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八十七章 我大明要主動冗官!,堡宗別鬧,何時秋風悲畫扇,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杭敏若有所思,「這樣的話……下一步動作,必須爆發式的在中南半島增開煤礦和鐵礦開採及冶煉,但運輸問題需要解決,需要更多的蒸汽運輸車,而且隨著官道的陸續修建,所需的物資運輸問題也需要解決,因此最優解決方案,如陛下所說,今年工部大力投建一座蒸汽運輸車生產廠,爭取半年之後開始生產,如此才有可能滿足運輸的需求。」
朱見濟點頭,「黑京路和京廣路不是鋪設了鐵軌麼,雖然是水泥基座,承重能力可能會差一點,但應該是可以使用的,因此,這一次工部投建的蒸汽運輸車廠,嚴格來說,叫火車?」
杭敏:「火車?」
朱見濟回到御書桌後面,從一堆章折下面拿出一張設計圖,遞給杭敏,「基本上就是蒸汽運輸車的加強版,只不過車廂多了幾節而已,因為是使用煤炭燃燒的火力提供動力,所以朕將之命名為火車。」
蒸汽機都已經搞出來了,火車就順理成章了。
杭敏接過一看,秒懂。
因為朱見濟之前給他看過這個設計圖,而且工部那邊其實也有人提過這個想法,蒸汽運輸車一節車廂也是跑,兩節也是跑,為何不多設計幾個車廂?
一旁的陳循看了一眼,心裡忽然有個擔憂,「陛下,這個火車如此之多的車廂,如果滿載鋼鐵、煤炭、礦石和沙石之類的物資,其重量將數十數百噸,微臣擔心京廣路可能會承受不住,然而京廣路耗資巨大,就這麼被壓壞了的話,得不償失啊!」
朱見濟一想也是。
好不容易修出來的水泥官道,結果被這麼被壓壞的話,確實不划算,略一思忖,道:「這個問題簡單,從中南半島運回來的煤鐵礦石,抵達廣西境內後,便分攤到更多的火車上,降低單列火車的重量,等國內幾條主要水泥官道修好之後,便開始全力動工,給火車修建專屬軌道!」
杭敏反問了一句,「反正是要修的,為何不減少一條官道的修建,先修火車的專屬軌道呢?畢竟我們對火車的需求更急切。」
朱見濟想了想,「也行。」
走到大明全境堪輿圖前,對杭敏道:「火車的專屬軌道,朕也有設計圖,基本上是以鋼鐵為主體,所以稱之為鐵路,工部規劃一下立即動工,就挨著京廣路的旁邊,修一條京廣鐵路。」
走到中南半島的全境堪輿圖畔,對兩人道:「然後以廣西為中心,鐵路繼續延伸到交趾、永珍、金邊、大城,輻射整個中南半島。」
占城那邊就不修了。
海運更划算。
又道:「至於咱們水泥官道上的鐵軌,反正也修了,別浪費,新建的火車工廠,生產幾輛專門拉人的火車,為全國的百姓、官員提供南下北上的便利工具,也能賺點錢貼補咱們的家用嘛。」
水泥管道鋪設鐵軌,用來客運還是沒什麼問題。
杭敏道:「陛下預估幾年可以完工?」
朱見濟道:「這不好預估,地形、人力、物資都會影響修建進度,不過越快越好,所以工部這邊要不遺餘力,儘可能的徵召中南半島的民夫來修建,開啟天窗說亮話,反正不是我大明的永久領土,只是咱們的後花園,死多少人,朕都不在乎。」
不出意外的話,這條鐵路的修建,很有可能讓中南半島死傷數十萬人,絕對的是用屍骨堆砌出來的一條南北大動脈。
但這就是現實。
大明的強大,只能踩在中南半島的血肉上。
難不成我大明百姓來承受這個死傷?
那老子打中南半島為了什麼?
杭敏和陳循對視一眼,尤其杭敏,臉色有點難看,他已經預想到了,千百年後,他杭敏的名字在中南半島的史書中,一定罪
大惡極。
何妨!
