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緊隨其後
紅酒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8章 緊隨其後,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紅酒花,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2月11日,瓊州,3級風。
鄧磊和張智光穿戴著H2專用的特質新一代宇航服,微笑著向媒體揮手,然後大步走上場地內的轉運車,前往發射塔。
光榮號在先鋒號返回的同一天在新遠發射場1號工位完成飛機與火箭的總裝,發射準備就緒。
今年的天氣非常不錯,降雨量相比往年少了很多,但也使得適合火箭發射的時間增多。
現在是早上10點,強烈的太陽就讓鄧磊有些睜不開眼睛,但他還是享受著日光的沐浴。
“咚!”
隨著一聲鋼結構的悶響,電梯停下了。
兩人走過長長的廊道,鑽進了光榮號的肚子裡。
裡面的結構兩人已經非常熟悉,光榮號帶著噴氣發動機進行了相當多的飛行訓練,不過現在已經拆除了。
和H1系列不一樣,H2M的機體高大得多所以艙門沒法開那麼低,H1的艙門開啟航天員小心一點直接就下來了,H2M必須有登機梯才行。
裡面的空間也是相當大,外機身10.8米寬度,裡面足以容納下兩邊各三列,擠一擠各四列都行,已經比XS-62系列空間站還要大了。
光榮號的機內空間分為兩部分,前面是錐形機頭部分的乘員艙,內部高度超過6米分為兩層,上層是駕駛艙和衛生間,下方是一個12平米的生活間,5個宇航員在這裡面可以過的非常舒適,空間比天宮二號還要大不少。
機頭後面50米長的梯形橫截面機體中15米長度分給了燃料儲存罐,剩下的則是35米長、最大寬度8.4米的超大貨艙。
乘員艙何以透過氣閘艙和1.5米直徑的圓形對介面進入貨艙以及進行出艙行動。
如果要對接空間站可以在貨艙裡放一個轉接艙與1.5米圓形口相連,再用轉接艙的2.5米圓口對接空間站。
之所以沒有像H1那樣直接在機體外表開對介面的原因是平滑表面都給了貨艙,乘員艙在機頭部分形狀複雜不好設計,乾脆就設計在機體內部。
而且設計在機體內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在貨艙裡面透過對介面加裝艙室,容納更多人生存更久,而且可以靈活調整。
未來的核動力版本就可以加一個生活艙,貨艙剩下的空間放月球登陸器,以此完成登月行動。
不過,鄧磊覺得自己可能還是更願意開XN90多一些,雖然後者明年才會正式確定基礎設計進入製造階段。
爬進座椅上拉好安全帶,寬大的椅子立刻智慧調整姿態,透過對乘員眼球的追蹤將視野調整到最好的位置。
張智光非常享受這個過程,因為光榮號的寬度已經和按安1250差不多,所以駕駛室也是格外寬大,人機工效做到了極致,開這樣的太空梭坐著都是一種享受。
“01、02,艙門即將關閉,請手動開啟內部空氣迴圈系統,確認系統正常工作!”
“是!”
指揮中心內,意帶利和法國宇航員,盧卡·克里斯托弗和阿蘭·杜拉斯也羨慕地看著光榮號內部傳回的影像。
兩人是三國月球以及空間站合作計劃的一部分,髮、意各派了一名宇航員來華受訓,按照計劃可能會在2017年左右、意帶利阿萊尼亞宇航公司的太空酒店發射對接天宮空間站後上太空。
三國的月球科研站合作計劃也沒有受影響,雖然歐空局開展了塞勒涅計劃,但總要有個後手不是?
把意、髮的宇航員各送一名上太空,代價是一些領域的專利和技術交換,以及兩國各承建一個月球的科學試驗和探測艙室。
這個交易雙方都很能接受,而且航天局的目的也不是像阿美一樣透過阿爾忒彌斯計劃加強對歐洲的控制,而是嘗試拉攏,能再拿點好東西自然是再好不過。
不過盧卡和阿蘭都沒想那麼多,他們只是在向著光榮號流口水。
盧卡:“按照計劃我們應該是明年6月左右和阿萊尼亞公司的空間站一起進入太空,真想乘坐H2那樣的巨獸。”
阿蘭:“什麼時候我們自己有就好了,髪國的赫爾墨斯要至少2018年才能飛起來,它可比光榮號優美多了。”
盧卡:“應該說是歐空局的,也許我們還會坐著它飛往月球?”
阿蘭:“那我要去找阿姆斯特朗的足跡,然後在他的旁邊踩上我的。”
盧卡:“我更想試試能不能趴著,一個人印比腳印有趣多了。”
……
“世界第一大太空梭發射升空。”
“光榮號上的智慧卸荷椅有10種功能,重量竟然這麼高。”
“阿爾忒彌斯一號任務發射在即。”
光榮號成功發射後,備受關注的物件是主副駕駛的兩個座椅。
這兩個座椅整合了部分操縱功能,而且因為駕駛艙空間極大所以設計的也非常舒服,像是一個單人沙發一樣,看著就覺得十分舒服。
另外還要新式宇航服所帶的HUD顯示功能,在駕駛階段可以直接用鐳射把資料投影到面罩上,是基地鐳射實驗室的一點小成果,現在已經授權給給新安汽車拿去用在前擋玻璃上了。
在光榮號入軌之後,鄧磊和張智光都對地面說這次飛行的最大感受是“非常舒服”。
上升率較慢的H2在大氣層內最大過載只略微超過3G,大部分時候都在2G以上,對於航天員來說簡直毫無壓力,再加上卸荷椅和加壓航天服,幾乎感受不到過載。
甚至民航客機起降猛一點過載都可能超過這個數字,足以說明H2M將宇航員的身體條件要求降到了極低的地步。
對於普通人來說都可以不需要抗過載訓練,只需要學習失重狀態下的行動要領就可以輕鬆上太空,身體因素的壁壘也被打破。
光榮號將在軌執行2天左右,主要是測試太空梭本身,不對接空間站,然後就返回地面全力準備明年的前進號元件發射和安裝任務。
不過光榮號發射的日期比較湊巧,或者說12月又是航天密集發射月。
肯尼迪航天中心,39B發射臺,搭載了阿爾忒彌斯一號任務獵戶座飛船的SLS火箭準備就緒,距離發射還有:19小時。
今天事情太多沒怎麼碼字……白天會盡量補兩更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