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8章薊城攻防戰再起,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秦楚數十萬大軍在陳都鏖戰之時,趙括也帶著他的兩萬大軍踏上了南下的的路程,而在軹城之中的李牧也隨即接到了趙括南下的命令,沒有二話,點齊了兵將的李牧也隨即踏上南下的路程。
整個戰國瞬間陷入了一片動盪之中。
倒是戰火最先發生的燕北薊城,倒是安靜了下來。
田單的七萬大軍已然席捲了整個燕北,包括北境邊軍在內的所有燕軍都已經投降在了田單的攻勢之下。
換言之,除了薊城之中的六萬大軍,燕王手中已經再沒有任何的兵力了。
六萬對十七萬,這兵力上的巨大差距已經足夠令任何人心生絕望了,更重要的是,有著絕對兵力優勢的那方,還有著無數的土地和後備兵員,而只有區區六萬兵力的這方,卻只是困守孤城,甚至要不了多久,被重重圍困著的城池就可能出現斷糧的危機。
要知道,趙國一路北上,雖然燕國不少城池都不戰而降,卻也有不少的燕國百姓,尤其是官員們,還是收拾了細軟逃往了薊城,這也就導致薊城之中人口幾乎暴漲。
薊城之中存糧可是有限的啊!面對暴漲的人口,還有緊急召集起來的大軍,即便薊城是一國都城,也不可不免地發生了糧荒事件。
內外交迫之際,結果似乎已經可以預見。
也正因為看到了燕國的敗局已定,廉頗在與田單商議過後,這才決議,對薊城採取圍而不攻的方式,靜靜等候薊城自行的崩潰。
應該說若是沒有秦軍橫插的一腳,甚至說,哪怕秦軍的進展不要這麼的神速,廉頗和田單的策略都是極好了。
這不僅僅是減少了趙軍自身的損失,根偉重要的是,趙國可以接受到一個較為完成的薊城,這樣一來,甚至在今年,燕國就能值回票價。在明年,燕國的土地就可以為趙國的強盛貢獻力量。
而若是強攻薊城,兵力的損失在所難免,而薊城即便是被打下來了,也勢必變得殘破。趙國還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修復。
可薊城並不是天下之中的洛城,殘破的洛城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漸漸恢復了元氣,可這燕北之地的薊城,沒有個三年五載,是別想恢復元氣了。
這也就意味著,趙國很難在短時間內將燕國這片土地轉化為國力。
兩相比較之下,廉頗和田單的選擇,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然,不得不說,這其中也有一定的誤判。廉頗和田單不是不知道趙國如今在跟秦國賽跑,只是從兩人的想法中,秦軍的進展不可能那麼快,而燕軍也不可能堅持太久。
但很可惜,秦軍的進展遠比他們想象中要快速,而薊城中的燕王也比他們想象中能夠堅持。
而隨著趙括的書信抵達,一道兩難的題目隨即擺在了廉頗和田單面前。
繼續圍困肯定是不可能的了,那邊趙括都已經親自出馬了,這邊十餘萬大軍卻還是圍而不攻,這跟擁兵自重有什麼區別。即便是再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是說不過去的。
主力大軍圍而不攻,卻讓自己家的王上去拼命?不說其他,就是手下的將士們在得知了情況後也不會答應。
更要命的是,即便最終得勝回朝,就算是趙括這個王上不追究他們,滿朝的文武也不會輕易放過他們,鐵筆丹青更不會繞過他們。
因此,廉頗和田單隻有兩條路:
其一,立即舉全軍之力,向薊城發動進攻,儘可能在短時間之內結束戰鬥,從而揮師南下,支援王上;
其二,即刻分兵,一部分兵力繼續圍攻薊城,一部分兵力南下支援王上。
應該說,這兩個方案都有可行性,卻也都有其問題。
全軍攻城,自
不必說,這也是最簡單的辦法。
可問題是,薊城到底是燕國都城,其中雖然只有六萬正規部隊,但百姓的數目不在少數,在絕望的情況下,燕王幾乎避讓將所有的百姓都趕上城樓,這樣一來,要多久才能攻破薊城,就算是廉頗和田單兩位老將心中也沒有數。
當然,那邊秦軍攻楚,時間肯定也少不了。
可是,這邊即便攻破了薊城,從薊城南下趕至韓之國,少說也要七八日的時間,而秦軍在拿下了陳都之後,幾乎只要一兩日的時間就能抵達韓之國的戰場。
換言之,保險起見,趙軍必須比秦軍早五到六日拿下薊城。
這顯然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而若是分兵南下,倒也是可行的。
燕軍只有區區六萬大軍,其戰力也遠不如趙軍,留下十萬大軍,足可以繼續圍攻燕軍,剩下的七萬大軍南下支援他們的王上,可以說是兩全其美。
只是,這看似兩全其美的辦法,要是弄不好就是兩頭皆堵。
雖然十萬趙軍對陣六萬燕軍,優勢依舊在趙,可若是少了絕對的兵力優勢,再加上秦國出兵的訊息,剛剛歸附趙國的燕地會不會因此產生反覆?
