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9章兩輪對戰暫平手,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是,令秦軍有些詫異的是,已經將他們重重包圍的趙軍卻是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對他們發起進攻。
不是不攻,只是時候未到。
另一個小型戰場上,趙軍的重騎兵正對秦軍最後的重騎兵展開著圍剿。
看著那滿地的屍體與遠去的大纛,秦軍最後的重騎兵哪裡還不知道自己的處境。
相較於對死亡的害怕,秦軍重騎兵的心中更多的卻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的悵然與愧疚。
只有他們自己知道,重騎兵的挑選有多麼的嚴苛。
雖然比不上秦軍銳士挑選般那樣面面俱到,卻也遠比一般的選鋒要嚴格許多。整整三十多萬大軍,就選出來他們這區區三千多人,便是明證。
只有他們自己知道,重騎兵的訓練有多麼的苦難。
天不亮,他們便已經起床負重跑操,無論颳風下雨,足足數十斤的重量抗在肩頭,往返在營地與咸陽的十數里路上,不論颳風下雨甚至是雪日冰雹。
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整個秦國朝廷對他們寄予了多少的厚望,在他們的身上傾注了多少的資源。
即便在戰時也難得一見的肉食,在他們的營地中卻幾乎是每日的必須,身上的甲冑、刀劍,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即便是一般的屯長的制劍也不過如此。
可這一切,在這一刻卻是化為了烏有。
他們也不知道,為何就是打不過眼前幾乎跟自己一模一樣的趙軍重騎。
哪怕是營中騎術最好、力氣最大的勇士,在趙軍的重騎面前也像是個軟弱無力的婦人,輕易便被戳翻了在地。
深深的無力感,早已襲滿了全身。
但饒是如此,秦軍的重騎兵們依舊沒有選擇退縮。
不是他們不懼死亡,只是他們知道,一身甲冑的他們尚且不能撼動眼前的趙軍半分,他們身後的步卒,就更不必說了。
而將軍給他們最後的命令正是堅守陣地,為大軍突圍爭取時間。
因此,他們必須像一顆木樁一樣,死死地釘在這裡,哪怕是死,也要為大軍爭取最後的時光。
儘管身邊的戰友已經寥寥無幾,秦軍的重騎兵還是一步不退地堅守在原地,靜靜地等候著命運的降臨。
或許,這也是他們所能為秦國、為身後的戰友們做的最後的事情了。
只可惜,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視死如歸」四個字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
很快,趙軍的重騎兵已經將秦軍重騎徹底地分割了開來。
幾個衝鋒之間,秦軍最後的重騎兵也終於被擊落馬下。
這樣一支耗費了秦國數年心血的精銳部隊,就此徹底地落下了帷幕。
嗚咽的號角聲再度響起之時,已經解決掉秦軍重騎兵的趙軍重騎,終於緩緩地出現在了被包圍的秦軍步卒的面前。
有了重騎兵的加入,戰鬥徹底沒有了任何的懸念。
橫衝直撞之間,重騎兵很快將秦軍好不容易結成的圓陣給衝得稀巴爛。
隨即踏著整齊的鼓點,數萬趙軍一邊高喊著「降、降、降」,一邊收縮著包圍圈。
只可惜,即便已經自己生還無望,秦軍還是沒有放下手中的刀劍。
無奈,周騏也只能下達了最後的殲滅命令。
當即,三千重騎兵輪換著便開始向已經被分割成數塊的秦軍陣線的不斷沖刷。
是的,沖刷。
重騎兵在前方衝陣,步兵在後方刷人頭。
失去陣線防禦的秦軍在嚴整的趙軍軍陣面前,顯得是那麼的渺小而微不足道。
幾
乎每時每刻都有上百的秦軍將士無聲無息地倒在了趙軍的長刀之下,而他們所能換到的,甚至連個位數的趙軍都不到。
眼見著趙軍幾乎是在屠殺著自己的同袍,終於,秦軍也意識到防守根本毫無意義。
只是,即便如此,他們依舊沒有選擇放下武器。
倒不僅僅是因為老秦人骨子裡的那份血勇之氣,更重要的,他們心中清楚,他們多堅持一刻,那主力大軍便能多走一刻。多走一刻,被追擊上的可能也就少一分。
而只要大軍主力尚在,才有可能,為他們報仇雪恨。
也才可能為秦國和他們的親人帶去勝利的果實,不至於讓他們的犧牲白費。
於是,在這生命的最後一刻,秦軍的將士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衝向了趙軍。
趙軍的重甲騎兵終究有限,而且只要與趙軍的步卒衝殺到了一起,勢必就不用再擔心那重騎衝殺了。
這的確是對付重騎兵的很好的辦法。
只是,僅剩一萬多的秦軍,結陣自保尚且堅持不了太長的時間,更別說主動去衝殺數倍於己的趙軍陣線了。
這無疑是在找死。
這也確實是秦軍能拼掉最多趙軍的做法了。.Ь.
