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0章 北伐(七),大明元輔,雲無風,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即時通訊時代到來之前,戰爭的成敗很多時候取決於對時間差的利用,中國古代的軍事統帥們提出“兵貴神速”這一觀念,正是他們深刻理解了這一戰爭準則的表現。而此次“科爾沁保衛戰”打到現在,時間差也要發揮作用了。

只要開啟地圖就會發現,此刻明蒙邊界有一個明顯的突出部即是大寧城。大寧城是大明在長城之外一處孤懸的軍事要塞城市,它離此次曹簠出關的喜峰口相距三百里(150公里),而在它的周邊則再無任何可以“互為犄角”的據點。

雖說從喜峰口到大寧之間還有幾處據點,但那些據點連“永固工事”都算不上——青城之戰的爆發地青城就是據點,此處總共就一個塢堡加三個墩臺,全部駐軍加起來也僅僅只有兩百來人,與其說是戰爭支撐點,還不如坦白承認他們只是起到預警和傳輸訊息的作用。

與此同時,大寧城離察罕浩特的距離大約為五百里,由於這一路基本是草原地貌,圖們回到察罕浩特只需數天時間。然而圖們離開大寧城迴轉察罕浩特的訊息如果要傳去遼東需要多久呢?

不妨先看看訊息傳遞的道路:先從大寧經喜峰口送去關內的遵化,因為那裡是薊鎮總兵和鎮守太監的駐地,然後從遵化分成兩道,一道送回京師,另一道送去遼東。

去往京師的不必管它,只說去往遼東的這一路。先從遵化經永平府送去山海關,過山海關後走遼西走廊進入遼東中樞。通常來說當然是先送給駐紮遼西廣寧的遼東總兵官,然後走牛莊(位於本書前文遼南之戰關鍵地區東昌堡附近)送去遼陽。

由於要如此繞來繞去,就導致了僅僅是將訊息從大寧送到遼陽,全程距離就已經超過一千六百里。但是問題來了,眼下要把大寧城的訊息通知給已經出兵去了科爾沁境內的蕭如薰,這又還得再加幾百裡,並且蕭如薰所部本身還在機動中,找到他們的具體位置恐怕還得另外費些時間。

這樣一來,要傳遞“圖們已從大寧東返”這個訊息給蕭如薰,最最最起碼也得二十幾天,只要稍微出點意外,恐怕就是一個月過去了。

回過頭去看察哈爾大軍,圖們從大寧返回察罕浩特只需要數日,給他算慢一點,十天時間那真是太充裕不過了吧?那麼從察罕浩特去科爾沁有多遠、要多久呢?

答案是三百里到六百里之間,具體看他們對手的位置。按照六百里算,並且繼續按照圖們大軍磨洋工來算,趕過去絕對不會超過十五天。

這也就意味著最遲最遲二十五天之後,圖們大軍就可以殺回科爾沁戰場——而此時蕭如薰根本不會收到圖們東返的訊息。

作為遼東出身的將領,曹簠當然一直都很關注與遼東相關的情況,這是人之常情,所以他也想到了這個問題。不過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曹簠雖然對這一局面擔憂不已,卻限於資訊傳遞手段而只能坐蠟,根本沒有解決的辦法。

直到他去找高江瞭解青城之戰的細節時,才由高江口中得知京華有信鴿系統,雖然覆蓋並不全面,但恰好大寧城有通往阜新城的一條信鴿聯絡線。

阜新就是上一次高務實提議新修的兩座城之一(另一座是臨近朝鮮的丹東),位於遼南之戰後收復的遼河河套地區最西北處,差不多也算半個突出部。

不過阜新這個突出部相比大寧來說,戰略態勢要好不少,因為遼東的新邊牆已經修了個大概,雖然沒有全線連線起來,但圍繞阜新城已經有了十幾個稜堡。單從保衛阜新城本身的角度來說,幾乎可以稱之為雖非長城而不遜於長城。

京華為何會在阜新建有專門的信鴿站?答案很簡單:阜新有礦,所以京華正在這邊佈局買地,以及論證採礦的成本和收益等事,需要有較好的資訊傳遞能力。

高務實當初提議在阜新建城便有很大的原因是阜新有礦。按照劉馨提供的資訊,這一地區的煤炭保有儲量在7.5億噸以上;泥炭資源儲量100萬噸以上;金礦雖然分佈較廣,但大中型礦床集中,黃金成色較好,金屬量17噸以上;鐵礦石儲量在6500萬噸以上。

