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七章 亮劍:土地改革!,堡宗別鬧,何時秋風悲畫扇,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使用者部上下一句廣為流傳的話來說:在廣安帝陛下的「奢侈」開銷下,戶部國庫裡基本上就沒有「過年」錢糧。
當年的錢,當年基本上都要花光。
所以說當下大明的盛世,恐怕也是歷史上最強的盛世,別人家的盛世,國庫裡的銅錢串要堆積到發黴,麻線也要腐朽,可大明國庫裡的錢基本上年年光。
好說不說,一個不斷對外打仗的大明,還能有當下盛世風光,也是很奇葩。
朱見濟哈哈一笑,「說到底,還是賦稅收的少了,所以戶部沒有底氣,不過諸位卿家有沒有想過,為何一個王朝到中後期,它的賦稅都會慢慢減少,而到王朝末年,國庫裡甚至窮得叮噹響?這裡面的原因,大家是否願意深究一番?」
這話一出,滿堂寂靜。
大家終於懂了。
原來廣安帝陛下在這裡等著大家。
陛下這是在試探大家對於土地改革的態度:任何一個王朝,大宋除外,約到後面越窮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
土地兼併。
國家的土地兼併到了不需要繳納賦稅的權貴、士紳手中。
而需要叫賦稅的百姓卻沒有田地,只能租種。
種出來的糧食,大部分又作為佃租被權貴、士紳所得,換言之,他們是薅羊毛,薅國家的羊毛,所以自科舉盛行以來,讀書人趨之若鶩。
只要有了功名,哪怕不能一二甲中第,只要是個舉人,就能富貴餘生。
就算你出身貧寒得不能再貧寒,也能一舉而逆天改命。
因為地主手中的土地太多了,為了少繳賦稅,他們就會去找那些中舉的本地士子,把土地掛到他們的名下以此來避稅。
而新中舉的讀書人,名人是可以掛不少田地的。
當然,不是白掛。
地主也需要付出一點代價,比如送錢送田給舉人,又或者是從每年的收租中,拿出一部分來支付給舉人,大家共贏。
而有了舉人的名額額度,地主***,又能繼續購買、搶奪更多的田地在手中,如此愈演愈烈,土地兼併也越來越嚴重。
最終屬於百姓,可供國家收取賦稅的田地就越來越少。
在這些騷操作下,國庫能收到錢才怪。
群臣心裡雪亮。
幾年前,陛下更登基沒多久,就透露要土地改革的意思——所謂土地改革,其實就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以此豐饒國庫。
但大家沒想到陛下竟然真的要付諸行動。
這可不是一般的工業改革。
是要牽扯整個大明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的大事,換言之,陛下是要一個人和整個大明的上層建築作對,哪怕作為天子,這也會很難很難。
嗯,也不是整個上層建築。
至少杭氏外戚、白氏外戚已經呂氏外戚,加上吳太后那一脈的吳氏外戚,在這件事上,應該是會支援廣安帝陛下的。
尤其是杭氏外戚。
畢竟當年廣安帝陛下沒錢的時候,杭敏和杭昱父子甚至變賣田產、房產來支援,如今杭氏自然會繼續支援陛下,畢竟杭氏已經和陛下聯手組建了杭氏建築公司,田地上的利益損失,可以透過杭氏建築公司彌補回來。
呂氏外戚和白氏外戚也一樣,都和陛下的皇商企業裡佔了份額。
眾人不吭聲。
有點冷場了。
杭敏一看,是自己出面的時候了,乾咳一聲,道:「原因何其簡單,其實歷數過往王朝,除了因為漠北遊牧民族南下而亡國的大宋,其餘王朝的致命之殤,大多是土地兼併導致的,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原本是個無解的難
題,是任何一個王朝走到後期都要面臨的困難局面,再強大的君王,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難道陛下有什麼想法?」
這是要配合朱見濟,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了。
可說非常有默契。
白圭起身道:「這個問題確實不得不考慮,我大明雖然如今盛世煌然,但太祖定國之後的各種制度,都讓權貴、地主擁有佔據大量土地的可能性,而且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經形態,有錢有權的權貴和富豪、鄉紳們,他們的財富可不就放在田產和房產上,這就是民間說的越有錢越富,如此以往的迴圈下去,民間的財富就集中到了這一群人手中,國家反而會慢慢沒錢。」
工部、吏部兩大尚書表態支援!
就缺一個呂原了。
不過呂原作為國丈爺,身份地位都要差白圭一截,現在也不在京畿任職,去地方擔任了承宣布政使司的左布政使,一方封疆大吏。
但他的兒子呂春景,卻是陛下的大明皇家電力公司的直接負責人。
也是備受重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呂原肯定也會支援朱見濟。
果不其然。
呂氏族人中,一位在太常寺擔任少卿的人起身附和道:「危言聳聽一點,如果我大明朝廷不迅速解決這個問題,只怕百十年後,戶部會比今天更捉襟見肘,到時候國家養病無錢、發展無金,陛下之前施行的教育、醫衛、農業等方面的改革,恐怕都要前功盡棄,屆時,不止是大明銀行的貨幣體系穩定不了,只怕連糧食問題都要出現,那時候人口暴增到一定程度,沒有糧食暴增,只怕就會餓殍千里,百姓無法生存,那國家又如何生存,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也!」
這話說得很有道理!
群臣一時間不知道怎麼辯駁,因為這是肉眼可見的未來,如果國家不解決土地兼併問題,那麼遲早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朱見濟微微頷首,「三位卿家說的有道理,所以這是個關係著國家長治久安,關係著大明國祚的問題,以前沒有任何一個君王能解決這個問題,是因為以往的朝代,所有的國庫收入、百姓和權貴的收入,都和土地牢牢繫結在一起,但是現在,大明在朕的推動下,百姓和富賈權貴世家士族賺錢的方式已經不侷限於在土地上了,各種工業行業,已經海貿商行,都能為大家賺取不低於土地帶來的巨大利益,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為了更長遠的為家族爭取更好的未來,權貴、富賈、世家、士族,做出一點犧牲,把土地還給百姓,似乎也是可行之計,諸位卿家以為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