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3章 時日無多速攻之,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呂不韋是誰?那是隻見了子楚幾面就敢於斷定
“奇貨可居”的戰略家,那是能硬生生把一個不受寵的質子捧成了秦國王上的謀略家,那是能從一介商賈搖身一變,成了秦國亞父,還把秦國給治理生機勃勃的野心家和政治家!
其心胸之廣,其能力之富,其膽識之魄,豈是非常人所能及的?面對趙括集團的一再
“索取”,呂不韋不僅沒有絲毫的擔心與不耐煩,反而是一臉的欣喜,滿心的興奮!
沒錯,就是興奮。呂不韋很清楚,如今的投入越多,來日的彙報也就越豐厚,若真是能將做到
“毀家紓難”,自家三世的榮華也就穩穩的了。別說是些許的錢財了,就算是美人,歷史上的呂不韋還不是眉頭都不皺地就送了出去。
這不,自己還沒有掏出全部的家底子呢,回報不就來了?!跟在大軍的後頭收拾殘營,雖然也有一點點的危險,但利益實在是太豐厚了,牛、羊還有戰馬就不說了,大軍匆忙之下也根本沒有進行搜營,胡人們多年積蓄的上好的皮毛更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當然了,呂不韋的安全,趙括自然也是上了心的,自己已經為數不多的親兵,也給了呂不韋五十人。
一句話,這趟差事,即便有驚也註定無險。而只要哪怕收穫了一兩個營寨,也足以彌補之前所墊付的所有資貨了。
更何況,以上將軍的胃口,怎麼可能只吞併一兩個營寨。當然,趙括不會等候呂不韋的到來,兵貴神速,雖然這個營寨被李牧屠戮殆盡,沒有洩密的可能,但所謂雁過留痕,保不齊在茫茫草原上馳騁的時候就被哪個遙遠的牧民給看在了眼中。
一旦訊息走漏,再想出其不意就難了。更重要的是,趙括的心中很明白,燕國也好,趙王也罷,都不會給自己太多的時間了。
自己必須在燕軍和趙王的王命抵達前,完成自己在代地的佈局。當即,飽餐完畢的大軍,重又踏上了新的征途,在他們的南面還有數個小型的部落等待著他們的光臨。
至於原地的牛羊財物,則是稍稍修復好了營寨,保證牛羊不易翻出,便已是足夠。
就是憑藉著這樣的速度,午後,趙括所率領的大軍便又趕到了下一個部落,一個更小的部落,不足千戶的部落。
沒有絲毫的停留和猶豫,趙括立即以周騏為主將,率領兩萬多大軍便向那小型部落撲殺而去。
當然為了以防萬一,趙括和李牧各率領了三千部隊分左右兩路進行護航,以防周騏不察之下,讓部落中的胡人逃出生天。
事實上,趙括的擔心、李牧的護航都有些多餘。雖然周騏比之李牧,或許還是有些不如,但到底也是宿將一名,更以搏虎之力去撲殺一隻綿羊,若是還要出現紕漏,那也有些對不住他代地邊軍的出身了。
果然,不出半個時辰,小型的部落便已經被周騏斬落在馬下,並無一人得脫。
甚至這樣一場簡單的戰鬥之後,作為指揮官的周騏還有些意猶未盡,才堪堪吃過了午食,便央求這要儘快啟程趕往下個目標點。
趙括對於這樣的要求自然是喜出望外,沒有誰比趙括更知道時間的緊迫性了。
當即,趙括便宣佈,每戰過後只休息半個時辰,便要繼續前進。聞令的李牧和周騏皆是微微一愣,雖然兵貴神速,但有必要這麼趕嗎?