不出意外,面對秦軍幾乎亡命的打法,趙軍的損失還是上來了。
好在的是這戰場足夠的大,而趙軍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慢慢消磨掉僅剩的這股秦軍。
很快,趙軍也調動了起來,在運動中,利用兵力的優勢不斷絞殺著秦軍的佇列。
終於,耗費了足足兩個時辰的時間,趙軍才在追擊歸來的騎兵的幫助下,算是將這股秦軍殘兵給絞殺完畢。
即便是如此,趙軍還是為此付出了近三千的傷亡。
秦軍之悍勇,可見一斑。
只可惜,秦軍再是悍勇,也都成了一地的屍首了。
終究這場戰鬥還是以趙軍的勝利而告終。
而在這足足八日的鏖戰之中,趙軍卻也付出了兩萬多人馬的代價,至於秦軍,則是足足損失了三萬五千人馬。
應該說,這樣的損失,蒙驁真的已經盡力了。即便是換了王齕前來,也未必能做得更好。
誰能想到趙軍早就對自己重騎兵的出現有了成熟的預案;
誰又能想到,自己訓練兩年之久的重騎兵,在趙軍的重騎兵面前會是如此的脆弱。
若非蒙驁果斷地進行壯士斷腕,秦軍的損失絕不會只是區區三萬多人而已,不說全軍覆沒,至少也會有近半數的秦軍淹沒在其中。
更何況,作為對手的趙軍卻也是損失了兩萬多人,雖勝,也不過是慘勝、小勝而已。
好在的是,蒙驁雖然損失慘重,但好歹也還保留著一戰之力,同時也算是將趙軍的注意力徹徹底底地吸引到了自己的身邊。
怎麼說呢?
從戰略上,蒙驁也算是完成了他的任務了,只是從戰術上而言,蒙驁確實有些失算了。
尤其是被秦軍珍而重之的重騎兵,就在這亮相的一戰之中,全軍覆沒,連馬帶甲冑全都歸了趙國。
要知道,這可是秦國耗費了全國之力,打造的精良重甲啊。
而趙國只需要給馬匹配上雙邊馬鞍和高橋馬鞍,這邊立即又是三千重騎,一來一去之間,趙秦之間的差距,卻是更大了。
好訊息是,大戰在即,趙國也根本沒有時間去消化這三千重甲。
而此戰,幾乎可以說是趙秦的決戰了。因此,這三千重甲的存在,倒是對秦趙雙方最終的勝負,沒有太多的影響。
壞訊息是,趙國本身的三千重騎兵依舊將活躍在戰場之上。
這也就意味著,不論在何時何地,秦軍在作戰之時必須時刻提防這隻重騎兵的出現。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有著重騎兵優勢的趙國就是無敵的。
已經訓練過重騎兵的秦軍顯然也已經發現了重騎兵的諸多問題。
至不濟,秦國還有黑冰臺可以儘可能地監視住這隻重騎兵的調動。
但不論怎麼說,這秦趙之間第二輪的交鋒,卻是以趙軍的勝利而結束。
至此,在秦趙第一、二輪的交鋒之中,卻是略略打成了一個平手。
趙軍戰損了廉頗這位老將軍,固然影響著趙軍計程車氣,而秦軍卻也損失了寄予厚望的重騎兵,其影響也不可謂之不大。
兩相比較下來,或許誰也沒能佔到什麼便宜。
最終的勝負手,卻還是要看最後的第三輪的交鋒。
而實際上,第三輪的交鋒,也已經在蒙驁與周騏的對戰的過程中悄然開啟了。
魏國的信陵君終於是動了!
只是,他動作的方向卻並不是與秦軍所約定好的直插潁川郡,而是向東,意欲收復魏國的故土東郡。
應該說,信陵君的這一舉動雖然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魏國想要發展,就不能讓趙、秦兩家中任何一家獨大,因此對於潁川之戰,魏國最希望的,就是兩軍形成長平戰場那般的長久對峙。
這樣一來,就給了魏軍從容佈局的時間和機會。
秦軍顯然也是意識到了魏***頭向東的可能性,這才派出了自家寶貴的五萬大軍加入到聯軍之中。
這既是增加聯軍的戰力,更多的卻也是在監視魏軍的動作。
但不知為何,魏軍還是出現在了東郡的邊境之上。
可惜的是,鎮守在東郡的田單對魏軍的到來,顯然也是早有準備。
在派出了幾隻斥候進行過一番接觸戰之後,田單便迅速帶著邊境的趙軍縮回了郡治之內,擺明了就是要收縮兵力,跟魏軍打持久戰。.Ь.
只是,令田單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一退後固守的策略卻是正中了信陵君的下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