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零一章 《三系書》,堡宗別鬧,何時秋風悲畫扇,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祁玉又道:“朝鮮的事情你就別操心了,到時候都是順風順水的事情,倒是中南半島那邊,我確實還有點不放心。”
朱見濟道:“無妨,只要於少保配合禮部、戶部,利用互市的政策把想西遷的漠北蒙古諸部拖住,我就去親征中南半島!”
朱祁玉,“親征個屁!”
動不動就親征。
你以為你還是太子啊,你是大明的天子。
哪能輕易去親征。
而且如此長途跋涉,還要進入異國他鄉,萬一水土不服出個什麼狀況,後悔都來不及。
朱見濟笑了笑,沒吱聲。
正在想著什麼,卻見去了乾清殿的戴義回來了,行禮之後道:“陛下,國子監司業、北京大學校長陳獻章求見。”
朱見濟:“不是說了,今天不辦政事了麼。”
戴義道:“他一定要求見,說是有大喜事。”
朱見濟回頭看了一眼不遠處的言笑晏晏的親人們,想了想,對戴義道:“他現在在文華殿還是在乾清殿,喊他過來罷。”
今天是家庭團圓,不想去前殿了。
反正大白天,讓陳獻章到後宮來也沒什麼問題。
戴義立即道:“在文華殿,那奴婢讓人去宣他來。”
戴義走後,朱祁玉道:“春闈已經過了,今年你要大舉取士,陳獻章此刻跑來求見,會不會是想給他的北京大學多拉點進士,以求北京大學能在地位上超過太學?”
朱見濟搖頭,“應該不是。”
會不會是……
新華字典編好了?!
那這確實是個大好事,如果新華字典編好了,明天小朝會就和眾臣商討,近期內新增兩個部門,一個改革總整部,一個教育部。
嗯,教育部是在原來的國子監基礎上改制。
話說……
衛生部是不是也該在太醫院的基礎上建立起來了?
現在國內形勢一片大好,教育和醫療改革已經推動起來,那麼強化這兩項部門,以更方便的推廣教育、醫療改革就很有必要。
沒過多久,陳獻章匆匆趕來。
陳獻章,明中期大儒、碩儒。
宣德三年出生,字公甫,號石齋,又號病夫、白沙子、碧玉老人、石翁,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明代心學的奠基者,後世尊其為“聖代真儒”、“聖道南宗”、“嶺南一人”。
曾拜江西吳與弼為師。
光是從陳獻章這一系列頭銜看,就知道此人在這個時期是何等的一個讀書人了。
出乎意料,來的不僅有陳獻章,還有一眾人。
陳獻章的同窗好友,也拜師吳與弼,且崇仁理學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胡居仁,是陳獻章的副手,還有同樣也是崇仁理學中堅人物的婁諒、謝復。
婁諒負責繁體簡化的具體事務。
謝復負責標點符號體系的重造。
還有一個,則是陳獻章和胡居仁的好友,鄭侃,負責新華字典具體的事務。
陳獻章、胡居仁、鄭侃、婁諒、謝復,五人聯袂而來。
朱見濟一見這陣容,心裡大喜。
看來確實是有大好事。
免禮眾人後,笑道:“石齋,今天你帶來的訊息,若是不能讓朕開懷大笑,你這個北京大學的校長也就到頭了!”
】
陳獻章卻不驚懼。
陛下沒有喊他的官職,而是稱他的號“石齋”。
說明陛下心情好,開了個玩笑。
當然,天子給你開玩笑,你最好不要和天子開玩笑,否則後果很嚴重。
陳獻章深呼吸一口氣,從謝復手中拿過一封小冊子,遞給戴義,請戴義轉呈朱見濟,並道:“請陛下預覽,並指導。”
這話很真誠。
陳獻章這幾個人,都是大才。
但他們對朱見濟是服氣的,標點符號、長度單位、重量單位體系、繁體化簡以及新韻書的編寫,朱見濟的系列操作已經徹底讓這群讀書人沒了傲氣。
在他們眼中,大明天子朱見濟,如果不是被政治耽誤了,註定也將是名垂青史的大儒。
朱見濟接過一看,是本《三系書》。
心中瞭然。
三系,應該是標點符號體系、長度單位體系、重量單位體系。
終於搞出來了麼!
慢慢翻開。
入眼便是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一看就是出自胡居仁的手筆——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不管是大儒還是當官的,那一手毛筆字都漂亮的很。
慢慢翻看。
標點符號體系,基本上囊括了朱見濟知道的後世在用的所有標點符號,而且每一個標點符號的用法都有詳細註釋。
這事朱見濟也出了不少力。
不過這份標點符號體系和後世有出入,好在出入不大,也沒必要修改了,讓讀書人以後根據潮流慢慢去糾正,畢竟時代的發展是良好的,那它就一定會最終發展到最正確的位置。
又看長度單位體系和重量單位體系。
基本上一模一樣。
當然,因為當下大明沒有絕對標準的子午線長度的規刻工具,所以根本做不到精密至極的一立方厘米水在四攝氏度的重量擷取。
因此這個克和千克,肯定和後世有誤差。
影響不大。
後世科技發展起來了,改過來就行。
當下只要有這個體系便可以了。
長度單位體系和重量單位體系,都沒有問題。
朱見濟微微頷首,笑道:“諸位勞苦功高,這本《三系書》可以準備刊刻,諸位的名字將作為編撰人,懸於書扉頁之上,且自今以後,大明將會在全境推行《三系書》,千百年後,諸位的名字都將與《三系書》一樣,永垂青史!”
陳獻章道:“陛下當是首功,也請陛下懸名。”
其餘幾人齊聲道:“理應如此!”
他們有自知之名,儘管事情是大家做的,朱見濟只是指導,但沒有朱見濟也就沒有這本《三系書》,這幾個讀書人除了鄭侃,其餘都是崇仁理學的大家,心胸豁達的很,根本不介意如果朱見濟的名字在上面,那麼他們的榮耀就會被遮掩。
朱見濟笑樂,也行。
道:“既然諸位卿家都這麼說了,那朕也就不推諉了,顯得虛偽,畢竟這也算朕的一項文治,那就掛個名字在上面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