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677章 伊萬,外科教父,海與夏,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楊平馬上又否定了自己想法。
他對這個朗耐費的病例非常有興趣,但作為外科醫生,對安全有著不同尋常的敏感。
不熟悉的非公開醫療組織,一臺放在公海醫療船上的手術,很容易陷入不明不白的陷阱。
「我再考慮考慮!」
楊平手指輕點桌面,他必須保持謹慎。
面板體外擴增技術,無非是他們掌握了某種成熟的「誘導配方」,關於幹細胞的「誘導配方」,是楊平現在的主要研究課題,楊平已經窺見其中的門徑,何不借這個技術試試自己的誘導理論。
從實驗中總結出來的理論,反過來用實驗來驗證。
朗耐費新技術的高明之處,不是將幹細胞培育成散裝的面板細胞,而是將整塊面板作為一個器官,進行整體擴增,這種誘導技術比目前其他幹細胞培育技術先進一個層次。
其他幹細胞研究者大多數都停留在培育無數單個的目標細胞,然後利用這些細胞作為「墨水」,結合特殊支架,列印出器官的立體形狀,這種列印出來的器官「形似神不似」。
另一條思路,有的團隊利用基因修改技術,在豬等動物身上培養出器官,經過基因修改,使它與人體器官不產生排斥,然後移植給人,比如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團隊已經成功將豬心臟移植到人身上,這條思路比3D列印器官操作性更強,畢竟培育器官比列印器官要容易很多。
用種子培育出蘋果,比用人工技術組裝一個蘋果更容易。
因為面板擴增技術,讓楊平在自然培育與3D列印兩條路線之間,天平又傾向於自然培育。
科學實驗就是這樣,在摸索中不斷修正自己的路線。
如果能夠攻破面板擴增技術,解開其中的奧秘,那麼,是不是也可以讓肝臟、腎臟和心臟用擴增技術在體外培育出來。
比如肝臟,一塊小小的肝組織就能誘匯出整個肝臟,這是多麼誘人的前景。
很明顯,不管是曼因斯坦,還是朗耐費公司的其他科學家,沒有破解這種器官層面誘導的奧秘,他們只是在經驗上獲得了某種突破,能夠將最簡單的面板進行擴增。
如果他們真正找到了其中奧秘,曼因斯坦一定不會拋棄這個課題,而是繼續用這種技術來支援脊髓損傷修復的研究。
楊平決定去系統空間實驗室,利用實驗體模型來研究這個問題,進而破解體外面板擴增的奧秘。
這比干細胞培育面板細胞難度要大很多,因為不僅培育出細胞,而涉及到細胞的空間搭建、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真實聯絡。
聽到楊平改變主意,奧古斯特和羅伯特顯然很失望,據他們所知,面板體外擴增技術堪稱幹細胞在臨床應用的典範,居然楊教授對此無動於衷。
「教授?」
羅伯特還不死心,奧古斯特也期待楊平改變主意。
他們真的很想楊平參加這次手術,不僅可以讓楊平獲得朗耐費強大的支援,而且可以讓楊平拓展在世界頂級學術圈的人脈。
楊平只是擺擺手,沒有說話。
羅伯特和奧古斯特只好退出楊平的主任辦公室。
醫生辦公室,一個實習生正在接電話:「萬醫生,我們科負責會診的萬醫生?哦,萬寶龍醫生。」
實習生放下電話,對著辦公室埋頭苦幹的一眾年輕醫生說:「剛剛神經內科來電話說,我們科的萬醫生會診的病人已經按要求完成X線拍片,希望萬醫生抽空幫忙看看X片,萬醫生是誰?」
這個規培生也不是剛來的,對綜合外科已經非常熟悉,可是從來沒有聽過什麼萬醫生。
萬醫生?
綜合
外科有宋醫生、徐醫生、張醫生、盧醫生---
甚至可以說有五醫生。
就是沒有萬醫生,更沒有叫做萬寶龍的醫生。
「是不是搞錯了?是骨科那邊的醫生吧?」
有人懷疑地問道。
另一個剛從骨科轉過來的規培生說:「那邊也沒有叫萬寶龍的醫生。」
「沒錯!人家說得清清楚楚,萬寶龍醫生!」
接電話的人十分肯定,不可能聽錯。
萬寶龍醫生?
