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3章 暫停當城等斥候,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夜的時間又很快過去,狂歡過後的趙軍精氣神上顯然又上了一個層次,而沒有了後顧之憂後的趙軍,也很快接受了還要繼續對付燕軍的事實。
但是趙括卻在此時下令全軍再行修整半日,等到晚上再行出發。而這個軍令傳遍軍營,將士們自然是樂得又可輕鬆半日,雖則有著深夜行軍的困擾,但也總好過頂著狂歡後的倦意行軍吧。
李牧和周騏也似有所感,上將軍恐怕又在醞釀著什麼,否則也不會在這兵貴神速的時候,白白浪費一整個白天。
可是,上將軍到底想要做什麼,兩人是商議了半天,卻也一時想不通透,也只能聽命而行。
要說誰最為惱火此一軍令,非平陽君莫屬。遲半日行軍,也就意味著自己要遲半日回到邯鄲,就還要多擔驚受怕半日,若非大軍尚未過的閼與城,恐怕平陽君早已甩脫大軍,兀自回程而去了。
當然,若是他得知燕國的大軍已經臨近了邯鄲,或許就不會這麼急切了。
對於平陽君的惱怒,趙括甚至連個理由都沒有給出,只是派了親兵通知一聲,可偏偏平陽君還真就不敢造次。
於是,一個看似不合理的軍令,竟然在當城軍營之中毫無阻礙地通行了起來。
趙括在軍中的威望,由此也可見一斑。但,實際上,趙括遠沒有所有人看上去的那麼淡定從容!
甚至於,對於要怎麼對付燕軍,趙括的心中一點打算都沒有。趙括只知道,如果現在就大張旗鼓地南下,勢必不能給燕軍造成任何有威脅的殺傷!
他的這三萬精銳,想要一錘定音,必須在燕軍最柔軟的腹部下刀才有可能。
因此,趙括在賭!賭燕軍的行軍不會那麼快,賭得到自己將令後的孫崮會日夜兼程趕往閼與城,賭有了重甲陌刀兵防禦的閼與城,能夠擋住燕軍哪怕全力的一擊。
只要閼與城吸引住燕軍主力的目光,自己的三萬大軍再趁夜調動,一日一夜直插燕軍側背,即便不能對燕軍一擊而滅,也至少能將其擊潰。
只要能將燕軍主力擊潰,後續的事情就簡單多了,不論是匯合邯鄲的三萬大軍兵入薊城也好,又或者是帶領得勝之軍繼續經營代地也罷,都是不錯的選擇。
這個險值得一冒。而事實,很快給膽大的趙括帶來了獎賞。申時剛剛過去,當城派出的斥候便終於有了回報,而他們所帶回來的軍情,比預想中還要好上不少。
直樂得趙括差點忘乎所以!是哪個天才想出來的兵分兩路的辦法啊!簡直是不把趙國當盤菜啊!
你十萬大軍圍困邯鄲,也就算了。雖然邯鄲城中有著十數萬的民眾,但終究明面上邯鄲城裡只有區區的三萬大軍。
以三倍之軍前往圍困,雖然依然是有些看不起趙國,但總算還是兵力佔優的一方,還不算離譜。
最離譜的就是區區六萬大軍居然趕來代郡堵路?是你燕王瘋了,還是我趙人傻了?
!代地之軍,原本就有六萬多人,再加上趙括北上帶著的兵馬,人數早已破了七萬,甚至是朝著七萬五千人發展了,還都是天天在戰馬上馳騁的那種精銳部隊。
他們的將軍,更是剛剛才名動天下的當紅辣子雞——趙括,一個令白起、司馬錯兩位當世名將都自愧不如的新一代軍神。
你燕王派個六萬人來對陣是幾個意思。到底是看不起趙括呢?還是看不起趙軍?
!以少打多,還是在趙國的腹地,後勤線還時時刻刻杵在趙軍的威脅之中。
這樣的戰鬥能贏來怪了!什麼趙軍不可能集體南下。即便不集體南下,其他不說,留下一萬,南下六萬先收拾了你這六萬破卒子,還不是輕輕鬆鬆的?
就算是現在的模式,趙括手中只有三萬大軍。也遠可以跟你燕軍慢慢耗著,今天襲你個糧道,明日攻你個側背,反正邯鄲那邊你拿不下,閼與城這邊你也休想得逞。
三萬大軍跟你慢慢耗著,總歸你勞師以遠,我卻有著充足的戰略縱深好吧!
因此,即便是要分兵,也絕不該是如此近乎兒戲的平分。一定要在一處拿出絕對的實力,要麼十五萬大軍直攻邯鄲,另外一萬大軍周旋代北,要麼十五萬大軍會獵代北,一萬大軍拖延邯鄲的支援力量。
只有破了一頭,另一頭也就自然破了。趙括是真想不出來,燕軍如此分兵,能有半點的好處?
