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3章教之曰商賈之道,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見平原君當即抱拳,向趙括勸諫道:“我王容稟:夫秦、齊兩國者,當年並稱東、西二帝也,如今兩國之國力卻如天塹鴻溝,何哉?秦也,專心耕戰二事,則國恆強也;齊者,一味行商,雖獲其利,卻無所出,與國無益,乃有敗亡之象也。
故言,商旅之利者,其利在膚,而害入骨髓,萬萬不可輕縱也!
今我趙國圖強,當師秦國之專注,切不可重蹈齊國重利之覆轍也,望我王察之!”
趙括聞言,對平原君的所言倒並沒有什麼意外,這樣的思想在這個時代本就是主流。
更何況,實際上商業到底有沒有作用,能有多大的作用,尤其是會不會妨害到“耕戰”這樣的基本盤,即便到了現代社會也依舊是個大問題。
都說實幹興邦,空談誤國。當金融屬性遠遠壓制住實業,這金融到底是利是弊,誰能說得清呢?
當然,在趙括這裡,至少在現階段,趙國需要商業的發展。
原因很簡單——趙國太窮了。
隨即,趙括笑著看著平原君說道:“平原君勿急,寡人從未想過要以商賈之事替代耕戰之要。只不過,如今之趙國,需要從此商賈之道,而壯我國力也。”
“就以耕地為例。”趙括不待平原君說話,便立即接著說道:“平原君久事農耕諸事,當知一牛之力,可抵五至七人之力。因此,我趙國境內嚴禁殺牛取肉,便是病死摔死,也需上報縣衙,縣衙當派人親往驗之。可是如此?”
“然也。”平原君點點頭說道。
“平原君可知,我趙國境內,平均幾戶之人方有一牛乎?”趙括繼續問道。
“約十二戶共用一牛也。”平原君立即答道,顯然這些問題對於老成持重的平原君而言根本不算問題。
當然,趙括也不是要來找平原君的茬的。
“可還足用?”趙括繼續明知故問道。
“自然是不足的。”平原君卻也不惱,繼續冷靜地答道。
“不足之力,如何補之?”趙括接著問道
“不足之力,由壯漢、壯婦補之。”平原君也立即答道。
“嗯,若是官府還要民眾開荒,民壯之力,可夠乎?”趙括還是繼續問著。
“自然不夠。”平原君繼續答道。
“因此我趙國境內田地已然數年未有增加,而長平之戰後,田畝更是荒蕪不少。”不待趙括繼續發問,平原君便搶先說道:“可越是如此,越是該集中精力恢復生產才是啊!”
趙括聞言,倒也沒有反駁,反而轉頭問向了一旁的呂不韋道:“今次代郡一戰,我軍連破胡人左右賢王所部,收穫頗多,一共帶回了多少可供耕種之牛?”
“耕牛約有萬頭許,若是加上駑馬,當有兩萬之數。”呂不韋當即會意,報出了一個令平原君瞠目結舌的數量。
“平原君。”趙括笑著說道:“以此兩萬牛馬之力,可抵十萬青壯乎?可恢復我趙國生產乎?”
“自然是可以的。”平原君心中雖然驚訝,卻還是不明白趙括之意,難道還要興大兵?
“平原君放心,仗一時半會咱是不能打了。”趙括自然看清了平原君心中所想,當即打斷道:“不過,這牛馬,趙國可還需要?”
“自然是要的。”平原君立即答道。
“你聽到了。”趙括笑著又看向了呂不韋。
呂不韋會意,立即和趙括打起了配合,道:“若是平原君允許,明年開春後,夏至之前,下官願再牽兩萬牛馬入趙。”
“什麼?”平原君真的有些驚到了,又兩萬牛馬?!還不興大兵?怎麼可能!他自是知道草原上牛馬多,但胡人能白給你?
想及此處,平原君忽然就明白了王上和呂不韋的意思。
“呂卿之意,要以物易物?”平原君皺著眉,顯得有些不願地問道:“只是,不知要換取我趙國何物?若是軍械,恐怕得不償失也。”
呂不韋聞言,卻是微微一笑,隨手舉起了身邊的一個陶碗,道:“君上,此物如何?”
“此物?”平原君伸長了脖子看向了呂不韋。
呂不韋卻是又搖了搖頭,道:“此物還是太過精緻了些。以邯鄲百姓家中之陶罐而換之牛馬如何?”
“陶罐換牛馬?”平原君更加地驚訝了:“這得多少陶罐啊!”
“羊羔一換一,成羊三換一,至於牛和駑馬要稍貴一些,至少得五甚至是八方能換上一頭。至於駿馬,那就更離譜了,起碼十個以上,才能換來。”呂不韋頗有些調侃地回答道。
“什麼?”平原君頓時就站了起來,八個陶罐換一頭牛,十個陶罐換一匹駿馬?你還敢說人家離譜。離譜的是你才對吧!
