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9章 徵兵足燕軍入境,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平原君也隨即雙手抱拳領命道,事到如今,總算是把這百步走完,平原君也總算是稍稍安下了心,至少趙括歸來,不會出現無兵可用的境地。
一夜走來,平原君也是收穫頗豐。藺上卿的心機果非常人所能及,一步步,彷彿隨意為之,卻是一環扣著一環。
沒有樓昌府上的一鬧,不會激起樓昌的疑心;沒有樓昌的疑心,自然沒有樓昌在王上面前的搬弄;沒有樓昌的搬弄,自己的一番看似有力的說辭便少了許多的可信度。
有了這可信度,趙王才會對重臣的漠視如此憤怒,只有引起了趙王的憤怒,強徵才會有一絲可能,甚至到了最後的最後,藺相如還藏了一手。
二十九戶,怎麼可能戶戶都不同意,再不濟以堂堂平原君加上藺上卿的面子,也還是會有幾個世家願意給的。
這些個重臣們則會在明日的早朝時,痛哭流涕地、哭著喊著要將健奴交出來!從而徹底將剩下的世家貴族架到火上烤,同時也會將趙王心底的那一絲絲的擔心徹底消除。
這才是此夜藺上卿之策的全部,嗯,至少是在平原君眼中的全部!可謂是絲絲入扣,算入人心!
只是,藺上卿心中的算計,豈只是些許陰謀可以填滿,藺相如心中的天下,又豈是平原君的眼睛能夠輕易裝得下的?
雖然看起來藺上卿的招數無非就是利用人內心的自私與貪婪,從而實現徵兵的目的。但從另一個更高的角度上來看,徵兵當然不假,但藺上卿的目的卻不僅僅是徵兵那麼簡單。
或許,將邯鄲城中的世家大族徹底分類,分清敵我態勢的同時,利用徵收健奴削弱邯鄲世家的力量、減弱各個世家與趙王、乃至宗室之間的聯絡紐帶,或許才是藺上卿更深層次、更不為人知的用意。
從這個角度看,甚至作為宗室長的平原君也是受害者之一。
而這樣做的最終目的,藺上卿的目的只有一個——趙括!
一旦徵兵健奴成為了事實,這批兵員再想復員歸還各家可就沒那麼簡單了,趙王不會放過這麼大塊的肥肉,趙括更不會錯過這麼好的機會——沒了看家護院的健奴,至少數年之內,世家都只能蜷縮起來、艱難度日。
與此同時,被動搖了根基的世家不可能不存怨懟之心,那麼怨懟誰呢?遠在代郡,甚至一樣被破壞了抗胡大業的趙括,顯然不是!
那麼還能是誰呢?自然是徵兵的發起者——代表著趙國宗室的平原君,以及徵兵健奴的決斷者——趙王。甚至後者,作為最終的既得利益者,會比平原君更遭怨懟。
當然,這些話與打算,藺上卿是一個字都未曾與平原君言說的。而不論從平原君的角度還是趙王的角度,想要想明白藺上卿的最終目的,幾乎都不可能。
於是,在藺上卿埋藏在黑暗中的雙手推動下,平原君與趙王很快便茫然無知地繼續商量起明日徵發各家健奴的細節來。
天色也很快在忙碌中漸漸亮了起來。
一封簡單、短促、有力的王命很快出現在了平原君的手中,內容很簡單:依舊是命平原君總管邯鄲城防事宜,只不過特意加上了一句:即行徵兵,以固城防。可,便宜行事,無需請命。
短短的一句話,雖似不起眼,內裡卻是趙王對平原君絕大的信任與放權。再結合昨夜平原君連登十數家接連被拒的訊息傳開,是個人都明白趙王的意思是怎樣的了。
甚至連所謂的戰後補償,趙王都沒有明說,眾人便已經明白了該怎麼做了,無非就是從與不從的問題了。
好在,此時的趙國,聰明人還是佔有絕大多數。
趙王的王命甫一公佈,聰明人在心中都已經有了決斷,紛紛按照趙王的要求交出了手中的健奴,畢竟如今的趙國雖然有些許的危險,但遠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反而是所謂的燕軍,看似浩浩蕩蕩,但只要上將軍一旦迴轉,定然沒有什麼好果子吃。
得罪了平原君不要緊,甚至得罪了趙王也沒關係,可不能兩邊都給得罪了,那可就是真的自絕於趙國了。
任誰也看得出來,如今的趙國,依舊是天下除了秦國之外,唯一的大國,甚至是唯一能頂住秦國東出的國家。作為聰明人,自是不願放棄趙國的利益。
不願放棄,那便只能放棄,既要又要還要,只能變成既沒又沒還沒。
只是,不是所有人都足夠地聰明,而這個淺顯的道理,一旦套上了金錢的濾鏡,就不是所有人都能清楚地看明白的了。
當然,這些少數,甚至都不需要趙王親自出馬,自有那懂事的幫著料理。
而令趙王稍加欣慰的是,他的馬仔樓昌大夫,顯然是那多數的聰明人之一,甚至是成了幫著料理不懂事的家族的急先鋒——至少可以從旁人那裡減少些自己的損失嘛!
