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4章撤退訊息入大梁,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車轔轔,馬蕭蕭。
雄偉的函谷關依舊矗立在遠處的群山之間,一隊隊鐵騎在刺眼的陽光下,向著雄關的方向狂奔著。
鐵騎的後方,是一個個巨大的步兵方陣。
數十萬秦軍已經在王齕的帶領下回到了河西之地。
只是,眼看著函谷關完好無損的眼前,身為大軍主將的王齕卻一點也不開心。
早在王齕大軍剛剛深入河東,尚未進入河西之時,攻擊函谷關的趙軍便已經得到了訊息。也就在秦軍揮軍重新佔領平山城的同時,孫崮已經帶著趙軍的騎兵衝出了河西的地界。
緊趕慢趕,回援而來的秦軍還是撲了個空。
當然,這本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甚至,連王齕也在行軍之中想到了此時的窘境。
但即便是王齕想到了此時的情境,他也不得不率大軍回援,因為趙軍從頭到尾就沒有給過王齕選擇。
這是赤裸裸的陽謀。
應該說,只有王齕撤離的周王畿之地,函谷關下的趙軍也才會撤離函谷。
而陷入被動之中的秦軍,想要準確把握趙軍的行蹤再予以阻擊,實際是很困難的。自然,發生這樣「無功而返」的情況,也就並不算意外了。
很快,秦國的大軍便重新開入了函谷關內。
又一次,秦軍沒能帶著滿身勝利的喜悅,回到他們的故鄉;又一次,他們帶著遺憾和落寞回到了關內。
沒有了勝利,也就沒有了爵位的晉升,沒有爵位的晉升,也就意味著家裡的苦日子還要繼續。
也因為這樣的心理負擔,整個秦軍越是靠近函谷關,越是顯得情緒低沉。
長此以往,恐怕整個秦軍乃至秦國都要大受影響。
事實上,維繫秦國上下穩定的重要條件,其實就是對外戰爭的不斷勝利。只有不斷的勝利,才能給秦國帶來源源不斷的利益。也只有源源不斷地利益,才能讓處於底層的秦國稍微在水生火熱的生活中得到一點喘息的機會。
都說秦國亡於暴政,實際上秦國的暴政,不是體現在剜耳割舌劓鼻這樣的刑罰上,更多的還是對底層百姓的剝削。
耕戰模式的實質,就是將貧苦百姓最後的救命糧奪取過來,並以此為要挾,迫使百姓只能按照自己規定的方向去做事情。
只是已經收入了王族和貴族囊中的利益,又怎麼可能再拿出來,於是對外戰爭的收穫,便成了唯一能夠彌補秦國百姓生存的物資來源。
耕戰的體系讓秦國的國力急速上升,對外戰爭的勝利,又反哺著這一模式。於是,在秦人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下,雪球越滾越大,所有人似乎都成重牟利,只不過,貴族牟的是利,而百姓不過是活的命而已。
暫時坐穩了奴隸的狀態,讓所有老秦人都逐漸忽視掉了秦法的實質,剝削的本質。
一旦秦國對外戰爭受挫,勢必就會導致一系列的動盪,一旦局勢發生動盪,勢必就會影響到統治階級的變化,就比如當年的閼與之戰,直接就將不可一世的穰侯打落塵埃。
至於到了後來,始皇帝統一六國,仗已經打無可打,也根本無法再從他國獲取更多的利益,自然是祖龍死而地分。
顯然,在一場打敗之後,秦軍急需的就是休整和心理疏導,哪怕是一番口號呢!
只是,如今的王齕卻已經顧不得這麼多的「細枝末節」了。
他的身上如今壓著太多的事情了。
最最重要的是,他給秦軍所留下的下一代的核心將領——蒙驁,還在周王畿的宜陽城等著他的援軍呢!
想要揮師再向東,函谷關的防禦體系要重新整理,趙軍的來路要儘快理清,河東、河西
兩郡也要重新佈置兵力,甚至關中、蜀中乃至於鄢郢之地的兵力都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這些,無一不需要他這位大秦的上將軍參與其中,甚至是要提出具體的建議的。
可以說,趙軍在河東河西這麼一走,整個秦國的兵力佈置體系,都需要重新地校核。千頭萬緒之間,也怪不得王齕沒能留意到大軍的氣氛問題了。
當然,秦軍到底是當世之強軍,一時的失利,終究還打不垮這支鋼鐵一般的強軍。
大軍隨即開入函谷關,王齕細細交代過一番防務之後,卻也沒有再函谷關再多停留,帶著五十親兵,一人雙馬便向著咸陽的方向狂奔而去。
即便身為大秦的上將軍,要重新改變整個秦國的兵力佈置,王齕還是沒有這個權利的。
回到咸陽,面呈秦王,也只有秦王能夠一錘定音。
好在的是,沿途收到來自宜陽蒙驁的訊息,趙軍忙著收攏周王畿的其他區域,並沒有向宜陽進軍的意思。
忙點好啊!
