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再次統一度量衡,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統一度量衡?

夏原吉沉默了。

自秦朝統一度量衡之後,這一片土地之上的度量衡雖時不時變化,但整體上還算是穩定與統一的,沒有出現各地度量衡上天差地別的情況。

西面的切糕是三斤,跑東面檢查下還是三斤,不存在你切了三斤,換個地方稱下就成了八兩。

穩定王朝各地度量衡通常是一樣的,一尺是多少,一丈是多少,一斤是幾兩,一里有多遠,朝廷都會給予規範,百姓們也都習慣了。

雖說改朝換代時尺寸等有一定幅度的改變,鬥石分量也不完全一樣,但一個王朝,一個時期,度量衡必然是固定且規範的,多數情況下不同行省或府州縣裡面不存在混用度量衡的問題。

大明也一樣,老朱時期早就確定過規範了,度量衡在全大明疆域內並無問題。

夏原吉看向周昌,這個公輸巧親自選出來的院長,得意的大弟子,他既然說了度量衡的問題,必然不是尋常的尺寸鬥石問題。

李志剛見夏原吉有些不解,便站出來解釋:「隨著國子監各方面的研究深入,度量衡上不統一,缺乏標準確實是極大的問題。眼下朝廷施行的度量衡足夠滿足百姓日常所需,但對於國子監的研究來說,不夠,遠遠不夠。」

夏原吉虛心求教般問道:「具體說說。」

李志剛看向周昌:「還是你來說吧。」

周昌並沒有推脫,直言道:「以里程來論,《大戴禮記》

記載,三百步為裡,《度地論》雲,三百弓為一里。周時以六尺為步,一里是一百八十丈,唐及以後,皆是五尺為一步,以三百六十步為一里。」

「朝廷在測里程時,往往以人步量為主,找個人走個三百六十步便是一里,但這個標準是不對的,每個人的步幅不同,每一次邁出去的距離也不同,城外十里,實際上可能不到十里,也可能是十里還多,並不標準。」

夏原吉點了點頭,這一點確實存在,只不過影響並不大,多走幾步路還能鍛鍊身體,少走幾步路也能休息休息,不需要太在意吧?

周昌嚴肅地說:「夏尚書,標準不規範,帶來的問題極是嚴重,對百姓來說不影響,可對國子監影響太大。就以火車來論,他半個時辰走多少里程,多少煤炭能走多少里程,多少速度走過多少里程,必須有一個精準的衡量,一旦計算錯了,火車很可能無法做好制動,可能停在尚未進入站臺或穿過站臺處。」

夏原吉臉色終於變得凝重起來,認識到了度量衡標準確定的重要性。

周昌指了指地面,又指了指衣襟,沉聲道:「朝廷在尺度上的標準並不規範,還分了營造尺、裁衣尺、量地尺三種,營造尺與量地尺基本一致,可裁衣尺卻是另一個尺寸。隨著國子監深入研究,許多尺寸也不夠用了。比如時刻問題,時辰、半個時辰,四刻,三刻、兩刻、

一刻,這些都不好用於計算。」

「總不能這邊計算著,那邊安排人去盯著日晷看刻度。一炷香、一盞茶的時間更是籠統,無法用於更進一步的求解。國子監與皇上正在商議,設定更精準的時間,匠學院正在研究擒縱器,準備製造出更精確的時間機器。在刻度之下,進一步精確。」

夏原吉也算是博覽群書之人,可對於擒縱器並不瞭解。

李志剛解釋道:「擒縱器,本是唐時比丘僧一行所創,後來張衡的渾象儀,張思訓的渾儀,蘇頌的儀象臺都是用了擒縱器,類似於精準的撞鐘機械。匠學院想利用這種擒縱器發明一類鐘錶,以實現時間的度量。」

「時間是一個極關鍵的單位,國子監許多研究都需要用到,沒有一個確切的單位,代入求解,許多時候得到的結果只是粗略大概,無

法精準。」

夏原吉明白過來,時辰與刻等時間表述已經無法跟上研究需要,需要將時辰分解,將刻分解若干份,精準到一瞬的時間長度。

周昌繼續說:「除了這些,還有重量。百姓稱量,斤兩足夠,但國子監許多研究都已經深入到了銖、錙,但這些單位有時候也並不合適,需要尋找更合適的單位。以銖來論,是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這裡屬於二十四進位制,可國子監籌算中主要使用的是十進位制,過於複雜的進位制會導致計算繁複……」

夏原吉連連點頭,然後問

道:「這些事關國子監研究,確實需要早點確定下來。只不過,這些與清丈……」

董倫笑道:「五尺為步,步二百四十為畝。若清丈尺寸不確定,豈不是會出諸多問題。他們想要先確定畝的尺寸,繼而確保整個清丈工作不出問題。」

夏原吉恍然。

裡有問題,畝也有問題。標準不細化總不行。

周昌保證道:「匠學院可以製造大中小尺繩,並在尺繩之上標註上尺寸,以尺繩去清丈田地,想來速度會快上許多,也更能消除不必要的麻煩。」

夏原吉起身,深深作揖:「這可是關乎萬民之事,夏某多謝。」

周昌還禮。

經過商討之後,夏原吉確定了清丈策略,並在國子監的全力配合之下,開始推動清丈前期準備工作。

國子監度量衡的討論越發激烈,也逐漸擺上明面之上,一些方面急切需要新的單位,比如溫度單位,如何確定溫度,如何實現溫度的測量,多少溫度能融化金屬,都需要給出一個標準。

度量衡問題的討論,是國子監前進道路之上極重要的事件,只不過這些人並不清楚,這個事件將奠定大明的科技地位。

朱允炆對於國子監的進步很是欣慰,眼下一切都走上了正軌,火車開始向商人開放,並在商人那裡拿到了不菲的「廣告費」,一些商戶憑藉著「火車廣告」打出了名聲,比如沈氏綢莊,常氏北貨等。

有了這些錢財,戶部的壓

力少了許多,匠學院也能夠進一步更新與迭代火車。

新一年的財政預支計劃又開始了,六部開始吵架、拍桌子,朱允炆卻和朱文奎一起泛舟後湖,享受難得的春光。

在吵架沒分出勝負之前,朱允炆不打算讓朱文奎回去了,免得他對大臣的美好形象崩潰……

「明代一里的實際長度是五百七十六米,但在文章內所使用的「里程」,皆是按照現在五百米一里的標準計算,特此說明。另外,五尺一步,這裡的步指的是左右***替走過的距離,而不是現在一隻腳踏出去的距離。」

(看完記得收藏書籤方便下次閱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假少爺逼我科舉後我搞了個探花男團

區區某某

我,最強毒士,女帝直呼活閻王

星星子

朕的臣子們都重生了

月半時