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長平之戰 第236章 金帛入宅王命下,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王心中也是有些摸不透,當即繼續看向樓昌,那意思:你既然提出來了,想必是有辦法吧!

樓昌點點頭,說道:「可遣平陽君持節隨行,若是上將軍遵命而行,那自然是唯上將軍馬首是瞻,若是上將軍一意孤行,平陽君則以持節奪上將軍之軍權。如此,方保萬無一失。」

趙王點點頭,樓昌沒有推薦自己掌軍,趙王還是很欣慰的,這也說明了樓昌是真的在為趙國考慮,而不是在為自己攬權。

只是,以平陽君為將......

之所以舉薦趙豹為正使,持節而往,理由很簡單,樓昌需要趙豹這一票。

如今邯鄲城中,平原君遠走,藺上卿病重,朝堂之上,能說上話的人就剩下三個,一個是樓昌自己,一個是代表藺相如的趙禹,剩下的一個便是平陽君趙豹。

趙禹自打藺相如病重之後,便偃旗息鼓,幾乎不參與朝堂的爭論,但此事畢竟太大,難保趙禹不會挺身而出,與自己打擂臺。

在這樣的情況下,平陽君趙豹的態度就顯得格外的重要了。

雖然趙豹因為當年反對趙國攻取上黨之故,天然與趙括、廉頗之間存在著對立的關係,可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樓昌也不敢斷定平陽君就一定會支援自己,萬一平陽君見上黨之戰結局已定,想要與趙括等人緩和下關係,轉而支援趙括呢?

二對一之下,趙王是極有可能重新被打動說服的。

因此樓昌必須用利益,將平陽君死死地綁在自己的戰車之上。

他所能給出的,也就是一個正使的名頭,一個掌握全軍的可能,一個名垂千古的機會,不過這些便足以令所有熱血之人心嚮往之。

樓昌不怕平陽君不動心。

對於樓昌的提議,趙王心中也是頗為認可的,畢竟平陽君趙豹怎麼也算是自己人!

若論血脈、資歷,平陽君趙豹身為自己的叔父,本身也是封君,倒也確實有資格控制全軍。再加上平原君以勞軍之名,在軍中行監軍之實,至不濟也不會為難他的兄長。

只是,他的能力......

趙王雖然有些小心思,但身為王上,該明白的道理還是很明白的。

所謂:兵者,國家大事也,將幾乎舉國之兵交給一個完全沒有帶過兵的人,哪怕那人是自己的親叔父,趙王心中還是有些打鼓的。

「我王難道忘了,軍營之中,除了上將軍趙括之外,還有廉頗、田單兩位老將軍。」樓昌顯然也知道自己的計策中的最大漏洞就是平陽君未曾領過兵,好在趙國其他的不多,就是能打的將軍多!

「若是令廉頗或田單將軍奪上將軍之兵權,恐怕兩人都不願意。可若是平陽君奪上將軍軍權之後,令廉頗、田單兩位將軍分掌二營,穩住軍心,想必兩位老將軍當不會拒絕。」樓昌繼續說道。

聞言的趙王,終於點點頭,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以文制武,以武統兵,好辦法啊!

於是,一個完美的計劃,便在君臣相宜之間商議妥當。當然,他們所不知道的是,這樣的「以文制武,以武統兵」的策略,在千年之後的華夏土地之上,被一次又一次地證明是一個極其荒謬而錯誤的策略。

當然,這樣的策略在戰國或許並沒有他們生存的空間,無他,秦國太強了!強到每個文官遇到了都要兩股戰戰的地步,強到文官根本不願涉及兵權的地步!

話音漸漸在龍臺宮中熄滅,新的一輪博弈又將在秦趙之間悄然展開。

辰時,趙王召平陽君趙豹、大臣趙禹並大夫樓昌等諸大臣,入龍臺宮中議事。

初刻,平陽君趙豹與大夫樓昌共乘一車而至,言笑晏晏之間,似乎已經對朝議

之事有所瞭解,甚至是達成了一致。趙禹見之,心中頓覺不妙,只可惜王命相召,便是想要做些什麼也已來不及了,只得硬著頭皮隨之入宮。

果然,朝議始,樓昌率先發難,言說上黨久戰之不利,欲與秦國媾和之想。

趙禹自是不從,當即駁斥之,曰:我大軍正待一鼓作氣殲滅秦軍殘部,何來不利之言,前方將士浴血廝殺,後方竟行媾和之事,枉為人哉!

不想此言觸怒趙王,當即怒斥。

後,平陽君趙豹進言:凡事何於利而動,不合於利則不動。上黨之戰者,靡耗三年,今好費之九牛之力而致上風之境,若無功而返,無法向上下臣民交代,故不可輕言退讓也。

大臣趙禹聞言,既驚且喜。

然,未幾,平陽君之語便令趙禹如墜冰窟,曰:然,若是秦國以巨利而享之,雖媾和而得其實利,則未嘗不可也。

大夫樓昌遂進曰:為表求和之誠意,秦之相國範睢者,已至邯鄲城中,王上何不召而問之?若有利則取之,不利則斥之,何如?

王曰:可!

聞言之趙禹,恍然驚覺:此不過二三子早已謀劃好之陷阱也,當即便要出言怒斥,卻為趙王所阻,只得肅立南面而聽二三子之亂語,心中已是五內俱焚。

三刻,趙王傳命:召,秦王使,秦相範睢入龍臺宮。

苦等一夜之範睢輕撫懷中國書,心中慨然長嘆,曰:天佑我大秦!

遂起身從車架往龍臺宮中而去。與之同時,數十輛馬車緩緩從範睢住處起行,直往大夫樓昌府邸而去。車中之物,皆以綾羅覆蓋其面,不得見其珠光寶氣,然行程之上,一道道深深的車轍印記,無聲道明著行車之重。

範睢入宮,言明秦國以陶邑之地換大軍歸來之誠意。

眾臣皆喜,唯大臣趙禹強項斥之不可也!曰:陶邑雖富,難抵白起一人之威,十餘萬秦軍精銳,豈是區區一陶邑可抵?

範睢怒曰:豈不聞,我楚地之兵已至野王城也。若不從,乞死戰!

樓昌等眾皆驚,紛紛斥責趙禹之亂語。王亦然之。禹心已怒極,卻苦於孤立無援而無可奈何之。

巳時許,遂換互換國書,定立盟約:趙取陶邑之地,放開界牌之嶺,縱秦軍歸鄉;秦棄地而得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萬曆四十八年

宇智波小七

前世毀容,涅槃醫妃殺瘋了

樹己不樹人

和孿生姐姐換親後

燦若星月

蜀漢之莊稼漢

甲青

亮劍:滿級悟性,手搓M1加蘭德

我不吃牛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