這時,張林進來,到處尋找自己的筆:「看到我的鋼筆沒有?上面有個輸液貼,貼上寫了牌子的。」
這可是奧古斯特從德國帶來的萬寶龍呀,說不見就不見了。
這時,電話鈴又響了,實習生接完電話後,懵逼地看著張林說:「張老師,神經內科一個女醫生說,萬寶龍醫生的筆落在他們辦公室,等下去會診記得拿。」
老子大名鼎鼎的張林,三博醫院情報處長,什麼時候改叫萬寶龍?
辦公室的醫生們瞬間明白怎麼回事,有人忍不住笑出聲來。
張林平時出去會診,寫完會診單落款簽字,那是龍飛鳳舞,要不是熟悉的,根本認不出是什麼名字,估計會診後,萬寶龍鋼筆落在那,聰明的神經內科女醫生憑藉鋼筆上的輸液貼,認出了萬寶龍醫生。
---
紐西蘭奧克蘭,一座別墅內。
穿著白大褂的助手,小心翼翼地從培養器中取出一塊面板,它是由1平方厘米的面板擴增所得,這塊面板大約有兩百平方厘米,助手將面板放在托盤上,送到伊萬教授面前。
伊萬教授五十多歲,雙眼深邃有神,兩頰、下巴及嘴唇周圍都長滿了粗密的鬍子,顯然已經幾天沒有刮鬍子,如果在這麼下去,他一定會長出典型的俄式大鬍子。
伊萬教授多年前從俄羅斯移居到紐西蘭,此後除了外出手術,一直居住在這個島國。
以伊萬教授的財力和專業能力,幾乎世界上任何一個接受移民的國家,他都可以移居,經過多年的實地考察和比較,他還是選擇紐西蘭。
美國太鬧,他喜歡安靜。
加拿大太冷,即使氣候溫和的溫哥華,他也難以忍受令人抑鬱的雨季。
歐洲,他已經厭倦,各種傾軋爭吵讓人難以安心。
澳大利亞乾旱缺水;新加坡,非常不錯,但是太小。
只有這個孤懸海外的島國---紐西蘭,深深地吸引伊萬教授,他多次考察後,決定移居到這個孤獨的島國。
在奧克蘭的郊外,他買了一塊地,建了一座別墅。
這個別墅除了居住的樓房,還有他的實驗室,甚至還有他的末日地堡。
這個所謂的末日地堡,純粹為了滿足他對安全的極致追求,不過現在當做酒窖在使用。
托盤被穩穩地放在伊萬教授的辦公桌上,伊萬教授微微點頭,戴著手套的手指輕輕地觸控面板,藉著窗外的自然光線,仔細觀察面板:「還是差很多,用於其它部位替代疤痕,這種面板的質量完全合格,但是如果用於面部整形,還是沒有達到要求。」
「曼因斯坦教授當年在這個課題上遲遲沒有進展,後來專注脊髓損傷的研究,不再理會這個課題,朗耐費公司接手這個課題,即使將它發展到極致,也遇上了天花板,在擴大面積上取得巨大突破,質量上能夠一直保持真皮層和表皮層的完整結構,但是質地總是無法做到滿意,尤其與面部面板差距較大,移植在普通部位完全沒有問題,但是移植到面部還是有差別,不過比起以前已經好多了,這已經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選擇,作為醫生,在不能選擇完美的情
況下,我們只能選擇最好,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缺少完美的選項。」
「手術準備得怎麼樣了?」
伊萬教授脫下手套,讓助手將面板重新放回培養器中,這樣的培養器,實驗室陳列了很多個。
助手一邊將面板小心翼翼地放回培養器,一邊說:「新加坡那邊手術已經準備好,我們的器械也已經到達新加坡,曼因斯坦教授會參與這次手術,不過他只是理論上的團隊主席,而你才是真正的主刀。」
牆壁上掛著一副人體圖畫,伊萬教授站起來,佇立在這幅畫面前,手裡的鉛筆指著圖畫:「這臺手術是個龐大的工程,嚴重的燒傷讓全身很多處形成大面積疤痕,這些疤痕增生攣縮,所有疤痕需要切除,然後使用我們培養的面板進行移植覆蓋。你看,鼻子和耳廓都需要再造,阿爾伯塔大學的3D列印軟骨勉強可以完成使命。骨盆及關節的矯形,只能請那位中國醫生來幫忙,我看過他的論文和案例,他精通骨科方面的矯形手術,如果依據論文來判斷,他應該是當今世界第一,無人能夠超越。」
「可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位楊醫生?」助理好奇地問。
