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7章重分趙地劃五郡,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呂不韋看著趙括的眼神,不由得心頭便是一抖。

趙括微微一笑,隨即不再賣關子,對呂不韋說道:“若是各國有志之士蜂擁而至我邯鄲,邯鄲城中,當有專門的地方接待其人,也更需要由專人負責管理和篩選才是。”

“怎麼樣。”趙括淡淡一笑道:“呂卿,再度慷慨解囊下?寡人慾建招賢館,以納天下賢才,以汝為選賢令,查察舉薦賢才之所當,吏比兩千石,何如?”

“這!”呂不韋聞言,頓時一臉的驚駭。

沒錯,就是驚駭,而不是難過。驚駭於趙括的大手筆,這哪裡是什麼要自己慷慨解囊,分明是在為自己慷慨解囊。

就先不說這兩千石的官位有多重了,單單這查察舉薦之權,便是極重極重的了。此權之重,更勝上大夫之職也!

想想看,來自各國的一群群人才,皆出自於自己的館閣,再加上篩選考核之權,可以說等於是自己包攬了趙國的舉薦之權。

一旦被自己舉薦的各國士子開始在趙國的各個部門運轉起來,作為曾經的舉薦人,自己的權利,不似相國,更勝似相國了。

“我王厚愛,不韋雖肝腦塗地,難報之於萬一也。”呂不韋立即一個頭便磕到了地上。

趙括笑著將呂不韋輕輕扶起,隨即說道:“此間任務,汝既知其重,當謹而慎之,不可為外人抓其把柄也。望汝銘記八字:為國選才,唯才是舉。”

簡簡單單的八個字,既是對呂不韋工作的要求,也是對呂不韋的小小暗示。

趙括可是知道,戰國的大臣們都喜歡蓄養門客,尤其歷史上多金的呂不韋更是跟那信陵君一般有著門客三千,這才著成了千金不易之《呂氏春秋》。

這點,趙括可不喜歡。有才之人,就當為國效力,豈能屈居門客?

讓呂不韋當這個選賢令,趙括也不乏斷了呂不韋招納門客的意圖。當然,這點心思只能是呂不韋之後慢慢體悟了。

“敢不從命!”聞言的呂不韋卻是興奮異常,當即再度拜道。

輕輕拍了拍呂不韋的肩膀,趙括隨即繼續問道:“除了攬才之舉,卿還有何舉措,助寡人收攏權柄乎?”

“有。”呂不韋立即乾脆地答道:“仍有兩策也。於外,收郡縣之權者,微臣獻‘重劃郡屬,縣域對調’之策也;於內,收朝廷之權者,微臣獻‘改組中樞,分攤權利’之策也。”

“一道道來說。”趙括頓時就來了興趣,當即問道:“何為‘重劃郡屬,縣域對調’焉?”

“稟我王。”呂不韋繼續說道:“如今,我趙國之屬有邯鄲、代北、上黨、河內四郡也,更添燕國十數城池。然此四郡者,尤以邯鄲郡最為廣大,若是加之燕國新附之地,幾乎是代北之地三倍之廣也。而郡治邯鄲,又太偏西南,難以顧及東北之新附之地也。

另者,上黨、河內兩郡本為一體,又皆為抗秦之前線,頗有唇亡齒寒之感,分屬兩郡之後,無論軍事調動,抑或是糧草供給皆有所不自如之處也。

故言,當重新劃分如今趙國境內疆土,重新釐定各郡疆域,同時增減一至兩郡,以平衡各郡之力,同時也空出更多職務以供我王差遣也。”

趙括點點頭,說道:“的確。今欲抵秦之進攻,上黨、河內兩郡必協同佈防也,似可考慮合而並之。邯鄲既為國都,又屬郡治的確也有所不足也。重新劃分倒也不錯。”

“以卿之意,當如何重新劃分各郡?”趙括隨即繼續問道。

“微臣建議。”呂不韋以手沾上少許茶水,隨即在案几上比劃了起來,道:“以上黨境內丹水為界,以西之區域,與河內郡並未一郡,名曰上黨,郡治野王城。

丹水以東,過百里石長城,而東、南至下曲陽城之地,北至上曲陽之地為一郡,名曰中山,郡治閼與城。

故邯鄲郡之扶柳城以北,包括燕國新附之地在內,納為河間郡,郡治河間城。

故代郡,割上曲陽以南之地,而成新代郡;

故邯鄲郡,割下曲陽城至扶柳城以北,而成新邯鄲郡。

以上,我趙國可成五郡之地也。各郡之間地域相差無幾,僅邯鄲郡作為都城所在郡以及上黨郡作為抗秦之前線地域稍廣而已。

而各郡實力相差無幾,則可應對不同之境遇,可各有側重、各顯其能、各建其功也。”

趙括看著桌子上深深淺淺的水印,陷入了良久的沉思之中。

身為趙國上將軍的趙括,早已把趙國的山水融入了自己的血脈之中,而聽著呂不韋的重新劃分,竟然對趙國的山水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了來。

不得不說,呂不韋到底是戰國裡為數不多的戰略家。

單單這五郡的佈局便足以說明很多事情,雖然或許呂不韋並沒有多麼考慮軍事上的問題,但不得不說,即便是在軍事上,呂不韋的佈局也是無可挑剔的。

“若是以卿之劃分。”趙括稍稍頓了頓,隨即也以手指沾了茶水在案几上比劃了起來:

“新邯鄲郡,為三郡所圍繞,僅僅一面需面對弱齊,安全無虞,可為我大趙之政治經濟之中心也;

新上黨郡,則為抗秦之壁壘,專司抗秦之策;

新代郡,為抗胡之一線,或為我軍日後之馬場;

中山郡,則為邯鄲之屏障,丹水、百里石長城與閼與城可為三道防線,同時此地亦可作為糧草、大軍等中轉之地也;

最後之河間郡,則可為未來滅燕之先鋒也。”

“愛卿果真是思慮周全也。”趙括一同分析之後,對於呂不韋的劃分那是更加贊同了。

“我王謬讚了。”呂不韋趕忙謙虛道。

“此議可也,後日大朝將此奏報提上來。”趙括也不客氣,當即對呂不韋吩咐道。

“是。”呂不韋立即答應道。

“那縣域互調是為何哉?”趙括隨即又繼續問道。

“此事易也。”呂不韋答道:“近邯鄲者,膏腴之地也,主官難免多生好逸惡勞之心;代北苦寒加之民風彪悍,主官難免多有豪氣之行;至於上黨、河內之郡,更見屯田之新策貫通。微臣之意......”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剛遇退婚,就被偷聽了心聲

憤怒的小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