除此之外,阜新地區的非金屬礦產資源也極為豐富,矽砂、膨潤土、紫砂陶土、大理石、石灰岩、花崗岩、螢石、麥飯石都挺多,只可惜劉馨表示她也記不清具體數目了,用她的話來說就是“總之肯定不少”。

石類材料的利用,在這個年代而言基本必須就近取材,否則成本上不划算,高務實因此沒打算在阜新搞任何石材開發,然而煤、鐵和金礦那自然不能客氣,所以京華礦業早早地就在這邊扎點找礦了。

京華是出了名的滿天下挖礦,挖礦這事就先暫不細說了,只說這個信鴿站。信鴿站原本屬於單線往復聯絡,即一隻鴿子從某地飛來送信,一般不會停留超過一夜就必須返回“始發點”,所以大部分情況下用於接受資訊。倘若要“回信”,則要麼立刻回信隨鴿送回,要麼另派信鴿再飛一趟。

當然,緊急情況下這都不是事,而且高江說了一句讓曹簠驚得差點把眼珠子瞪出來的話:信鴿從大寧飛往阜新只需要一個多時辰。

追問之下曹簠才知道,信鴿由於是飛行,可以無視地形問題直線抵達。由於大寧和阜新兩地之間的直線距離只有四百里,而經過訓練的信鴿速度很快,在風向、風力沒有很大阻礙的情況下,一個時辰就能飛四百里。

[注:一般信鴿的飛行速度為70-110千米每小時,較好的信鴿飛行速度可達到90-150千米每小時。現代一些測試表明飛行速度最快的鴿子其飛行速度能達到177千米每小時。故此處高江的話其實還比較保守。]

曹簠一聽,當時就想答應下來,不過高江卻又提出了一個問題:阜新方面只有信鴿站,卻沒有駐紮騎丁,而現在蕭如薰部還在關外。信鴿只會找固定的“聯絡處”,顯然不會有信鴿能找到他們,只能派騎丁去送信上門,因此事情到這兒就卡殼了。

不過曹簠卻表示這完全不是問題,因為阜新遊擊雖然因為地處遼西,是歸遼東總兵李如松直管的,但此刻的阜新遊擊將軍卻偏偏是他曹總戎一定能指使得動的——他親弟弟曹簡。

曹家兄弟自從抱住了高務實這條大腿,那可真是走上了康莊大道,哥哥曹簠如願以償爬到武將事職巔峰的總兵官,弟弟曹簡從區區一個基本撈不到仗打的遼南地區衛指揮使爬到了實權職務一地遊擊。

雖說阜新城目前還只是個人口不多的移民新城,但此處不僅是個前線要地,還是掌握天下財權的“大戶部”尚書高務實提出興建的。高務實的支援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阜新擁有中樞的強力支撐,災區移民源源不斷,財政投入源源不斷,建設發展的速度簡直讓一眾老城饞得流口水。

再加上京華已經在此地大規模勘探礦藏,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此處將來多半還會建立廠、礦。可以想見,最多三五年時間,這阜新一定是遼東的一顆明珠,在此地為將簡直前途無量。

透過京華的信鴿站,送來親哥哥的命令,曹簡會是什麼反應不言而喻,必然派出麾下最精銳的夜不收,以最快的速度將訊息傳給蕭如薰。

既然曹總戎這般說,高江自然答應下來。曹簠的私章沒有隨身攜帶,於是回了臨時駐衙寫信,小半個時辰之後把兩封一模一樣、簡短地信函送來高江處,高江親自監督信鴿站把兩隻信鴿放飛。

這邊大寧城明軍緊急聯絡蕭如薰,那邊蕭如薰卻還在與阿巴岱賽音汗玩捉迷藏……不是,應該說進行追逐戰。

其實吧,這追逐戰並不是蕭如薰想打的。按照他的意思,既然圖們沒來,科爾沁部也和自己的明滿聯軍匯合了,那隻要直接往開原邊外撤去就行了。到時候明軍回開原駐紮,滿洲三部隨便他們留在邊牆之外和科爾沁一起駐紮也好,還是返回自家領地也罷,那都隨便。

在他看來,明軍一直在關外轉悠是很不划算的,因為明軍雖然出征的也是騎兵,但明軍騎兵不會帶著牛羊跑,“戰鬥自持力”相比科爾沁根本沒得比,就算和滿洲三部相比也略有不如。

