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藏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91章:人無千日好,大唐之最強熊孩子,馬龍藏海,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宮書房內。
他也不說話,就是那麼看著自己的兒子。
也不知道,他的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父子二人就那麼相視,誰都沒有說話。
良久之後,李世民才總算是出了聲音。
只見他直仰面笑道:“你這小子,終於是長大了,竟也開始為未來考慮了。”
“不過……”
李世民緩緩地用木勺為自己斟滿一杯酒,道:“但你真以為朕是傻子,連這麼淺顯的問題都看不出來麼?”
其實大唐的有些問題。
不用李承乾說,李世民自己都知道。
實際上,在杜如晦去世的時候,李世民舉頭四顧發現已然沒幾個能為自己出謀劃策的人時,就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了。
只不過,他一直都沒將這些問題拉到明面上來辦罷了。
“居安思危是好事。”
“但小子,你得記得。”
“這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是李承乾,也不是每個人都是李世民。”
“不是說誰都能接受這種強烈的危機感的。”
李世民緩緩地飲了一口酒,道:“若是有人接受不了,那難免就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出來。”
“我們作為君主也好,作為帝王也罷,我們首要做的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對大唐不好的事情發生。”
也是因為這些,他李世民才不得不將一些事情強壓在心底。
當然,此刻李承乾將這些問題重提出來,倒也著實是讓李世民感到些許心安。
這傢伙能夠開始為未來展開規劃,那是好事兒。
畢竟未來天下是他們這些年輕人的……
“您說的這些我知道。”
“但父皇,成長的過程勢必是要伴隨著痛苦的。”
李承乾道:“若是因為害怕痛苦,就不敢成長不敢前進,那勢必會被更強大的勢力所取代。”
“這是沒錯。”
“但秦法天下無雙,終究被施政更加仁慈柔和的漢取代。”
李世民搖頭道:“而強漢兵甲天下無敵,終究是因內亂而導致分崩離析。”
有的時候,成長太快也不是好事兒。
畢竟,人的思想轉換是很慢的一個過程。
如果步伐邁的太大,搞不好就會扯到蛋,搞不好就會直接摔跟頭。
而在大唐這條船上的人可不少。
李世民可不希望因為一些過激的操作,就導致直接翻船,讓船上的所有人死無葬身之地。
“既然父皇說了強秦強漢。”
“那我也不妨說說前隋……”
李承乾道:“若問,隋強不強,父皇心中肯定有輸。”
“兒臣就聽民間說過一句話,開皇之治府庫一年收成便幾乎可媲美大唐前十年的收入。”
“開始時,兒臣也無法確定此言真偽。”
“畢竟,咱們大唐已經夠強盛的了,如果前隋真的能做到一年收入頂大唐十年,那他為何會亡呢?”
“不應該是百姓人人愛戴,就算民間烽煙四起,響應者也應該是寥寥無幾才對嘛?”
“怎麼會一下子就爆發了那麼大的農民起義運動?”
李承乾嘆了口氣道:“後來,兒臣才明白,國富不代表民富,國窮也不代表民窮。”
“只有讓老百姓吃飽了飯,國家才能安定。”
“只要老百姓吃飽了飯,那就不會造反。”
說到這,李承乾頓了頓。
的確,前段時間是有人造反了的。
不過明眼人都清楚,那造反並不是來自於外部的壓力。
也不是因為老百姓吃不飽飯,亦或者是連年災情逼得老百姓走投無路的才出現的暴亂。
那完全是來自某些人的陰謀。
所以,李承乾乾脆道:“就算是有人吃飽了撐的造反了,那也都是一群烏合之眾。”
“絕不會像前隋末年,只要有一個起義軍的崛起,那就會使得全國各地的義軍一起響應。”
“也是因大唐的朝廷做得好,百姓能夠吃得飽,這場叛亂我們才能用不到半年時間便將其鎮壓下去。”
“而且父皇也看到了,因為咱們做得好,所以就算有暴亂叛亂的發生,對民間造成的影響也是寥寥無幾。”
“甚至一些百姓都不知道,國家出現反叛勢力了。”
李承乾繼續道:“不過,父皇應該也知道,隋真正滅亡的原因正是在此。”
“而大唐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完全是吸取了隋的失敗經驗。”
“但這中間經歷了什麼,不用兒臣說,父皇也清楚……”
聽聞這話,李世民也點了點頭道:“的確,朕清楚,所以朕不想做的太過。”
“可是不想做的太過,國就不能更強一步。”
李承乾直道:“難道,父皇對於現在這一切,就已經滿足了嗎?”
“有什麼不滿足的?”
李世民輕笑道:“如今,大唐四海皆定,諸夷皆服,外敵不敢犯,還具有如此廣袤的疆土,朕難道不可以滿足嗎?”
“不能。”
“正如父皇所說,不論是作為君主,作為帝王,終究是要避免一些對大唐不好的事情發生。”
“可同樣的,作為帝王,作為君主,要時刻保持一顆貪婪地心。”
“只有父皇足夠貪婪,大唐才能變成餓狼,不斷的進步,不斷的變得強大,不斷地將敵人踩在腳下。”
“何況,父皇現在要求的,應該不是朝夕得保,而是應該求千秋萬代。”
李承乾也低頭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道:“父皇之名一定被萬事所流傳,但大唐呢?”
“難道,父皇不想讓大唐千秋萬代,永遠傳承下去嗎?”
聽聞這話,李世民的眼睛再一次眯縫起來。
良久之後,他才緩緩的仰起頭,淡淡道:“可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想千秋萬代的人多了,可是有幾個人做到了呢?”
“體制!”
“只要建設出一個良好的體制,並且不斷的進化,一定可以。”
李承乾直朝李世民說道:“若是父皇不想做,那這件事情就交給兒臣來做,到時候有功績父皇來擔,有罵名由兒臣來背。”
聞言,李世民不由笑了。
他道:“你小子揹負的罵名夠多的了,不用再背了。”
“不過你說的事兒,朕倒也可以考慮考慮。”
“明日上朝,我就會在朝堂上將這件事提出來。”
“至於你能否說動那些大臣,讓他們按照你的要求來行事,那就全看你的本事了……”
李世民緩緩起身,道:“今日時候也不早了,父皇就先走了,你也好生休息。”
聞言,李承乾也緩緩起身,直朝李世民拱手道:“兒臣,恭送父皇。”
李世民揮了揮手,隨後便邁步走出了書房,走出了東宮。
看著李世民離去時的背影,李承乾不由咬了咬嘴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