平原君自然也樂得其成,如今最重要的是徵發足夠的兵力,至於其他,平原君卻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於是,原本預料中的小風暴都沒有形成,不過短短的一日的時間,平原君所需的兩萬兵卒便已經湊齊,甚至還多出來了兩千多人。
當然,這兩千人,平原君也不打算還回去,畢竟,趙括將兵,自是多多益善。
徵兵完畢,平原君身上的擔子卻並沒有就此輕鬆下來,原因很簡單,如今兵力是足夠了,可真正要形成戰力,卻還需要一番磋磨。
混編顯然是最好不過的辦法。只是混編也仍舊需要互相的磨合。平原君知道,這些事情必須在燕軍到來之前完成,也只能由他來完成。
而就在平原君為邯鄲的守軍混編忙得腳不著地之時,燕國十數萬大軍,終於浩浩蕩蕩地殺入了趙國境內——方城,烽火驟燃,狼煙滾滾。
方城,本為燕國之城,為田單入趙後,為趙國攻下的三城之一。
其城如今雖屬趙國,其境卻幾乎都在燕國城池的包圍之中,幾乎如同一顆釘子楔入了燕國的地盤。既為攻燕的橋頭堡,也是防燕的訊號塔。
燕王對此城之失早是深惡痛絕,此番攻趙,自然,這第一戰便是此城!
只是,若是從純粹的軍事角度來看,或許悄悄繞過此城才是最佳的選擇。
原因很簡單,此城的位置雖然看似重要,可也不過是邊境上普普通通的一座小城罷了,只是因為突出一部,才顯得有些重要。
也因為這只是一座小城,趙國也根本從未在此城中投入大量的兵力,雖有烽火之用,但也止於烽火之用而已。
這不過區區數百人的羸弱之軍,也更影響不了燕軍的補給線,留著也不礙事,卻是能更多地隱藏燕軍自己的行蹤,從而給予趙軍更加突然的一擊。
如今這方城一打,幾乎就是在明告趙國,我燕軍來了,你可得小心了!再想隱藏行藏便已不可能。
同樣的,這區區一座小城,幾萬大軍都裝不下,即便打了下來也是無用,其距離薊城更近,距離邯鄲卻遠,加之城小如米,甚至無法作為後勤的轉運基地。
更要命的是,這座城還不是燕軍的必經之路,燕軍不管是想要直達邯鄲也好,封鎖閼與也罷,最要緊的是燕趙邊境的安平城!
只有佔了這足夠大,又依山伴水的安平城,燕軍才有了前進基地和糧草轉運基地。而這方城,卻並不在從薊城往安平城的直線之上。甚至為了這個突出部,燕軍少說要多走半日的路程。
如此之城,攻之何益?
什麼?能消燕王心頭怒火?!
打!必須打,狠狠地打,打到服氣、打到舒心為止!
沒辦法,如今的燕王身邊只有慄腹和卿秦諸人,至於樂間等敢於提出不同意見之人,早被國相慄腹留在了薊城之中,哪裡會帶著他們來分潤功勞。
當然,軍中將領,包括卿秦在內,也不是沒有過抱怨,但面對不容置疑的相國慄腹,所有的話都只能別回了肚子裡。
於是,十數萬燕軍擺開了陣型便向著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城攻殺而去,這已經不是獅子搏兔的問題了,而是在用大炮打蚊子了——不僅浪費,而且無用。
本就沒有絲毫準備的方城,駐兵也不過千人,如何能是燕國十數萬大軍的對手?
好在,邊境之城,自有他們自己的生存之道。眼見著浩浩蕩蕩的燕軍無邊無際地在城外展開,守是不可能守的,這低矮的城牆加上羸弱的兵力,恐怕連燕軍的一個衝鋒都接不下來,那是,等待著城中百姓的恐怕就是無盡的屠殺了。
可什麼都不做也是不行的。誰都知道趙國勢大而燕國力弱,今日燕國傾國而來,誰知來日等趙國反應了過來是個什麼情況。
於是,兩個矛盾的指令瞬間從守城官的口中發出:大開城門、點燃狼煙。
幾乎瞬間,兩隊士兵便分往兩個方向而去,一如當年都平君田單攜勢而來一般,熟練的程度幾乎讓人心疼。
說是騎牆也好,牆頭草隨風擺也罷,這便是這邊境小城在夾縫中活著的唯一辦法。
頂點地址:
移動端:感謝您的收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