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長平之戰 第167章 錯估形勢三軍動,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顯然經過此事魏國上層也逐漸意識到了兵力多的重要性,但河西之戰五萬武卒大勝五十萬秦軍的戰績實在太深入人心了。
於是魏國成為了七雄之中,最為尷尬的一個。
最先完成變法的它,有著最多也是最為深刻的經驗,尤其是變法之一——魏武卒曾經的無限榮光,至今閃耀在魏人的心頭腦海。在這樣的情況下,精兵與暴兵之間的矛盾,在魏國幾乎無法調和。
若是國力強盛之時,大不了雙線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能硬——既有攻堅的核心魏武卒,又有平推的足夠兵力。可隨著河西、河東、河內三郡的一再丟失,魏國根本無力再維持兩手抓的消耗。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尷尬的情況。
精銳的魏武卒,一直維持著數千的數量,比之秦軍的銳士要多上不少,但精銳程度卻有所降低,不足以在某個節點進行完全的壓制與圖片;但數千的數量,又不足以像往常一樣在一場十數萬兵力的大戰之中決定戰局的走勢。
尖刀吧不夠鋒利,重錘吧不夠力度,是進難攻、退無守。
怎麼說呢?就很尷尬。
但這並無太多作用的數千武卒,卻又分走了魏國本就不算太多的軍事預算,這也就導致魏國發展不起更多的兵力,甚至跟一直是七國墊底存在的韓之國的兵力差不多,而且就連那僅有的十數萬兵力的訓練也是不足的。
於是,魏軍在戰場上有如此脫節的情況,也就不足為怪了。
可惜的是,魏國的上層是永遠意識不到這點的,在他們的眼中,魏軍是既有突進的尖刀,又有厚實的兵力,不說重回巔峰,但也絕對是不弱的了。若是打得不好,一定是主將的問題,絕不可能是曾經稱霸過的體制機制不適應了。
不過戰場從來不會慣著任何人,它從來是一面誠實的鏡子,是騾子是馬在上頭走上一遭,也就全給照出來了。
但問題在於,將領能不能看懂,即便看懂了,又能不能將這樣的問題反饋到高層,高層又會不會採納。
當然,這些事情與廉頗毫無關係!
看著前方緩慢的推進,再看看幾乎斷檔的前後銜接,廉頗立即就發現了魏軍之中戰力懸殊的問題。
跟司馬錯的處境一樣,廉頗面對遲遲打不開的局面,雖然也是心急不已,卻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用命去堆!
如今的戰場,已然沒有了任何的計謀可言,拼的就是實力,就是誰能堅持到最後一刻。
「中軍三萬步卒正面壓上,兩萬卒分左右兩路襲擾秦軍側後!」廉頗緩緩下令道。
「是!」一旁的傳令兵立即領命。
五萬大軍隨即加速脫離中軍,加入前線之中。而這五萬大軍的到來,確實是令已經有些頭昏腦漲的晉鄙大舒了一口氣——明明秦軍已經是強弩之末,可偏偏自己帶著魏軍最為精銳的三萬大軍,就是攻不破秦軍的防線。
援軍已至,魏軍的聲勢大振,浩浩蕩蕩就往秦軍殺去。
這邊魏軍援軍趕到,那邊秦軍的進攻堡壘的部隊也在這時間裡終於撤回本陣,加入到防禦之中,可是已經辛苦鏖戰了半個多時辰的秦軍哪裡會是魏軍生力軍的對手,而且因為趙軍的存在,退回的秦軍有一多半還需要留在另一面,以防止趙軍的突然襲擊。
如此一增一減之下,即便雙方都得到了增援,但顯然魏軍的支援要更加的雄厚,而表現在戰場上則是:秦軍便被魏軍打得一退再退,眼看著就要被迫轉入營寨的防禦了。
當然,魏軍主力的抵達與秦軍攻擊兵團的撤回,也宣告著這場耗時數個時辰的突襲戰徹底被迫轉化為陣地戰。
若以戰略的角度來看,魏軍此次的突襲無疑是失敗的。鑿穿秦軍
陣線,會師趙軍的戰略意圖是一個都沒有實現,更別提什麼穿插包圍秦軍了。
但從實際的戰果來看,此次突襲,成功地打亂了秦軍的部署,並導致了秦軍在正面戰場和數個分戰場上損失慘重,保守估計秦軍至少有四萬人馬在此次突襲中飲恨當場,而趙魏聯軍的損失甚至不滿萬數。
四比一的戰損比,放到哪裡都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而且,秦軍的損失還在時間的推移中不斷的增多,只要內外夾擊的局勢不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那麼剩下的秦軍的消亡便是遲早的事情。
這樣的情況,幾乎是擺在了明面上。信陵君清楚,廉頗知道,白起更是明白。自然作為此戰的「始作俑者」——趙括,更是清楚明瞭。
然而,對於局勢的理解卻是截然不同。
信陵君和晉鄙堅信,勝利的天平已經徹底傾倒向趙魏,只要其他國家的介入,或是秦王憑空調出一隻數目及其可觀的援軍,秦軍的戰敗便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信?你看那不斷後退著的秦軍主力,還有那近在眼前的秦軍營寨。
白起卻是對自己的麾下有著絕對的信心,哪怕如今的情況已經崩壞,但只要外圍的軍隊趕到,自己就能立即對魏軍形成反包圍,勝負仍是未知之數。
當然,不能說他們錯了。
只是因為他們所掌握的情報有限,錯誤的認知導致他們錯誤的判斷。
信陵君和晉鄙一是錯估了對自己十二萬魏軍的戰力,同時也對趙括所部有所誤解。他們以為包圍圈內的趙軍很快會發動進攻,從而裡應外合與自己會師,那麼即便秦軍從關隘調集了幾萬大軍,也不過是抱薪救火而已。
而實際上,包圍圈內趙軍所剩不多的精銳戰力,被趙括全數調去了進攻光狼城。甚至若不是怕魏軍有所遲疑,連剩下戰力的反撲,趙括也還想再等一等。
至於武安君白起,對於敵我雙方兵力、戰力的分析與判斷,顯然比之信陵君要準確不少,但他千算萬算也絕算不到趙括戰至如此絕境之時,居然還儲存著一張足足十萬精兵的底牌沒有掀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