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0章 北洋遠征(一),大明元輔,雲無風,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萬曆十六年,即公元1588年,這一年的西班牙看來是註定要流年不利了。就在無敵艦隊在英格蘭遭遇重大打擊的同時,大明國內的最大私人海上武裝力量也在打西屬菲律賓的主意。
北洋海貿同盟以京華北洋艦隊主力為核心,編成了南征艦隊。該艦隊以京華北洋艦隊的一艘三級風帆戰列艦、兩級四艘風帆巡洋艦為核心主力,輔以勳貴們各的武裝運輸艦以及京華北洋艦隊的武裝運輸艦組成。
這其中,三大國公各出武裝運輸艦五艘,侯爺們出三艘,伯爺們出兩艘。
大明朝留在京師的勳貴有三國公、十三候(包括外戚封侯)、二十一伯(也包括外戚,但未包括李成梁),故此次勳貴們一共貢獻了武裝運輸艦96艘,艦載火炮高達2600多門,其中二號長重炮768門。
京華除了五艘專業戰艦之外,另外按計劃出動了49艘武裝運輸艦,額外出動了新下水服役不久的兩艘實驗性高速偵察艦——之所以被冠以“高速”之名,主要是這兩條船使用了兩項新設計:大西洋艦艏和“風帆螺旋槳雙動力”。
所謂大西洋艦艏其實是後來德國人的叫法,其形式最早來源於飛剪式帆船的飛剪式艦艏。本來這種飛剪式帆船是美國人在19世紀設計的一種高速帆船,由於其航海效能非常優秀,引得各國競相模仿。
而在當時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段時期裡,德國海軍艦隻通常需要長時間活動於海況惡劣,風暴頻繁的大西洋執行破交戰,所以對這種艦艏非常青睞,並命名為“大西洋艦艏”,寓意其非常適合在大西洋的風暴與巨浪中航行。
顧名思義,飛剪艦艏都會把艏部水線處縮窄至近乎刃狀,以達到所謂“長長而尖削的曲線剪刀型首柱呈一種適合於賽跑的態勢,在海上能劈浪(剪浪)前進以減小波浪阻力,故曰飛剪”的效能。
這種設計與後世小水線低阻船體線型的概念非常相似,配合外飄的艦艏與幹舷,使艦船在高速航行時亦不會有嚴重的上浪,保證了艦船的強大動力能最大限度地轉換為高航速。
既然如此優秀,為什麼高務實這裡依舊只當做試驗艦呢?原因是建造難度很大。後世的同風格船隻,需要萬噸水壓機等大型裝置對船艏柱進行冷鍛才能製造,而高務實沒有這種裝置,他只能讓京華的工匠們自行研究如何把“他的設計理念”轉化成實物。
木製風帆戰艦要做成飛剪船就很麻煩了,以至於這個設計在他提出八年之後才第一次建造出了這兩艘試驗艦。而且,能夠成功建造還多虧了現在京華有南疆各國的優質巨木供應,將材料精中選精才得以建成。
當然,這兩艘高速偵察艦之所以拖這麼久才建成,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高務實非要試驗船用螺旋槳。
此時的船用螺旋槳顯然不可能是蒸汽動力,這兩艘船使用的螺旋槳依舊是原始的人工動力,需要透過在這個時代算是很複雜的軸承傳動體系來驅動螺旋槳旋轉。
本質上來說,這是個吃力不討好的設計,製造複雜、成本高昂、效率其實也一般,完全是礙於高務實的堅持才得以實施。
這個設計在建造過程中出現了很大的困難,而且讓高務實意外的是,這困難並非他最開始預計中的驅動軸問題,而是出在螺旋槳外伸部位的船體密封上。
螺旋槳這種東西,都是一端在船艙當中,另一端在船外。這樣螺旋槳的連線處就一定會有縫隙,這個縫隙又在水底,因此螺旋槳連線處是怎麼防水就很重要了。
