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6章趙國攻燕驚眾國,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擋住廉頗和田單所率大軍的,自然是燕國的都城——薊城。

即便是周赧王在面對著秦軍壓境的亡國之危時,也爆發出了強烈的求生慾望,不僅是散遍了宮中所藏來僱傭和激勵士兵,更是將所有能動用的兵馬全都調上了城樓。

已經腐朽不堪的周國(朝)尚且如此,身為七雄之一的燕國,又豈會這麼輕易地放棄。要知道,能留到現在的七國,哪個不是滅了好幾個周邊的國家才壯大起來的。

正因為滅過其他的國家,才更讓燕國上下群臣對滅國更加的恐懼。

即便燕王已經沉浸在享樂之中無法自拔,但燕王也深知道,一旦亡了國,他再想要奢侈享樂也是做不到的了。

這一點,不僅是燕王清楚,其手下以慄腹為首的一群大臣們自然也很明白。

於是,在君臣「上下一心」的驅使下,無數的軍士,包括原本駐紮在薊城的,還有從各個城池中逃離會薊城的,甚至混雜著不少剛剛放下鋤頭的百姓都被燕王無情投放到了城樓之上。

薊城,到底是燕國經營了百年的都城,其城也高,其壑也深,再加上燕軍幾乎是不計傷亡、無論代價的人海戰術,倒也變得異常的堅固了起來。

不管是廉頗還是田單,一時倒也真的敲不碎著烏龜殼子。

不過,敲不碎,那就敲不碎吧,慢慢敲也就是了。

一來,燕王這樣毫無章法的防禦戰,可剛不可久,傷亡一旦上來,潰敗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二來,因為前期進展迅速的關係,加上趙軍又是提前發動的進攻,所以,時間對於如今的趙軍而言還算是充分;

三來,暫時留著薊城,也不一定全是壞事,甚至還可以吸引燕國可能的各路援軍,比如駐守在邊境的燕軍,又比如還忠心於燕國的各地軍馬。

圍點打援,卻是也能給趙國大軍省些事兒。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趙軍可以趁著燕軍龜縮在城內的時間,掃蕩燕國各地,收割燕國各地的糧草!

而唯一的問題是,誰來繼續圍困薊城,誰去圍點打援和掃蕩燕國。

針對這個問題,廉頗和田單二人很快見面,一番並不激烈的討論之後,兩人很快明確了分工。

廉頗率領十萬大軍,繼續圍困薊城的燕軍主力,而田單則是帶著七萬大軍開始掃蕩各方。

至於這樣分配的原因,倒也很簡單。

首先是兵力上的多寡。雖然薊城只是一座城池,但其中卻是聚集了燕國絕大多數的兵力,其總兵力,略略估算也至少已經在六七萬上下,趙軍想要圍困之,勢必要又兵力上的優勢,自然以廉頗軍團圍困為上。

其次,雖然兩人都做好了全盤進攻燕國的準備,但無疑,早就對燕國地形有過探測的田單對於薊城以北和以東的區域,更加的熟悉,由田單來掃蕩顯然會是更好的選擇。

最後,田單的威名,在必守的薊城未必能發揮出什麼作用,但在距離趙國較遠,還不肯歸順的燕國區域內,卻依舊在燕人心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因此,不管出於怎樣的考慮,廉頗圍城,田單掃蕩,都會是趙軍最好的選擇。

當然,趙國這邊攻燕雖然進展順利,甚至不需要燕王派出的求援使者,趙國攻燕的訊息就已經不可避免地在第一時間就傳遍了各國。

而對於趙國突然攻打燕國的這一舉動,諸侯各國除了全都表現出了極其震撼與不可置信之外,倒是各有各的看法。

齊國自然是最為無所謂的。

雖然一旦趙國拿下了燕國,就從西、北、南三面形成了對齊國的包圍,甚至整個齊國的鄰國也將只剩下趙國和楚國而已。

但顯然,

一直「與世無爭」的齊國並沒有完全地意識到危機的存在。

這當然也跟趙國才花費了大力氣跟齊國搞好外交有所聯絡,但更重要的,或許還是齊國內部的因素,已經不允許他們對外部的變化產生太多的反應了。

這就像是明末的黨爭,沒有正邪、沒有是非、只有你死我活——只要你同意的我都反對,只要你反對的,我都贊成。

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得好。

明末如此,已經形成了對立局面的齊國,也是如此。

即便是有仁人志士看清了趙國的意圖,意識到了齊國的危險,也根本無濟於事。齊國沒有他發言的空間,即便發出了自己的言論,也勢必遭到來自另一方政治勢力的無情打壓。

所以,趙國共燕的事情,雖然也在齊國的朝堂上引起了一陣驚呼,卻很快就被淹沒了下去。

同樣對趙國攻燕雖然驚訝,卻表現淡然的,自然還有魏國。

雖然魏國在信陵君的建議下已經答應了趙國共同進攻韓之國,要做好了再在其中分一杯羹的打算。

但畢竟去歲的洛城之戰中,魏國也是傷筋動骨。今年又要魏國派出大兵出來,即便是有利於魏國的,實際上魏國也還是很勉強的。而且一旦這隻部隊再出現什麼狀況,那魏國就真的麻煩了。