也就在王齕帶著親兵飛奔回咸陽的途中,魏國的都城大梁卻是再度熱鬧了起來。
原來,秦軍撤出周王畿之地的訊息在不知不覺間就已經傳遍了大梁。這裡頭當然少不了趙國暗衛的功勞。
只是,令趙國的暗衛們沒想到的是,這邊他們才剛剛進行了計劃的第一步,不少細作還在將秦軍撤退的情報四處散播著呢,那邊已經收到訊息的魏王卻是在第一時間就想要把他們的活給全都攬下來了。
是的,在聽到秦軍撤退的第一時間,魏王先是不信,但還是命駐守邊境的部隊向周王畿之地派出了斥候。
斥候也很快給魏王帶來了好訊息:秦軍還真的退了。
雖然斥候也沒有偵查到秦軍到底為何就撤退了,但四處飄揚著的趙國的旗幟不會騙人,四處來往的趙軍更不會騙人。
而得到確切訊息的魏王,一時間竟然有些懵了!
魏王是百思不得其解——趙國到底是怎麼贏的?要知道,信陵君帶著兩萬多兵馬這才剛剛回到大梁,而從他的口中得知,秦軍已經兵臨軹城之下,廉頗正在竭力抵擋,趙國內部更在想方設法調兵調糧。
怎麼轉眼之間,前後也就不過十餘日的時間,形勢就發生了逆轉了呢?!
難道趙軍又在那裡藏了兵馬?只等秦軍與我魏軍交戰疲憊之後,就一句殺出?
可那也不對啊!畢竟按照信陵君的描述,秦軍攻敗我魏軍,根本就沒有耗費多少的戰力啊!轉瞬間就尾隨著進攻了軹城,那可是足足二十萬秦軍啊,即便是趙軍藏著軍隊了,秦軍也不可能不戰而退啊!
以魏王的腦子,顯然想不到趙軍到底是怎麼迫使秦軍撤退的。
索性,魏王對自己也算是有些自知之明,既然想不通,那就不想了。
秦軍怎麼沒的,對於魏國而言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秦軍退了,周王畿的地盤可就空出來了啊!
按照戰前的約定,趙國可是不取一地的啊!
那豈不是說,我魏國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拿到周王畿這塊肥肉?
是的,幾乎在確定秦軍撤出周王畿的一瞬間,魏王就已經想到了趙括曾經的承諾,根本不需要趙國的細作們再費盡心力地去提醒。
當然,魏王顯然也不是傻子,如今的時代,哪個國家還講信用,講信用的國家早被吞得渣都不剩了。
戰前趙王雖然說過這話,甚至國書之中也明文記錄了下來,可趙國不認,你能有啥辦法。畢竟這周王畿之地能奪回來,可以說幾乎就是趙國一家的功勞。
更何況,同樣簽下了國書的韓之國,甚至都能把聯盟出賣給秦國,趙國毀個約,又
有什麼關係?
可是,周王畿這塊肥得流油的大肉放在魏王的面前,不讓他抓在手裡,這心中的癢癢,簡直是非人的待遇啊。
舔了舔自己的嘴唇,魏王的心中頓時有了主意。
「來人。」魏王隨即喚來宦者,道:「立即傳命相國,將趙軍逼退秦軍,佔領周王畿之事,傳書楚王,邀其遣使與寡人之使者,一同往邯鄲,慶賀敗秦之勝。」
「是。」宦者立即應諾道。
好訊息是,魏王還不算完全沒腦子,沒有想著直接去找趙國要地盤,還喊上了同樣出錢出力卻一無所獲的楚國;
壞訊息是,魏王的心思簡直昭然若揭,根本不需要揣測的。所謂「慶賀」是假,逼迫趙國履行盟約才是真的。
只是,楚國會有那麼大的膽子嗎?
更重要的是,趙國會怕了嗎?
別說魏、楚兩國了,就算是魏王把其他所有國家都叫上,只要沒有秦國在其中,趙國會帶怕的?
不過,魏王倒也沒有隻聯絡楚國這一手準備。..
事實上,發出國書,聯絡楚國一起逼迫趙國,只是魏王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魏王需要造成一個既定的事實。
一個魏國已經向趙國發出了領土要求的既定事實。
而在這個既定的事實之下,再多的辯解已經沒有意義,與其首鼠兩端,不如順水推舟。
為了大局著想,他的兄弟——信陵君,必須也只能硬著頭皮,向趙國謀求周王畿之地。
當即,魏王便又命宦者令,將信陵君帶上殿來。
因為連續兩次的出戰失敗,信陵君已經再沒有了威脅魏王地位的任何可能,雖然他自己無法放過自己,但魏王實際上對信陵君卻是越發的好了。
原因很簡單,魏王深知自己的能力根本比不上這個弟弟。
之前的打壓也好,不信任也罷,說白了半是嫉妒半是害怕而已。如今這兩場戰鬥一敗,雖然讓魏國的國力損失不少,但魏王的王位確實更加地穩固了。
既然如今有這麼重要的一件事情擺在面前,魏王第一個想到的依舊是信陵君。偌大的魏國,每遇大事,魏王能依仗的居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信陵君,這也足見魏國如今人才之凋敝。
當然了,從信陵君能從廉頗手中借糧、借道來看,信陵君跟趙國的關係也的確是不一般的,作為此事的主導者也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