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雲笑天道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千九百六十九章 豫北淮河山賊窩,東晉北府一丘八,指雲笑天道1,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姚興還是有些不信:“當真能穿過魯宗之的防區,而不受阻攔?”

陶淵明笑道:“當然,只要陛下讓中原的駐軍有些行動,比如屯兵於洛陽一帶,作出出援南燕的樣子,那魯宗之就有調主力於襄陽一帶防守的理由了,這時候讓桓謙帶著騎兵為主的羌胡部隊,迅速地透過武關,越過南陽,直奔江陵而去,魯宗之無法阻攔,也是情有可原的事,對上對下都能有個交代。”

姚興的眉頭皺著:“可是魯宗之也是名將,不可能武關那裡不設防備的,如果真的幾萬大軍透過武關,他肯定認為我們是要先奪他的雍州,而不是想著只是過境罷了,那他一定會率領在襄陽的大軍回來大戰的,而羌胡人的軍隊,向來無紀律可以約束,哪怕在大秦境內都有可能擄掠,更別說在雍州了,碰到不設防的城池,他們也肯定會先搶了再說。”

陶淵明微微一笑:“關於這點,陛下也不用擔心,我跟魯宗之算是舊識,以前在桓玄手下時就有過合作,讓他擁兵自保,牢牢守住雍州,不接受任何劉裕給的朝中官職的建議,也是我向他做的,他應該對我還是有幾分信任,如果我提前告訴他這個計劃,以示誠意,那魯宗之必然會按兵不動,最多做做樣子,把落在後面搶劫的羌胡散兵遊勇給消滅。”

姚興笑道:“你跟魯宗之的關係好到這步了?這種軍國大事他也可以信你?”

陶淵明淡然道:“當年我在殷仲堪手下時,轉投桓玄就是提前告知了魯宗之,讓他立下了生擒殷仲堪的大功,而他也把我視為密友,當年的事他沒出賣我,就是對我的足夠信任,這回我再幫他一次,讓他有機會藉著桓謙回荊州,徹底能實現自立,他又怎麼可能反對我呢?”

姚興滿意地點了點頭:“如果是有先生這樣的承諾,那倒是事有可為,讓譙縱放歸桓謙需要點時間,而組織隴右的羌胡軍隊出征荊州,也起碼要三個月以上,這三個月,廣固還能守得住嗎?要是劉裕提前回師,或者是派精兵援救荊州,那這個計劃還是否可行?要知道,江州的何無忌,豫州的孟龍符,可都是有幾萬精銳的啊。”

陶淵明正色道:“問題不大,這就涉及我說的第三個關鍵人物,司馬國璠了。只要他能回去組織義軍,首舉反劉裕的大旗,那江州,豫州這些地方,必然可以有強大的反叛力量出現。”

姚興有些意外:“這些地方為何會有支援司馬氏的力量出現呢?為什麼不是荊州和揚州有這樣的力量?”

陶淵明微微一笑:“因為豫州一向是與北方的交界,人員複雜,很多在晉國混不下去的人,都往豫州逃亡,處於和秦國,北魏,以及南燕的交界之處,就象桓氏現在有些餘黨,還有些天師道的老賊,現在就是潛伏在豫州北邊的兩淮邊界之上,司馬國璠潛回晉國,就是到這豫北一帶,樹起反劉勤王的大旗,招納這些力量,他們跟劉裕都是誓不兩立,一旦有個共主,會馬上來投靠的。”

姚興笑了起來:“就靠司馬國璠?他何德何能,會讓豫北兩淮一帶的那些叛軍,山賊,甚至不少胡人歸順?要知道,這些人可是在四國邊境都混得開的亡命之徒,連劉裕都不買賬,還會聽他一個司馬氏叛逃宗室的話?”

陶淵明笑道:“就是因為這些人驍悍難制,互不服氣,所以他們自己之間的火併和攻擊,往往比跟劉裕打的還兇,雖然都知道這樣並非長久之計,但現實中為了搶地盤搶部眾,還是不得不打,所以他們需要的,是一塊大旗,要一個大義的名份,讓所有人都甘心為之效力,這些叛軍都跟劉裕有仇,所以需要司馬國璠這樣的人,給他們一個名份,而名份之外,也是要實際好處的,無非就是軍械糧草之類,這些陛下也可以一併給出,不過一兩萬人的裝備而已,在洛陽的武庫裡有的是,而給這些叛軍,就足以讓他們安心為您效力了。”

姚興嘆了口氣:“這左一個兩萬羌胡,右一個幾萬叛軍,糧草軍械都要我出,卻是要歸在他人的名下,這對我,真的值得嗎?再說司馬國璠不過是一個叛徒,豫北的那些山賊流寇,真的會願意投奔他?他可不是劉敬宣,哪怕勇悍之名,也是談不上的。”

陶淵明的眼中閃過一絲意味深長的神色:“只要他肯舉旗,想必會有其他的勢力,會借他這面大旗,把手下的一些亡命之徒秘密地加入他的部下,豫北那裡的混亂,從來不止是這些山賊自己的事,一向背後都有些世家大族的影子,這點,恐怕陛下還不知道吧。”

姚興有些意外:“還有此事?這又是從何談起?”

陶淵明微微一笑:“在大晉內部,世家從來是要以兩副面孔出現,表面上掌國家之權,要奉公守法,嚴格遵守自己制訂的規制,其田地,奴僕的數量,也是按爵位官職而定的,這些人都在朝廷的籍冊之中,隨時可能被查驗,除非是在自己的莊園中蔭戶藏丁。”

姚興笑道:“要是晉國的世家大族都是按你說的這樣守規矩,也不至於全國大半的資源都在他們手上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說這些世家大族,在法律規定的條件外,還藏了很多隱戶,甚至是手上有人命的江洋大盜,這些人不敢真正放在自己的莊園之中,很多就是放在豫北,兩淮這種三不管地帶,平時給些錢糧補給,需要用時,則再召回,對嗎?”

陶淵明笑道:“正是如此,其實當年的劉牢之等人,也是這樣,表面上看他們是流民帥,在淮北這些地方有自己的山寨和手下,但真要組建軍隊時,就會舉寨投軍,或者是要做些刺殺之類的髒活時,也會從這些地方找亡命之徒來參與。多年來晉國世家一直如此,勁卒悍將從淮北豫北找,而民夫後勤從吳地莊園徵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災荒年,我靠囤貨超市寵壞大將軍

柑橘烏雲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兵行長空

A4紙條

長津湖之亮劍就變強

一把刺刀

穿到中世紀當牧師

指尖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