似乎是看出了平原君的震驚,呂不韋當即繼續補刀道:“平原君勿急,這價格自然是要到我邊城之中才有的。以下官行商之經驗,若是在大漠草原之上,價格還要再低一些,匹馬十罐,牧民必將蜂擁而至也!”
平原君有些不可置信地看著呂不韋:“如此,豈非、豈非百倍之利焉?”
“百倍之利算不上,畢竟路上或有損耗,還有人工錢等,但數十倍之利,輕而易舉也!”呂不韋淡淡地說道。
“當然,往草原之商途,萬一迷路,又或是找不到飄忽不定的牧民,便是血本無歸,甚至是九死一生之舉;而貨物在邊城也賣不起價錢,還要運回各國,又是一筆開銷,期間山高路遠,但有閃失,又是血本無歸。因此個人之商家,雖有暴利,卻也只敢淺嘗輒止。”呂不韋隨即又補充道。
只是這話一出,算是徹底將平原君的顧慮給打消了。
“個人商家懼怕風險,我大趙有大軍護衛,又有何懼哉。此利不取,有違天意也。”平原君頓時忿忿不平地說道。
趙括隨即也笑著揶揄道:“此便是商旅之用也!平原君還謂之無用耶?”
“老臣腐朽,請我王恕罪也。”在暴利面前,平原君也只能老老實實地認錯了。
只是趙括卻又搖了搖頭,說道:“平原君所擔心者,卻也是寡人所擔心的。如此暴利,若是不加控制,勢必會引得人人去做,如此一來,更有何人願種田產糧哉?”
“這。”平原君和呂不韋一時間都有些語塞。
“不過,兩位也放心,一旦做的人多了起來,其利自然也會被沖淡。為了搶奪牛馬之貨源,邊城之上商人們會互相抬價,而趙國境內牛馬一多,其價格自然也會有所降低。長久之暴利是不現實的。”趙括隨即又笑著解釋道。
“只是如今,我趙國卻是要以先見之機,掘此暴利,以充國庫。”趙括隨即又繼續說道:“非只耕牛,還有戰馬,與秦之戰,我軍騎兵當有建樹。而騎兵之中,最重戰馬之育。不僅與胡人之牛馬交易,還有與富庶韓、魏之間,亦可交易。”
聞言,這次換到呂不韋愣神了,還能更韓魏交易,交易啥?人家是夠富裕的,錢糧皆我所欲,可自己有的人家大部分都有,人家沒有的諸如騎兵啥的,也不能給啊。
“我王,這與韓、魏,要如何交易?”呂不韋著實有些不明白了。
趙括無奈地搖了搖頭,果然,即便是呂不韋,也還是膽子太小。
隨即說道:“先以魏國為例,其皆直面秦國,非不欲守其城池土地,乃不能也。若有大量武械裝備,其未必不能戰也。
而我軍更新在即,無用之裝備亦可高價賣與韓魏,以換取更多錢糧、人口。二這些落後之武器,即便落入了秦軍之手,也無甚大用,甚至以秦軍之眼光,都看不上此等貨物。
至於韓之國,那就更加簡單了,其地少人多,又多鐵礦,自可以用糧秣等物換之礦石、人口。
總而言之一句話,用吾之無用之物,換之吾有用之物,此即為商也。”
“是。臣記下了。”呂不立即答道。
“方才之言,乃是國與國之商業也。其照顧終究有限,民間之商業,暫時亦需進行鼓勵也。”趙括繼續說道:“不僅為取得各種物資,更重要的是在商業交換的過程中,得之賦稅,以擴充財源。”
聞言,呂不韋卻是皺起了眉頭,道:“我王容稟,若是要微臣發展起商業不難,要微臣收取商稅也不難,可既要發展又要收稅?需知商人逐利,今日吾收稅,明日他便離開了。”
顯然,呂不韋還並沒有徹底地跳出他的商人思維。或者說,他還沒能將他的商人思維與如今的政客身份很好地交融到一起。
“呂卿狹隘了!商業之發展,根源在於交換,交換之根基在於人口也!今吾以分田、屯田之策吸引民眾,又兼以政策吸引商人,必然促進物資交換之進行。”趙括倒也是不厭其煩,當即便繼續向呂不韋解釋了起來。
“卿自楚國運來一車之錦帛,若至邯鄲可得利百錢,寡人稅其十之二,卿可得利八十,若至大梁,得利或亦為百錢,無稅,故終得利百。
然則一月內,邯鄲人多,或可售出兩車,共可得錢百六十,邯鄲城中又可得楚地緊缺之貨物,返回後得利又是百錢!魏國大梁者,人少而商賈不通,雖月餘不得售之一車,更無楚地緊缺之物,得利至多百錢而已。
若卿為商賈,會將此錦帛運往何處焉?”
“自然是運得利高處而運也!”呂不韋驚喜地說道。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