甚至剛開始斥候回報說燕軍如此分兵之時,趙括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隨著報信的斥候探馬一個個歸來,一個個都是如此說法,即便不信,也是不行的了。
於是,兩套作戰方案几乎瞬間便在趙括的腦海中形成。第一套方案,不用說,便是安裝上述的思路,利用燕軍大舉分兵,攻擊力頗為薄弱的問題,大膽滯留代郡,以三萬大軍慢慢消磨掉燕軍在代郡之兵力。
而後會兵南下,以切斷燕軍歸路與補給線為要攜,迫使燕軍退出戰鬥。
當然,這樣的方案,是最為穩妥的。但同時,或許也是最為危險的。因為這套方案裡有著太多的不可控力,而最大的不可控力,便來自邯鄲。
雖然按照常理推斷,歷史上缺兵少量的邯鄲城,面對著近五倍的秦軍,守了一年都沒動搖過,如今兵精糧足的邯鄲城,面對戰鬥力更弱,兵力懸殊更小的燕軍,幾乎不可能失守兵。
在兵精糧足的情況下,被區區三倍兵力給破了城了。但是,這個事情又有誰能說的準呢?
畢竟歷史上的趙國,當時打輸了長平之戰,還被白起埋了四十萬的青壯,邯鄲的百姓們可謂是同仇敵愾,無不簞食壺漿,協助防禦。
如此眾志成城之下,即便是秦軍也有些發憷。而如今的趙國,卻是勝了長平之戰,偏偏能夠將百姓擰成一股繩的人——趙括還在代地,邯鄲城會發生什麼還真說不定。
萬一,邯鄲陷落,趙括再想力挽狂瀾,可就太難了。君不見,齊國一朝被毀,知道秦王一統六國,也沒有恢復過來。
這裡頭不是簡單的人口相加的問題,國都被端,宗社被毀,王遭凌辱,這對於一個國家的自信心與凝聚力而言,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
即便趙括最終能夠帶著趙國從泥潭中走出,也不知要花費多少的時日,多少的困苦了。
因此,第一條方案,看似穩妥,卻是可能帶著趙括和他的趙國走向深淵,失敗的深淵。
至於第二條方案。那便是大膽放棄與來代郡的燕軍的糾纏,以少數兵力堅守閼與城拖延住燕軍的腳步,主力立即南下,前往邯鄲,先與邯鄲守軍共破燕軍主力,隨後再回過頭來收拾燕軍的偏師。
這個方案,顯然也並不是完美的。其中最難的部分,不是在邯鄲城外,如何用三萬主力擊破毫無防備的十萬燕軍,而是如何用區區數千的兵力守住閼與城,牢牢吸引住燕軍六萬偏師的注意。
要知道,閼與城,雖然也算是做堅城,但到底不過是一座靠近代郡的城池,其城牆之高、溝壑之深,都要比邯鄲城遜色不少。
想要在這樣的地方,用區區不到十分之一,甚至是二十分之一的兵力守住,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相較於此,邯鄲城下的偷襲,就有些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雖然總兵或許會少一些,但要打一場擊潰戰,顯然還是很容易的。
更何況,光是守住閼與城還不行,還要在此地牢牢地吸引住他們,不能讓燕軍分心其他戰場。
這也就意味著,戰場之中必定要有他們志在必得的東西。什麼東西呢?
幾乎沒有猶豫,趙括便想到了一物——自己!趙國的上將軍趙括,如果被圍困在閼與城中,即便明明知道這塊餌有毒,相信燕軍的將領也會毫不猶豫地吞下,更會費勁一切的辦法攻破閼與城,拿下自己。
這不僅是燕軍軍事上的勝利,更是燕國的那位偏師將軍,個人名留青史的最佳時刻。
危險總是和機遇相互並存。其實在想到第二個方案的時候,趙括的心中便已經有了結論。
當然,最終促使趙括下定決心的倒也不僅僅是所謂不確定性,更重要的是這不僅僅對於燕軍是一個圈套,對於某些趙人,又何嘗不是一個圈套呢?
若是有人想要藉著燕人的手除掉自己,或許也是最佳的機會!也無需多做什麼,只要將那隻回援的趙軍扣在手中,任由燕軍的偏師進攻閼與城,十有八九,趙括就得飲恨於此。
當然,前提是,他要能夠控制住這三萬大軍!可是,除了趙括,誰還能控制住這三萬大軍?
趙王的虎符嗎?要知道,這三萬大軍可是剛剛跟著趙括平了兩處胡人老巢的啊,趙括的威望早已不是一件死物能夠替代。
那麼,趙王呢?那便不再是簡單的君臣齟齬,而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