器及一些馬軍的戰馬、具裝。
毫不客氣地的說,如果單看賣相,即便現在號稱“天下第一軍”的禁衛軍擺在他們面前,也只能說在大炮擁有量方面稍勝一籌,論光鮮亮麗恐怕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好在錦衣衛魚龍混雜太久,挑選出這麼一批帥哥也不容易,最終只湊出三千人作為距離皇帝最近的“親兵”裝點場面。要真是再多點人,光是置換他們身上這批行頭,怕不是就又得讓皇帝陛下再破費一大筆了。
其次就是滿朝文武也得了一點好處,全部額外新發了一套官服官帽,武將們更爽,直接新發一套甲冑——這玩意可真不便宜,甚至皇帝都不肯撿賬,而是介面官服問題歸戶部管,賴賬給了戶部。
好在戶部是“自己人”,在高務實離京之後實際上“代戶部尚書”的戶部左侍郎程文沒說半句廢話,直接應承了下來。而其餘官員這一次倒也很配合,沒有一人表示異議——吶,畢竟是給自己發衣服嘛,不要白不要。
要知道,明代的官服制度很有“朱元璋範”,那就是對應的官服品類,朝廷都是隻發一套的。你這玩意兒要是穿壞了,那可不好意思,得你自己去做。做也就算了,由於這東西不算常見款式,各種制度又還嚴格得很,因此縫製價格相當昂貴。
所以你看,海瑞當年的官服縫縫補補穿那麼多年,那還真不是逢場作戲,以他老人家的俸祿,要是一個位置上呆久了,這官服恐怕還真換不起。
這些事情之外,還要準備物資,這包括旌旗、酒水、食材、臨時軍營各類供應(給兩部蒙古軍的)等,也都要提前置辦好。至於賞賜,那更不必說,禁衛軍的賞賜或許還能押後一段時間,到時候交給高務實自己去辦,反正明聯儲的小額銀票歸他負責。
但是,蒙古兩部的賞賜可不好和禁衛軍一樣打白條,畢竟明聯儲雖然準備在歸化設點,可這不是還沒來得及辦麼?所以蒙古人這邊的賞賜只能給實物——實物比較好辦,大明內部貨物是足夠充裕的,現在明聯儲又能拿銀票買貨,這就很好週轉。只是,銀子本身斷不能給,因為大明也缺。
其實皇帝也很奇怪這一現象,他是讀過高務實悄悄遞給他的簡化版“財報”的,按理說現在每年從海外流入的白銀就已經幾乎稱得上是天量了,可是大明居然始終表現出一種銀子不夠多的樣子。
高務實倒是給他解釋過什麼“通貨緊縮”之類的詞彙,可是其中的原理他還是沒想透徹,只好認定高務實的話:反正就是大明的生產力發展了,而且發展太快,以至於創造出的東西價值太高,銀子的總量沒法滿足就對了。
至於怎麼辦……他當然不知道,但是也不要緊,皇帝有個最簡單的思路:這些事情交給高務實就好,務實總能搞定的。
文武百官、錦衣親衛、以及同樣換上了最新最好鴛鴦戰袍的數萬京營生產建設兵團士兵基本組成了郊迎的隊伍。
這些隊伍擺在京城西郊,紅赤赤一片如同岩漿鋪地,遠遠望去彷彿映得周圍的山河樹木都帶著血色,正如伐元大軍的戰功是由鮮血染成一般,相映成景。
遠處的地平線上尚未出現凱旋歸來的大軍,但地面上已經開始出現震顫,沒有經驗的人莫名其妙有些心慌起來,而有經驗的文臣武將則開始安慰身邊眾人:“不必擔心,這是大隊騎兵踢踏之聲,看來高經略馬上就要到了,快快整肅衣冠,今日非同尋常,可切莫失了氣度、弱了威風。”
