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2章做好持久戰準備,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具體來看,這次的戰役,除了現在已經投入在潁川前線的十萬大軍之外,剩下的大軍大致將分作三批投入戰鬥。
第一批援軍是來自上黨、中山和代郡三個郡。
其中,上黨郡作為備戰前線,有著8萬戰兵和3萬屯田兵,
而中山郡因為百里石長城防線的存在,也有2萬戰兵外加1萬屯田兵;
至於代郡,因為九原郡已經歸附,只有2萬屯田兵;
共計,16萬大軍,戰兵10萬借,屯田兵4萬。
而這16萬大軍中,上黨郡空倉嶺方向留下4萬,其餘12萬大軍,全部開往潁川前線。
其中作為糧道支點的洛城,駐戰兵4萬;餘者全數開入潁川前線的新鄭城內。
這一批的援軍,目標只有一個,在秦軍發起進攻前抵達前線,充實前線的戰力。
第二批援軍,則是來自邯鄲、河間、薊北、淮泗河東郡,共計五個郡。
其中邯鄲作為都城所在,有著足足5萬精銳大軍,還有趙韋所率的三千重騎兵;
東郡和淮泗郡,因為面臨魏國和齊國的壓力,分別有著5萬和4萬大軍。
至於河間郡和薊北郡,則分別有著2萬大軍;
總計也就是18萬大軍,戰兵12萬,屯田兵6萬。
這18萬大軍,
並沒有全數開出。
位於邯鄲的5萬精銳部隊只派出了兩萬人馬,剩下的三萬大軍將等待呂不韋新徵的部隊,以保證第三批的部隊仍有戰力。
同時,在東郡和淮泗郡,還要留下5萬大軍,以保證對齊國和魏國的軍事壓力。
換言之,第二批派出的隊伍將在10萬上下。
這批援軍的目標也很明確,根據秦軍的進攻節奏,適時地分兵對新鄭和洛城進行增援,以頂住秦軍第一波的最為瘋狂的進攻。
顯然,這第二批的增援至關重要。
而為了保證第二批的戰鬥力,趙括不僅派出了趙韋的重騎兵,更是讓李牧親自掛帥,以保證這10萬大軍能有足夠的機動性與靈活性。
最後,也就是第三批的支援,則是由邯鄲的三萬大軍和呂不韋徵集的八萬大軍組成。
不用說,這第三批的援軍,就是要在秦軍完成第一波的進攻後,趙軍展開反擊之用的。
而這也將是趙括給予秦軍的最後一擊。
從整體的軍事部署上來看,加上呂不韋所徵集的八萬大軍在內,為了此戰,趙國方面將動用五十二萬大軍。
即便不算固守在上黨空倉嶺方向上的4萬大軍,也不算東郡和淮泗郡的五萬大軍,僅僅是潁川郡內,趙國投入的軍隊也將超過四十三萬了。
這個恐怖的數字實際已經接近甚至是超過了長平之戰了。
五十多萬大軍,這無疑是對趙國綜合國力的又一次巨大的考驗。
好在的是,如今的趙國早已今非昔比。
兩年多積累,早已經重新將趙國滿地的糧倉填滿,民間富足的百姓更是趙括敢於打這一場決戰的底氣所在。
安排好了軍事上的相關事宜,趙括隨即看向了平原君。
頓時,壓力一股腦兒地狠狠壓在了平原君的身上。
“平原君。”趙括隨即喚道。
深吸了一口氣,平原君隨即平復下心情,淡然而堅毅地看向了趙括,道:“微臣在。”
“兩件事情。”趙括隨即伸出了兩根手指道。
“首要的便是軍糧問題。”趙括也不廢話,當即便展開說道:“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粗粗算來,此戰我軍至少要投入五十萬大軍,甚至隨著戰事的推進,還要繼續徵兵,糧草供應方面絕不容有失。”
“我的要求是,兵力還沒抵達,糧食就要抵達,前線新鄭和洛城之中的存糧,至少要讓其中兵馬夠用三月之期。”趙括隨即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微臣明白。”平原君沒有任何的推諉,當即答應道:“今年秋糧已經基本入倉,目前各地倉儲已經基本滿倉,僅僅存糧,支援我軍兩至三年戰鬥不成問題。微臣這就開始調撥,定能在援軍抵達前完成糧食的輸送。”
聽著平原君肯定的話語,趙括也是稍稍滿意,但隨即又囑咐道:“我們要做好長期作
戰的準備,一句話:只要秦國還能打下去,我軍就決不能出現糧草短缺的問題。
要跟秦國打持久戰,僅僅靠庫存是不夠的。青壯和屯田兵的大量抽調,勢必會影響來年的收成,這方面內閣也要想辦法。”
“微臣明白。”平原君點點頭,繼續說道:“微臣建議根據這兩年的田冊情況,由國府出資,對田地進行調控,儘可能保證優先耕種上田。”
聞言的趙括不僅沒有放心下來,反而皺起了眉頭。
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若是將好不容易建立的田畝制度給破壞了,甚至出現大規模的土地兼併,趙國即便是贏了這次對秦的戰爭,卻是要輸了未來。
當即,趙括便頗為嚴肅地問道:“如何調控?可不許強迫民眾買賣田地。”
“可以官家之名義租種百姓多餘之上田。”平原君隨即答道:“然後再將上田兌給只有下田之百姓耕種。如此......”
