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藏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8章:隋朝與大唐,大唐之最強熊孩子,馬龍藏海,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百姓與貴族之間。
衝突或許不常有卻一直都在。
若是觀瞧歷朝歷代的王朝更迭,甚至還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規律。
在每個王朝的末期,百姓與貴族之間的階級鴻溝,往往都會非常之大。
如秦朝,表面上是亡於農民起義。
實際上就是秦朝的貴族與百姓之間的鴻溝太過巨大。
老秦人,要地有地,要錢有錢,要人有人。
可普通百姓,日子卻過的水很火熱。
再加上秦朝那嚴苛的律法,將許多人都給逼得走投無路。
於是便有了大澤鄉的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漢末同樣也是如此。
連年的天災,讓百姓的日子過的苦不堪言。
可是王朝內部的官僚以及那些個名門望族們,依舊是該吃吃該喝喝,一派歌舞昇平的表現。
然後,就有那動搖大漢根基的一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而李世民當然也知道這些。
只不過,他也有他自己的顧慮。
李世民抬眼看向李承乾道:“父皇知道你的想法,但是前朝煬帝的例子,可就擺在眼前呢。”
“若是咱們將這些貴族的利益一削到底,只怕會引來許多人的不滿啊……”
前朝煬帝,無外乎就是隋煬帝。
在很多人看來,他滅亡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打壓貴族打壓的太厲害了。
所以才會逼得許多人揭竿而起。
可是李承乾卻有不同的想法。
只見李承乾面朝李世民道:“的確,前朝的滅亡,確實跟煬帝削弱貴族勢力有關係。”
“但是父皇可千萬別忘了。”
“若不是煬帝真的昏庸無道,若不是百姓的支援。”
“咱們李家也不會這麼容易這麼快就一統天下。”
若說開始的時候。
李承乾對隋煬帝的確還算有些好感。
當然,也僅僅只是有一些而已。
因為後世很多營銷號也好,還是歷史學說也罷。
都將隋煬帝描寫成一個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角色。
可是當他來到這個世界,真正瞭解到隋煬帝之後,他可就不那麼想了。
科舉。
那是漢武帝的原創。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將儒學定位入朝為官的國策,並且推行察舉制與舉孝廉。
也就是透過有名望的人來舉薦,若是透過選拔,便可入朝為官。
而隋朝所推行的科舉,實際上就是察舉制的延伸。
想要參加隋朝所舉辦的科舉,還是需要當地的名門望族來舉薦,有了舉薦的資格,方能入朝考試,考試透過,方能為官。
而真正讓百姓有了為官的資格的。
那是因為大唐初期,拿捏不住江南世家,所以才將科舉制的門檻放低,並且推行鄉試與會試這兩項考試。
不論身份,不論家世,只要兩項考試透過,便有資格參與殿試,獲得與君王面對面的說話的機會。
一旦君王面試透過,便能入朝為官。
而有了李淵這個先頭標兵,才慢慢有了完善的科舉制度。
至於隋煬帝,充其量也就是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再往後說,大運河。
隋煬帝修建大運河的目的,在後世或許看不清楚。
但在當代顯而易見。
畢竟,曾幾何時的李承乾,就親眼看見過,揚州世家與江南世家對隋煬帝的忠誠度有多高。
大唐都建國幾十年了,揚州與江南還有隋煬帝的死忠呢。
所以說開鑿大運河是為了南北交通,那就是屁話。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是因為他得位不正,又因為隋文帝在關隴集團的影響力太大。
他上位之後,壓不住這些貴族集團,所以才想著拉攏江南的世家大族來反制關隴集團,最後關隴集團造反,他跑到揚州賞景。
那想的也是給自己留條後路,朝廷若不能鎮壓叛亂,他就跑到江南去,劃江而治,再來個南北對立。
誰承想,他身邊的宇文老六突然蹦出來,給他來了個回首掏。
最後,再說說這貨的軍事能力。
他的軍事能力,別說去碰瓷李世民和漢武帝這種靠戰爭出名的皇帝。
即便是比高粱河車神,他也差上一大截呢。
至少人家高粱河車神在輸了之後,能第一時間穩定局勢。
可這貨呢?
直接將自己的大好河山都給玩崩了。
若是不信,就細數他打過的那些戰爭。
徵吐谷渾,徵林邑,徵契丹,大宴突厥,徵流求,三徵高句麗等等。
就拿李世民來與隋煬帝對比。
在對外征戰這方面,隋煬帝所採用的模式與李世民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方向。
且先說,選將。
眾所周知。
在歷朝歷代的帝王當中,李世民是唯一一個做到用人用賢不用家的。
也就是說,李世民用人完全不看出身,不管這個人是什麼身份,只要他有本事,李世民就敢用。
而隋煬帝則不同,他用人得先看家族出身,若不是大族大戶,那就基本只有做個小兵小將的命。
其二,選兵。
李世民選兵是動用整個地區的兵馬。
如大唐早期的涼州軍,幷州軍,幽州軍。
反觀隋煬帝呢。
他選兵都是徵用的王侯將相以及各地家族的私兵。
這在後世看來是隋煬帝為了削弱這些王侯將相以及各地家族的勢力。
但用當代人的角度來看。
隋煬帝那就是不想將這些功勞分給別人。
想要用這些功勞來與這些家族進行利益上的捆綁。
而前幾次他用這樣的招數的確很管用,也的確拉攏了一批死忠粉。
只是他自己也沒想到,在征討高句麗的時候會把自己玩的全線崩盤。
導致那些本來死忠於他的貴族,對他開始無感。
而那些本來就對他抱有敵意的人,這下更是不樂意了,直接將其當成了生死仇敵。
其三。
這也是最重要的。
李世民再出兵之前都會先進行一次大範圍的普查。
比如,河南道今年收穫了多少糧草,河北道又收穫了多少糧草。
若是河北道收穫的多,那就河北道出三成的糧食作為軍糧,河南道出兩成或者一成的糧食做軍糧。
然後將這些軍糧統一調配。
隋煬帝則是到什麼地方,就從什麼地方徵糧。
古書上便有記載,
徵繳吐谷渾之時,隋煬帝就是讓西北諸郡派人輸送糧草至塞外。
糧草徵繳多少暫且不算,單說這個路途,那就不是一般的遠。
路上,因為遭遇寇盜抄掠或者人畜死亡的情況沒有按時到達的運糧隊伍不計其數。
而隋煬帝是怎麼對待他們的?
那是大手一揮,直接責令郡縣將這些人,全部抄家滅族。
這也直接導致仗還沒打完,隋朝西北就先窮了。
李承乾心裡是這麼想的,同樣也是這麼跟李世民說的。
而說到此處時,李承乾也是面朝李世民道:“隋煬帝這樣的皇帝,要是能做的長遠,那就怪了,所以父皇也不要用煬帝來舉例,隋朝的情況與大唐當下著實不一樣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