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三十七章 人才壓力,堡宗別鬧,何時秋風悲畫扇,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廣安四年,大明如一個巨大的機器,瘋狂運轉。
春節過後,剛出上元節,京畿朝廷各部門高效率運轉,各項物資在保證不影響上皇的親征北伐的情況下,儘可能的支援南征大軍。
朝廷必須大力支援。
之前和南掌等四國聯軍對峙的那一年,雲南自己負責了很大一部分。
不可能繼續讓雲南自負了。
不過好訊息是,現在南征大軍所用物資,很大一部分是從交趾、占城、南掌疆域內搜刮起來的,在不讓當地百姓民不聊生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強制徵收糧食糧草和布匹。
算是以戰養戰,只是政策比較溫和,沒有把佔領區的百姓當畜牲看。
廣西都司進取金邊。
朱永率軍形成夾擊。
朱儀和沐琮則出擊大城,因為大城實力更強一點,而且戰略撤退的空間更大,只要大城王族願意,是可以政治逃難去往孟加拉灣區域,甚至如果有能力,也能忽悠孟加拉灣的邦國給他們支援,所以張懋的坦克營配備在這一條戰線上。
因為春節前就已經全線佔領南掌。
廣安帝和朝堂眾多中樞大臣商討後,在永珍建立承宣布政使司和都司,永珍承宣布政使司的左右布政使已經上任,其他官員還沒影子。
沒人!
大明國內已經抽調不出有經驗的官員了,而交趾自顧不暇,人才缺口還有上千,無法支援永珍承宣布政使司,至於占城布政使司,更慘。
目前占城也只有承宣布政使司健全,地方官制還採用當地的。
所以近些日子,永珍、交趾、占城三大承宣布政使司請求朝廷遣官充任的章折,幾乎是三天一封,源源不斷的送往京畿。
治政官員不夠,地方駐軍也有問題。
好在可以折中處理。
在南掌被打下後,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協同商討後,行文交趾、占城和南掌區域,由交趾都司抽調部分兵力,配合餘子俊的親軍四衛,先派兩衛到永珍,和部分交趾都司的兵力合在一起成立永珍都司。
剩下兩衛,趕赴占城,成為占城都司的主力。
其餘兵力,在當地徵召潰敗後的老兵殘卒充斥,穩定當地治安。
廣安四年四月,大明京畿一派火熱,親軍二十六衛中,有四衛在中南半島,有五衛在哈密地區,朱見濟衛了便宜老爹,又抽調了十二衛北上。
京畿的安全不用擔心。
當下是要確保便宜老爹去北方的戰績,而且要傾盡全力把蒙古諸部打服氣,同時需要龐大的兵力,來抄截蒙古諸部西遷的道路。
所以幾乎是北方能用的兵力全部派出去了。
親軍衛中的十二個主力戰鬥衛,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等等,再加上由陳七、汪直率領的坦克二營,兵部、五軍都督府的***,工部、戶部、吏部、吏部、刑部中的部分有沙場經驗的***,如程信、楊鼎、崔恭、王復、項忠、李賓,在於謙的統帥下,組成龐大的幕僚隊伍北上。
朱祁玉在敲鑼打鼓中,直奔宣府。
決戰!
廣安四年之後,大明將不再有北方的隱患,按照兒子廣安帝朱見濟的說法,廣安四年後,兇悍絕倫能征善戰的草原遊牧民族,在面對中原王朝時,只能是能歌善舞。
嗯,但是並不會徹底閹割蒙古諸部。
依然讓他們是那個對西域、西伯利亞、歐洲那一塊的無敵之師,畢竟他們在朱見濟的計劃中,是大明北擴、西征的步卒和騎軍主力。
而此刻,大明一直在北方的兵力,也沒有黏著蒙古諸部了。
哈密地區的兵力,以及遼東都司、東北都司
三大主力部隊,早就趁著之前的調兵遣將,利用蒙古諸部被大明其他邊軍黏著無暇他顧的機會,對漠北形成了大包圍戰略。
嗯,這個大包圍不是說把漠北圍了個密不透風。
這不可能做到。
因為漠北實在太大了,要對漠北全線包圍,至少得上百萬的部隊,所以這個大包圍戰略,只是說在漠北蒙古諸部逃竄路上的關鍵點上,佈置了主力部隊,只要蒙古諸部逃竄,這些主力部隊就能撕咬上去,給兄弟部隊爭取時間增援,從而斷絕蒙古諸部的逃亡之路。
【鑑於大環境如此,
在如此佈局下,廣安四年的國家形勢,緊張至極。
南方,是南擴第一階段的收官之戰。
打下金邊和大城後,中南半島幾乎就已經算是大明的囊中之物,剩下的那些滿剌加之類的邦國,都是中南半島的邊角料,小問題。
話說,滿剌加其實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恰好在中南半島伸向大海海峽裡的那根觸手上,是馬六甲海峽的咽喉之地。
大明為了確保海貿,以及以後的大航海時代,肯定要將滿剌加掌控在手,只要掌控了滿剌加,就基本上掌控了馬六甲。
而馬六甲海峽的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過……
大概要等南海艦隊形成戰鬥力後。
因為如果是陸軍去打滿剌加的話,後勤線實在是太長了,除非是以後讓占城都司和金邊都司出兵,後續再看情況了。
當下朱見濟有個很發愁的問題。
送便宜老爹西征後,朱見濟率領留京的官員回城,各回其衙門,朱見濟只把教育司司長陳獻章和吏部尚書白圭宣召到了乾清殿。
這段日子老朱不在,所有事情都需要朱見濟來裁決。
朱見濟原本是想在文華殿辦公。
但一想到三兒子剛出生,韓彩英需要休息,而且自己的女卷也在東宮裡,讓滿堂官員頻繁到東宮,影響不好。
所以朱見濟於是臨時入住乾清殿。
在御書桌後坐下,朱見濟翹著二郎腿,指著桌子上那厚厚的一疊章折,「這些章折都是從交趾、占城、永珍那邊送過來的,幾乎是三天一封,兩位卿家應該猜到是什麼事了吧?」
白圭立即道:「陛下,吏部這邊確實無能為力了。」
大明地方官員已經抽調太多去交趾了。
冗官?
不存在的!
當下的大明,永遠不存在冗官的情況。
陳獻章也嘆道:「翰林院之前儲備的人才,也都盡數派出去補地方的缺口了,目前來說,真沒有成熟的官員可以派遣到中南半島去任職。」
交趾需要幾千人。
占城需要一兩千人。
永珍又需要幾千人。
大明現在的人才緊張到了極點,甚至有的州府主官,連同知這樣的副手都沒有,關鍵是上皇一旦打下漠北,漠北那邊是不是還需要一兩千的官員?
大明的讀書人不夠多。
遠遠不夠。
其實也是夠的。
太學、北京、清華大學裡,還有一批去年新進的進士,以及一部分前年的滯留進士,但這些人目前還在培養中。
不敢立即放到地方上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