所有人都忙不迭開始整肅冠帶,甚至連皇帝陛下都不能免俗,下意識低頭正了正腰間的玉帶。他身旁的陳矩也立刻上前,為他仔仔細細再調整了一番,確保每一處衣服、配飾都穿戴得完美無缺。
就在此時,遠處寬闊的官道上出現了兩前一後三面大纛,前者較大,一面上書“欽差經略蒙元節制諸鎮高”,一面上書“太子太師戶部尚書高”。而後面較小一些的大纛上則書曰“太子少保禁衛軍司令戚”。
此時還只看見高務實、戚繼光二人的大纛,待得人流向前,金甲銀盔如潮湧,鐵騎踢踏震山河。六萬餘禁衛軍在預留的郊野空地開始向兩翼橫向延展,形成中軍與左右兩翼之後,在三大陣之間留出的空處逐漸由後方湧上的兩支騎兵佔據。
這兩支騎兵,左側那支打著大纛,上書“大明順義王把漢那吉”;右側那支也打著大纛,上書“大明左軍都督僉事伊勒都齊”。這兩面大纛看起來格外新,參迎官員大多猜測應該是最近趕製的——當然,趕製的原因多半不是原先沒有,而是他們很可能是故意在頭銜前面加上了“大明”二字。
這兩個字其實不符規制,高務實和戚繼光的大纛就明顯沒有嘛。但是大家都很理解,甚至非常滿意這兩面新的大纛——這不就是土默特與鄂爾多斯二部徹底臣服大明的表現麼?幹得漂亮啊高經略!
皇帝雖然力保矜持,但此時也著實按捺不住,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難以抑制的興奮笑容,氣息也變得略微粗重了一些。
此刻他已經能看清諸軍,禁衛軍方面果然是沉肅如山,雖然只是緩緩推進,卻猶如排山倒海的狂瀾巨浪,讓人看一眼就覺得自己簡直不該身處他們的面前。
錯非是清楚知道他們都是自己的兵,朱翊鈞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該先回宮去。畢竟這壓迫感實在太強,而自己身邊這批衣甲鮮亮的錦衣衛……好看是好看,卻著實沒有任何殺氣可言。
朱翊鈞心情複雜地揣測,這要是兩軍對陣,估摸著也就是對面禁衛軍一個衝鋒就該結束的戰鬥吧?務實說得對啊,戚繼光練兵之能的確天下無二,可惜他掌禁衛軍已經太久,久到務實都認為該換了,要不然國朝規制何在?這樣一支強兵精兵,著實不能久握於一人之手。
皇帝閉了閉眼,將心思放了放,又睜開眼打量起間雜于禁衛軍三陣之間的兩支蒙古騎兵。這兩支騎兵看來也整理過一番,至少沒有顯得風塵僕僕,衣袍和身上的輕甲看來都經過了仔細打理,不過他們的服裝甲冑居然並不統一,看起來的氣勢就著實弱了許多。
好在衣甲不足自信來補,這些蒙古騎兵依然有著草原戰士的豪氣,顧盼見自有一份桀驁,即便望向皇帝的錦衣親兵,目光中也是質疑多於羨慕。只有當他們下意識朝中軍中的禁衛軍望去時,尤其是看到中軍頭前三面大纛時,眼神中才會流露出一抹小心翼翼地恭謹和謙卑。
甚至有不少人在望向高務實所在的位置時,會不由自主地在馬上做出彎腰低頭的動作,還伴隨著口中唸唸有詞,那模樣就像是虔誠的信徒在乞求神佛的賜福。
朱翊鈞看了好些蒙古騎兵都有這個舉動,這才恍然大悟:是了,這群蒙古人還真當務實是什麼降三世明王了。
哈,有意思,有意思,看來只要務實在朝一日,這些蒙古人就斷然不敢胡來。也是,人或許還有機會戰勝,可是對於信眾而言,明王作為佛的忿怒身,那豈是他們膽敢反抗的?恐怕別說反抗了,稍有不敬都是彌天大罪啊!
