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長平之戰 第293章 百姓攔路城門塞,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母親大人,兒雖有尺寸之功,然去秦之功更是數十萬趙國將士之功也,兒以上將軍之身,而行外交之責,卻有僭越之嫌也,被去職拿問亦是應有之意。今勞母親不辭勞苦,出城相迎,不甚惶恐,還請母親保重身體為上,放我等離去。」趙括對著老母親懇切地說道。
「可是,我兒……」老母親還是不肯放手。
不待老母親繼續說,趙括打斷道:「母親請聽我一言,今雖被拿問,然有司並未定下兒之罪也,兒亦有辯駁之所也,更有平原君、藺上卿等忠正之士,也在為兒四處奔走,今若私縱而逃,此無罪亦成有罪,更陷忠正之士於無地自容也!還請母親放行,以全兒之聲名,以成兒之忠義也!」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趙母又豈能不知,可天平的一邊是「仁義」,另一邊卻是自家孩子的性命,一時間趙母心中猶如天人交戰。
但終究,趙母的雙手還是漸漸鬆了開來,不是她不顧兒子的性命,只是為了尊重趙括的選擇。而在一旁的平原君也很快會意,讓早已準備在一側的侍女將趙括母親扶開到一旁休息,同時也為趙母包紮雙手。
見趙括母親終於離開,平原君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轉身正要離開,卻恍然發現,短短的時間內,原本還算通暢的道路已經被人潮所淹沒,偌大的城門洞中,還有無數的人兒正往外擠著,連負責秩序的城門吏都一個勁地向著趙括的方向湧動著。
顯然無論進退之路,皆已是水洩不通。平原君很清楚,自己根本無力解決,更不能強行開路,無奈,只得再度望向趙括!
趙括雖然也沒有預料到自己的影響會如此之大、如此之快,但事到如今,解鈴還須繫鈴人,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隨即,身負鎖鏈的趙括踉踉蹌蹌地站了起來。
為啥會踉蹌?嗯,只能說:你跪你也麻!
看著囚車之下,那密密麻麻的人頭,聽著那一聲聲「上將軍」的呼喊,說不自得那是假的,這數月的苦也算是沒有白受。
「諸位父老鄉親,且聽括一言!且聽括一言!」趙括平復下激動的心緒,緩緩開口,朗聲對囚車下攢動的人們說道。
周圍眾人聽得上將軍要講話,紛紛提醒旁邊之人不要在言語,很快鬧市般的城門口便安靜了下來,趙括在百姓心中的威信可見一斑。
趙括見眾人安靜了下來也是長舒了一口氣,只要能靜下來,就算是說服了一半了。當即,趙括便繼續朗聲說道:「長平一戰,損傷我大趙男兒三十餘萬,不過是堪堪戰平暴秦,此實乃括之罪也!且括迫於戰場形勢,不得已以將軍之職而行外交之政,求援魏國在前,迫死白起在後,此皆僭越之大罪也。」
「長平一戰乃大勝也!」
「上將軍大功也!!」
「上將軍無罪!!!」
知道真相的民眾如何容得趙括自汙其名,當即便爭相為趙括辯白,很是不太同意趙括給自己定的「罪名」。
帶著鎖鏈的趙括微微向著大家鞠上一躬,而後便繼續說道:「今括去職而回京,為的便是要說明長平戰場之原委,以我王之明,定能分辨是非曲直。二三子欲塞吾之申辯之路耶?」
場中為之一靜,顯然,趙括的激將法產生了效果。
當然同時,趙括也給趙王小小地挖了一個坑。要是最終自己無礙,那是自然是趙括自己的申辯給力了,可若是最終自己還受到了懲罰,那可就不是什麼讒言什麼亂臣可以推脫的,畢竟趙括已經申辯了,趙王還不肯採納,那麼原因便只能有一個了——趙王昏聵不已。
見眾人的想法已經有所鬆動,趙括隨即順勢說道:「二三子暫且讓出一條道路,好容吾等進宮面呈我王,申明原委!諸君要相信我王!」
顯然,趙括還在繼續給趙王挖坑。
言罷,在場的百姓們也紛紛沉默,很快一條僅容許一輛馬車透過的小道被眾人讓了出來。
平原君見狀,趕緊吩咐車隊前進。
正當囚車車輪滾滾向前之際,突然人群中又爆發了一句:「上將軍保重!」
緊接著,人群之中便是絡繹不絕的「上將軍保重!」
站在囚車之中的趙括莞爾一笑,百姓啊,就是這樣的可愛,隨即微微躬身,已作感謝。而在一旁接受著包紮的趙母,看到此等場景,不由得潸然淚下,多少年前,自己的丈夫歸來之時,百姓也是如此地圍擁、高呼——但願兒子的選擇會是正確的。
車輪繼續緩緩向前,圍堵著的人群終於漸漸稀薄了起來,眼見著王宮輪廓漸漸浮現,身後「保重」的呼喊之聲,也終於漸行漸遠漸無窮。
而王宮的宮樓之上,一群身著錦衣的人們正靜靜地看向趙括來時的方向。
為首一人正是趙王。顯然,眾人皆是為城中突然的高呼而驚動,這才在王宮的角樓之上作眺望狀。
「趙括僅是走了好運,上天垂憐於我趙國,才能趕走秦國的。且這也不算是什麼大勝,不過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而已。」大夫樓昌在趙王的左手邊說道。
「上將軍以一己之力而退秦軍,總歸還是大功於趙的。」一旁終究還是有一個耿介的大臣看不過樓昌的詆譭,當即出言道。
只可惜,樓昌可不是孤軍作戰。
「或有尺寸之功,然其僭越之事也是不爭之事實。以其戴罪之身,這才方一入城,便已引得全城圍觀,其行事之狂悖亦可見一斑也。」平陽君趙豹在一旁反駁道。
長平之戰,趙豹本就不同意打,如今得勝而歸,讓平陽君好生沒有面子,自然對於這個「罪魁禍首」,極盡其力地詆譭了。
不待那大臣繼續申辯,樓昌便先行接過了話頭,道:「平陽君所言有理也。若非我王果斷與秦國達成協議,何能取兩郡之地,而全大軍之歸?趙括實乃貪天之功也。其歸國也,本該謹小慎微,然其入城之行徑也,何其狂悖,幾無一絲悔過之心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