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章 遠東一盤棋(二),大明元輔,雲無風,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務實不知道劉馨的想法,或者就算知道也不會在意。在他看來,中國人有些時候很講道義,有些時候不講道義。講與不講,取決於雙方的立場和關係。
你與我是經年老友,這道義我自然非講不可,兩肋插刀也在所不惜;你與我素不相識,這道義便是能講則講,取決於個人的道德層次;你與我有深仇大恨不共戴天,甚至都已經兵刃相向了,那我還跟你講道義?當然不講了。
這種時候中國人只講“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只講“齊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只講“事貴應機,兵不厭詐”……
當然,他高某人在前世之時,嘴裡倒也能說“中日是一衣帶水的鄰居”,好像一副友好主義者的模樣。但他好歹也是讀書人,知道《南史·陳後主紀》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隋文帝謂僕射高潁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然後他就發兵打過長江去,把陳後主抓了。
你瞧瞧,人家畢竟是開國之君,發兵的理由都如此高大上:咱倆一衣帶水,我不能見你家的百姓過得那麼悽慘卻去不拯救。雖然動兵是一件很花錢的事,但我還是很積極主動的來幫忙解放他們啦!
所以一衣帶水真是個好詞,一定要深入理解。
高務實的理解就很深入,所以他見自己剛才一番話已經鎮住了場面之後,就立刻換上一副悲憐天人的慈悲法相,嘆息道:“再有,我聽說日本人過得苦哇,別說尋常百姓了,就算是很多大名——就是地方諸侯——他們的日子都過得清苦極了。”
黃芷汀顯然一時沒轉過彎來,有些納悶的道:“諸侯能怎麼苦?就好比我家當初不過一個土司,雖然銀子不多,但自小我的吃穿用度總也談不上清苦。”
這話高務實是承認的,黃芷汀當年在自家地盤上的排場他又不是沒見過。
那次她與自己一行回到思明府,進入海淵城的時候,沿途土民全都乖乖跪伏於道旁,離她還老遠老遠便把頭磕在地上一動也不敢動。直到她和她的親衛狼兵走得後腦勺都快看不見了,土民們依舊不敢動彈,又再等了一會兒,才敢抬頭起身。
那種威勢,當真是比皇帝還誇張,所以她家雖然論銀子的確不算多,但偌大一個思明府養她一家幾口人,生活條件當然差不到哪去。
不過,她家的情況和日本完全不同。高務實解釋道:“你家當時的情況和日本是兩回事。我就這麼說吧,你家位於廣西,家裡的土民雖然生活條件一般,但廣西那地方要富雖然難點,要餓死卻也不容易——你看咱倆同行那次,光是在山裡吃野果都沒餓死對不對?但是在日本就不同了。”
高務實稍稍一頓,迎著黃芷汀疑惑的目光繼續道:“無論中國還是日本,多少強大的權力,都因為無法填滿飢餓的嘴巴而被推翻。權力首先要建立在嘴巴上,然後才能建立在腦袋上,只有控制住嘴巴,才能更好的控制住腦袋。
而原本物產就不怎麼豐富的日本,眼下的糧食產量更是創造新低,再加上他們所信的佛教與大明和南疆都不一樣,導致他們幾乎全民禁食肉類,只能吃魚,於是食物來源就更少了。
芷汀,我問你:一小碗大米飯、兩指寬小魚一條、醃蘿蔔一小碟、白水煮野菜一盅、醬湯一小碗——這個食譜你看如何?”
黃芷汀皺眉道:“像是對大病初癒之人因為不能暴飲暴食而準備的清淡食譜。”頓了一頓,又補充道:“也或者是貧苦百姓之家的吃法吧?但我記得京師百姓哪怕是南城那邊,也不至於清苦成這樣。”
那是當然,高務實前世就知道,何況今日?當初他看清人寫明朝的《樵史通俗演義》,裡面就專門誇耀過萬曆年間民生殷富的情況:
“傳至萬曆,不要說別的好處,只說柴米油鹽雞鵝魚肉諸般食用之類,哪一件不賤?假如數口之家,每日大魚大肉,所費不過二三錢,這是極算豐富的了。還有那小戶人家,肩挑步擔的,每日賺得二三十文,就可過得一日了。到晚還要吃些酒,醉醺醺說笑話,唱吳歌,聽說書,冬天烘火夏乘涼,百般玩耍。
那時節大家小戶好不快活,南北兩京十三省皆然。皇帝不常常坐朝,大小官員都上本激聒,也不震怒。人都說神宗皇帝,真是個堯舜了……至今父老說到那時節啊,好不感嘆思慕。”
這裡頭就專門說了萬曆朝時民間百姓吃穿用度的情況,簡單的說就是物資豐富物價低,哪怕賺得不多,但由於花費小,日子照樣過得有滋有味,悠閒愜意。
這還不止是韃清統治下的漢人這樣說,連“清世祖”福臨都說:“當明之初,取民有制,休養生息。萬曆年間,海內殷富,家給人足。”
不僅國內這樣說,來過萬曆朝大明的外國人也這樣說。西班牙人門多薩的《中華大帝國史》中描述明朝的社會民生時,就如實寫到:“在這個大國裡,人們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家裡陳設華麗。尤其是,他們努力工作勞動,是大商人和買賣人,所有這些人,連同上述國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當地的被稱做全世界最富饒的國家。”
或許正是因為“全世界最富饒”的原因,黃芷汀才會一聽這個食譜就得出那樣的結論。
然而高務實卻呵呵兩聲,道:“作為大明的子民,可能的確會覺得這種食譜實在太寒酸了一些,但我告訴你,這就是很多日本諸侯早、午兩餐的食譜——而他們不吃晚飯。”
黃芷汀幾乎驚呆,愕然道:“吃成這樣,還不吃晚飯?”然後見高務實面無表情地點了點頭,她想了想又問道:“那尋常百姓吃什麼?”