這也才有了信陵君所謂的「出兵不出力」的建議。

如今,趙國主動變更了進攻的物件,雖然魏國是佔不到什麼便宜了,但同樣,魏國也沒有任何的危險了啊。

甚至,若是秦國看不過去,再與趙國交戰起來,魏國反而更可以坐山觀虎鬥。

自然,對於趙國的這一舉動,魏國是樂見其成的了。

而五國之中,毫無疑問,最為慶幸的就是韓之國了。

天知道在得知趙國將軍李牧率兵已經趕到了上黨、屯駐在軹城之時,韓之國上下有多麼的緊張與惶恐,即便是秦軍的部隊已經進入了韓之國的新鄭,韓之國依舊沒有把握能夠頂得住趙軍的猛烈攻勢。

趙國既然已經攻打燕國,擺明了就不會再進攻韓之國了。免了亡國之危,這讓韓之國上下如何能夠忍住內心的喜悅。

同樣心中竊喜的,自然還有楚國了。

雖然趙國攻燕,完全是出於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的考慮,但從楚國的角度看來,卻是另一番的景象。..

趙國在明知秦國想要對楚國動手的前提下,卻是提前發動了對燕國的進攻,這無疑會將秦國的注意力給吸引了過去。

這簡直就是在為楚國吸引火力啊!

極有可能的情況下,秦國會調整自身的目標,放棄對楚國的進攻計劃,轉而北上,援助燕國。

能得出如此的結論,顯然,楚國的大臣們並不清楚,秦國為了這次的伐楚,已經在蜀中暗暗囤積了十數萬大軍,楚國的大臣們也更不知道,秦國實際上已經和趙國達成了共分天下再決勝負的共識。

不過,秦國對於趙國突襲燕國的舉動,也還是很惱火的。

很簡單,趙國的這番舉動,讓秦國在韓之國的佈局全都成了無用之功。

更重要的是,因為此前的毫無察覺,秦國並未在燕國之地有任何的準備,燕國能堅持多久,秦國根本無法預料,也無力掌控。

加之趙軍行動的突然,留給秦軍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擺在秦國面前的,實際上就兩條路,要麼立即起兵北上攻擊趙國側背,行一次「圍趙救燕」的故事,要麼,就立即按照原計劃,出兵向東,立刻發起攻楚之戰。

但顯然,這兩條路,都並不好走。

先說這第一條路,要「圍趙救燕」,就勢必要圍困住趙

國所不得不救援的城池,比如邯鄲。可如今想要攻到邯鄲城下,卻不似當年那般簡單了。

上黨郡,就是秦軍無法繞開的攔路虎。

自河東直攻,復當年長平之舊事,肯定是不行的,空倉嶺的地形,在沒有側翼的危險的情況下,趙軍只要數萬兵馬就可以頂住自己至少三個月,接著的光狼城、丹水還有百里石長城防線,每一道都可以輕鬆拖延住秦軍的腳步。

想要從這條線路打進趙國腹地,簡直是痴人說夢。

另外一條,則是自河東而南,從周地繞道,經過曾經的河內軍,再自南而北地進攻。

顯然,進攻周地,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即便秦國向魏、楚借道,魏、楚的王上都昏了頭,把道借給了秦國,秦軍想要從軹城一路北上,也是困難重重。

在還沒有趙軍攻燕的情報之前,秦國可就已經收到了李牧率軍南下軹城的訊息。不用問,李牧者幾萬大軍,就是為了防著秦軍而來的。

更何況,秦軍主力如今都聚集在了蜀地,想要調集自家的軍隊北上,都還不知道要的多長的時間。

總之,秦軍想要以一己之力「圍趙救燕」,已經是不現實的了。

那麼邀請其他國家會攻趙國呢?

魏、楚自不必說,剛剛才與趙國聯手拿下了周地,於情於理,都不太可能背叛趙國;韓之國或許會跟隨,可兵力實在有限;至於齊國,若是齊國能夠出手,倒是很快能給予燕國極大的支援,可問題是齊國,也才跟趙國做了一大筆的生意,關係正是最好的時候,想要齊國出兵攻趙,顯然也缺乏足夠的利益驅動。

四國之內,秦王恍然發現,好像站在自己身邊的只有韓之國這個廢物而已。

此時此刻,秦王是真的有些懷疑,去歲的雪災到底是在害趙國,還是在幫趙國了。

既然第一條路幾乎已經是條死路了,那麼就只有走第二條路了。

可第二條路就好走嗎?

如今秦國的大軍尚且在調動之中,前線的巨蟹也尚未準備完畢,倉促間進攻楚國,能取得預想中的勝利嗎?

即便能勝,能趕在趙國滅掉燕國之前,攻下陳都,達到既定的目標嗎?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萬曆四十八年

宇智波小七

前世毀容,涅槃醫妃殺瘋了

樹己不樹人

和孿生姐姐換親後

燦若星月

蜀漢之莊稼漢

甲青

亮劍:滿級悟性,手搓M1加蘭德

我不吃牛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