在中國的史書中,他杭敏的名字一定是讚譽滿篇。
最後,朱見濟又在漠北的堪輿圖前,說道:「當然,重中之重,是要將漠北幾大承宣布政使司和京畿勾連起來,所以漠北的官道,也要同時修建。」
【鑑於大環境如此,
杭敏不吱聲,看著陳循。
陳循看著三張全境堪輿圖,猶豫了許久,才問朱見濟,「陛下,你確定我大明這幾年不會有對外戰事了,也沒有其他耗資巨大的專案?」
朱見濟略有尷尬,「沒有對外戰事,至少在消化中南半島和漠北之前,不會有,哪怕是日本那邊,偽大順朝發展得再好,朕都能忍它一時,不過大專案嘛,還有點……」
陳循頓時一臉黑線:「……」
老子沒錢!
朱見濟道:「你先別給我黑臉看,又不是掏你的腰包。」
倒也不氣。
陳循作為戶部尚書,要統籌國庫資金的使用,今天說這個水泥官道、鐵路火車的專案,確實耗資巨大,他壓力大也是可以理解。
陳循弱弱的道:「陛下還有什麼專案?」
朱見濟道:「在你們之前,朕不是和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內閣、教育司的諸位卿家商討過了麼,這幾個部門要擴增人員,以下沉地方設立地方基礎部門,尤其是刑部,要把全國治安抓起來,以達到國泰民安的目的,所以幾個部門新增的人員,大概會有……十萬左右!」
杭敏倒吸了一口涼氣,「十萬?!」
陳循幾乎是跳腳了,「陛下你以為咱們國庫的錢是大風颳來的麼!」
朱見濟弱弱的道:「很多麼?」
陳循無奈的道:「陛下你是不瞭解咱們大明現在有多少官員麼?除開中南半島和漠北,咱們大明今年的官員一共也才十三萬啊,這還是最近幾年人口暴增,陛下擴科舉的緣故,洪武年間,全國官員只有三萬人不到。」
杭敏也道:「陳尚書說的是實話。」
陳循繼續道:「如今中南半島增添官員將近三萬,加上我本土的十三萬,再加上漠北的數百官員,已經讓國庫不堪其重了,現在陛下又要暴增十萬左右,陛下,大宋的前車之鑑不可不防啊。」
朱見濟微微頷首,「朕確實不清楚全國總共有多少官員。」
略有尷尬。
因為這些事都是便宜老爹在負責,他就沒怎麼關注過,說個不爭的事實:直到今天,朱見濟都無法完整的叫出全國所有布政使和都司都指揮使的名字。
但便宜老爹朱祁玉可以。
不僅布政使,就連布政使司的一些重要官員比如參政參議什麼的,朱祁玉也是瞭如指掌,甚至連他們是哪一年的進士,都記得清清楚楚。
這是大明天子應該具備的能力。
朱見濟又道:「不過陳尚書不用擔心,新增的將近十萬左右的人員中,最多隻有一兩萬左右是屬於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和內閣和教育司的官員,而且這其中還有一部分是地方官府就近遷調官員出任,不算在新增官員人數里,最主要的增員是刑部下沉到縣的縣安局人員,屬於公共治安管理,他們不是官。」
陳循鬆了口氣,「那還好,這些人只是衙差的待遇?」
那這個開銷還不算很大。
朱見濟補充道:「吏,而且這些吏在刑部各級局裡,是有擢升為官的可能。」
必須給他們事業單位編制。
陳循:「陛下有沒有考慮一個問題,吏的待遇比衙差高。」
朱見
濟道:「知道,但要想馬兒跑,就得給馬兒吃飽嗎,不僅是刑部新增的縣、州、府各級治安人員屬於吏,醫衛司在全國的醫院裡的從業人員,大部分也是吏,以及新增的官學中的大部分人員,也是按吏來對待。」
又道:「也就是說,全國一下子要新增大量吏員,不過朕不覺得這有什麼,雖然最後可能導致冗官,但別忘了,我大明現在人口基數之大,需要的官員更多,那是再正常不過了,只有官員足夠多,才能更好的管理龐大的人口,說實在的,這是我大明在主動冗官。」
是盛世下必有的一個現象。
有的王朝,想冗官還沒有這個條件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