高務實聳聳肩,答道:“同樣只吃早晚兩餐,食譜一般是小米飯一小碗,煮蘿蔔兩塊。”
黃芷汀一臉不可置信,納悶道:“堂堂諸侯,比起尋常百姓來,也不過就是一餐飯多了條小魚?”
高務實嚴肅地糾正道:“飯不同啊,諸侯吃的是大米,尋常百姓只能吃小米。”
黃芷汀實在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這區別很大嗎?”
“這兩道菜譜在咱們眼裡的確是一樣的寒酸,可此時的日本人的確確就是吃著這樣的東西一天天活下來的。而且那些吃小米飯的農民,做夢都想像大名、武士們那樣吃上大米飯。”
高務實這話還真不是忽悠,戰國時代的日本,所有生活都圍繞著戰爭。吃飯是為了活著,活著是為了打仗,而打仗又是為了吃得更好。
日本本來是個水稻生產國,幾乎全國的農田都在種植水稻,然而可笑又可憐的是,大米對一般種植大米的百姓來講卻是奢侈品。
在黑澤明的電影《七武士》裡有一段情節:山上的山賊垂涎山下村子裡的那點大米,便要在秋收的時候下山搶米。農民們為了保衛他們的大米,便拿出全村僅有的一點大米去城鎮裡招募窮武士來保衛村子,而他們能拿的出的唯一招聘條件,就是頓頓大米飯管夠。
雖然高務實一直不能理解那些沒出息山賊為啥不換個富裕點的地方去搶,偏偏死盯著這個窮到除了點大米什麼都沒有的窮村子。不過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在這個時代的日本,大米實在是個稀罕物。
後來,村裡的農民也真靠著這“餐餐吃大米飯”的“優渥條件”,招募來了七名水準參差不齊的武士。雖說這七名武士說是為了保一方平安所以不計報酬,但能吃上大米飯其實對他們也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畢竟在這個時代,男人總是餓著肚子的,能吃飽實在是件不可多得的美事。再後來,武士們發現村民們將大米都給他們吃了,自己吃的卻是小米飯和野菜,於是便將自己份額裡的大米飯全給了村裡的老幼婦孺吃。
電影可能是想讚揚一下武士精神,但高務實卻由此瞭解到了日本當時的生產能力之差。因為大米產量很低,所以這白花花的大米就成了各地大名、領主們特別指定的主要戰略物資。
農民在地裡勞苦一年,種水稻基本上就是在完成一項任務,收下來的大米往往全都要作為年貢送進領主的城堡,而自己只能吃小米飯、啃蘿蔔、吃野菜,有的農民甚至一輩子都沒嘗過自己種的大米到底是個什麼味道。
後來日本侵略中國佔了東三省,不許普通東北老百姓吃大米飯,規定說如果吃了就是經濟犯。考慮到當時關東軍上上下下大都是日本農民出身,估計當年領主們收走大米不許他們祖先吃的記憶還停留在他們的骨子裡,如今自己好不容易混上了能吃大米的身份,便反過來小人得志,特別仇視農民吃大米。
正如玉米和土豆的傳入使清初中國人口增長一般,使日本人勉強能吃飽肚子的東西則是蘿蔔。蘿蔔剛被引進到日本時只能長到指頭粗細,後來經過日本農民的辛勤培育,日本的蘿蔔終於變成胳膊粗細了。
蘿蔔本身倒是好東西,營養豐富又易於生長,於是很快就成了日本農民的主要食物,即便貴族也對蘿蔔青睞有加,使之上了貴族的餐桌,而且幾乎到了無蘿蔔不成宴的地步。
即便是有錢人吃大米,窮人只吃小米和蘿蔔,但對於多山的日本來說,糧食依舊不大夠吃。於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時候,日本人就形成了一天只吃早飯和午飯兩頓飯的習慣。
早上到下午要幹活,所以一定要吃飯保持體力,晚上是休息時間,加上那時候人們沒多少娛樂,只要早早睡覺,肚子就不餓了,如此便能省下一頓飯的糧食。
更厲害的是,這樣的習慣不光農民在遵守,上至天皇下至武士,幾乎都是如此,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全國上下都在執行不吃晚飯的習慣。只不過,貴族們夜生活比較豐富,所以他們如果實在餓的不行,還能找點點心吃吃。
高務實繼續給黃芷汀解釋道:“比較講究的日本大名諸侯,吃飯時都是堅持分餐制,每人面前一張小桌,上面擺著三菜一湯一碗飯,就算開宴會也是這樣各吃各的。這些人和窮人食譜最大的區別,就是可以吃到一點點葷菜。
不過,因為日本不能吃肉,所以有錢人也只能在魚和貝類上做做文章,這已經是他們能吃到的最奢侈的食品。