伊萬教授搖搖頭:「那是因為---整形外科以外的領域你從不涉獵,如果有餘力,我建議你廣泛閱讀,從基礎醫學到臨床醫學,各個領域,各個專業,有時候它們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借鑑,學習,每天都要學習,只有學習才能讓你保持活力。」
「是的,伊萬教授,我會記住。」
在助手的心中,伊萬教授就是導師,一個真正的導師。
「這位中國醫生,我從未見過他,但是我看過他所有的論文,如果不是積累大量成功的案例,論文中很多精髓之處根本寫不出來,中國人天生聰明,然後擁有海量的病例,很容易培養出醫術高超的醫生,略有遺憾的是,中國醫生總是缺少那麼一點想象的火花,但是這位年輕醫生不一樣,擁有可貴的想象火花。」伊萬教授語氣冷靜而緩慢。
「伊萬教授,你總是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助理由衷地佩服。
「想象的火花,其實就是1%的靈感與99%的汗水之間的問題,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如果有一天,中國人拿到百分之一的靈感,他們的科技將井噴,我在二十歲的時候,那時還是蘇聯時代,我在謝東諾夫第一醫科大學求學,那時我見過中國留學生,他們非常聰明勤奮,我對中國人的印象非常深刻,聰明、勤奮、富有耐力。」
伊萬教授若有所思,彷彿回到年輕的時候,片刻,他又從恢復正常神態。
「你看,這個因為車禍導致的骨盆粉碎性骨折遺留的骨盆畸形以及雙側髖關節畸形,如果要進行手術矯形,需要進行復雜的骨盆截骨,這讓骨科矯形外科醫生望而生畏,但是這位中國醫生卻可以完成,他成功地開啟過脊柱摺疊的病人,這需要智慧、勇氣和高超的手術技藝。」
「我研究這個病例三年,唯一沒有把握就是面部面板的質地,還有骨科方面的矯形,我們實驗室培育出來的面板,質地與面部面板還有差距,而且這種面板對紫外線的耐受非常差,依據我們的實驗資料,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容易產生色素沉積,患面板癌的風險也成倍增加。」
「不過對於這位義大利小姐,這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以後他可以用正常人的面貌走在大街上。」
助理用崇拜的目光看著自己的導師,這位天才整形大師,幾乎要再造一個美女,可是他還不滿足,對細節的追求已經近乎偏執。
他將幹細胞培育技術、生物3D列印技術成熟地運用到整形外科,讓一些骨、軟骨輪廓的塑造變得非常容易,而體外面板擴增技術的使用,讓面板的整形又變得輕而
易舉。
「我總是要求你們廣泛地瞭解醫學,比如軟骨3D列印技術,在關節外科遲遲沒有進展,而我們將這種技術應用到鼻子、耳廓的塑造,效果非常好,因為我們使用它,不需要功能,只需要形態,而關節外科需要的是功能。」
伊萬教授用鉛筆在圖畫上寫著什麼,然後又退後幾步,仔細觀察圖畫,他這幾年一直在不斷完善自己的手術方案。
他要利用自己的醫術打造一個人造美女,讓她重新回到舞臺。
「我聽說中國醫生拒絕了這次手術的邀請?」
伊萬教授說話總是語速維持在勻速,不快不慢,就像一個沉穩的佈道者。
助手恭敬地回答:「是的,朗耐費給他發出了邀請函,但是他拒絕了。」
「或許,他看不上朗耐費,或者根本不知道朗耐費,但是他對這個病例至少會有興趣吧,這樣的天才,必定是個對醫學有濃厚興趣的的傢伙,同時,對我們的面板擴增技術多少會有點興趣吧,這可是世界上目前真正應用於臨床的成熟器官克隆技術。你要相信,天才有一個共同點---對某一領域的極致熱愛,對無關事情則毫不在乎。」
「看來,我應該親自去一趟中國。」伊萬教授望著窗外。
窗外藍天白雲,風景如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