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7章 “皇爺急召”,大明元輔,雲無風,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接下來的兩天,黃芷汀開始抓緊時間和遼東的大商人們商議收購人參、鹿茸等名貴中藥材以及銷售安南大米的事情,這裡頭當然少不了京華從中穿針引線,甚至還要充當信譽擔保等,不過這都是些細節問題,此處就不贅述了。

高務實這邊也挺忙,遼東除了計劃中的“重工業”發展對他來說似乎只需要照搬開平模式之外,農業方面的問題簡直能讓他愁白頭。

此時此刻的他真是格外的體會到了後世那位袁老先生的偉大,眼下大明整個國家的田畝單位產量放在全球來看都是高產了,可惜在各種天災之下,仍然不夠,而在遼東,僅僅用“不夠”來形容,真的太過於輕描淡寫。

不做巡撫的時候還不知道,做了巡撫之後,高務實特意呼叫了一批高國彥親自帶出來的財務人才來做計算,才發現遼東每年的糧食缺額高達五千三百多萬斤,除了遼東的額鹽可以從內地換來一部分之外,最終缺口居然仍有四千萬斤左右。

四千萬斤,那就是兩千萬千克,摺合兩萬噸,算換成噸之後看起來好像數目也不大。

不過,遼東的實際人口可能也就四百萬,這四百萬裡頭還並不全部是漢人,按照大明官方的粗略估計——它只有粗略估計——漢人佔“十七”,也就是七成,那就是不到三百萬。

就按三百萬計算,這四千萬斤的缺口,相當於每人每年的糧食缺額是13斤多,的確不多,可是這裡面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你以為這年代的人每頓飯都能吃到大米?

高務實當然可以,可遼東的平民能有這個待遇,這是典型的沒睡醒。

遼東的普通百姓吃的東西那真是夠複雜的,各種粗糧已經算好的了,野菜也不錯,各種毒不死人的草、根、樹皮都是盤中餐。至於說打獵,這玩意可不是說著玩,要能耐得很,而且又不是旱澇保收專案,只能看臉。

捕魚撈魚當然也是選擇項,但同樣需要技術、需要工具,甚至就是釣魚也沒那麼簡單——你有這閒功夫還不如去多做幾分工來得實在!可是遼東既然生產力不高,顯然銀價就貴,京師一個短工每個月好歹能幹個二兩多銀子,在遼東幾乎要減半,這就是差距。

至於每頓飯吃大米,那說明這家人要麼祖上經營有道、家底殷實,要麼至少得家裡有個舉人老爺才行,秀才都很難做到——李成梁早年就是秀才,卻窮得連去京師辦手續繼承父職都做不到,這就是明證。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遼東人口的平均糧食缺額居然還有13斤多,這就很不科學了。

高務實算過田畝數,也算過平均畝產,但最終的結果卻始終對不上號,兩者之間明顯有很大的疏漏。

這個疏漏,只有可能是個別人佔據了太多的田地,而且這些田地還是透過投獻、詭寄等手段被隱瞞掉了。

真是見鬼,難怪之前清丈田地的時候山東查出那麼多隱田,現在看來山東的清丈還是有問題,最起碼軍屯田肯定沒查明白。

而遼東又是個“軍管區”,流官文臣們一般不會有什麼興趣在遼東大置家業,頂多就是祖籍遼東的吏員們會從中撈一筆。

高務實用腳指頭都能想象得到,真正在其中吃肉喝血的恐怕都是武將,很多軍官將領名下一定有大量不在冊的隱田,至於這其中最大的一家,那也不必多想,肯定是李成梁家族了。

天下烏鴉一般黑,這事兒不能單怪李成梁貪,這一點高務實清楚,不過現在遼東的局勢只是從外表上來看好了不少,內裡這麼一團稀爛的話,遲早還是要出事。

將來“玉米計劃”搞好了,當然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可那是治標不治本的,要想治本,還得從制度上想法子。

李成梁到底佔了多少田,其中有多少是侵佔軍田,有多少是“非法所得”,又有多少是目前還處於灰色地帶的那種,這都不好說。

但在高務實看來,灰色地帶的那些他暫時還可以容忍,侵佔軍田和徹底的非法所得,那他就肯定忍不了,這些東西一定要在自己任內想法子改變,就算自己任期不夠,沒法搞徹底,也必須得探索出一條路子來才行。