還沒等平原君說完呢,便被趙括無情地打斷了話頭道:“百姓豈會有多餘之田地,哪個百姓又捨得將田地租出?一旦官差介入,恐怕不多餘也會多餘,上田會變成下田,而下田又會變成了上田。上下其手之間,國府多了存糧,官府多了收益,豪紳也能盤剝一道,只是苦了百姓了。”
“這?”平原君頓時有些語塞,當即還想解釋道:“可以多派監察使者,如此......”
“要派出多少人,
才能兼顧趙國十郡之地,有這麼多閒人,派去農地,送上戰場不好嗎?”趙括再度冷冷地打斷了平原君的想法。
沒辦法,事涉趙國百年大計,即便是平原君,趙括也不能放鬆。
“好了。”趙括擺了擺手,道:“百姓的田無論如何不能動。把軍屯之地,交給地方政府,實行民屯。世家也好、百姓也罷,均可種植,所出糧食,國府與農戶七三分之。三年之後,稅變為五五,待十年,則屯田之地便可屬於農戶。”
“當然,為避免租種質農戶偷奸耍滑。”趙括隨即又補充道:“上繳糧食當有往年之基數,不足之數需農戶補齊。還有,為了避免豪紳壟斷,每家每戶不可多餘十畝。”
顯然,趙括的方案,就是將國家好不容易開墾出來的良田,去跟百姓換糧食。
百姓的絕對風險,就是畝產不足的問題。但即便是用十年的收成,換軍屯之田地,也是值得的。
“這?”平原君聞言,還是有些猶豫。
當然要猶豫,可以說,趙括就是在行敗家之為。
不過,相對於讓那些田畝在那裡荒蕪,趙括更願意將這些田畝放到百姓的手裡。至少這樣一來,不僅能保住田畝,還能讓調動民間的積極性。
當然,不可避免的是,當地的豪紳望族一定會想辦法將更多的土地劃到自己的名下。
不過,這樣損失也不過是國家的利益,並不會造成大規模土地兼併。這樣也
就穩住了趙國的基本盤。
只要基本盤不亂,些許的豪紳其實並不難對付。
很簡單的道理,發庶民的國難財不可怕,可怕的是將貪婪之手伸入國府的口袋,那就是在作死了。
等戰事結束,自己將各地的官員換上一遍,新換上的官員立刻就能讓諸多的豪紳明白:什麼東西能拿,什麼東西不能拿。
從這一點去看,趙括這哪裡是在用田畝換糧食,這分明是用田畝在區分內外啊!
聽命而行,一房拿個十畝田地的,那便是為國分憂的好同志,掙一點,也是對於這份忠心的褒獎;
至於那些趁著國家大戰無暇顧及而想方設法巧取豪奪賺取國家利益的,那自然都是需要消滅的異己分子。
這樣一來,秋後算賬也就名正言順了。
很快,平原君也便意識到了這點。
既然,損失不大,還能將內部的毒瘤清除出來,那何樂而不為呢?
當即,平原君便點頭應了下來:“王上放心,我知道該怎麼辦了。”
“好。”趙括也點點頭,隨即繼續說道:“第二件事,就是外交的問題了。”
“當然,最好的情況是齊、魏、楚三國與我趙國一起攻秦,只是這樣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不待平原君說話,趙括便分析了起來:“甚至,秦國如此大規模的動作,極有可能已經說服了一個甚至是更多的國家。”
“因此,我對於外交的要求是。”趙括隨即看向輿圖,一邊指
著地圖上的國家,一邊說道:“保證楚國,爭取齊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