後世的現代船隻螺旋槳與船體連線處,都是採用專業的密封材料,如橡膠或者特氟龍等防水效能較好的材料,能達到非常良好的防水效能。但高務實現在別說沒有特氟龍,就算橡膠他也沒地方弄——那玩意還在美洲。
要說螺旋槳防水,首先在於一個主要的部件,它就是與螺旋槳連線的軸承,名字叫做尾軸,尾軸的密封能力在後世而言是一個國家船舶工業技術水平的重要體現。
高務實現在肯定搞不出後世的軸承氣壓防水之類技術,因此他只能接受一定程度上的滲水,而提前用防水油脂保護機械部件。這導致一個問題,即該部件每過一定時間就需要拆卸大修,而且這個時間還不算太長。
至於傳動軸與船隻的結合部,也只能依靠原始手段,比如嵌入薄木再滲透性塗入桐油等,最終的結果也只是勉強能用——依舊會滲水,所以需要在滲水部位特殊設計蓄水池,然後人工清理,也就是拿桶挑走。
總而言之,這兩條試驗艦就是典型的成本很高而效率一般,要不是高務實堅持“朝著正確的方向劈波斬浪一往無前”,那是肯定會被造船廠斃掉的。
不過,成本高是個絕對概念,而效率一般則是相對概念——相對的是這兩條船多了六十多名“漿手”用於驅動螺旋槳,但速度其實也只是在使用螺旋槳的時候才會提高。而絕對的則是,當螺旋槳啟動時,該級艦的航速比一般純風帆戰艦快了四分之一還多。
由於多配備了六十多人,導致這一型艦隻的運載量大為受限,所以最終高務實只能同意船廠的意見,將其僅僅作為偵察船使用。
要不是高務實一直很清楚技術的進步不是一蹴而就的,否則可能連他都要打退堂鼓。
一百五十餘艘武裝艦船組成的遠征艦隊編成了,擁有海員27828人,另載步、炮武裝家丁一萬三千餘人。
這其中,來自於各家勳貴的武裝家丁為5600人,大致是三大國公每家出300人,侯爺們每家出200人,伯爺們每家出100人。
京華方面則臨時呼叫了南洋艦隊的部分陸戰隊,與北洋艦隊陸戰隊一起暫編為兩個協,約8000人。臨時從遼東方面徵調高逸民擔任陸師主將,領南征暫編第一鎮統制之職(一鎮主官稱統制),勳貴所屬的5600人合編為南征暫編第三協,受高逸民節制。
南征艦隊司令直接由京華北洋艦隊司令高振炘擔任,旗艦為北洋艦隊唯一的風帆戰列艦“劉仁軌”號。
遠征艦隊於六月初三從天津港出發,中途在泉州停靠補給,正式轉入戰時狀態。南洋艦隊方面隨即派出領航員兩百餘名加入遠征艦隊,受高振炘節制。
六月二十二,遠征艦隊先遣編隊偵察艦“左翼輕騎兵”號於菲律賓北部外海發現西班牙大珍寶船六艘,遠征艦隊方面對於如何處理這六艘意外出現的西班牙大珍寶船發生爭議。
勳貴家丁頭目們認為應該在海上圍剿這六艘大珍寶船,他們的理由有三點:
一是可以繳獲大量“必然存在”的金銀,以免馬尼拉城中的西班牙人以這些金銀收買當地人幫忙守城;
二是可以藉此振奮士氣,讓全艦隊以最昂揚的態勢發起對馬尼拉的進攻;
三是打掉或俘虜這六艘大珍寶船也能避免西班牙人在馬尼拉的艦隊力量大增——出兵前預計西班牙人在馬尼拉擁有戰艦約12艘,倘若加上這六艘,等於直接增加了一半。
然而京華方面的幾名戰艦艦長均不同意,他們認為在海上擊潰西班牙人的艦隊雖然不難,但對方作為全球航行的戰艦,速度方面是有優勢的。
我方戰艦絕大多數是武裝運輸艦,速度並不佔優,如果要圍剿,需要提前預計對方航線,預先設伏才能得償所願。而眼下的情況是對方在我艦隊前方,一旦我方大艦隊追趕,對方肯定加速逃離,根本追不上。
另外,在海上圍剿的話,對方有一定機率可能鑿船自沉(此時沒有通海閥)。鑿船自沉對於木製戰艦來說一般並不容易,但由於對方是西班牙大珍寶船,其中運載了大量沉重的金銀,其成功率預計就會很高。
那萬一要是真沉了,這筆原本的意外之財豈不是煮熟的鴨子居然飛走了?
