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7章 新方案,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紅酒花,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G系列筆記本放貨第1個小時,這一批1500檯筆記本在3分鐘之內被搶光。

購買使用者裡一半是消費級電子產品友商,一小半是媒體人和實驗室,剩下的那點才是真正的使用者。

現在能買G1X的使用者真的只能說支援國產,因為配套的環境過於簡陋,而且支援的功能很少。

除了文書處理辦公和看音影片,XOS3.2雖然也有瀏覽器,但是也有很大侷限性,比如不支援flash外掛……

這樣一臺筆記本,賣8599,那確實太貴了,同期買個聯想上網本也就三四千呢。

但貴是貴,但國產的潛力大家是都知道了,更何況那堪稱跨時代的AI功能支援就能讓人感覺這錢花得值。

更重要的是G1X的出現有力的證明了三進位制技術的可行性,至少不比二進位制差!

當然,這都是做給普通人看的,高階實驗室對於三進位制晶片的研究可是一刻不停。

京城科學技術大學,空間量子實驗室。

彭健夫的面前擺著一團雜亂的線束,這些線束連線到了一塊已經魔改過的主機板上,上面的大多數原件都被拆下或者替換,透過飛線連線到測試裝置。

這是一塊XC4的車機主機板,兩個月前就躺在了這裡。

他們先對XW151智慧系統嘗試進行破解,但由於跨進位制且故意加密,破解過程極為艱難,最後乾脆放棄。

隨後轉變方向,直接從零開始,先從物理上談情X32115的基礎結構,然後嘗試自行編譯底層執行環境,以探明三進位制晶片的潛力。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努力,實驗室終於想辦法建立起了一套簡陋的基礎環境,或者叫作業系統,可以進行一些測試了。

彭健夫之所以要讓實驗室努力去開發X32115,是因為他認為,三進位制晶片可能擁有量子計算潛力,直接在原理上就超越傳統計算機。

而就在兩個小時前,實驗室剛剛做到呼叫了9個量子位元,成功進行了一次量子運算。

量子計算機,就要來了嗎……

……

“G1X?沒我們的X16好看。”

謝廖夫嫌棄地看了一眼長城送過來的G1X樣機,然後還是拿起了今年新遠內部配備的X16筆記本。

X16當然厲害啦,搭載的是已經三度小幅度改進的X320系列晶片,14nm碳化矽,而且整體做工也是CNC加工的超輕質航天合金材質,輕薄便攜。

就是搭載的軟體依然很少,和G1X差不多,不過現在的微電子部正在努力搞工業軟體,正在整理新遠累積起來的豐富資料庫,再有一個月就能有初版的設計及分析軟體可用了。

而且星辰一號的繼任者星辰二號超級計算機也在開發中。

星辰二號就厲害多了,將使用全新升級的X32045晶片,雖然依然是14nm,但特意最佳化了架構,20000顆CPU構成新超算。

星辰二號除了計算能力將會有指數級提升外,還將首次小範圍支援量子計算,對某些設計方面特別最佳化,特定場景的計算速度將會是傳統計算機的成千上萬倍,非常誇張。

當然耗電量也是翻了10倍,又要聯絡供電局增加線路了。

半個多月過去,謝廖夫已經完成了對兩個基地的生產環節改造,現在每個車間都是獨立的只接受計算機指令在規定時間完成加工,各部門之間獨立性再度加強。

現在謝廖夫除了統管整個基地的運轉,也直接參與了好幾個專案。

首先,就是肖岡田負責的“星宿”深空探測計劃。

經過了兩個多月的研究,肖岡田已經有了初步的計劃設想。

“科羅……謝總師,我認為對於深空探測,我們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成本控制,控制好成本,也能提高效率。

我打算設計一種通用衛星平臺,輸出功率在15到30KW左右,能夠執行至少20年。”

肖岡田開啟自己的電腦,將“星宿”通用衛星平臺展示給謝廖夫。

謝廖夫一看,差不多就是一個6到10噸重的超大型衛星,因為主要用於深空探測所以最強大的部分是訊號發射器,載荷是各種針對目標星球的探測功能部件。

除此之外它還有個亮點就是可以選配核反應堆以及新遠目前擁有的50N級超大推力霍爾推進器,可以長年維持機動性,這是過去的深空探測器所沒有的功能。

雖然重量和“高山”系列差不多,但“星宿”要更加精密複雜,所以有個問題:它不太能用火箭發射。

火箭的最大加速度可以達到5G左右,最好使用H2M系列太空梭。

相比於火箭,H2M因為質量龐大,如果是由新遠二號甲發射,火箭發射時不但推重比小,而且後續需要一直偏轉發動機噴口調整重心帶來的偏航,加速過程比較長所以過載更小,只有3G左右。

至於新遠三號發射是把H2當三級往月球打的,平常用不上。

但問題就來了,即使是打到其他行星的軌道,所需要的火箭LEO運力最多20噸就夠了,一次發射成本在1億以內。

而H2發射一次需要動用新遠二號甲,發射費用就是5個億,太貴了,七個行星發射七次,發射費用就快40億了,遠超預算。

但如果加強探測器的抗載荷能力又會帶來不少死重,一些超精密探測儀器可能也會有問題裝不上,所以謝廖夫需要先解決這個問題。

雖然他以前也曾主持過向金星、火星發著陸器和飛掠探測器,但時代變了,那個時候可沒有現在這些功能強大的精密儀器。

控制預算麼……向來是聯盟人的拿手好戲。

謝廖夫仔細看了看肖岡田過去一段時間整理的技術資料和設計手冊,先是點頭給予肯定:

“岡田,你的設計工作很不錯,這麼多功能只用最少6噸的質量確實很好了,非常好,不需要再去額外增重。

至於載具,為什麼侷限於我們現有的這些呢?”

肖岡田:“您是說……”

謝廖夫:“你知道嗎,冷戰結束後很多聯盟的高階武器解密,世人是這樣評價我們的:聯盟科學家總是能把一堆垃圾整合成優秀的機器。

而現在基地有那麼多技術,你們卻沒有把它利用起來,我看到的是,我們只需要3500萬不到就能把20噸的太空梭送入軌道,如果是無人太空梭,那麼擠一擠塞下10噸載荷是能做到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老婆是妖王

修仙不是仙

天命神婿

西域刀客

直播挑戰:挑戰內容嚇壞全球!

最強攻略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