這兩天時間裡,他的一大半精力都投入在思考田畝和糧食問題上了。

剩下的一小部分,則是考慮安南對緬甸戰事的支援問題。

其實由安南支援針對緬甸的戰事,安南自己就能搞定一大半。接近兩年時間過去,安南那邊的京華軍工各部已經有點模樣,河靜鐵礦的產量也跟得上趟,真要說軍事方面的問題,其實就一個:安南沒有火藥產出。

要製造火藥,首先得有硫磺和硝石,而高務實的地理水平有限,不知道安南哪裡有這倆兄弟挖,前一次也沒問劉馨,所以安南現在根本沒有產出火藥的能力。

大明目前的硫磺主要產地是四川,甘肅那邊也有一部分,而大明朝廷對火藥的管控還是比較嚴格的,高務實也不打算違禁,所以輸出給安南的火藥比較有限。

當然,這本身也符合高務實控制安南的思路——不可能讓它擁有一條龍生產火器和使用火器的能力,要不然的話,以高務實的身份地位,這個問題又不是解決不了。

朝廷要哄著,安南要控著,所以高務實另外想到了一個辦法:開發臺灣島。

臺灣現在雖然是個荒島,資源說起來也不豐富,但單就硫磺儲量上來說,還是比較靠得住的,北部火山區的硫磺至少夠高務實用幾百年。

他之前跟黃芷汀說臺灣那邊需要的糧食可能逐年加碼,就是出於這一點,畢竟開發臺灣總得有人,移民越多,糧食缺口就越大——這些人一開始肯定沒法做到糧食自給的。

硫磺搞定,還有硝石。大明的硝石產地和硫磺產地很接近,尤其是四川,又是主力軍,另一個則是隴西地區,這都是挖土硝礦的產地。

除了挖礦,剩下的就是“髒辦法”了:從廁所裡熬硝。當然,大明還不至於淪落到跟英格蘭的查理一世國王那樣,下令全國的廁所都歸國家所有,所以大明的這種熬硝基本上屬於民間行為——當然衛所也幹,但朝廷一般不會直接說這個事。

高務實一直在找“境外硝礦”來源,結果還真給他找到了——在土默特。

具體一點說更是巧得出奇,幾處大的硝石礦產地都在把漢那吉的老巢西哨控制下的地區,後世的內蒙古阿拉善左旗。

把漢那吉的西哨地區其實是很大的一片地區,有多大呢……大概就是從後世內蒙古的巴彥淖爾開始,再往西的內蒙古地區全都是,一直到大明的甘肅邊境,估計得有二十萬平方公里,比遼東還大。

當然,這些地方都是地廣人稀地區,原先在把漢那吉部也沒什麼鳥用,他本人作為領主,甚至都沒去過那裡。

當京華的人在那邊發現了硝石之後,很輕鬆就和把漢那吉商議好了開發計劃。

開發計劃很是優厚,把漢那吉以徹辰汗和西哨臺吉的雙重名義,把後世的基龍通古、巴音達拉、和屯鹽池三大硝石產地,以每年三千兩銀子的價格包租給了京華。

沒錯,三千兩,打包。唯一的條件是,和屯鹽池的鹽京華不能動他的,只能挖硝石。

這倒無所謂,高務實又不缺鹽,他自己有營口鹽場,舅舅有長蘆鹽場,如果再等幾年把營口鹽場的改建擴建全搞好,他說不定就是天下第一大鹽商了。

到時候高、張兩家在鹽業上的地位,不敢說天下三分有其二,最起碼天下三分有其一是肯定沒問題的,所以和屯鹽池就讓把漢那吉自己留著好了——反正蒙古人連精煉都不會,只會賣原鹽,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產量也一般,愛誰誰。

大明朝廷對經濟的控制水平其實也很一般,只管大明自家境內生產的,境外的不管,所以這三大硝石礦的產出高務實完全可以繞過監管,只要交百分之三的稅就完事了——這個數是高拱在位的時候定下的,全國絕大多數已經開徵的商稅現在都是這個標準。