所以,京華幾艘戰艦的艦長們提出了兩個建議:
其一,派出兩艘偵察艦與兩艘二級巡洋艦,突前挑釁西班牙人,引西班牙人主動追逐我艦。與此同時,大艦隊以預先定下的設伏地點為中心,做分散包圍機動。整個戰術的目的是爭取在西班牙人發現我方主力時,已經進入了我方的包圍圈。
其二,不管西班牙人的大珍寶船艦隊,任由他們進入馬尼拉港,我方大艦隊直接開赴馬尼拉,將西班牙人堵死在港口裡頭出不來。
他們認為,這個戰術雖然看起來比較被動,彷彿沒什麼作為,但實際上由於我方艦隊的數量優勢巨大,西班牙人的戰艦雖然單艦戰鬥力強,但也多半不敢出港一戰。
如此,只要我方陸軍在稍遠處登岸——比如從巴石河北岸登陸——然後渡河遠距離包圍馬尼拉城(指在城防炮和西班牙艦隊火炮射程之外),同時進行巴石河斷流儲水作業,準備水淹馬尼拉,則一旦馬尼拉被我方攻陷,馬尼拉港的西班牙艦隊就成了甕中之鱉,隨我們怎麼處置都行了。
如果按照高振炘的本意,他其實不太喜歡第二個計劃,因為該計劃雖然看起來可行性很強,但倘若按照這個計劃作戰,那麼遠征艦隊本身在這次作戰中的貢獻恐怕就乏善可陳了——除了堵死馬尼拉港外海,從頭到尾幾乎都不需要艦隊做什麼,這還能有什麼功勞可言?
他現在的名字還叫高振炘,按照京華的規矩,也就表明他還從來沒有立下什麼大功。作為京華北洋艦隊司令,幾年來他都沒撈到什麼機會——北洋艦隊頂多也就威懾一下日本的某些大名,而朝鮮那邊甚至連威懾都不需要,人家本來面對大明的商船隊就是慫的,這還談什麼立大功?
所以高振炘本來是很想在海上打一場大戰、打出一次大勝的,只有這樣他才有機會把自己的名字換成“帶王字旁的單名”。
猶豫間,高振炘心裡嘆了口氣,轉頭朝高逸民問道:“逸民兄,對於這兩個建議,你意下如何?”
高逸民當然也能看出這兩條建議的區別,說實話他挺滿意這幾位艦長的,因為他們居然都沒有因為自己想立功而對第二個戰術隱瞞不報。不得不說,老爺之前一直強調團隊精神、整體勝利,真是極有先見之明。
不過,這樣一來也就反逼高逸民不能只顧陸軍利益了,因為海軍方面既然能做得如此公道,他就更不能為此丟了陸軍的氣量。
稍微斟酌了一下用詞,高逸民答道:“我個人認為這兩個計劃都挺合理。不過,鑑於我對海戰戰術瞭解淺薄,所以無法準確判斷第一項建議是否更具備可行性……
再說如今還在海上,按照老爺的命令,此時的一應戰和行止,均由振炘司令決斷。振炘兄,無須顧慮什麼,該怎麼打就怎麼打吧。”
高振炘先是表示了一下謝意,然後又問勳貴們的代表,如果從這兩條計劃中挑選,他們傾向於哪一條。
畢竟是“聯合艦隊”,既然否決了他們自己的建議,其他兩條京華提出的建議還是要徵詢一下他們的看法,要不然就顯得太霸道了。
這一問,勳貴們的代表格外統一,都表示應該選第一條:誘敵設伏,海上圍剿。
高振炘先還有點詫異,但馬上醒悟過來:勳貴們此番出兵的情況與京華不同。
京華這邊高逸民的地位是比較高的,是老爺頗為看重的人,而且陸軍出動了八千人、兩個協,實力也比較強,所以高振炘不得不徵詢高逸民的意見。
但勳貴們卻不同,他們在海上出動了96艘武裝運輸艦,但陸師方面只出了5600人,哪怕是三大國公,每家也只出了300人。這樣一比較,明顯是海上力量比陸上力量要強,於是這就反應到了另一個層面:現在來“劉仁軌”號上議事的勳貴代表全都是他們各自艦隊方面的人。
高振炘得了勳貴勢力的支援,終於定了決心,下令道:“既如此,‘登州’號、‘金州’號連同‘左翼輕騎兵’號、‘右翼輕騎兵’號四艦前出挑釁誘敵,以‘登州’號為編隊指揮艦。
我大艦隊方面準備執行分散包圍計劃,預定合圍地點就在此處正南一百二十里外,現在請各位軍務參謀加緊謀劃,安排各分散編隊組成……”
----------
感謝書友“曹面子”、“單騎照碧心”的打賞支援,謝謝!
感謝書友“曹面子”、“恐怖之源w”、“一九年七月十三”、“單騎照碧心”的月票支援,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