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並不看好的正學書院,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儒學到底應該怎麼走,這是一個認識上的根本問題。

何文淵對於儒學的發展是站在建文皇帝一邊的,認為儒學不應該空談心性,問心窮理,你對著竹子看個七天七夜,還不如直接拿刀子將竹子砍了研究個透徹。

理學與儒學必須結合實踐,結合實幹,脫離實幹說理學,那是空談,脫離理學談實幹,那是莽撞。眼下國子監儒學院就做得很好,並沒有毀掉儒學與理學的基礎,又引入了實幹與實踐的內容,二者合一,迸發出了令人振奮的結果。

國子監諸多雜學學問的進步背後都離不開儒學思想的傳播,畢竟儒學是必修課業,誰都需要在儒學院接受教育,掌握儒學的思想與真諦,掌握儒學的辦法與工具。

儒學院看似不起眼,卻引領著整個國子監的思想風潮。比如敢闖敢拼敢實驗的思維,其實就是儒學院雜糅永嘉學派之後的成果。

何文淵並不希望林嘉猷、廖鏞能進入到國子監,拿著正統儒學當武器敲打改良儒學,那樣一來,很可能會引起國子監內部的混亂,甚至是讓國子監儒學院產生分裂。

監察御史江圓看了一眼臉色陰晴不定的何文淵,呵呵笑了笑:「依我看,若是林嘉猷、廖鏞能進入北平國子監未必是一件壞事。」

「哦,怎講?」

孫安詢問。

江圓坦言:「國子監向來不畏辯論,只要有道理,拿出來講就是了。能進入國子監的,通常心性了得,有些見地,不會輕而易舉被人說服,除非這門學說、思想能讓他們的認可。當年方孝孺在國子監當儒學院院長時,依舊不能阻止新學的出現,如今新學大勢已成,方孝孺縱是親自上陣也無法阻擋大勢。」琇書網

「完全沒有必要將正學書院的人是當作洪水猛獸,想來在國子監眼裡,正學書院根本不值一提。一個故步自封,完全繼承老學問不承認新學問的學院,能有什麼未來?若葉副院長得知林嘉猷、廖鏞要去挑戰,怕是興奮多,畏懼少吧?」

何文淵連忙起身,對江圓肅然行禮:「方才我確有擔憂之心,怕其害了國子監,毀了國子監大道。幸賴江御史點醒。」

江圓起身還禮:「不敢當,不瞞何知府,我也曾受教於葉副院長,只不過只有短短半年便結業。雖只有半年,但葉副院長所教導學問令我受益終身。江某相信,永嘉學派是對的,這世上的理是出現於調查與實踐之中,真正的格物不是單純的揣測,而是觀察與操作……」xь.

何文淵含笑。

眼前的江圓是國子監結業,現在擔任的是監察御史,雖然官位不高,但勝在代天子監察地方,能直接奏報,就是自己這個知府,也得小心應對。

只是沒想到,他竟是在葉靈兒進入國子監那一年結業的。

一直沉默的安全域性千戶許勳開口道:「林嘉猷、廖鏞想要進入北平國子監,他們的希望只在這一輪考試之中,若是在儒學試卷中無法進入前三,不能取得府學教授、訓導、知府三人中兩人認可,便不能報以單科優秀,破例進入國子監。」

對於特招,國子監有兩條規矩:

其一,單科前三,且教授、訓導、知府三人中有兩人認可,給予舉薦,少一個人都不行。

其二,單科前三,自認為可以進入國子監者,可申請將試卷送國子監,由國子監評判與決定。

目前特招進入國子監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以整體成績,給出招募成績線,超過則入,低於則落。

許勳是安全域性的人,掌管著整個台州府的情報,對於正學書院自然也沒少關注,很清楚那裡的教學模式與教程安排:

四成課業用於認識、背誦四書五經與理學等儒家典籍。

三成課

業用於探討、辯論四書五經與理學等儒家典籍。

兩成課業用於根據四書五經與理學等儒家典籍寫文章。

一成課業用於雜學修習。

每個月的情況基本就這樣,最多分出來點時間一起去看看孔聖人,再給亞聖孟子上炷香。

黎明即起,兩更休息,幾乎全部時間都這樣安排。

籌算、兵法、醫學、匠學、農學等等雜學,在正學書院比打雜的還打雜,每個月安排的時間少之又少,與國子監、府州縣與社學的儒學、籌算佔六成,雜學佔四成根本無法相比。

正學書院的弟子,他們想要進入國子監,唯一的希望就是儒學院的特招,不過在改良儒學盛行的當下,他們的文章當真能取得府學教授、訓導、知府的認可嗎?當真可以透過國子監的評判嗎?

許勳打心裡不認為存在這種可能,即便存在,一年最多三個人,六年十八個人,六年之後,誰還會認可空談心性的未改良過的儒學?

學問不會死,但會衰落,會無人問津。

當方孝孺這些人的主張再沒有人認可與追隨時,朝廷改良儒學就真正成功了。一直無法進入仕途的正學書院,還能活多少年?琇書網

要知道支撐正學書院的人,大部分是江浙大戶,是他們在出錢出糧,而他們的根本目的是送自家人進入國子監,爭取進入仕途,而不是單純去聽課,自我淨化去的。一旦江浙大戶失去了對方孝孺的興趣,只靠著地方百姓,很難振興正學書院。

何文淵坐下,整理了下衣襟:「正學書院的學問如何,那就等考試結束之後,由一眾先生共同評判吧。實事求是,擇優而入,不優則罷,我們需要為朝廷把好關。」

孫安、江圓等人連連點頭。

好與壞,一切以成績來論。

大明文教處在最好時代,有真才實學的人不會被埋沒。而那些想要渾水摸魚,想要取巧的人,是不會有機會的。

兩日後,府學考試結束。

在監察御史的監督下,孫安、陳良佐、吳鼎等人開始拆卷評判。而與此同時,錢塘縣學的龍門也已開啟,于謙邁著自信的步伐,走過龍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假少爺逼我科舉後我搞了個探花男團

區區某某

我,最強毒士,女帝直呼活閻王

星星子

朕的臣子們都重生了

月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