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0章 三年平胡今年守,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得不說,趙括此為還是擔了風險的,若是有人告狀,或是不願服軟,勢必陷入尷尬的境地。
可是,正如呂不韋所言:時不我待也!
若是按照呂不韋所分析的,燕國大軍冒天下之大不韙進攻邯鄲,趙括勢必要回師救援,如此一來,這一來一去,少說也要一兩個月之久,如若不能趁此時將代地徹底拿捏住,到時候遠在邯鄲戰場的趙括,可沒法抽空再來顧及代北戰場。
若是代北有失,趙括將悔之晚矣。
當然,更重要的是,趙括有信心讓趙之地的將士們都臣服於自己,底層的將士們那更不必說,趙括本身代表的就是朝廷,豈有不遵之理。
至於高階將領們,畢竟趙括又不是真的就舉起了反旗,即便他們的心中有所懷疑,也不至於當場抗命。
之後再向朝廷、向趙王密告?趙括表示:呵呵,你去告吧。
藺上卿和平原君會告訴你,什麼叫做投告無門;
而趙王則會告訴你,什麼叫做深深的失望與絕望。
趙國需要趙括,卻不需要一兩個垂垂老矣,早被邊緣化的無足輕重的代地將軍。至於李牧,趙括倒是很在意他的想法,但終究他如今不過一個剛剛上任的都尉而已。
當然,李牧的選擇沒有令趙括失望,這也為趙括後續的佈局打好了基礎。
臺下眾將士緩緩起身,趙括隨即宣佈他此來的第二件事情。
「本將此來,第二件事。」趙括稍稍停頓,威嚴的目光掃過場內的將士們。
眾將士紛紛明白,肉戲終於來了!就連李牧也一臉緊張地看著趙括,雖然大體上李牧心中已經猜到了上將軍想要做什麼了。
以朝廷之名誇讚大軍之行,並以金帛收軍卒之心,還能為何?自然是為了代地大軍上下效力而為啊,效力為何?非北胡而何?
只是,李牧雖然才被升為都尉,但對於代地整體的防禦卻是經過一番思考的,李牧很清楚,以如今代地的兵力,就算是防守都嫌不足,更別說什麼主動出擊,什麼圍殲敵軍了。
可偏偏先期到來的孫崮將軍放出的風聲裡,上將軍此來就是為了「滅胡」而來,可援軍不過萬人,談何滅胡啊!
說實在的,李牧此時的心境很是糾結,既是希望上將軍說出「滅胡」之事,又怕上將軍簡單的說出「滅胡」之舉。他希望的是上將軍能帶來奇策,害怕的是上將軍並沒有什麼奇策。
而在另一方面,心底又有一個理智的聲音,斷地在告訴李牧:戰場之上,哪有什麼奇策,凡是想要以奇策而勝之人,無不以失敗告終。
李牧很明白,那是多年的學習和戰場經驗再對自己的告誡。
可,那是上將軍啊!一力造就了長平奇蹟的上將軍趙括啊!數月之前的自己不也是推演過長平之戰,怎麼算、怎麼「正奇相加」,都逃不過一個失敗的結果。
偏偏這樣的一個必敗的局面,就在上將軍的手中變成了勝利,不僅僅擊退了秦軍,甚至是將秦軍給包圍在了上黨郡內,若非......
如今,代地的局面雖然也很麻煩、很被動,自己依舊是束手無策,依舊是「出擊必敗」,可自己沒有辦法,不代表上將軍沒有辦法啊!
總之,一方面李牧對於主動出擊的「滅胡」舉動,沒有信心,但另一方面,李牧何嘗不想在趙括的帶領下親自感受一番「奇蹟」的感受呢?!
