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3章 提名,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紅酒花,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給葉長思檢查身體的是主治醫師,在他看來這個病人能在腦部遭受重創後還能在7天內清醒簡直是個奇蹟。

不過也好,聽說還是個在90年代就出去留過學的教授,也是個很厲害的人物,損失了很可惜。

葉長思配合醫生完成檢查,此時他的傷口已經基本癒合,最擔憂的大腦似乎也沒有出問題,醫生讓他好好休息就離開了。

葉長思,42歲,90年代出國留學,在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從事航天器設計相關工作,兩週前被新遠秘密招募以給父母掃墓為理由回國,結果下樓梯不慎摔傷後腦,有高位截癱和中風風險。

好在搶救過後居然奇蹟般地恢復了意識,在外人看來當然是件好事。

但實際上葉長思知道,真正的葉長思已經死去,不過很湊巧的是雖然姓氏不一樣,長思的名字倒是和上輩子一樣。

他還記得飛機墜毀前警衛員嘗試抱住他作為緩衝,而他則是死死抱著公文包,希望資料不要損失掉。

好在他已經知道那次墜機沒有災難性的影響,不禁暗自慶幸,就是可惜同機的人們,不知道他們是否也和自己一樣碰見了了不起的東西。

葉長思稍微動了動頭,還是能感覺到疼痛,於是小心地躺好,開始休息以及消化一下那些奇特的經歷。

至於去基地報到就等傷好了再說吧,都太平盛世了,該享受享受生活。

……

“9名來自多個國家的宇航員將在1月21日一同前往國際空間站。”

1月3日,在追夢者完成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並安全返回後一週,ISS正式宣佈將在1月21日使用追夢者將9名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並帶回同等數量的人員,完成國際空間站變動人數最多的一次交接。

至於委託發射費用嘛……未公佈。

尤里·鮑裡索夫看到這個訊息,感覺要糟糕透頂。

雖然從小道訊息得知歐空局多個國家對追夢者的發射費用非常不滿意,但他們還是捏著鼻子認了。

因為使用聯盟號飛船發射這9名宇航員的價格是5.22億美元,哪怕追夢者的單次發射成本是宣稱的6900萬美元7倍,也才不到5億美元,怎麼都比聯盟飛船便宜得多。

雖然露西亞作為ISS的重要成員國在其他方面也得到了補償,比如規劃中的補給任務多給露西亞幾次以及將減免下一年度露西亞的ISS維護費用支出,但那才多少錢!

只要ISS沒有自己的高安全性載人飛船,就得一直用聯盟號,就可以多收好多好多錢的!

不過即使沒有追夢者露西亞的好日子也沒幾個月了,SpecaX的載人龍飛船又進行了一次試射,計劃要在5月份進行首次載人飛行,8月的時候NACA的阿爾忒彌斯二號任務中獵戶座飛船還會搭載宇航員去環繞月球,阿美即將有兩種可複用的載人飛船,都比聯盟飛船更大更先進。

尤里局長感覺不妙的原因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能源2號的重啟進度。

助推器還好,能源2號的滑翔回收式助推器早就造出過樣品,基本是可以拿來就用,這個非常好。

不妙的部分是能源2號的芯級8米直徑可回收箭體,要求像太空梭那樣在周身鋪設隔熱瓦,發射到軌道後還得自己進入大氣層滑翔著陸。

雖然因為不載人可以放款技術要求,但成本控制還是個麻煩事,而且芯級的上端可以開啟,接縫處要求也非常高。

米克林作為能源2號的總師已經彙集了聯盟時期所有的研究資料,技術上沒有障礙,問題還是在於錢,前期就得先有150億盧布以上投入,首飛時機不敢保證。

即使能從島國和印度兩個臥龍鳳雛那裡薅到大把羊毛,但對於已經開展多個專案的露西亞來說還是比較吃力,資金顯然是緊張的。

只能希望在其他方面坑點錢,支援RKA的宇航事業吧。

……

“天哪,我浪費了多少時間,蘇卡!佈列特!”

莫斯科國立大學,瓦列裡翻閱著華國已經公開的三進位制基礎電路與程式設計教材,驚喜的同時也在懊惱。

他一直不問世事,錯過了寶貴的時間,竟然沒有第一時間閱讀到這些。

還有新遠和黃河半導體不斷刊發的各種期刊和學術論文,雖然都是基礎部分但已經能讓人欣喜若狂,讓人知道三進位制的未來一樣廣闊!

和他差不多反應的還有幾個年齡相似的老頭,他們都是當年參與了聯盟三進位制計算機技術研究的研究員,尚存於世被集中到這裡。

在場的還有歐洲和阿美的積體電路與軟體專家,他們也是想要從露西亞這裡尋找突破點。

瓦列裡用了兩天多時間粗淺的過了一遍對外公開的三進位制晶片成果,這可比他閉門造車強的太多了。

他感慨道:“要不是更進一步的內容都在華國的航空航天發展學報上,我還想一直看下去,放棄三進位制研究是露西亞最錯誤的決定,我們應該繼續下去的。”

一名來自德國的半導體專家點點頭,他私下裡也喜歡折騰一些其他進位制的電路,對三進位制晶片的出現很驚喜。

“即使是已經公開的內容,三進位制晶片也足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了,它的意義不亞於積體電路的發明,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突破。”

“可是據我所知,諾貝爾獎評定小組還在糾結誰才是發明者。”

“……”

瓦列裡發現這些期刊裡很難找到具體的主導人,大多都是實驗室團隊,可如果是這樣那每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只能發給3個人,得發好幾年,估計他們也在憂愁呢。

這時,來自阿美的官員發問了。

“瓦列裡教授,讓我們回到正題,您覺得黃河半導體的技術路線和你們的研究路線有什麼不同,哪個更好?”

瓦列裡遲疑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搖搖頭。

“我無法做出判斷,雖然都是對稱三進位制,但是聯盟的研究還在早期,沒有進入積體電路階段,不過我認為當時的方向是正確的,潛力不亞於他們。”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繞開這些專利,或者說彎道超車?”

“不能,一些基礎部分是很難繞過去的。”

對方遺憾地搖搖頭。

“這太糟糕了,看來只能寄希望於施壓能不能帶來一些突破口了。

但是瓦列裡教授,我們依然會資助您的研究,希望有一天會有好訊息。”

瓦列裡:“那你們恐怕得加大力度,我已經快70歲了,不過我依然有信心繼續下去。”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鬥羅V:從劍客開始無敵

那顆銀杏樹

災厄島:無盡試煉

北雨棲風

聖劍之主的雲遊

茫茫兇鳥

重生合歡宗,靠雙修成我邪魔之名

花有重開

重生成為樹

下海撈月

吞天龍帝

墨水不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