畢竟人家吃得差,湊合能混個飽就行了,而明軍因為實學改革,遼東邊軍的飲食標準已經在十多年裡提高了兩次。現在的規定是每頓都要能看見油腥,即便沒有肉也得有魚,量固然並不多,但也仍然加重了後勤的壓力。

因此蕭如薰是希望明軍早些撤回關內的,科爾沁部以及滿洲三部自然不會帶進邊牆之內,但開原邊牆離開原並不遠,科爾沁部如果駐紮在開原西北邊牆之外,一旦有警,明軍一天之內就能趕往支援。

至於滿洲三部,葉赫與哈達兩部是所謂的“北關”和“南關”,這個南北都是針對開原來說的,自然離開原也很近,他們即便回自家領地,要救援科爾沁部也不會超過兩天。建州右衛倒是離得遠一些,不過他們出兵的人數就很少,在蕭如薰眼裡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趕不趕得及都無所謂。

兩天的救援時間夠嗎?應該是夠的,因為科爾沁部本身也是蒙古遊牧,戰爭期間肯定會加大哨馬的偵查範圍,兩天的預警時間理應能夠爭取得到。

然而科爾沁部卻委婉地表示不贊成這個主意。原因有兩個:首先是內喀爾喀部(科爾沁屬於內喀爾喀)原本和外喀爾喀部關係就不太好。這其中的歷史原因比較複雜,此處沒必要多說。總之雙方雖然都有“喀爾喀”之名,但絕對算不上什麼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相愛相殺還差不多。

其次,這次阿巴岱賽音汗剛剛被圖們陡然一個兵臨城下嚇得俯首稱臣,轉頭居然就把科爾沁打了個灰頭土臉,這讓科爾沁的幾位臺吉、貝勒(說法不同而已)面子上非常掛不住,心裡十分窩火,都想著挽回聲譽,要報一箭之仇。

在這樣的基礎上,科爾沁部三位臺吉一合計,認為當前聯軍的實力對阿巴岱賽音汗其實形成了碾壓之勢,總兵力已經在兩倍到三倍之間。這樣的優勢局面,自然完全不應該“畏敵避戰”,撤往開原做小女兒態,而應該雄赳赳氣昂昂地去找阿巴岱賽音汗決戰。即便不說全殲對手,至少也要打得他逃回和林,終身不敢東望才是。

科爾沁部的意見還得到了葉赫部的支援,雖然葉赫兩位貝勒話說得很客氣、很謙遜,但意思還是表達得很清楚:他們也覺得應該把阿巴岱賽音汗打痛,讓他早點滾回漠北,不要再插手漠南的閒事。

其實他們兩人的態度也不是無理取鬧,甚至可以說非常就事論事了,畢竟以前圖們很少能把外喀爾喀部的人馬糾集過來,如果這個口子開成了習慣,那以後圖們每次出動都能多兩萬兵馬,對局勢的影響可是相當不小。

哈達部的孟格布祿這次倒不算積極——好吧,之前出兵救援科爾沁他就談不上積極,他這麼做其實完全就是給大明爸爸面子,甚至某種程度上是給高務實面子。如今既然能有機會開溜,回家準備過冬不香麼?為啥要在科爾沁瞎轉悠耽誤時間耽誤事?因此孟格布祿同意明軍撤回開原。

建州右衛的烏爾坤一如既往地表示大明說一我絕不道二,無論蕭總戎是要繼續追擊阿巴岱賽音,還是要撤回開原,總之我建州右衛都一定遵令行事,沒有任何不同意見。

或許是蕭如薰非常“有大局觀”,認為高司徒之所以打這場仗就是牢牢拴住科爾沁部,亦或許是蕭如薰覺得不能不給高司徒的兩位大舅哥面子,得把葉赫方面的意見當回事,總之經過一番考量,他最終還是決定繼續追擊阿巴岱賽音汗。

這一追就追得有點遠了,跑到了後世內蒙古庫倫旗南部的老牛山附近。

----------

感謝書友“書友20191007113800870”的打賞支援,謝謝!

感謝書友“曹面子”、“雲覆月雨”、“書友20191007113800870”、“雲瀾”、“書友20210109113947690”、“klauszx”的月票支援,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陛下,您安心駕崩吧!

米蘭小鐵匠哥

穿書嫁首輔,錦鯉甜妻旺全家

卿不負韶華

我只想勾欄聽曲,為何逼我當皇帝

唐十玖

八歲瞎眼聖孫,開局爬出大明皇陵

河套大聖爺

這好像不是虐文劇本

巡禮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別死

李夏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