一旦哪怕只有一兩座燕國的城池出現反覆,而趙國的十萬大軍又被薊城拖住,沒能在第一時間進行剿滅,極有可能造成星火燎原之勢,即便是最終能按捺下去,對於燕地的破壞也將是毀滅性的。
同時,七萬大軍說少不少,說多卻也並不算多。
即便這七萬大軍加入了趙括的佇列之中,趙括手裡也不過是區區十四萬大軍,跟如今秦軍的二十五萬大軍(外加韓軍三萬,那就是二十八萬),還差著近乎一倍的數量。
這樣的兵力對比,即便是趙括親自領軍也不過就是能自保而已。
一邊可能導致燕地的糜爛,一邊卻根本無法對秦國大軍形成優勢,顯然,這也並不是一個好辦法。
如果硬要在兩個選擇中選一條,若是為國,自然是當選第一條,集中全力,儘快破襲薊城,是對趙國而言最好的選擇,可作為臣子,第二條路卻是最好的辦法,無他,臣子,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王上步入危險之中。
好在,趙括似乎早就預料到了二人會有這樣的兩難的選擇,在闡述了現下的情況之後,趙括便給出了他的「建議」——集中兵力,儘快攻破薊城。
有趙括的手令,廉頗和田單也不再猶豫,隨即兩人一起開始制定作戰計劃。
十七萬大軍也不再分為什麼廉頗軍團和田單軍團,兩個指揮部合二為一,以廉頗為主,田單為輔,統一指揮著一十七萬大軍。
趁著天色還未暗下,一封封勸降書再度被趙軍的拋石車投入了城中。
只是這次,勸降書的措辭明顯更加嚴厲,而其中更是明確,今夜就是最後的機會。
這當然是在告訴薊城的人,今夜,我就要開始進攻了。
不過,這倒並不會給趙軍的攻城造成什麼影響,畢竟即便不告訴燕軍,城樓上的燕軍也一直緊繃著他們的神經。
相反,告知他們今夜趙軍就要來襲之後,反而會極大的消耗掉燕軍的精氣神。
很簡單的道理,今夜是一個很寬泛的時間段。太陽落山,也就意味著夜晚的到來,而直到第二天太陽高高升起,這一天才算結束。
也就是說,趙軍可能會在這漫長的數個時辰的任何一刻開始發動進攻。
這就很糟糕了,稍有些軍事常識的人,都會想到這樣的可能。
因此,迫於趙軍帶來的壓力,燕軍的將士們必須在天黑之後立即打氣十二分的精神,這對於一個正常的人類而言,無疑是一種折磨。燕軍將士們,所有
的精力,都會在很快的時間裡被消耗殆盡。
而趙軍所選擇的時間,正是燕軍將士們最無精打采的、天將亮未亮的時候。
這個時候,負責守夜的燕軍的將士們早已經精疲力竭,而換班的班的燕軍還沒有到來,自然,這也是趙軍最佳的進攻時間。
安排好了時間,接著就是兵力的佈置。
因為十七萬大軍已經合一,廉頗和田單安排起兵力來,那也是豪橫得很。
除了那三萬多騎兵不適合加入戰鬥之外,其他的兵力隨即幾乎全部被兩人投入了戰鬥之中。
東南西北四個大門,每個門都被安排上了兩萬四千多人。
而每面城門外的兩萬多趙軍,又被編成了三組,輪換著對城樓發起的進攻。
至於剩下的四萬多人馬,則是作為中軍,隨時支援前線。
很快,隨著兩人互相的補充,一個嚴整的進攻計劃新鮮出爐。
緊接著,趙軍便開始了緊鑼密鼓調兵的行動。
而隨天色暗沉,加上趙軍開始調兵遣將,直接就導致了薊城之內的人心惶惶。
燕軍的戰鼓聲甚至一度蓋過了趙軍的擂鼓聲,足見韓軍是有多麼地在意趙軍可能的進攻。
反觀趙國呢,一切都是那麼的篤定自若。
不過短短的一個多時辰,趙國的大軍便已經完成了調動。但即便趙軍已經完成了調動,看著燕軍如此風聲鶴唳,趙國卻也不好直接散場啊!
當即,不用參與戰事的騎兵被廉頗和田單送上了戰場。
「噠噠」的馬蹄聲很快撕碎了寧靜的夜空。
眼看著一隊隊整齊的趙軍佇列在火光中若隱若現的前進,燕國的將士們心中更加慌張了。
隨即,更多的燕軍被送上了城樓,而城內其他的燕軍也不得不隨時待命。
只是,就在燕軍嚴陣以待準備接受趙軍的衝殺之時,趙軍卻又停下了他們的腳步,一個轉身,無數趙軍又隨即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還是這些騎兵,才走沒多久,就在燕軍準備歸營之時,他們卻又鬼使神差地出現在了火光之中。
如實者三,整個薊城重的部隊幾乎都被趙軍搞成了神經質。
而最妙的是,即將真正踏上城頭與燕軍廝殺的趙國大軍,卻是已經在營地之中呼呼大睡了。
什麼,不要管趙軍的?
萬一趙軍真的來一手怎麼辦?
什麼,留下一部分部隊,其他的部隊休息?
燕軍總共也才六萬大軍,這裡還有部分兵力駐守王宮,再減掉預備隊和傷殘的軍隊,每道門所能分到的兵力還不到一萬人。
即便是安排部分人休息,能安排多少?城樓還要不要了?
顯然,廉頗和田單的這個疲兵之策就是針對著你兵力不足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