此時的朱翊鈞徹底明白了高務實當年大力支援喇嘛北進蒙古草原的大智慧,果然如他所言:以力服人不如以利服人;以利服人不如以理服人。他所謂的理,朕原本還以為是理學,真想不到啊,竟然是……哈哈哈哈!
隨著皇帝一時出神,待他清醒過來時卻發現“兩軍”相距已經只剩約莫一里之遙,而正是因為走在陣前的高務實忽然一勒馬韁,揚鞭頓勢,數萬人的凱旋大軍如臂使指地瞬間止步。
“臣高務實奉旨,犁庭掃穴,蕩平殘元,出征半載,幸不辱命。今領軍歸來,交還虎符,恭賀吾皇……”他微微一頓,深吸一口氣,大聲高呼:“……天威浩蕩,大明永昌!”
禁衛軍猶如得了令旨,隨即齊聲高呼:“天威浩蕩,大明永昌!天威浩蕩,大明永昌!”
土默特、鄂爾多斯二部蒙古騎兵隨即操著或熟練、或生疏的漢語跟著高呼:“天威浩蕩,大明永昌!天威浩蕩,大明永昌!”
這山呼海嘯的聲浪直擊心靈,氣氛一下子沸騰起來,在禁衛軍與蒙古二部齊聲高呼了幾句之後,另一邊數年來一直受著高務實恩惠的生產建設兵團士兵也忍不住了,自發地跟著高呼:“天威浩蕩,大明永昌!天威浩蕩,大明永昌!”
緊接著,被他們圍繞起來的錦衣親衛和大漢將軍們,也終究逃不過天性中的男兒血氣,有樣學樣地高舉右手中的各種兵器,高呼:“天威浩蕩,大明永昌!天威浩蕩,大明永昌!”
如此山呼海嘯,誰能置身其外?即便是那些早就不會打仗的武臣勳貴們,此時此刻也如祖先英靈附體,同樣跟著高呼起來:“天威浩蕩,大明永昌!天威浩蕩,大明永昌!”
終於,文臣們不知是受到感染,還是要證明自己同樣忠於大明、終於當今聖上這位中興明君,也一樣高呼起來:“天威浩蕩,大明永昌!天威浩蕩,大明永昌!”
朱翊鈞渾身顫抖,猶如烈酒澆頭,醺醺然彷彿置身雲中霧裡,腦海中一時浮現出先帝諄諄善誘的慈祥,一時浮現出先師高文正公的穆肅,一時又浮現出發小同窗高務實的……溫和笑容。
他不知道為何高務實此刻在他腦海中的形象只是極其溫和的一張笑臉,既不是萬事智珠在握的胸有成竹,也不是戰無不勝的殺伐果決,更不是陶朱再世的精明算計。
為何只是一張溫和的笑臉?
朱翊鈞不知道。但他深深地知道,今日這萬眾高呼與往常不同,它是那麼直抒胸臆,那麼直擊心靈。它不是平時聽到的那種套話,隨口說說無人當真,它是因為勝利而生出的豪邁與自信,它是所有人對於巨大勝利的最後回應!
朱翊鈞在御臺上緩緩走了幾步,直到邊緣,左手扶住漆金欄杆,右手高舉,所有人的聲音很快停了下來,十餘萬雙眼睛無論遠近,都在這一刻之間投注到他臉上。
皇帝深吸一口氣,用盡全身力氣,高呼:“天威浩蕩,大明永昌!”
這一聲立刻引爆全場,所有人見皇帝也高呼起這句口號,更是對自己的嘶吼絲毫不加任何限制,全場響徹一片卻只有一個聲音:“天威浩蕩,大明永昌——”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援與月票支援,謝謝!
PS:如昨晚所言,這一章還是在凌晨趕出來了,而且還糾結了一番。看看時間,快六點半,感覺天都要亮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