但是有一點我也太不明白,作為島國的日本,無論貴族還是武士,都不會放開了任意吃海鮮,他們正餐的葷菜一般只會有一條小到只夠吃幾口的魚,或者幾片醃漬的貝類。而且這魚和貝類還幾乎不會同時出現,一餐的葷菜只能出現一種。”
這也不是高務實杜撰,在戰國時代的日本,哪怕是有錢人,也始終維持著一葷兩素一碗湯的飲食規格,即便是後來統一日本的德川幕府徵夷大將軍,一頓飯也只吃一道葷菜,而且裝這道葷菜的碗一般還都挺小。
說到這裡,高務實稍稍騙過頭對劉馨道:“有個人芷汀可能不知道,但劉姑娘你是知道的——德川家康。”然後又回頭給黃芷汀介紹:“此人是日本排在第二位的實權派,其領地大概有你在安南的海東領地三個或者四個大。”
這個對比說法就很直觀,黃芷汀聞言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
高務實道:“此人就很節儉,甚至稱得上吝嗇。他連魚都很少吃,每天就吃些醃蘿蔔就米飯,而且常年如此,極少例外。
我聽過一件關於他的情報,說有次他在家裡遛彎,看到幾個侍女在抱怨,便過去看究竟。侍女們說:‘現在的伙食實在是太不像話了,小菜只有一道醃蘿蔔。’
素以待人溫和著稱的德川家康於是走過去,微笑著對她們說:‘好吧,既然你們不愛吃,那就不要吃了。’從此以後,侍女們作為小菜的醃蘿蔔就被撤銷了,她只能幹吃白米飯。”
高務實所謂的“情報”,其實是後世看到的記載。當然,來源不重要,重要的是黃芷汀果然又是詫異又是警惕,遲疑道:“此人……是不是素有大志?”
大志肯定是有的,不過實際上這個故事被高務實提前了。其實發生此事的時候已經是家康統一日本、建立德川幕府之後,所以他不是因為“素有大志”才這樣節儉,而是一貫如此,習慣成自然。
所以高務實搖了搖頭,道:“或許是,或許只是歷來養成的習慣。”
“哦。”黃芷汀應了一聲,思索片刻,問道:“那麼夫君打算如何‘拯救’他們?”
“問得好。”高務實露出笑容:“從我剛才的介紹你應該就知道了,日本農民還是很勤勞而且老實的……我覺得現在湄公河三角洲那邊人口不夠,而當地土人又有些懶散,如果將來我們能弄上一百萬日本農民過去,應該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
黃芷汀撇撇嘴:“一百萬?日本的皇帝或者國王莫不是個傻子,這麼多人都肯讓你運走。”
“首先,日本的‘皇帝’沒有任何實權,除了地方諸侯會在掌握某地實權之後找他買個官帽子戴戴之外,其他屁用沒有;其次,我大明曾經冊封過的某些‘日本國王’,比如足利義滿,其實都是日本的幕府將軍,叫做‘徵夷大將軍’。
不過這個‘將軍’並非真的管什麼‘徵夷’,其實權地位相當於咱們某些前朝的‘總百揆,即總攝國政是也。
不過前些年,日本室町幕府已經滅亡,現在實際意義上的‘總百揆’既換了人,也換了名號,現在叫做‘關白’——就是漢書霍光傳裡‘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天子’的那個‘關白’。”
黃芷汀道:“妾身可不管他是誰,叫什麼也不重要,反正都不可能讓夫君你弄走那麼多人。”頓了一頓,微微挑眉道:“至於夫君的佈局,妾身覺得……該不會是把日本也當南疆辦吧?”
“那倒有點難度。”高務實搖了搖頭:“日本情況有些特殊,他們的所謂天皇,在日本人眼裡乃是神的後裔,是‘現人神’,所以不能貿然廢除。而南疆的任何一個國王,我若真要廢他,那就廢了便是,這區別就很大了。”
“那麼,‘日本國王’呢?甭管是叫徵夷大將軍還是關白。”黃芷汀問道。
“現在這個關白恐怕不太容易任我搓圓捏扁,不過此人年紀不小而又子息艱難,等他死了之後,日本一定是主少國疑,會出大事。到時候我會想法子把他的繼承人控制住,‘挾關白以令大名’一段時間,再往後……就要視情況而定了。”
黃芷汀第一次聽說這個計劃,倒還沒覺得怎樣,一旁的劉馨反而有些意外,問道:“之前不是還沒定策嗎,現在已經有決定要幫誰了?”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援,謝謝!
感謝書友“曹面子”、“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援,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