當然,這樣的疑問,兩人都是深深地藏在了心底,上將軍這樣決定,定然有他的深意,自己只要服從便是。
事實上,趙括下達這樣的命令,原因很簡單——時間不夠了!這樣的小型戰鬥,最多隻能算是前菜,甚至若是將時間線稍稍拉長來看,這樣的戰鬥連前菜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真正戰鬥前的熱身而已。
之所以這樣一個個攻過去,不斷地熱身,除了要儘可能地拔掉中路的釘子,減少胡人的實力之外,最大的目的其實還是為了鍛鍊和磨合將領和部隊。
不僅僅是鍛鍊周騏這個已經很優秀的將領,更多的還是磨合部隊——代郡本土的部隊和自己從上黨帶來的部隊。
趙括必須要讓這兩隻部隊在真正的大戰之前做到親如一家,做到真正地如臂使指。
目的也很明顯,倒不僅僅是很快就要面對的裝備落後的胡人,而是正在路上的燕軍。
雖然不知道燕軍具體發出了多少兵力,但想來絕不會少於十萬人馬。而趙括的手中,所能真正調動和指望的,也就這區區三萬兵力,想要跟燕國傾國之軍去對抗,就必須令行禁止,絕對地服從,更要互相信任、配合默契。
而想要做到這幾點,磨合就是必須的。趙括的打算是好的,但矛盾點也就在此。
要磨合,就需要一場場的戰鬥;而一場場的戰鬥,就勢必需要更多的時間,這本身就跟趙括所謂
“速戰速決”的戰鬥思路相悖,不僅增加了大軍暴露的風險,更要命的是,燕國的大軍和趙王的王命,就像是套在趙括脖子上的繩索,每時每刻都在不斷地收束著。
趙括很清楚,燕軍的到來或許還有一段時間,但趙王的王命,或許已經在路上了,若是自己不能在趙王王命抵達前完成排程、完成對胡人的削弱,整個代地的佈局就將毀於一旦。
而為了這個目的,趙括不得不下達這個命令——戰鬥中沒法搶時間,行軍的時間也沒法少,那就只能搶戰士們休息的時間——不顧士兵的疲勞,接連不斷地行軍、戰鬥、進食,再行軍、戰鬥......迴圈往復。
三天的時間,趙括料想趙王的使者最多也只有三五天就要抵達代郡,如此一來留給了自己和大軍的,便只有三天的時間!
三天之內,必須全部掃清外圍的部落,隨後轉入對胡人主力的作戰準備,才能在第四日前完成對中路胡人的掃蕩。
可三天時間,那是趙括帶著大軍從桑乾城出發,到達第一個部落的時間,如今從頭往回打,路程雖然稍稍少了四分之一,可要邊打仗邊行軍,趙括居然也只給三天的時間,其中匆忙可想而知。
可是,沒有辦法!這個時間,趙括必須搶下來。於是,趙括所部三萬多人,終究還是陷入了無休止的戰鬥與行軍之中,即便是在夜晚,也沒有停下戰鬥和轉移的步伐。
好在,鮮血從來是男人最強的興奮劑,即便苦不堪言,一旦見到鮮血之後,趙軍依舊能夠嗷嗷叫衝上前去,砍殺掉當面之敵。
又因為一直是以多打少的緣故,加上出其不意的進攻,倒也沒有出現什麼紕漏。
只是,三萬大軍雖然依舊以極快的速度向著前方還恍然未知的胡人中路主力推進著。
但終究趙軍仍是血肉之軀,連日的戰鬥與趕路,還是讓趙軍疲憊不堪。
就連跟在了趙括後頭整理物資的呂不韋等人,生怕趙括大軍走後,獵物破壞了寨欄走失,只能儘可能地跟上了大軍的腳步。
可是,終究還是趙括所部走得太快,呂不韋等人的距離也從一開始的二十里漸漸擴充到三十里、四十里,甚至是更長。
甚至,儘管呂不韋已經距離趙括所部越來越遠了,其中成員依舊大呼受不了!
要知道商隊中人可是呂不韋精挑細選的,經常走南闖北的人物,但在真正的軍隊面前,還是顯得那麼的力不從心。
所有人都勉力堅持著,就連李牧和周騏也都不例外。當然,這也不全是壞處。
至少兩軍的磨合,在如此高強度的作戰中,也是得到了很好的磨合。而在主力的後頭,卻還有那麼一部人馬緩緩地行動著,甚至不似來作戰的,更保持著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良好作息時間,比呂不韋所部還要悠閒。不用問,這隻小股部隊正是趙括帶的三百重騎兵和一千多護衛重騎的精銳騎兵。
因為全然不參與作戰的緣故,這一千多騎兵不僅能夠緊跟著大軍後頭,更是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精神狀態。
眼見著前方的同袍們不斷地立下功勞,在疲憊中慢慢建功,在困難中不斷突破,後方的這隻小部隊說不急那是假的,但急也沒有用,趙括不僅嚴格限定了他們的作息,甚至連行軍的距離都控制了起來。
當然,趙括自然也告訴過他們:“他們這隻力量,會在最要緊的時候被投入戰場,如今他們所要做的,就是養精蓄銳。”只是,這個
“最要緊的時候”會是在什麼時候呢?眾將士對此,卻是無能為力,只能等待著上將軍的召喚。
而就在趙括帶著大軍日夜兼程的作戰、行軍的時候,燕軍的行動也終於迅速了起來。
十六萬大軍終於已經抵達燕趙邊境,分兵已經在即,而趙王的使者平陽君等人也終於已經過了閼與城,正想著代郡進發......正所謂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