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0章 Chaser Block1,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紅酒花,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蓉城西部的空域中,一架殲教-7上,一老一新兩名飛行員正在駕駛它進行訓練科目。

在完成第一個滾轉後,耳麥裡響起了塔臺的聲音:

“老鷹,你機上方有一架GJ-21流星高教機,請注意,完畢。”

“老鷹收到。”

“雛鷹收到。”

後座的教官抬起頭,果然看到一架紅白塗裝的漂亮流星高教機高速掠過留下的尾跡。

“雛鷹”也看了一眼,然後有些羨慕地說道:

“頭兒,私企都飛電傳飛控的教練機了,流星高教機能飛2.2萬米2.2倍音速吧?為啥我們還在飛殲教7,啥時候能飛上教10啊。”

老鷹:“教10?那是首都和西疆的尖子才飛的上,這批殲教7還是東南換裝山鷹高教機換下來的,有殲教7飛也不錯了,再說人家是培養航天員,能一樣嗎。”

說起來GJ-21流星高教機,原本設計指標是最大升限16500米,最大速度1.6馬赫,和各國的標準教練機差不多。

但在實際製造的時候新遠的工程師們覺得太慢了,也發揮不出XW-9高空高速的效能,於是修改了翼型,一路改到了“雙二二”指標,也就是22000米,2.2馬赫。

其實還能更高,但那樣不太划算,不過即使是現在也很誇張了,流星高教機空重6噸,最大起飛質量14噸,搭載一臺XW-9推重比直接過1,巡航半徑750公里。

這基本就是個瘦身版外加機動性超級加強的殲八,而且實際上GJ-21的翼型通常都用在1.8馬赫以下的戰鬥機上,之所以能上2.2馬赫,純靠推重比大硬推。

XW-9高空資料和油耗太優秀了,601所甚至動過買兩臺製造雙三三指標的殲8IV的念頭。

這樣的流星高教機在被製造出來後就頻繁飛行,讓附近空軍基地的菜鳥好不羨慕。

老鷹:“其實倒也不是開不上,下週我要輪換去虎山機場飛行學校監督,到時候我開上了,一定在天上給你示範一次眼鏡蛇,好好學。”

雛鷹:“……”

“真羨慕這些學生啊,放了假就可勁飛,我就沒見過天上飛行學校的飛機少過五十架。”

“好了雛鷹,馬上我們進入低空飛行,鷹巢,雷達看到鳥群了嗎?”

“老鷹,目前沒有,請注意安全。”

“明白,雛鷹,向前推杆加油門!”

“……”

地面上,鄧磊看著十架彩雲教練機在排隊等候起飛,難受又小心地活動了一下脖子,才抬頭望著遠處飛過的殲教7.

10月4日,經歷了6個多月208天太空之旅的鄧磊坐著進步號太空梭,在新遠發射場的機場降落。

這一次,他還是站著走出來的,就是相比之前有點累。

地面一直認為,超過6個月的零重力環境會讓航天員的身體難以適應重力,下來之後至少要躺著休養4到7天才能調整過來。

這不僅僅是意志力問題,還有體內器官已經適應了零重力,突然再調整是很困難的。

但這一次乘坐團結好返回的四人都沒有讓他們抬出來,還是站著走出來的。

因為太空梭和飛船不一樣,要經歷比較長的減速和滑翔過程,感受重力的過程有差不多兩個小時,身體在這個過程中已經慢慢調整過來了。

只要不是太劇烈的運動,四名乘員都沒什麼大問題。

下一批乘組是10月20日發射的團結號太空梭搭載6人,航天局依然是三名職業航天員,但新遠出的三名全是載荷專家,其中就有郭申。

雖然後者一直嚷嚷著自己要搞H2M的製造工作,但還是被謝廖夫送去了機場。

謝廖夫才是真正的大忙人,徹底熟悉基地工作的謝廖夫接連主持了多個專案,恢復了他在聯盟時候的工作狂狀態。

24歲的身體健康而富有活力,纏繞科羅廖夫晚年的病痛全部消失,現在他只想全力以赴的工作,B級基地和華國的龐大產能是他在聯盟時期不可想象的。

當初他對林炬說的是:“在我們那個時代,我都認為現在的人類應當已經建立了火星城市,再不濟也有殖民地了,但現在兩個陣營還在為登陸月球而努力,這是嚴重的退步。

以新遠的力量,我們要在二十年、最好十年的時間裡就把人類的足跡踏遍太陽系!”

即使是基地的休假時間,謝廖夫也只是待在設計室不斷構想新飛船、新火箭,各大行星、衛星的登陸計劃等等,一心一意地在向太空前進。

……

10月10日,卡拉維拉爾角發射場。

一艘屬於內華達山脈公司,NewSTS計劃的繼承者,追夢者號小型太空梭吊裝在阿特拉斯V(宇宙神V)火箭上,正在準備發射。

內華達山脈公司原本就準備在2016年的11月份進行首次追夢者的發射,而在NACA的大力扶持和縮減質量指標後,追夢者的進度更快了。

雖然提前了一個月,但這艘15噸重的“DreamChaserBlok1”,追夢者B1版本卻並非試驗機,而是理論上已經能夠載人的正式版。

空重10.6噸,9個座位,甚至還有潛力改成11個,沒有貨艙,這就是追夢者B1的內部情況。

相比於老舊的STS,追夢者被稱為“迷你太空梭”,但實際上也不小了,為了能讓獵鷹9號發射進行了大幅度的減重措施,真實的大小卻沒怎麼縮小,看上去還是挺大的。

它的隔熱瓦相比老太空梭更先進,數量更少,也更可靠,更重要的是更便宜。

追夢者和H1系列與老太空梭STS不一樣,它是裝在整流罩裡發射的,這能極大減輕隔熱瓦的指標和重量。

追夢者太空梭的主要研發方有三個:NACA、內華達山脈、洛克希德·馬丁,雖然研究力量更強,但也帶來了一些利益傾軋的問題。

比如這次首飛,理應由獵鷹9號承接,但是在各種妥協下還是使用老牌發射承包商ULA的宇宙神5火箭,運力極大過剩。

NACA是捏著鼻子同意下來的,因為追夢者計劃前期這些老牌承包商投資了不少總要給點肉吃,他們對NACA扶持SpecaX已經非常不滿了。

就比如FGD柔性重力裝置,各巨頭都默契地忽略了SpecaX提出它的事實,想要聯手拿下未來的人工重力裝置專案,並開始積極推動能夠壓過星艦的專案。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鬥羅V:從劍客開始無敵

那顆銀杏樹

災厄島:無盡試煉

北雨棲風

聖劍之主的雲遊

茫茫兇鳥

重生合歡宗,靠雙修成我邪魔之名

花有重開

重生成為樹

下海撈月

吞天龍帝

墨水不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