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雲笑天道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千五百零九章 南蠻校尉終將除,東晉北府一丘八,指雲笑天道1,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道規嘆了口氣:“荊州不服王化,從大晉建國初立時就開始了,甚至更往前,漢末三國時,荊州就是自成一系,叛服無常,無論是曹魏,蜀漢還是東吳,都很難真正地控制這裡,本地人士也自認為荊州是荊州人的荊州,而不是被外來人所統治,所以西晉末年大亂之時,這裡就經歷了很多戰亂,然後王敦趁機藉著平叛而控制這裡,再後面是庾氏三兄弟,想據荊州為北伐基業,但他們雖然有割據之心,卻結局不好,直到桓溫入主這裡。”
檀道濟跟著嘆道:“是啊,哪怕是現在,還有很多人半公開地表達過對於桓氏的惋惜和懷念,幸虧這次我們擊殺了桓謙,桓氏基本上給剷除一空,不然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再次迎立桓氏族人呢。”
劉道規點了點頭:“滅一個桓氏容易,但是要消滅荊州人的這種自立之心,可就難了,在他們看來,桓氏和外來的政權,包括我們北府軍一樣,都不是荊州本地人,都不應該成為他們的統治者,荊楚之人本就是不服周,換到今天也一樣,想要讓他們能接受這裡是天下的一個州郡,而不是什麼獨立王國,那就得與其真正地交心,絕不可以以外來征服者的身份,對其欺壓凌辱,作威作福。”
檀道濟跟著說道:“是的,桓楚有再多不是,起碼有一點是好的,他們把自己打造成荊州本地人,為了荊州而謀取利益,而不是那種隨時可以離開,到別處高就,在任只是在這裡撈上一把的貪官汙吏,這也是桓氏在這裡能呆上六十年,至今還受人懷念的原因,道規哥啊,從這點上說,我們得在這裡紮根,長期立足才是,哪怕是戰後,你也得在這裡繼續當刺史啊。”
劉道規擺了擺手:“我大哥是不會允許這裡象桓楚一樣,家族世襲割據,最後尾大不掉的,荊州太重要,誰要是佔據了這裡,等於佔據了天下的中心,西可取巴蜀,北可入中原,南可據廣州,向東則可威脅建康,這裡物富民悍,又是天下精兵銳卒,水師精銳的產地,如果統治這裡的人有異心,那會是國家的巨大災難,這百年來大晉的教訓,還不慘痛深刻嗎?”
檀道濟點了點頭:“所以,這裡更需要你在這裡長期坐鎮啊。若是你一直在這裡,我也願意長期在這裡帶兵輔佐。”
劉道規笑道:“我們都是京八兄弟,是國家的兵將,朝廷讓我們去哪裡,就得去哪裡,以後北伐,我們也不可能長期呆在這兒。就象魯宗之,我們一邊覺得他這樣把雍州變成魯傢俬產不合適,一邊自己又想永鎮荊州,這樣不好。”
檀道濟的臉微微一紅:“我倒不是這樣想,只是,要再找個你這樣全是公心,不為自己謀私利的,不容易啊,要是換個世家貴族來這裡上任,可能幾個月就能讓你這幾年來的經營,前功盡棄了。”
劉道規搖了搖頭,嚴肅地說道:“一個良好的制度和傳承,比人要重要,就象我大哥,現在想要改變百年來這種世家天下的規矩,就得從自己做起,以身作則才是,而我坐鎮荊州這幾年,不敢說能確定什麼規矩制度,起碼可以立個先例,讓外地來荊州上任的官員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的,不擾民,不貪腐,這些是朝廷一直存在的法令,但做到這點的人很少,就是因為大多數的人做不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而他們違法亂紀的後果,也是輕描淡寫,這樣時間長了,自然是法令不行,人治高於法治,百姓們只能指望青天大老爺,而不是靠著國法來保護。”
“如果一旦百姓們發現青天大老爺不常有,而貪官汙吏常有,那就會對朝廷,對國家失望,以至於會受人煽動,起事作亂,這樣的教訓,我們必須要吸取,尤其是在荊州之地。”
檀道濟點了點頭:“所以,道規哥你想以身作則,帶頭豎立這個規矩,也為後面來荊州繼任的官員作個表率嗎?”
劉道規笑道:“是的,這個規矩其實也簡單,就是第一不能割據世襲,把荊州變成自己家族的私產,第二不能在荊州貪腐,失掉荊州人心。其實如果在這裡為官為將,政績出色,是一定會得到重用的,回朝之後,也許就能位居宰輔或者是大將,比在這裡當個刺史更有前途。”
檀道濟哈哈一笑:“是啊,刺史有其政績,而將校們也可以在平叛剿賊的過程中得到軍功,只不過,按你的說法,如果讓荊州各地的這些蠻夷都出山,編戶齊民的話,我看南蠻校尉這個職務,也很快不用設定了。”
劉道規平靜地說道:“讓大晉治下的子民,不服王化,不肯編戶齊民,寧可在山中聚集,甚至是受人煽動而作亂,這是我們這些官員的失職,不要怪罪於百姓們,如果要爭取軍功,那可以去北伐,可以再去別的地方平叛,指望著荊州這些地方的蠻夷不斷地變成我們的軍功,這種想法要不得。”
檀道濟嘆了口氣:“你說的對,也許是這幾年,寄奴哥定的這種非功不得爵的規矩,讓我們不少將士的心思有些改變了,南蠻校尉是荊州的最高軍事長官,這幾年一直沒有設立,而是由你道規哥兼任此職,這反映了寄奴哥對你的絕對信任,可是後面的新任刺史,恐怕未必有這個權力了。”
劉道規搖了搖頭:“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至於現在,我只能靠了大家的齊心協力,做好本分之事。峒蠻將士們這回如果安撫得好,那不僅僅是給武陵的蠻夷作出個表率,也是給戰後所有的荊州各地蠻夷立個榜樣,告訴他們,他們同樣是大晉的子民,而不是山中的賊人,只要願意出來編戶齊民,為大晉作出貢獻,我們一定會給出各種優厚的條件,助他們出山生活的。”(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