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長平之戰 第040章 將令下恢復渡河,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傳令:恢復渡河!”在見到秦軍騎兵的那刻,趙括便已下令道。
得令的趙軍很快行動了起來,一輛輛的箭塔、衝城車被緩緩推過丹水,還有笨重的拋石車也在馬拖人拽之下,緩緩抵達丹水西岸。(只是恢復部分,還有十數萬大軍仍在東岸。)
而此時,秦軍西岸壁壘的攻防戰也已經打響。
趙軍攻擊陣線之中,衝在最前面的,依舊是騎軍!只不過相較於剛剛武裝到牙齒的騎兵,這隻騎兵多少顯得有些寒酸——除了腰間長刀之外,幾乎再無其他武器。
沒錯,在這個騎兵以弓箭作為主要輸出的時代,趙軍的騎兵竟然沒有帶上弓矢!
顯然,他們就不是衝著衝殺而去。
相較於他們略顯簡陋的進攻型武器,他們的防禦武器倒是拉滿了,不僅騎兵們本身就有著更厚實的鐵甲,就連馬兒的關鍵位置也有專門的甲冑防護。而為了避免戰馬為流矢所驚擾,甚至連戰馬的眼睛也被矇住。
一切的一切,只為他們能夠順利地衝到壁壘之下,完成他們的任務——壘土成梯!
面對平緩區域,騎軍方陣能夠依靠戰馬的速度快速透過死亡平原,規避秦軍弓兵的襲擊。而面對壁壘,騎軍的辦法是真的不多——壘土法,已經算是其中最好的辦法了。
既然要壘土,每個騎兵身上便揹著不輕的一大袋的土塊,再因為加強防護的緣故,戰馬幾乎不堪重負。
為了儘量減輕戰馬的負擔,加快戰馬奔騰的速度,迫不得已,只能削減騎兵身上的進攻型的武器,於是除了腰間的一把長刀之外,騎兵們再無其他武器。
數排騎兵的土袋,再加上倒在壁壘下騎兵與戰馬的屍體,足以在壁壘前鋪就一條坡度,為後續的騎軍衝鋒提供有利的地形。
沒錯,騎兵和戰馬的屍體也是鋪就這條“天梯”的必要物品之一,甚至一匹馬屍能抵得過數名騎兵所揹著的土石。
後續的騎兵們,根本不會有絲毫的猶豫,一個個的土石袋子會毫不留情地砸在馬屍與人屍之上。甚至每個倒下的騎兵,都努力地想著壁壘的方向爬著,希望自己能夠做一個墊底的屍體,而不是曝屍荒野之上。
可以說,這一條條的陡坡幾乎半是馬屍與人屍鋪就的。
在背土的騎軍兩側及後方則是以弓箭為武器的騎軍,他們要為前軍提供一定的弓箭火力壓制以減輕壓力,同時他們需要透過自身的衝鋒,將前軍鋪就的土坡壓牢以保證後續騎軍突入通道的順暢。
最後面的騎軍則是手持長矛,腰佩彎刀的突騎軍,他們是騎軍真正的搏殺主力,負責突入壁壘,斬殺敵軍。
當然,偌大的丹水壁壘防線,能給騎軍快速衝擊的地方少,更多的是不適合騎兵突擊的丘陵地區。
在有丘陵起伏的地區,趙軍部署的則是一個個的步軍方陣,若說騎兵是用速度規避弓箭,那麼步兵則只能依靠起伏的地形規避一些箭矢打擊。
什麼利用植被、樹幹躲避?
半人以上的植物,無論喬木灌木,早被秦軍在三年的對峙中砍伐一空了。
靈活的蛇皮走位是趙軍步卒唯一的辦法,畢竟弓箭雖然也算是曲射,但到底不好射擊反斜面的趙軍。
當然,若是反斜面不多的地區,仍是速度為王。
無論如何,趙括給下頭的命令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儘快趕到壁壘之下!
進攻的趙軍步軍陣中,最前面的毫無疑問是兩排的盾兵,皆一手持有長盾,另一手則握著制式佩刀。
盾是由木質的底芯製成,上面蒙上一層浸潤過油的牛皮,四周再以鐵皮固定,中間又鉚釘加固,鐵皮加鉚釘的設計讓箭矢很難釘在盾面,更難以穿透,而大且厚重的樣式給予了盾兵最大的防護。
當然,防護上來了,攻擊力也勢必有所削弱。
如此厚重的盾牌,幾乎將士卒的行動力給死死地限制住了,一柄長刀足夠他們防身之用,甚至到了危險關頭,盾兵會棄刃保盾。
好在,盾兵的作用本就是為了保護後續的兵種而已。
防禦之後,定然是進攻之卒。
盾兵之後則是兩排輕步兵,也是最最危險、最最厲害的兵種,他們身形不算魁梧,身無甲冑,更無頭盔,只有手中泛著寒光的長刀顯示著他們的勇武。他們是戰場的死神——跳蕩兵。行進中躲在盾牌之後,一旦接觸後便跳蕩出來對敵軍進行殺傷。
而為了足夠的靈活,放棄了所有的防禦,拿著最鋒利的長刀,專為收割敵軍,打破缺口而存在。
跳蕩兵之後,則分成了兩種流派。
其中一種,身強體壯,身著細緻鐵甲,或一手持小盾,一手持鋼刀,或是雙手持刃,腰佩小弩、短刃,幾乎與精銳騎兵一般武裝到了牙齒。這便是趙軍之中不多的精銳重步兵。
他的存在便是接續跳蕩兵,擴大缺口,堅守缺口之用。
不僅有跳蕩兵一般無二的攻擊力,也有不遜色與盾兵的防禦力,實乃步卒之中的精銳中的精銳。甚至在方陣的指揮官犧牲之後,重步兵的曲長便要負責整個方陣的指揮。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重步兵的重要性。
當然,無論趙軍或是秦軍,幾乎一多半的方陣之中,並沒有這樣的一隻精銳重步兵,畢竟鐵甲也好、利刃也罷,都屬於奢侈品,不可能全副武裝的。
更多的跳蕩兵(重步兵)身後是身著扎甲、手持長矛、長刀等兵器的常規步卒。
手持長刀的步卒即為重步兵的補充與替代,協同著前方跳蕩兵和重步兵的進攻(防禦);
手持長矛、長戈等長兵器的,則可以從盾牌上方的缺口伸出長矛給予敵軍殺傷,同時也能抵住敵軍的盾牌隔離出戰場,給自己的跳蕩兵和後方的弓兵騰出作戰空間。甚至如果騎軍來襲,長矛也能對騎軍造成一定的威脅。一寸長一寸強,在戰場之上長矛兵從來都是步軍的中堅力量。
步軍陣後則是弓兵及其他的攻城機械部隊,共同為為前方浴血的戰兵提供必要的“火力”壓制。
戰陣已經在兩軍的騎軍對轟之中編排完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