這麼一說來,安南這場仗打得有點早,硝石問題雖然已經算是解決了大半,但是硫磺那邊還八字沒一撇,所以現在高務實如果需要安南對緬甸開戰,硫磺問題只能從日本想法子。

京華跟日本現在是有貿易的——北洋海貿同盟就幹這個,因此高務實要從日本買硫磺並不是做不到,況且日本由於處在火山帶,硫磺不僅多,而且質量還特別好,價格也比較合理。

但是眼下和日本的貿易比較不穩定,原因是日本國內現在亂成一鍋粥——去年就有一件大事發生:本能寺之變。

本能寺之變想來不必多說,可能是日本歷史上最著名、造成影響也最大的政變,甚至可以說徹底改變了日本的走向。

不過高務實沒工夫感慨織田信長的死,甚至也不擔心豐臣秀吉——擔心也沒用,既夠不著,也找不到理由干涉,而且大明自家還有一屁股麻煩沒解決呢。

關鍵是本能寺之變以後,日本戰國即將進入尾聲,但這個“尾聲”也是特別亂的一個時期,所以他主要是怕硫磺的買入會出問題,以至於這兩天連續指示北洋海貿方面加大力度購入硫磺,甚至頗有些不計成本的架勢。

同時,他又下令給高琦,讓他把開發臺灣島的重心從臺西南片區轉向臺北片區,著重尋找天然硫磺礦——高務實的水平擺在那裡,他只知道臺灣北部硫磺礦的大概位置,這個位置很是寬泛,而且精確不了,只能派人去找。

搞完這些事,他算了算時間,覺得安南方面就算要出兵,也得有至少三個月的準備時間,換句話說,劉綎那邊現在的任務還是很重。

關鍵是高務實總覺得劉綎的兵力有些過於薄弱了,這傢伙自家的家丁還不到三千,唯一讓高務實稍稍安心的是,歷史上劉綎這一仗似乎還是比較順利的。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

高務實懷疑這是因為自己指揮作戰的時候,把以勢壓人這一招用慣了,對於劉綎那種精兵突破,然後一舉而勝的打法不習慣所致。

可惜高務實對於明緬戰爭的具體作戰過程瞭解不足——這是沒法子的,中國曆朝歷代的文獻對於具體作戰記載得都極其粗陋,很多時候明明是挺重要的勝利戰役,史書記載可能就兩三個字:敗之、破之、大敗、大破等等,具體怎麼打的根本不提,簡直操蛋。

戚繼光說古代兵法重謀略而不重練兵用兵的“基本方法”,果然是一針見血。

不過,雖然歷史上劉綎打贏了,而且高務實此前還特意加強過劉綎所部的武備,可他本人畢竟是個“打呆仗”的,因此想來想去,又還是給劉綎和曹淦那邊各寫了一封信。

給劉綎的信,是告訴他如果後勤乃至武備上有所或缺,就去找京華商社的西南分社解決,自己會給他們下令全力配合;而給曹淦的信當然就是告訴他這件事,讓他通知到西南分社,畢竟京華商社是他主管的,高務實也不想動不動就越級指揮——常公當年的殷鑑不遠,高務實不打算學他做物流。

把這些事情全都辦完,已經到了第三天,黃芷汀那邊的事情也辦得差不多了,高務實就在琢磨著給她開個踐行宴,先送她回安南坐鎮。

不料意外發生了。

這一日大清早,鎮守太監韓光就匆匆趕到撫院求見高務實,見了高務實之後,一句話直奔主題:“高中丞,皇爺急召,請您馬上回京!”

“現在?”高務實頓時一愣:“我以什麼名義回京?”

韓光苦笑道:“這個皇爺可沒說……陳公的意思是,就說述職便是了。”

高務實更覺得不可思議,剛想說“可我才剛剛履新”,誰知道韓光卻又想起什麼來,用力一拍腦袋:“哎呀,您瞧我這記性!皇爺還說了,請您把黃副使也一併帶上。”

“黃副使?哪個黃副使?”高務實簡直被搞懵了,遼東現在有兩位黃副使,一個是安南朝貢副使黃芷汀,另一位是個兵備道,也姓黃,本職掛的是山東按察副使,也是可以叫副使的。

但韓光卻似乎忘記了後面那位副使,直接道:“自然是您府上這位了,還能是哪位?”

高務實嘴角一抽,心道:你這位“爺們”說話能不能講究點,什麼叫我府上這位?我特麼都要忙成狗了,可什麼壞事都沒來得及……咳,都沒做,什麼都沒做!

----------

感謝書友“書友20190223180428135”、“章水東”的月票支援,謝謝!

PS:今天生物鐘好像亂了,這章得早點發,晚上我估計扛不住要睡著過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陛下,您安心駕崩吧!

米蘭小鐵匠哥

穿書嫁首輔,錦鯉甜妻旺全家

卿不負韶華

我只想勾欄聽曲,為何逼我當皇帝

唐十玖

八歲瞎眼聖孫,開局爬出大明皇陵

河套大聖爺

這好像不是虐文劇本

巡禮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別死

李夏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