李牧如此,其他的將士們,又何嘗不是如此的想法呢?但凡知道過趙括所創造的長平之勝,誰不想趙括在代地再現一番,也好讓自己躬逢其盛。
只可惜,趙括這次的打算,可並不是為了創造有一個「奇蹟」而來。
看著底下將士們
一個個又是擔心又是期待的眼神,趙括微微一笑,終於開口。
「平胡!」
兩個簡單的字句緩緩出口,眾人卻是如同打了一針***,不少的青壯都狠狠握拳,恨不能立即就跟隨著趙括殺將而去,當然也有少部分的持重的老將眉頭微微皺起,雙眼緊緊盯著臺上的趙括,似乎在等候著趙括的下文。
一旁的李牧也是一樣,聽得趙括的決定,心中的大石卻依舊沒能落下。
「平胡」之事,李牧早有預料,關鍵的問題,卻是要如何平?僅僅如今代地七萬大軍,可平不了胡,自守都有些不足。
其實激動的眾人,卻是忽略了趙括的用語,不再是「滅胡」而是「平胡」。
滅者,絕其苗裔、亡其種族也;
平者,平定,莫使之亂也;
只這一句之差,實際上已經悄然間暴露趙括的戰略、戰法。但顯然,興奮的眾人並沒有感受到這二字之間的差別。
伸出左手稍稍壓制住底下將士們的激動之情,趙括隨即繼續開口稍作解釋。
「諸君皆知,我大軍在長平之戰中勝之秦也,並取上黨、河內之二郡也。中文網
然,諸君卻不知,長平一戰,耗時三年,我大趙百年積蓄為之一空也,邯鄲府庫之中如今已然空空如也。」
趙括的話風一轉,倒是令在場的將士們有些措手不及。趙括的「哭窮」卻沒有就此打住。
「據本將所知,大戰之初,從代地調遣大軍不下數萬之人也,不少當為二三子之同袍也,如今大戰既已告捷,卻不見其人歸來,何也?」趙括突然問道。
如果說剛剛府庫的問題,還遠在邯鄲,眾人還有些不太關注,可說到自己的同袍們,眾將士便無法淡定了。
的確,戰事已盡,怎麼還不歸來?若是南調的大軍能夠迴轉,胡人又豈是問題?
總不能是數萬大軍全軍盡沒了吧?也不該啊......
就在眾將士議論紛紛之時,趙括的話音再度響起。
「非其不願,不能爾。」趙括果斷地給出了最終的答案。
「我代軍精銳,每每所戰,皆披堅持銳,甘冒鋒矢,衝殺在前。長平戰中,壁壘攻防、北路決戰,皆多虧代地軍之死戰也。代地勇武之軍,堪為眾軍之典範也。非代軍之強,無有長平之勝也。」趙括繼續誇讚著代軍來。
隨即話鋒再度一轉,聲音略微低沉。
「然,長平雖勝,我軍損兵卻也更勝也。長平之軍近五十萬,大戰之後只存十餘萬;每每衝鋒在前的代地大軍,損兵更是嚴重,幾乎十不存一也。」
聞言的眾將士,心情皆是一沉。
都知道長平之戰打得苦,可到底出了上層的軍官,底層的軍卒哪裡知道損失會是這麼的大。十不存一啊!那戰場之上,該有多麼的兇險?!
不待眾人消化掉剛剛的噩耗,趙括的聲音再度響起。
「如今長平已勝,按理來說應該令生者歸鄉,也好給父老鄉親報個平安。」趙括繼續說道:「可是,新附之地,上黨、河內二郡,皆比鄰秦國。秦國雖敗,又豈能幹休?不滿諸君,本將北上之路,即有秦國銳士,足足六百人,在閼與城埋伏本將,意圖將本將置於死地也。」
「啊?!」
聽聞趙括的話語,眾將士皆是一驚。眾人顯然對於秦國的膽大缺少著基本的認識。當然,趙括能好好的待著這裡,秦國的女幹計自然是破滅了。至於是怎麼破滅的,趙括卻並不打算詳述,畢竟這一驚才是趙括想要的結果。
「秦國者,虎狼也。在我趙國腹地尚且如此膽大妄為也,若是令上黨、河內之諸君歸家,秦人豈有不進兵之理焉?」趙括順著眾
人的驚訝便繼續說道:「我大趙數十萬男兒浴血奮戰而來之土地,又豈能輕易放縱之?」
「故此,不僅代地之軍、邯鄲之軍皆仍駐留上黨、河內郡,以防秦軍之反撲也。」趙括繼續鋪墊著他的話語。
「原來如此。」聞言的眾將士,也算是明白了些許——不是朝廷不想派援軍,實在是朝廷也沒有更多的援軍了。
達成了這個共識,後續的說辭就簡單了。
趙括微微點頭,隨即繼續說道:「故此,長平雖勝,我大趙看似烈火烹油、繁花似錦,實際上外有秦國、北胡之威脅,內有糧食短缺、兵力不足之危險,可謂是危急存亡之秋也,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之境地。」
「此番前來代地,本將雖為平胡而來,面對如此趙國困境,卻也不得不從長計議而小心行事也。」趙括終於圖窮匕見。
「今年之戰,還需二三子以守戰為主。
只要守住了今年,明年,我大趙糧秣情況便能有大的改善,有了糧秣,就能吸納流民,就能擴充軍備;
守住今年,明年上黨、河內二郡就能進行徵兵,補充兵力之後,便能騰出三兩萬大軍,迴轉代地,與二三子共戰胡人;
守住今年,明年我們的兵力,便可以與胡人旗鼓相當,後年我們便能徹底平胡。」
「二三子,其,能守乎?」趙括向著底下數千將士發出了最後的邀請。
「能守!」
「能!」
鋪墊了一整場,終於收穫了它應有的效果——震天的怒吼告訴趙括,他的計劃可以執行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